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探索的成语

形容探索的成语


1追本溯源 [ zhuī běn sù yuán ]

解释 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本:根本;溯:追穷;探求)。比喻追寻根源。

出处 石三友《金陵野史 圆明园与基泰工程司》:“说到这八座模型,追本溯源,不能不提到北洋政府时的总长朱启钤。”

2暗中摸索 [ àn zhōng mō suǒ ]

解释 摸索:探索、寻求。①本指在黑暗中寻求。②指写作时只是凭空虚构。③比喻无人指教;完全靠自己探求门径、钻研事理。

出处 唐 刘餗《隋唐嘉话》中卷:“许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何(何逊)、刘(刘孝绰)、沈(沈约)、谢(谢眺),暗中摸索着,亦可识之。’”

3东寻西觅 [ dōng xún xī mì ]

解释 指到处张罗。

出处 《平妖传》第十回:“比及让了他罢了,又来东寻西觅,只恐还在左近,放心不下。”

4推本溯源 [ tuī běn sù yuán ]

解释 探索根源,寻找原因。

5探奥索隐 [ tàn ào suǒ yǐn ]

解释 奥:深奥;隐:秘密。探索幽深隐微的事理。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卷:“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见其终,探奥索隐,孰窥其宗?”

6钩玄提要 [ gōu xuán tí yào ]

解释 钩:探索;玄:精微之处;提:举出;要:纲要。探取精微,摘出纲要。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7冥行擿埴 [ míng xíng zhì zhí ]

解释 冥:昏暗;冥行:夜间行路;擿:点;埴:地。夜间摸黑走路,如同盲人拿着手杖点地而行。比喻研求学问,不识门径,暗中探索。

出处 汉 扬雄《法言 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8探赜索隐 [ tàn zé suǒ yǐn ]

解释 探:寻求,探测;赜:幽深玄妙;索:搜求;隐:隐秘。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

出处 《周易 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

9钩深索隐 [ gōu shēn suǒ yǐn ]

解释 钩:钩取;索:探索。色取深处的,探索隐秘的。指钻研深奥的学问,探索隐秘的事情。

出处 《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10元元本本 [ yuán yuán běn běn ]

解释 元元:探索原始;本本:寻求根本。原指探索事物的根由底细。后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出处 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

11东张西望 [ dōng zhāng xī wàng ]

解释 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形容寻找东西或心神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此时经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12锲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解释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3不遗余力 [ bù yí yú lì ]

解释 遗:保留;余力:剩余的力量。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14瞻前顾后 [ zhān qián gù hòu ]

解释 瞻:向前望;顾:回头看。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15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释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出处 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16大海捞针 [ dà hǎi lāo zhēn ]

解释 在大海里捞一枚针。比喻范围大;没有线索;事情很难办成。含有白费力气之意。

出处 明 王錂《春芜记 定计》:“觅利如大海捞针,搅祸似干柴引火。”

17浅尝辄止 [ qiǎn cháng zhé zhǐ ]

解释 浅:初步;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形容学习不深入钻研。

出处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18左顾右盼 [ zuǒ gù yòu pàn ]

解释 向左看看;向右望望。形容得意或警戒的神态。顾、盼:看;望。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与吴季重书》:“左顾右盼,谓若无人,岂非吾子壮志哉!”

19目不转睛 [ mù bù zhuǎn jīng ]

解释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转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出处 晋 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20精益求精 [ jīng yì qiú jīng ]

解释 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十分美好了;还要求更加美好。指对某种技能或学术的追求很高;没有止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 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21孜孜不倦 [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释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出处 《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22海底捞针 [ hǎi dǐ lāo zhēn ]

解释 在大海里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一面点起民壮,分头追捕,多应是海底捞针,那寻一个。”

23探囊取物 [ tàn náng qǔ wù ]

解释 囊:口袋;探囊:向袋里摸取。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

出处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煜》:“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24求同存异 [ qiú tóng cún yì ]

解释 寻求彼此的共同处;保留彼此的分歧处。

出处 《人民日报》1965.3.23:“共同点是基本的,分歧是局部的,可以求同存异。”

25春暖花开 [ chūn nuǎn huā kāi ]

解释 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形容美丽的景色。比喻事物得以顺利发展的良好环境或机遇。

出处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26寻根究底 [ xún gēn jiū dǐ ]

解释 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寻:寻求;寻找;根:根源;根由;究:探究;追究;底:底细。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要寻根究底。”

27孤孤单单 [ gū gū dān dān ]

解释 单身无靠,感到寂寞。

出处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三回:“孤孤单单,寂寞的可怜。”

28目不斜视 [ mù bù xié shì ]

解释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视,俯首而行。”

29殚精竭虑 [ dān jīng jié lǜ ]

解释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殚;竭:用尽;虑:心思)。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其用总之工,传情之文宛,有唐人竭精殚力不能追步者。”

