汉语查 成语 形容自己没文化的成语

形容自己没文化的成语


1不学无术 [ bù xué wú shù ]

解释 术:技术;技艺。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2目不识丁 [ mù bù shí dīng ]

解释 丁:表示最简单的字。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 《旧唐书 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3空空如也 [ kōng kōng rú yě ]

解释 空空:同“悾悾”;虚心的样子;如:文言虚词;表示“……的样子”。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4孤陋寡闻 [ gū lòu guǎ wén ]

解释 学识短浅;见闻不广。陋:见闻不广;寡:少。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5才疏学浅 [ cái shū xué qiǎn ]

解释 才:才能;疏:空虚;浅薄。才能不高;学问不深。

出处 元 柯丹邱《荆钗记 合卺》:“欲步蟾宫,奈才疏学浅,未得蜚冲。”

6不辨菽麦 [ bù biàn shū mài ]

解释 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7夜郎自大 [ yè láng zì dà ]

解释 夜郎:汉代我国西南方的一个地方政权;自大:自以为很大。比喻孤陋寡闻;妄自尊大。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8不识一丁 [ bù shí yī dīng ]

解释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吕安所为题凤,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识一丁。”

9好为人师 [ hào wéi rén shī ]

解释 好:喜欢;为:做;当。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0一得之见 [ yī dé zhī jiàn ]

解释 一点点肤浅的见解。表示谦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1不识之无 [ bù shí zhī wú ]

解释 识: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出处 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12胸无点墨 [ xiōng wú diǎn mò ]

解释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旧指人没有文化。点:一点;比喻极小;墨:墨水;比喻学问。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师自赞曰:‘匙桃不上个村夫,文墨胸中一点无;曾把空虚揣出骨,恶声赢得满江湖。’”

13愚昧无知 [ yú mèi wú zhī ]

解释 非常愚笨;糊涂;又没有知识。

出处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

14不懂装懂 [ bù dǒng zhuāng dǒng ]

解释 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

出处 王朔《我是你爸爸》:“我妈也比他强呵,起码不像她不懂装懂。我最恨不懂装懂像她那样的老师。”

15粗通文墨 [ cū tōng wén mò ]

解释 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长安人氏,略知书史,粗通文墨。”

16未识一丁 [ wèi shí yī dīng ]

解释 丁:“个”的讹字。不认识一个字,指没有文化的人。亦作“目不识丁”、“不识一丁”。

出处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17末学肤受 [ mò xué fū shòu ]

解释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出处 汉 张衡《东都赋》:“如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践目者也。”

18口耳之学 [ kǒu ěr zhī xué ]

解释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出处 荀况《荀子 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19一无所有 [ yī wú suǒ yǒu ]

解释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出处 《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20滥竽充数 [ làn yú chōng shù ]

解释 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乐队中凑数。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货冒充好货。有时也表自谦。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1糊里糊涂 [ hú lǐ hú tú ]

解释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

22自以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解释 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为:认为;是:对;正确)。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23名不副实 [ míng bù fù shí ]

解释 名:名称;副:相称;相符合。名声与事实不相符合。指空有虚名。

出处 三国 魏 刘邵《人物志 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24坐井观天 [ zuò jǐng guān tiān ]

解释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狭小;见识有限。

出处 唐 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25绣花枕头 [ xiù huā zhěn tóu ]

解释 外面绣着花;里面装稻草的枕头。比喻外表好看;但无真才实学。

出处 清 彭养欧《黑籍冤魂》第六回:“顶冠束带,居然官宦人家,谁敢说他是个绣花枕头,外面绣得五色灿烂,里面却包着一包稻草?”

26喜怒无常 [ xǐ nù wú cháng ]

解释 常:一定;无常:变化不定。一会儿高兴 ;一会儿发怒;变化不定。指人的性情多变;叫人捉摸不透。

出处 《魏书 杨大眼传》:“征淮堰之役,喜怒无常。”

27愚不可及 [ yú bù kě jí ]

解释 及:赶上。形容愚笨到了极点。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8浑浑噩噩 [ hún hún è è ]

解释 浑浑:厚厚;朴实厚道;噩噩:严正的样子。指浑厚而严正的样子。现多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出处 汉 扬雄《法言 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

29一无所长 [ yī wú suǒ cháng ]

解释 没有一点专长。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今先生处胜门下三年,胜未有所闻,是先生于文武一无所长也。”

30傻头傻脑 [ shǎ tóu shǎ nǎo ]

解释 形容思想糊涂,愚笨痴呆。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只是我愁宝玉还是那么傻头傻脑的,这么说起来,比头里竟明白多了。'

31蒙昧无知 [ méng mèi wú zhī ]

解释 愚钝糊涂;没有知识;不通事理。

出处 《晋书 阮种传》:“臣诚蒙昧,所以为罪。”

32碌碌无能 [ lù lù wú néng ]

解释 碌碌:平庸、无能的。平平庸庸,没有能力。

出处 宋 吴箕《常说》:“上书昭王,切而不迫;君臣纵谈,观者色变,此岂碌碌无能之人?”

