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消息传播很快的成语

形容消息传播很快的成语


1不胫而走 [ bù jìng ér zǒu ]

解释 胫:小腿;走:快跑。没有腿却能跑得很快。后形容事物不待推行;就到处流传。

出处 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2奔走相告 [ bēn zǒu xiāng gào ]

解释 奔;走:跑。奔跑着互相转告。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时;急迫地互相转告有关的人。

出处 宋 张孝祥《寿芝颂代愡得居士上郑漕》:“诏天下之日,淮民欢呼,奔走相告,自州达之县。”

3滔滔不绝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释 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像水流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出处 五代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4快马加鞭 [ kuài mǎ jiā biān ]

解释 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比喻快上加快。

出处 明 徐姬《杀狗记 看书苦谏》:“何不快马加鞭,迳赶至苍山,救取伯伯。”

5闻风而动 [ wén fēng ér dòng ]

解释 一听到消息就立即行动起来。风:消息。

出处 宋 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6铜墙铁壁 [ tóng qiáng tiě bì ]

解释 铜做的城墙;铁打的营垒。比喻坚固而不可摧毁的事物。也比喻坚固严密的防御。

出处 元 无名氏《谢金吾》楔子:“孩儿此一去,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7轰动一时 [ hōng dòng yī shí ]

解释 轰动:同时惊动很多人。指在一个时期内惊动很多人。多用来形容影响大。也作“哄动一时”。

出处 鲁迅《马上日记》:“治好了走出,没有知道,死掉了抬出,就轰动一时了。”

8空穴来风 [ kōng xué lái fēng ]

解释 穴:洞、孔;来:招致。有了空隙就会招致风吹来。比喻流言乘机传开来;或比喻消息或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来由。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9兵贵神速 [ bīng guì shén sù ]

解释 贵:可贵;神速:特别迅速。用兵以行动特别迅速为贵。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嘉表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10信以为真 [ xìn yǐ wéi zhēn ]

解释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11瞬息万变 [ shùn xī wàn biàn ]

解释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极短时间;万变:变化之多。在极短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出处 宋 胡宏《题上封寺》:“风云万变一瞬息,红尘奔走真徒劳。”

12甚嚣尘上 [ shèn xiāo chén shàng ]

解释 甚:很;嚣:喧闹。原指军营中人声喧哗;尘土飞扬。形容传播消息;议论纷纷。现多指错误或反动言论非常嚣张。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甚嚣,且尘上矣。”

13石沉大海 [ shí chén dà hǎi ]

解释 石头沉到海底。比喻从此没有消息。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来,似石沉大海。”

14风驰电掣 [ fēng chí diàn chè ]

解释 弛:快跑;掣:闪过。像风奔驰;像电闪过。形容非常迅速;急闪而过。也作“风驰电赴”。

出处 《六韬 龙韬》:“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15捷报频传 [ jié bào pín chuán ]

解释 捷报:胜利的消息;频:屡次;连续多次。胜利的消息不断传来。

出处 徐迟《地质之光》:“华北大平原上捷报频传。以后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其他油田相继建成。”

16引人注目 [ yǐn rén zhù mù ]

解释 引起别人的注意。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出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也有敲锣打鼓,引人注目的。”

17议论纷纷 [ yì lùn fēn fēn ]

解释 纷纷:众多、杂乱的样子。表明各种意见的言论多而杂乱。意见不一;说法众多。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新令既出,百姓议论纷纷,或言不便,或言便。”

18若隐若现 [ ruò yǐn ruò xiàn ]

解释 好像隐没了;又好像现出了。形容隐隐约约、依稀可见的状态。

出处 唐 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现,运有福而长今。”

19一泻千里 [ yī xiè qiān lǐ ]

解释 江河奔流直下;迅达千里。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流畅。今又喻急剧持续地下降。

出处 宋 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20日行千里 [ rì xíng qiān lǐ ]

解释 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

出处 《魏书 吐谷浑传》:“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是也。”

21风行一时 [ fēng xíng yī shī ]

解释 风行:象刮风一样流行。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盛行。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不是弟妄下雌黄,只怕唐兄印行的《不息斋稿》,虽然风行一时,决不能望《五丁阁稿》的项背哩!”

22走漏风声 [ zǒu lòu fēng shēng ]

解释 泄漏机密或消息。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5回:“今愿陛下守口如瓶,不可提起,万一走漏风声,娘娘与夫人们只道妾等巧诈,以博圣恩眷宠。”

23杳无音信 [ yǎo wú yīn xìn ]

解释 杳:不见踪影;没有迹象;音信:消息;回信。形容信息断绝;了解不到对方的情况。

出处 宋 黄孝迈《咏水仙》词:“警鸿去后,轻抛素袜,杳无音信。”

24口耳相传 [ kǒu ěr xiāng chuán ]

解释 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

出处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25口碑载道 [ kǒu bēi zài dào ]

解释 口碑:众口称颂就像文字刻在石碑上;载:充满。群众的称颂一路上都能听得到。形容到处受人称赞。

出处 明 张煌言《甲辰九月狱中感怀三首(其一)》:“口碑载道是还非,谁识蹉跎心事违?”