30翻箱倒柜 [ fān xiāng dǎo guì ]

解释 把箱子柜子都倒过来;形容彻底搜寻查看。也比喻无保留地拿出自己的东西。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翻箱倒笼,满屋寻一个遍,那有些影儿。”

31苦心孤诣 [ kǔ xīn gū yì ]

解释 苦心:用心良苦。孤诣:独到的成就或境地。用尽苦心;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指精心钻研学问或技艺;很有独到之处。

出处 清 翁方纲《复初斋文集 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今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32追根究底 [ zhuī gēn jiū dǐ ]

解释 追求根底。指追求事情的根由底细。

出处 洪深《飞将军》:“你们这些做新闻记者的,就是喜欢这样追根究底地问。”

33反复推敲 [ fǎn fù tuī qiāo ]

解释 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

出处 《诗话总龟》:“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着‘推’字,炼之未定。”

34翻箱倒箧 [ fān xiāng dǎo qiè ]

解释 翻:倒,反转;箧:小箱子。把箱子柜子都翻倒过来。形容彻底翻检。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船上买办又仗着洋人势力,硬来翻箱倒箧的搜了一遍。”

35觅柳寻花 [ mì liǔ xún huā ]

解释 觅:寻找。欣赏春天的景色。也指狎妓。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那儿子却是风流博浪的人,专要结识朋友,觅柳寻花。”

36东搜西罗 [ dōng sōu xī luó ]

解释 指到处寻找与搜集。

出处 许地山《空山灵雨 补破衣的老妇人》:“我们所为,原就和你一样,东搜西罗,无非是些绸头布尾,只配用来补补破衲袄罢了。”

37沿波讨源 [ yán bō tǎo yuán ]

解释 沿波:顺着水流;讨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

出处 晋 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38探渊索珠 [ tàn yuān suǒ zhū ]

解释 渊:深潭。深探九重之渊,索求千金之珠。比喻反复推敲文词,务求中肯得宜。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9卷:“恐非发石取玉,探渊索珠之谓也。”

39寻根问底 [ xún gēn wèn dǐ ]

解释 见“寻根究底”。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至于内中暧昧情节,谁曾亲眼见来,何必去寻根问底!”

40孜孜以求 [ zī zī yǐ qiú ]

解释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样子)。

出处 孙犁《芸斋琐谈》:“因为他那种孜孜以求、有根有据、博大精深的治学方法,也为人所熟知了。”

41翻箱倒笼 [ fān xiāng dǎo lǒng ]

解释 翻:反转;笼:大的竹箱。形容彻底搜寻、查检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5卷:“翻箱倒笼,满屋寻一个遍,那有些影儿。”

42东翻西倒 [ dōng fān xī dǎo ]

解释 翻:翻转,倒下;倒:颠倒,翻转。形容四处翻捡找寻。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回:“因先入厨房,搜寻食物,那知这庙中,竟无隔宿之粮,东翻西倒,只有一个腌菜坛。”

43探本穷源 [ tàn běn qióng yuán ]

解释 探:求索。本:树根。穷:探寻。源:水源。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亦作“探本溯源”。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1回:“一来可以扩扩眼界,长长见识。二来也可以把这工艺一项探本穷源。”

44索隐行怪 [ suǒ yǐn xíng guài ]

解释 索:探索;隐:隐暗的事;行:从事;怪:怪事。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

出处 《汉书 艺文志》:“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45摘埴索涂 [ zhāi zhí suǒ tú ]

解释 盲人以杖点地,探索道路。喻盲目的行为。

出处 严复《救亡决论》:“凡舟车之运转流行,道里之险易涩滑,岩墙之必压,坎陷之至凶,摘埴索涂,都忘趋避。”

46钩元提要 [ gōu yuán tí yào ]

解释 钩:探索;提:举出;要:纲要。探取精微,摘出纲要。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47寻寻觅觅 [ xún xún mì mì ]

解释 觅:找寻。指反复寻求探索。形容六神无主,像是找寻失掉的东西似的。

出处 宋·李清照《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48觅迹寻踪 [ mì jì xún zōng ]

解释 觅:找;踪:迹,脚印,指行踪。到处寻找别人的行踪。

出处 元 吴昌龄《张天师断风花雪夜》第一折:“却待要拄眼睁睛,觅迹寻踪,莫非他锦阵花营,不曾厮共,险教咱风月无功。”

49求知若渴 [ qiú zhī ruò kě ]

解释 知:知识。探求知识像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形容求知愿望十分迫切。

50研精钩深 [ yán jīng gōu shēn ]

解释 钩深:探取深沉的东西。研究探索精微的道理,探求深奥的学问。

出处 唐·白居易《礼部试策·第三道》:“虽言微旨远,而学者苟能研精钩深,优柔而求之,则壼奥指趣,将焉廋哉!”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