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唇的成语

形容唇的成语


1唇亡齿寒 [ chún wáng chǐ hán ]

解释 亡:没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2唇齿相依 [ chún chǐ xiāng yī ]

解释 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利害与共。也作“唇齿相济。”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3唇枪舌剑 [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

解释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出处 元 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4口干舌燥 [ kǒu gān shé zào ]

解释 非常干渴。多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5唇红齿白 [ chún hóng chǐ bái ]

解释 嘴唇红,牙齿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出处 明·胡文焕《琼琚记·桑下戏妻》:“只见唇红齿白,桃花脸,绿鬓朱颜柳叶眉,因此不忍而去。”

6驴唇马嘴 [ lǘ chún mǎ zuǐ ]

解释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前后矛盾。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文偃禅师》:“若是一般掠虚汉,食人涎唾,记得一堆一担骨幢,到处逞驴唇马嘴。”

7齿白唇红 [ chǐ bái chún hóng ]

解释 牙齿白,嘴唇红。形容面容美。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那厮唤做小张三,生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

8唇齿之邦 [ chún chǐ zhī bāng ]

解释 嘴唇与牙齿互相储存依存。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

出处 《三国志·魏志·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9唇焦口燥 [ chún jiāo kǒu zào ]

解释 焦:干。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

出处 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10唇竭齿寒 [ chún jié chǐ hán ]

解释 见“唇亡齿寒”。

出处 《庄子·胠箧》:“故曰,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11朱唇玉面 [ zhū chún yù miàn ]

解释 指美女。

出处 隋·江总《杂曲》之三:“宝钗翠鬓还相似,朱唇玉面非一行。”

12朱唇粉面 [ zhū chún fěn miàn ]

解释 形容女子貌美。亦指美女。

出处 元·高明《琵琶记·牛氏归奴》:“绣屏前品竹弹丝,摆列的是朱唇粉面。”

13油嘴花唇 [ yóu zuǐ huā chún ]

解释 形容说话油滑虚浮。

出处 清·李玉《清忠谱·创祠》:“日日假忙,说道某乡绅叫管家来邀;时时捣鬼,说道某官府着农民相召。止不过油嘴花唇,无非要骗人钱钞。”

14皓齿朱唇 [ hào chǐ zhū chún ]

解释 皓:白色的样子;朱:红色。齿白唇红。形容女子容貌的娇美。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2回:“打扮粉妆玉琢,皓齿朱唇。”

15粉面朱唇 [ fěn miàn zhū chún ]

解释 白面红唇。有时形容面颜姣美。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说着,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较宝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

16颠唇簸嘴 [ diān chún bò zuǐ ]

解释 谓搬弄口舌。

出处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王家若男若女,若大若小,那一个不欣羡潘小官人美貌,如潘安再出,暗暗地颠唇簸嘴,批点那飞天夜叉之丑。”

17唇焦舌敝 [ chún jiāo shé bì ]

解释 焦:干;敝:破。嘴唇干,舌头破。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夫差内传》:“焦唇乾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

18朱唇皓齿 [ zhū chún hào chǐ ]

解释 鲜红的双唇,雪白的牙齿。形容容貌美丽。

出处 战国楚·屈原《大招》:“朱唇皓齿,嫭以姱只。”

19唇揭齿寒 [ chún jiē chǐ hán ]

解释 见“唇亡齿寒”。

20朱唇榴齿 [ zhū chún liú chǐ ]

解释 榴:石榴。嘴唇红润,牙齿像石榴果实那样整齐。形容貌美丽。

出处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第十卷:“两行尽是女人,年方二八,美貌轻盈,星限柳眉,朱唇榴齿,桃脸蝉发。”

21滔滔不绝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释 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像水流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出处 五代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22花言巧语 [ huā yán qiǎo yǔ ]

解释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23无济于事 [ wú jì yú shì ]

解释 济:有益。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比喻不解决问题。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我岂不知贼兵众盛?就带你们同去,亦无济于事。”

24搬弄是非 [ bān nòng shì fēi ]

解释 搬弄:挑拨;是非:指口舌纷争。把别人的话搬来弄去;有意从中挑拨是非出来。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回:“恼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调三窝四。”

25轻而易举 [ qīng ér yì jǔ ]

解释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出处 《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26针锋相对 [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

解释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的意见、观点、策略、行动等尖锐的对立。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论、行动等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27伶牙俐齿 [ líng yá lì chǐ ]

解释 伶、俐:聪明、灵俐、乖巧。口齿灵活;说话利落。形容会说会道;灵活乖巧而善于应变。也作“俐齿伶牙。”

出处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讲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28七嘴八舌 [ qī zuǐ bā shé ]

解释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出处 《好逑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29油嘴滑舌 [ yóu zhuǐ huá shé ]

