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学的知识多的成语

形容学的知识多的成语


1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释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2见多识广 [ jiàn duō shí guǎng ]

解释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3才高八斗 [ cái gāo bā dǒu ]

解释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出处 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4才华横溢 [ cái huá héng yì ]

解释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文艺书画方面而言。很有才华;或充满了才华。

出处 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5博览群书 [ bó lǎn qún shū ]

解释 览:观看;阅读。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形容学识渊博。也作“博览群籍”。

出处 《周书 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6博学多才 [ bó xué duō cái ]

解释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出处 《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7博闻强识 [ bó wén qiáng zhì ]

解释 闻:见闻;识:记。见闻学识广博;记忆力强。也作“博闻强记”、“博闻强志”。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8学富五车 [ xué fù wǔ jū ]

解释 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9博学多闻 [ bó xué duō wén ]

解释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 《文子 精诚》:“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10博闻强记 [ bó wén qiáng jì ]

解释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

11博古通今 [ bó gǔ tōng jīn ]

解释 博:广博;知道得多;通:通晓。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 《晋书 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12八斗之才 [ bā dǒu zhī cái ]

解释 八斗:指量多;才:才华。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诗文多而华美。

出处 唐 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13学贯中西 [ xué guàn zhōng xī ]

解释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14博学洽闻 [ bó xué qià wén ]

解释 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出处 《晋书 荀顗传》:“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

15受益匪浅 [ shòu yì fěi qiǎn ]

解释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出处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56回:“若能众位豪杰常常聚首,教导小儿,却是受益匪浅!”

16学识渊博 [ xué shí yuān bó ]

解释 指学识深而且广。

出处 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17博物洽闻 [ bó wù qià wén ]

解释 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赞》:“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18旁收博采 [ páng shōu bó cǎi ]

解释 广泛收集采纳。

出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怗毕》:“裴松之之注《三国》也,刘孝标之注《世说》也,偏记杂谈,旁收博采。”

19洽博多闻 [ qià bó duō wén ]

解释 指知识和见闻广博。

出处 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下:“玄敬当时最以洽博多闻称,不知何所据而云然。”

20出类拔萃 [ chū lèi bá cuì ]

解释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21人多势众 [ rén duō shì zhòng ]

解释 人多势力大。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话说金荣因人多势众,又兼贾瑞勒令赔了不是,给秦钟磕了头,宝玉方才不吵闹了。”

22满腹经纶 [ mǎn fù jīng lún ]

解释 腹:肚子;经纶: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谋略等。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

出处 明 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 商调集贤宾 题春园 浪里束煞》:“论英雄何必老林泉?满腹经纶须大展,休负了苍生之愿。”

23口若悬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解释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24多多益善 [ duō duō yì shàn ]

解释 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厌其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25夜长梦多 [ yè cháng mèng duō ]

解释 比喻时间拖久了;事情就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出处 清 吕留良《吕晚村先生家训真迹》:“荐举事近复纷纭,夜长梦多,巩将来有意外,奈何?”

26凶多吉少 [ xiōng duō jí shǎo ]

解释 估计事态可能向坏的方面发展;趋势不妙。凶:不吉利。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今日且把这慈悲心略收收,待过了此山再发慈悲吧。这去处凶多吉少。”

27旁征博引 [ páng zhēng bó yǐn ]

解释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出处 清 王韬《淞隐漫录》:“生数典已穷,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计女多于生凡十四则。”

28作恶多端 [ zuò è duō duān ]

解释 恶: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端:项目;方面。形容做的坏事极多。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

29变化多端 [ biàn huà duō duān ]

解释 端:头绪;方面。形容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30汗牛充栋 [ hàn niú chōng dòng ]

解释 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出处 唐 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31足智多谋 [ zú zhì duō móu ]

解释 足够的才智;大量的计谋。形容善于动脑筋出主意。谋:计谋。

出处 元 无名氏《锦云堂暗定连环计》:“老夫遍观朝中,足智多谋,无如司徒者。”

32不可多得 [ bù kě duō dé ]

解释 得:得到;获得。不能得到很多。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

出处 东汉 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33积少成多 [ jī shǎo chéng duō ]

解释 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众少成多,积小致钜。”

34多愁善感 [ duō chóu shàn gǎn ]

解释 善:容易;好(hào);感:伤感。容易发愁、伤感。形容人感情脆弱。

出处 茅盾《幻灭》二:“是同情于这个不相识的少妇呢,还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连她自己也不明白。”

35少见多怪 [ shǎo jiàn duō guài ]

解释 少见:见识少。见识太少;遇到事情就以为奇怪。多形容见闻浅陋。

出处 汉 牟融《理惑论》:“谚云:'少所见,多所怪,睹骆驼,言马肿背。”

36地大物博 [ dì dà wù bó ]

解释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37品学兼优 [ pǐn xué jiān yōu ]

解释 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阅历通达的老长辈。”

38多才多艺 [ duō cái duō yì ]

解释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出处 《尚书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39多灾多难 [ duō zāi duō nàn ]