33德薄才疏 [ dé bó cái shū ]

解释 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谦辞。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小弟德疏才薄,怎敢承当此位!若得居末,尚自过分。

34才薄智浅 [ cāi bó zhì qiǎn ]

解释 薄:浅薄。形容人的才智浅薄。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某才薄智浅,不称其职。”

35一丁不识 [ yī dīng bù shí ]

解释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 《旧唐书 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36浅见寡识 [ qiǎn jiàn guǎ shí ]

解释 浅见:肤浅的见解;寡识:见识很少。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出处 宋·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今辄条数事,布于左右,非出于浅见寡识。”

37浅见寡闻 [ qiǎn jiàn guǎ wén ]

解释 浅见:肤浅的见解;寡闻:听到的很少。形容见闻不广,所知不多。

出处 《史记·五帝本纪赞》:“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38不通文墨 [ bù tōng wén mò ]

解释 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小生旧日在那里住了数年,与他相交时,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

39井底蛤蟆 [ jǐng dǐ há má ]

解释 指井底的癞蛤蟆,比喻没有见识的人。

出处 明 陈汝元《金莲记 弹丝》:“妾阅人多矣,皆是井底蛤蟆,未有中原麟凤。”

40目不识字 [ mù bù shí zì ]

解释 指一个字也不认得。

出处 清·顾炎武《与友人论门人书》:“矧纳赀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

41无能之辈 [ wú néng zhī bèi ]

解释 笨拙、没有能力或容易犯错误的人。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1回:“岳飞真乃无能之辈。”

42摆老资格 [ bǎi lǎo zī gé ]

解释 摆出自己具有基于年长的声誉或权威

出处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这一点他自己说了,说是有点摆老资格。”

43管窥筐举 [ guǎn kuī kuāng jǔ ]

解释 比喻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郤正传》:“夫人心不同,实若其面,子虽光丽,既美且艳,管窥筐举,守厥所见。”

44平平庸庸 [ píng píng yōng yōng ]

解释 寻常,凡庸,不高明。

出处 邓小平《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或者人民认为是个平平庸庸体现不出中国前途的班子,将来闹事的情形就还会很多很多,那就真正要永无宁日。”

45用管窥天 [ yòng guǎn kuī tiān ]

解释 从管子里看天。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出处 《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成玄英疏:“譬犹以管窥天,讵知天之阔狭。”

46眼不识丁 [ yǎn bù shí dīng ]

解释 丁:表示最简单的字。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出处 宋·文天祥《不睡》诗:“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

47学疏才浅 [ xué shū cái qiǎn ]

解释 同“学浅才疏”。

出处 元·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你读书思量做状元,我只怕你学疏才浅。”

48牖中窥日 [ yǒu zhōng kuī rì ]

解释 牖:窗户。隔着窗子看太阳。比喻见识不广。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49吴下阿蒙 [ wú xià ā méng ]

解释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出处 晋 虞溥《江表传》:“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50赐墙及肩 [ cì qiáng jí jiān ]

解释 比喻才学浅陋。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

51诠才末学 [ quán cái mò xué ]

解释 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出处 清·纳兰性德《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某以诠才末学,年未弱冠,出应科举之试。”

52耳目闭塞 [ ěr mù bì sāi ]

解释 比喻少见寡闻,对于世事情况了解甚少。

53横僿不文 [ héng sāi bù wén ]

解释 粗鄙没有文化。

出处 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十三章:“当太平之世,地地相等,无有都会、乡邑之殊……无据乱世,学校全聚京都,而乡邑则皆横僿不文之俗。”

54噩噩浑浑 [ è è hún hún ]

解释 指质朴忠厚的样子。指上古之世。

出处 清 魏源《序》:“于是天文地理,皆定位于高高下下之中;孔思周情,各呈露于噩噩浑浑之际。”

55以郄视文 [ yǐ qiè shì wén ]

解释 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郄,通“隙”。

出处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越人(扁鹊名)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