解释 形容人说话油滑轻浮;耍嘴皮子。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谁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内,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骗得爹娘允了,方好进去。”

30息息相关 [ xī xī xiāng guān ]

解释 息:呼吸。呼吸也相互关连。形容非常密切。

出处 清 严复《救亡决论》:“二者皆与扎营踞地息息相关者也。”

31反唇相讥 [ fǎn chún xiāng jī ]

解释 反唇:原指翻嘴唇表示不服气;引申为顶嘴。讥:讽刺、挖苦、嘲笑。反过嘴来讥讽对方。

出处 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误增不字义》:“于是知不善读书而率臆妄改,皆与古人反唇相讥也。”

32花容月貌 [ huā róng yuè mào ]

解释 如花妩媚的容颜;像圆月般的丰润的面貌。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33眉清目秀 [ méi qīng mù xiù ]

解释 眉、目:泛指容貌;清、秀:秀丽而不俗气。形容容貌清俊秀丽。

出处 元 李直夫《合同文学》第一折:“有个孩儿唤做安住,今年三岁,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个孩儿也。”

34沉鱼落雁 [ chén yú luò yàn ]

解释 沉:使下沉;落:使落下。原指女子貌美;使游鱼下沉;使飞雁降落;不敢与之比美。后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35巧舌如簧 [ qiǎo shé rú huáng ]

解释 舌头灵巧得像乐器里发声的簧片一样。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出处 《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36各不相让 [ gè bù xiāng ràng ]

解释 让:歉让。互不谦让、让步。

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历)害一天。”

37摇唇鼓舌 [ yáo chún gǔ shé ]

解释 鼓舌:嚼舌头;指诡辨。摇动嘴唇;鼓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38辅车相依 [ fǔ chē xiāng yī ]

解释 辅:面颊骨;车:牙床。面颊骨和齿床互相傍依。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靠。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39明眸皓齿 [ míng móu hào chǐ ]

解释 眸:眸子;眼珠;皓:洁白。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的美貌;也借指美女。

出处 唐 杜甫《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40多嘴多舌 [ duō zuǐ duō shé ]

解释 指嘴多,不该说而说。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你休要多嘴多舌,如今秋雨淋漓,一日难走一日,快与我行动些。”

41突然袭击 [ tū rán xí jī ]

解释 原指军事上出其不意地攻击,现多比喻突然加于别人的行动使人感到意外而难应付。

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这个突然袭击使大林大感狼狈,面红着。”

42乖唇蜜舌 [ guāi chún mì shé ]

解释 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人喜欢的甜言蜜语。

出处 《醒世姻缘传》第一百回:“素姐那乖唇蜜舌,又拿着没疼热的东西交结童奶奶这伙子人,不惟把他可恶,且都说起他的好处。”

43反唇相稽 [ fǎn chún xiāng jī ]

解释 反唇:回嘴;顶嘴;稽:争论;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抓住对方话把;反过来责问对方。

出处 汉 贾谊《治安策》:“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44耍嘴皮子 [ shuǎ zuǐ pí zǐ ]

解释 指光说不做。也指卖弄口才(含贬义)。

出处 傅光明《从老舍之死看老舍的幽默与悲剧意识》:“他绝不是那种耍嘴皮子,卖弄搞笑那种作家。”

45铜唇铁舌 [ tóng chún tiě shé ]

解释 比喻雄辩的口才。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3回:“不得贤弟自来力救,便有铜唇铁舌,也和他分辩不得。”

46淡妆浓抹 [ dàn zhuāng nóng mǒ ]

解释 妆:化妆;抹:抹粉。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

出处 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7东扭西歪 [ dōng niǔ xī wāi ]

解释 嘴唇不停地做怪样而实际并未说话

出处 柯岗《逐鹿中原》第四章:“只因年深日久水分充足,也就东扭西歪枝桠交错地长了起来。”

48人多嘴杂 [ rén duō zuǐ zá ]

解释 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闺臣恐人多嘴杂,说话不便,即同良箴,红蕖,紫绡另在一房居住。”

49枉费唇舌 [ wǎng fèi chún shé ]

解释 白费言辞,不起作用。

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九回:“这官去后,伯伯仍前旧性不改,却不枉费唇舌?”

50共为唇齿 [ gòng wéi chún chǐ ]

解释 比喻互相辅助。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51唇不离腮 [ chún bù lí sāi ]

解释 比喻关系亲近,经常待在一起。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2回:“我和娘成日唇不离腮。”

52搬唇递舌 [ bān chún dì shé ]

解释 挑拔是非。

出处 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折:“你撒了手,不似你这个两头白面,搬唇递舌的歹弟子孩儿。”

53鼓唇弄舌 [ gǔ chún nòng shé ]

解释 鼓:拨动,振动。振动嘴唇,拨弄舌头。形容凭口舌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今已陷之于丧亡,尚不自耻,犹敢鼓唇弄舌于众诸侯之前耶?”