26闻风而起 [ wén fēng ér qǐ ]

解释 闻:听到;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出处 宋 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27不相闻问 [ bù xiāng wén wèn ]

解释 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严助传》:“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

28闻风而至 [ wén fēng ér zhì ]

解释 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1回:“舅兄只顾要将细鸟带回船去,刚才被他这阵乱叫,以致众兽闻风而至,几乎性命不保。”

29杳无音讯 [ yǎo wú yīn xùn ]

解释 没有一点消息。见“杳无音信”。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七章:“半年前就出走了,至今杳无音讯,连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30音稀信杳 [ yīn xī xìn yǎo ]

解释 杳:深远,无影无声。音信一点也得不到。

出处 元·无名氏《字字锦》曲:“想杀人也天,盼杀人也天,短命冤家,音稀信杳,莫不误约盟言。”

31渺无音信 [ miǎo wú yīn xìn ]

解释 指毫无消息。

出处 巴金《发的故事 窗下》:“你不能就这样渺无音信地丢开了我,让我孤零零地住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里。”

32渺无音讯 [ miǎo wú yīn xùn ]

解释 指毫无消息。

出处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新任务》:“太阳下了山,同志们打起灯笼火把,披开一丛丛的荒草搜寻,炮弹还是渺无音讯。”

33消息灵通 [ xiāo xī líng tōng ]

解释 指对各方面的消息能及时掌握。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就是屯子里消息灵通、心眼挺多的韩家大院的韩老六,也不太清楚。”

34流星赶月 [ liú xīng gǎn yuè ]

解释 象流星追赶月亮一样。形容行动迅速。

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 汉史上》:“自投军后,时通运泰,武艺过人,走马似逐电追风,放箭若流星赶月。”

35呼应不灵 [ hū yìng bù líng ]

解释 呼应:一呼一应,彼此声气相通。呼叫和应答都没效验。形容声气不通,指挥不能如意。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起初不过有点呼应不灵;到得后来,渐渐的这个官竟像他二人做的一样。”

36来来往往 [ lái lái wǎng wǎng ]

解释 指多次来和去交往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3回:“两个在阵前,来来往往,番番复复,搅做一团,扭做一块。”

37伫候佳音 [ zhù hòu jiā yīn ]

解释 伫:久立而等待。久久站着等候好的消息。

38无翼而飞 [ wú yì ér fēi ]

解释 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事物很快地传播开来。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川》:“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

39音问两绝 [ yīn wèn liǎng jué ]

解释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出处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卢造》:“后楚卒,元方护丧居江陵,数年间,音问两绝。”

40音问杳然 [ yīn wèn yǎo rán ]

解释 音问:音信。书信收不到,消息也没有。

出处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四卷:“是时真宗在魏府,与众臣悬望救兵消息,音问杳然。”

41小道消息 [ xiǎo dào xiāo xī ]

解释 指非经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往往传闻失实,并不可靠。

出处 巴金《探索集·小骗子》:“不用说,这些都是小道消息,不可靠。”

42耳目心腹 [ ěr mù xīn fù ]

解释 耳目:指侦探消息的人。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如善其便捷,任以耳目心腹,未有不倒持干戈,授人以柄者。”

43称锤落井 [ chèng chuí luò jǐng ]

解释 称:通“秤”,衡器;称锤:秤砣。比喻不见踪影,没有消息。

出处 宋·释晓莹《罗湖野录》第一卷:“福州资福善禅师:自此一别,称锤落井。”

44进退消长 [ jìn tuì xiāo cháng ]

解释 见“进退消息”。

出处 清·魏源《〈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君在乾隆末,与大学士和珅同朝,郁郁不合,故与《诗》《易》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际,往往发愤慷慨,流连太息,读其书可以悲其志云。”

45进退消息 [ jìn tuì xiāo xī ]

解释 增减;变化。

出处 清·魏源《圣武记》叙:“因以溯洄于民力物力之盛衰,人材风俗进退消息之本末。”

46闻风远扬 [ wén fēng yuǎn yáng ]

解释 一听到风声,就逃到远方去。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似道打听得蒙古有事北归,鄂州围解,遂将议和称臣纳币之事瞒过不提,上表夸张己功。只说蒙古俱己威名,闻风远遁。”

47音问相继 [ yīn wèn xiāng jì ]

解释 音问:音信。书信和别人捎来的问候连续而来。

出处 唐·刘禹锡《令狐仆射》诗题:“令狐仆射与予投分素深,纵山川阻峭,然音问相继。”

48音信杳无 [ yīn xìn yǎo wú ]

解释 没有一点消息。

出处 明·吾邱瑞《运甓记·剪发延宾》:“盼前程音信杳无。”

49杳无信息 [ yǎo wú xìn xī ]