解释 指灾难深重。

出处 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很知道民间的疾苦,看到人民生活的多灾多难,他经常叹息而至于流眼泪。”

40丰富多彩 [ fēng fù duō cǎi ]

解释 彩:颜色;花色。数量充足、品种繁多;且极出色。也形容艺术形式应有尽有;绚丽多彩。

出处 峻青《秋色赋》:“一个不久前才由机关、工厂的业余戏剧爱好者所组织进来的吕剧团,演出了丰富多彩的节目,非常令人兴奋。”

41言多必失 [ yán duō bì shī ]

解释 言:话;失:失误;错误。话说得多了;一定有失误的地方。

出处 《鬼谷子 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42后起之秀 [ hòu qǐ zhī xiù ]

解释 秀:特异;优秀。指从后辈中成长起来优秀人物。

出处 清 余怀《板桥杂记 丽品》:“崔科,后起之秀,目未见前辈典型,然有一种韶令之致。”

43博大精深 [ bó dà jīng shēn ]

解释 博:广博;精深:又专又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而高深。

出处 明 姜世昌《逸周书》:“迄今读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44婀娜多姿 [ ē nuó duō zī ]

解释 婀娜:柔软而美好。形容各种轻盈软美的姿态。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45多事之秋 [ duō shì zhī qiū ]

解释 秋:年岁;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国家或政局等较大范围的政治局势不安定;事端多起的时期。

出处 唐 崔致远《前宣州当涂县令王翱摄杨子县令》:“况逢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风。”

46一无所成 [ yī wú suǒ chéng ]

解释 一点没有成就。

出处 清 黄遵楷《人境庐诗草>跋》:“读先兄病笃之书,谓平生怀抱,一无所成,惟近古体诗能自立耳。”

47无所不知 [ wú suǒ bù zhī ]

解释 什么事情都知道,没有不懂得的。

出处 《列子·黄帝》:“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

48绚丽多彩 [ xuàn lì duō cǎi ]

解释 形容色彩华丽。

出处 《飞向太平洋》:“荧光染色剂把蔚蓝色的海水染成翠绿色,像一条数百米长的锦带漂浮在洋面上,绚丽多彩,好看极了。”

49无一不知 [ wú yī bù zhī ]

解释 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形容知识丰富。

出处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9卷引《五符经》:“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能知也。一者,至贵无偶之号也。”

50卓尔不群 [ zhuó ěr bù qún ]

解释 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51峨冠博带 [ é guān bó dài ]

解释 峨:高;博:宽阔。高高的帽子;宽宽的衣带。后比喻穿着礼服。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52能者多劳 [ néng zhě duō láo ]

解释 能干的人多干事;多受劳累。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列御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53得道多助 [ dé dào duō zhù ]

解释 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54贵人多忘 [ guì rén duō wàng ]

解释 讥诮显贵者不念旧交。亦嘲人健忘。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恚恨》:“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内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55白首穷经 [ bái shǒu qióng jīng ]

解释 白首:白头;穷经:专心钻研经书。指直到年老还在钻研经籍,形容好学不倦。

出处 宋 苏辙《范镇可侍读太一宫使告词》:“谓白首穷经之乐,尚可推以与人。”

56秀而不实 [ xiù ér bù shí ]

解释 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57通古博今 [ tōng gǔ bó jīn ]

解释 同“通今博古”。

出处 《钟山》1981年第4期:“你是一个老大学生了,通古博今,知书达理,何必与姚金根那种人一般见识,他小人得志。”

58失道寡助 [ shī dào guǎ zhù ]

解释 道:道义;寡:少。做事违反正义的人,一定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59多情多义 [ duō qíng duō yì ]

解释 指重情谊。

出处 《品花宝鉴》第三回:“聘才已知富三是个热心肠、多情多义的人。”

60博古知今 [ bó gǔ zhī jīn ]

解释 博:广博。通晓古今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 三国·魏·王肃《孙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

61言多语失 [ yán duō yǔ shī ]

解释 话说多了就难免有说错的地方。

出处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27回:“贤弟,你的言多语失,怎么拜把子?”

62减师半德 [ jiǎn shī bàn dé ]

解释 指只学到老师的一半水平。

出处 宋 陈善《扪虱新话 右军书东坡字鲁直诗》:“若乃学退之而不至者为孙樵;学渊明而不至者为白乐天,则又所谓减师半德也耶!”