54舌剑唇枪 [ shé jiàn chún qiāng ]

解释 舌如剑,唇象枪。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出处 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平日之间,别无甚么买卖,全凭着舌剑唇枪,说嘴儿哄人的钱使。”

55徒费唇舌 [ tú fèi chún shé ]

解释 徒:白白地。指白讲了一大套话,结果仍然无济于事。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八回:“九公何苦徒费唇舌,你这乡谈暂且留著,等小弟日后学会再说罢。”

56绰约多姿 [ chuò yuē duō zī ]

解释 绰约:姿态优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的美。

出处 唐 蒋防《霍小玉传》:“年可四十余,绰约多姿,谈笑甚媚。”

57翻唇弄舌 [ fān chún nòng shé ]

解释 翻:反转;弄:戏耍。传闲话,弄是非。指用花言巧语搬弄是非。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6回:“第一要才学,第二就要人品了,又要好相处,没些说是说非,翻唇弄舌,这就好了。”

58国色天姿 [ guó sè tiān zī ]

解释 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天姿:天生的姿色。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出处 《公羊传 昭公三十一年》:“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汉武帝内传》:“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59强唇劣嘴 [ qiáng chún liè zuǐ ]

解释 谓说话厉害,不肯让人。

出处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四折:“也则为公心直道,从没分毫诈。也不是强唇劣嘴,要做乡村霸。”

60舌敝唇焦 [ shé bì chún jiāo ]

解释 敝:破;焦:干。舌头破烂;嘴唇干焦。形容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夫差内传》:“焦唇干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

61薄唇轻言 [ báo chún qīng yán ]

解释 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出处 春秋 无名氏《灵枢经 逆顺肥瘦篇》:“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

62缚舌交唇 [ fù shé jiāo chún ]

解释 缚:用绳缠束。闭着嘴,不敢说话

出处 唐·孙樵《逐痁鬼文》:“复有司马安者,攘义盗仁,缚舌交唇,柔声婉颜,狐媚当权。”

63粉装玉琢 [ fěn zhuāng yù zhuó ]

解释 白粉装饰的,白玉雕成的。形容女子妆饰的漂亮或小孩长得白净。也用来形容雪景。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装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中斗他玩耍一回;”

64管秃唇焦 [ guǎn tū chún jiāo ]

解释 管:笔管,指笔;焦:干燥。笔写秃,嘴唇说干。比喻办事交涉很费力。

出处 清·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外部以咨商藩部为辞,藩部以官民不便为说,虽管秃唇焦,而终无如彼何。”

65舌敝唇枯 [ shé bì chún kū ]

解释 敝:破;枯:枯干。舌头破烂,嘴唇干焦。形容费尽了唇舌。

出处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

66膏唇贩舌 [ gāo chún fàn shé ]

解释 犹言膏唇拭舌。贩舌,谓卖弄口舌。

出处 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其外膏唇贩舌,分路扬镳,无罪无辜,如兄如弟。”

67绿鬓朱颜 [ lǜ bìn zhū yán ]

解释 形容年轻美好的容颜,借指年轻女子。

出处 宋 晏殊《少年游》词:“绿鬓朱颜,道家装束,长似少年时。”

68调唇弄舌 [ tiáo chún nòng shé ]

解释 见“调唇弄舌”。

出处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况在私衙中,料中外人来往,恣意调唇弄舌。”

69皓齿红唇 [ hào chǐ hóng chún ]

解释 皓:白色的样子。齿白唇红。形容女子容貌的娇美。

出处 鲁迅《故事新编·铸剑》:“那头是秀眉长眼,皓齿红唇;头发蓬松,正如青烟一样。”

70共相唇齿 [ gòng xiāng chún chǐ ]

解释 唇齿: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比喻互相依存,有共同的利害关系。

出处 《魏书·百济传》:“或南通刘氏,或北约蠕蠕,共相唇齿,谋陵王略。”

71咂嘴弄唇 [ zā zuǐ nòng chún ]

解释 见“咂嘴弄舌”。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王举人]眼看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觉就吃了一惊;一会儿咂嘴弄唇的,脸上做出许多怪物像。”

72咂嘴舔唇 [ zā zuǐ tiǎn chún ]

解释 见“咂嘴弄舌”。

出处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段:“武震却吃得又香又甜,一面吃一面还咂嘴舔唇的,品着滋味。”

73铁嘴钢牙 [ tiě zuǐ gāng yá ]

解释 比喻能言善辩。

出处 《花城》1981年第5期:“你看他真是铁嘴钢牙。”

74唇齿相须 [ chún chǐ xiāng xū ]