解释 同“杳无音信”。

出处 明·汤显祖《邯郸记》第十八出:“一从卢郎征西,杳无信息,不知彼中征战若何。”

50倚马可待 [ yǐ mǎ kě dài ]

解释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出处 唐 李白《与韩荆州韩宗书》:“纵之以清淡,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51明日黄花 [ míng rì huáng huā ]

解释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出处 宋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52耳目众多 [ ěr mù zhòng duō ]

解释 耳目: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围注意的人很多。也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六回:“只是目下耳目众多,恐有泄漏,实属不便。”

53传闻失实 [ chuán wén shī shí ]

解释 传闻:听别人所讲。传言已经不符合真实情况。

出处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水经注>》:“故于滦河之正源,三藏水之次序,白檀要阳之建置,俱不免附会乖错,甚至以浙江妄合姚江,尤为传闻失实。”

54避人眼目 [ bì rén yǎn mù ]

解释 见“避人耳目”。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

55避人耳目 [ bì rén ěr mù ]

解释 指避免走漏消息。

56杳无音耗 [ yǎo wú yīn hào ]

解释 犹言杳无音信。

出处 宋·无名氏《异闻总录》第一卷:“汝投于海,杳无音耗……何得在此?”

57高唱入云 [ gāo chàng rù yún ]

解释 原形容歌声嘹亮,直上云霄,后也形容一种论调或消息社会上传说很盛。

出处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一卷:“后宫齐首高唱,声入云霄。”

58无胫而行 [ wú jìng ér xíng ]

解释 胫:小腿。没有腿而能行走。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能迅速传播。

出处 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

59燕足系诗 [ yàn zú jì shī ]

解释 把诗系在燕子的腿上,让它传递给亲人。

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传书燕》:“尔海东来,必经湘中……欲凭尔附书,投于我婿。”

60潮鸣电掣 [ cháo míng diàn chè ]

解释 极言气势大、速度炔。

出处 鲁迅《集外集 斯巴达之魂》:“惟见如火如荼之敌军先锋队,挟三倍之势,潮鸣电掣以阵于斯巴达军后。”

61声气相通 [ shēng qì xiāng tōng ]

解释 彼此串通,互通消息。

62异闻传说 [ yì wén chuán shuō ]

解释 不同寻常的奇异的消息。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6回:“诧异得那合学生员,街上的百姓,通国的乡绅,面面相觑,当做件异闻传说!”

63秤锤落井 [ chèng chuí luò jǐng ]

解释 像秤锤掉进井水里一样不见踪影,不知消息。

64青鸟殷勤 [ qīng niǎo yīn qín ]

解释 青鸟:古代传说中传送信件的使者。比喻常通信息,传递消息。

65杳不可得 [ yǎo bù kě dé ]

解释 杳:不见踪影,没有迹象。没有一点消息。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求之市中数日,杳不可得。”

66乡书难寄 [ xiāng shū nán jì ]

解释 乡书:家书。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

67音耗不绝 [ yīn hào bù jué ]

解释 音耗:消息。消息和书信不断。指保持联系。

出处 唐·张读《宣室志·计真》:“生留旬月,乃挈妻孥归青齐,自是李君音耗不绝。”

68长目飞耳 [ cháng mù fēi ěr ]

解释 看得远,听得远。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

出处 管仲《管子 九守》:“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

69鹦鹉能言 [ yīng wǔ néng yán ]

解释 鹦鹉能学人说话。比喻要小心学舌的人,谨防走漏消息。

出处 宋·柳永《玉楼春》:“乌龙未睡定惊猜,鹦鹉能言防漏泄。”

70漏洩春光 [ lòu xiè chūn guāng ]

解释 ①透露春天的信息。②指密传消息或泄露男女私情。

71金鸡消息 [ jīn jī xiāo xī ]

解释 指皇帝下赦令招安的消息。

出处 《新唐书·百官志三》:“赦日,树金鸡于仗南,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绛幡长七尺,承以彩盘,维以绛绳。”

72寻消问息 [ xún xiāo wèn xī ]

解释 寻、问:打听。打听消息。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通言》卷十三:“今日慕小妹之才,虽然炫玉求售,又怕损了自己的名誉,不肯随行逐队,寻消问息。”

73匣剑帷灯 [ xiá jiàn wéi dēng ]

解释 帷:帐幕。匣里的宝剑,帐里的明灯,剑气灯光,若隐若现。比喻事情无法掩藏,或故意露出消息引人注意。

出处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一卷:“高帝斩白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光景犹照于外,与挺剑不殊。”

74十里无真言 [ shí lǐ wú zhēn yán ]

解释 远处传来的消息不可轻信。

出处 黎汝青《叶秋红》:“十里无真言,总是越传越玄。”

75一传十,十传百 [ yī chuán shí,shí chuán bǎi ]

解释 原指疾病传染,后形容消息传播极快。

出处 宋 陶彀《清异录 丧葬义疾》:“一传十,十传百,展转无穷,故号义疾。”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