63博洽多闻 [ bó qià duō wén ]

解释 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林传》:“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64学如穿井 [ xué rú chuān jǐng ]

解释 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学道当如穿井,井愈深,土愈难出。”

65不刊之书 [ bù kān zhī shū ]

解释 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出处 汉 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66自求多福 [ zì qiú duō fú ]

解释 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幸福。

出处 《诗经·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67旁搜博采 [ páng sōu bó cǎi ]

解释 广泛搜集采取。

出处 明·李贽《续焚书·序汇·史阁叙述》:“君知其难,则自能旁搜博采,若我太祖高皇帝然,唯务得人而后已。”

68强识博闻 [ qiáng shí bó wén ]

解释 同“强记博闻”。

出处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寿序》:“生平无他嗜好,以著述为性命,强识博闻,达于国家掌故。”

69强记博闻 [ qiáng jì bó wén ]

解释 谓记忆力强,见闻广博。

出处 宋·陆游《贺皇太子受册笺》:“英姿达识,事洞照于几先;强记博闻,言必稽于古训。”

70兼收博采 [ jiān shōu bó cǎi ]

解释 犹兼收并采。

出处 宋·陆游《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仁宗皇帝照知其弊,公听并观,兼收博采,无南北之异。”

71兼览博照 [ jiān lǎn bó zhào ]

解释 犹言明察四方。

出处 《后汉书·胡广传》:“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72褒衣博带 [ bāo yī bó dài ]

解释 褒、博:形容宽大。着宽袍,系阔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隽不疑传》:“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73博弈犹贤 [ bó yì yóu xián ]

解释 后指不要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出处 语出《论语 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74国士无双 [ guó shì wú shuāng ]

解释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75通今博古 [ tōng jīn bó gǔ ]

解释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

76秉笔直书 [ bǐng bǐ zhí shū ]

解释 秉:握。书写史实不隐讳。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77通儒硕学 [ tōng rú shuò xué ]

解释 犹言通儒达士。

出处 《南史·贺瑒传》:“通儒硕学,复见贺生。今且还城,寻当相屈。”又《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计论无倦。”

78腹载五车 [ fù zài wǔ chē ]

解释 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出处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79闭户读书 [ bì hù dú shū ]

解释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出处 《隋书 卢思道传》:“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于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才子。”

80高冠博带 [ gāo guān bó dài ]

解释 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出处 《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

81博通经籍 [ bó tōng jīng jí ]

解释 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融传》:“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82沉博绝丽 [ chén bó jué lì ]

解释 沉:深长;博:渊博。指文章的含义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出处 汉 扬雄《答刘歆书》:“雄为郎之岁,自奏少不得学,而心好沉博绝丽之文,愿不受三岁之奉,且休脱直事之由。”

83博闻强志 [ bó wén qiáng zhì ]

解释 博:广博;闻:传闻;志:记住,记忆。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

84仰取俯拾 [ yǎng qǔ fǔ shí ]

解释 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以铁冶起,富至巨万。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

85末学肤受 [ mò xué fū shòu ]

解释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出处 汉 张衡《东都赋》:“如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践目者也。”

86旁求博考 [ páng qiú bó kǎo ]

解释 多方搜求,广泛考证。

出处 鲁迅《“皇汉医学”》:“引用书目多至一百余种,旁求博考,洵大观也。”

87多闻强记 [ duō wén qiáng jì ]

解释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天台韶国师法嗣》:“杭州九曲观音院庆祥禅师,余杭人也,辩才冠众,多闻强记,时天台人推为杰出。”

88学究天人 [ xué jiū tiān rén ]

解释 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89汪洋浩博 [ wāng yáng hào bó ]

解释 形容人的气度宽广、文辞豪放、学识渊博像水势浩大无边。

出处 宋 陆游《答刘主簿书》:“德者前辈之学,积小以成大,以所有易所无,以所能问于不能。故其久也,汪洋浩博,该极百家,而不可涯矣。”

90瘦羊博士 [ shòu yáng bó shì ]

解释 指能克己让人的人。

出处 《后汉书甄宇传》:“建武中,[甄宇]为州从事,征拜博士。”李贤注引《东观汉记》:“建武中每腊,诏书赐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时博士祭酒议,欲杀羊分肉,……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复有争讼。”

91众多非一 [ zhòng duō fēi yī ]

解释 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

出处 汉 王充《论衡 别通》:“孔子道美,故譬以宗庙,众多非一,故喻以百官。”

92德艺双馨 [ dé yì shuāng xīn ]

解释 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

出处 《国语·周语》:“其德足以昭其馨香。”

93沈博绝丽 [ chén bó jué lì ]

解释 指文章的含意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出处 汉 扬雄《答刘歆书》:“少不得学,而心好沉博绝丽之文。”

94繁征博引 [ fán zhēng bó yǐn ]

解释 引用多方面的资料作为证明。

95仁言利博 [ rén yán lì bó ]

解释 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96由博返约 [ yóu bó fǎn yuē ]

解释 指做学问人广博出发,继而务精深,最终达到简约。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97博文约礼 [ bó wén yuè lǐ ]

解释 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98远溯博索 [ yuǎn sù bó suǒ ]

解释 谓广泛地推寻考索。

出处 明·宋濂《题〈寿昌胡氏谱〉后》:“司马迁作《史记》,远溯博索,于孔子所不敢述者,皆采而实之。”

99米盐博辩 [ mǐ yán bó biàn ]

解释 比喻议论广博细杂。

出处 《韩非子 说难》:“米盐博辩 ,则以为多而交之。”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