解释 犹唇齿相依。

出处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四海冶》:“宣镇东起四海冶、火焰山,接昌镇、黄花镇界。四海冶正直黄花镇北,适当山陵后背,乃唇齿相须之地。”

75唇辅相连 [ chún fǔ xiāng lián ]

解释 犹言唇齿相依。语本《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出处 语出《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76天生丽质 [ tiān shēng lì zhì ]

解释 天生:天然生成。丽质:美丽的姿容。形容女子妩媚艳丽。

出处 唐 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77摇唇鼓喙 [ yáo chún gǔ huì ]

解释 犹言摇唇鼓舌。

出处 明·宋濂《送徐大年还淳安序》:“世之好议论者,见其辞禄而归,摇唇鼓喙,诩诩相夸奖。”

78口燥唇干 [ kǒu zào chún gān ]

解释 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

出处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相和歌辞十一 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79品竹弹丝 [ pǐn zhú tán sī ]

解释 品:吹弄乐器;竹:指箫笛之类管乐器;丝:指琵琶、二胡之类弦乐器。指吹弹乐器。

出处 元·无名氏《货郎担》第四折:“又不会卖风流,弄粉调脂;又不会按宫商,品竹弹丝。”

80饶舌调唇 [ ráo shé tiáo chún ]

解释 饶舌,多嘴。调唇,耍嘴皮子。指多嘴多舌,搬弄是非。

出处 明 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一折:“我恰待饶舌调唇,怎当他拔树寻根。”

81膏唇拭舌 [ gāo chún shì shé ]

解释 润滑嘴唇,拭净舌头。意谓极力用话语打动人,多指谗毁。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宦者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试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82夭桃秾李 [ yāo táo nóng lǐ ]

解释 比喻年少美貌。多用为对人婚娶的颂辞。

出处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83张唇植髭 [ zhāng chún zhí zī ]

解释 谓唇吻开合。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

出处 严复《论中国分党》:“其一则极守旧之人,夙负盛名,为天下所归往,及见西法,不欲有一事为彼所不知不能也,乃举声光化电之粗迹,兵商工艺之末流,毛举糠秕,附会经训,张唇植髭,不自愧汗。”

84挑唇料嘴 [ tiāo chún liào zuǐ ]

解释 见“挑牙料唇”。

出处 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谁与你挑唇料嘴,辨别个谁是谁非。”

85挑牙料唇 [ tiāo yá liào chún ]

解释 摇动嘴唇。谓吵嘴,争吵。

出处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又不是挑牙料唇,只待要寻争觅衅。”

86掉舌鼓唇 [ diào shé gǔ chún ]

解释 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9回:“妆女的呈娇献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87荣辱与共 [ róng rǔ yǔ gòng ]

解释 两者共同分享荣耀和耻辱。指关系十分密切。

出处 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很多被告和原告都是朋友,而且一度还称得上是生死莫逆、荣辱与共的朋友。”

88血盆大口 [ xuè pén dà kǒu ]

解释 指野兽凶残吞噬的大嘴。也比喻剥削者、侵略者蚕食鲸吞的巨大胃口。

出处 唐 变文《叶净能诗》:“眼如悬镜,口若血盆,毒气成云。”

89驴唇马觜 [ lǘ chún mǎ zī ]

解释 胡扯,瞎说。

90鼓舌扬唇 [ gǔ shé yáng chún ]

解释 转动舌头,张开嘴唇。形容开口说唱。

出处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鼓舌扬唇,唱一年家春尽一年家春。”

91齰舌缄唇 [ jiāo shé jiān chún ]

解释 咬舌闭口。形容闭口不言。

92膏唇试舌 [ gāo chún shì shé ]

解释 用膏涂嘴唇,用巾揩舌头。比喻非常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出处 《后汉书·宦者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试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93宛转蛾眉 [ wǎn zhuǎn é méi ]

解释 宛转:轻而柔的起落。蛾眉:细而长的眉毛,指美丽的眼睛。漂亮的眼眉轻轻扬起。常用作美人的代称。

94唇腐齿落 [ chún fǔ chǐ luò ]

解释 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出处 汉·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95唇敝舌腐 [ chún bì shé fǔ ]

解释 犹唇焦舌敝。

96唇干口燥 [ chún gān kǒu zào ]

解释 形容说话过多而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

出处 《古乐府·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

97唇尖舌利 [ chún jiān shé lì ]

解释 言词尖利。

98唇如激丹 [ chún rú jī dān ]

解释 激丹:鲜明的红色。形容嘴唇红润。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今将军兼此三者,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而名曰盗跖。”

99鸱目虎吻 [ chī mù hǔ wěn ]

解释 鸱:鹞鹰,一种猛禽;吻:嘴唇边。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中》:“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