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夏天风的成语

形容夏天风的成语


1欣欣向荣 [ xīn xīn xiàng róng ]

解释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荣:茂盛。

出处 晋 陶潜《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2汗流浃背 [ hàn liú jiā bèi ]

解释 浃:湿透。汗水流得湿透背衣。形容闷热或干活卖力气。也形容极度惶恐或羞愧。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下 献帝伏皇后》:“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3风和日丽 [ fēng hé rì lì ]

解释 和:柔合;温和。轻风柔和;阳光灿烂。形容天气晴和。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4姹紫嫣红 [ chà zǐ yān hóng ]

解释 姹:美丽;嫣:妖艳;美好。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也作“嫣红姹紫”。

出处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5春意盎然 [ chūn yì àng rán ]

解释 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

出处 季羡林《难忘的一家人》:“此时宴会厅里,必然是笑声四起,春意盎然,情谊脉脉,喜气融融。”

6春暖花开 [ chūn nuǎn huā kāi ]

解释 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形容美丽的景色。比喻事物得以顺利发展的良好环境或机遇。

出处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7秋高气爽 [ qiū gāo qì shuǎng ]

解释 形容秋季天空晴朗;气候凉爽宜人。

出处 唐 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暗风吹乱蛩悲咽。”

8莺歌燕舞 [ yīng gē yàn wǔ ]

解释 黄莺歌唱;燕子跳舞。形容春光明媚的景象。

出处 宋 苏轼《报锦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9挥汗如雨 [ huī hàn rú yǔ ]

解释 众人用手抹汗;挥洒的汗水像雨点一样。形容人多、拥挤。也形容因天热或劳动而出汗很多。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监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10狂风怒号 [ kuáng fēng nù háo ]

解释 怒:愤怒;发怒;号:号叫。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

出处 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11吴牛喘月 [ wú niú chuǎn yuè ]

解释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出处 汉 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12滴水成冰 [ dī shuǐ chéng bīng ]

解释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 宋 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13铄石流金 [ shuò shí liú jīn ]

解释 高温熔化金石。形容天气酷热。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诠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

14一叶知秋 [ yī yè zhī qiū ]

解释 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已经来临。比喻由细微的迹象可以预料出事物的发展趋向。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川》:“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15火伞高张 [ huǒ sǎn gāo zhāng ]

解释 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出处 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16夏日可畏 [ xià rì kě wèi ]

解释 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出处 《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17赫赫炎炎 [ hè hè yán yán ]

解释 形容势焰炽盛。

出处 〗《诗经 大雅 云汉》:“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汉书 叙传下》:“胜、广熛起,梁、籍扇烈,赫赫炎炎,遂焚咸阳。”

18热气腾腾 [ rè qì téng téng ]

解释 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那饭热气腾腾的。”

19风起云涌 [ fēng qǐ yún yǒng ]

解释 涌:水腾跃。大风刮起来;乌云涌上来。比喻新生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也用以形容自然景象不断变化;雄伟壮观。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诸侯作难,风起云蒸。”

20风平浪静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解释 风已平息;浪已安静。指江河湖海里没风浪;显出一时安闲宁静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复沉静。

出处 宋 杨万里《泊光口》:“风平浪静不生纹,水面浑如镜面新。”

21赤地千里 [ chì dì qiān lǐ ]

解释 赤:空无所有。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广。形容因天灾人祸而造成广大农田没有收成的惨状。

出处 《新五代史 唐庄宗纪上》:“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

22寸草不生 [ cùn cǎo bù shēng ]

解释 寸草:一点儿草;生:生长。①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②亦形容灾情严重。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23声势浩大 [ shēng shì hào dà ]

解释 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如今宋江领兵围城,声势浩大,不可抵敌。”

24狂风暴雨 [ kuáng fēng bào yǔ ]

解释 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出处 宋 梅尧臣《惜春三月》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

25暴风骤雨 [ bào fēng zhòu yǔ ]

解释 暴:突然而猛烈的;骤:急速。来势急速而猛烈的大风大雨。有时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运动。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

26从头至尾 [ cóng tóu zhì wěi ]

解释 由开头到末尾。指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也作“从头到底”、“从头到尾”。

出处 宋 朱熹《答吕伯恭(其三三)》:“不免索性说了,从头彻尾,只是此一个病根也。”

27电闪雷鸣 [ diàn shǎn léi míng ]

解释 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出处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是英明的主意,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

28风雨交加 [ fēng yǔ jiāo jiā ]

解释 大风暴雨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出处 清 梁章钜《浪迹续谈 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

29蝉不知雪 [ chán bù zhī xuě ]

解释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出处 汉·桓宽《盐伯论·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坚。”

30疾风暴雨 [ jí fēng bào yǔ ]

解释 疾: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出处 《淮南子 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31波涛汹涌 [ bō tāo xiōng yǒng ]

解释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5卷:“盖因波涛汹涌,水遂为其所激而动也。”

32急风暴雨 [ jí fēng bào yǔ ]

解释 急:急促;暴:猛烈。又急又猛的暴风雨。形容声势浩大;来势凶猛。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33寒来暑往 [ hán lái shǔ wǎng ]

解释 寒冷的冬季来临了;暑热的夏日过去了。形容时间的不停流逝。

出处 《周易 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34凄风苦雨 [ qī fēng kǔ yǔ ]

解释 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处境悲惨凄凉。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35挥汗成雨 [ huī hàn chéng yǔ ]

解释 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下九》:“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36流金铄石 [ liú jīn shuò shí ]

解释 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快要熔化。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37桃红柳绿 [ táo hóng liǔ lǜ ]

解释 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出处 元 贯云石《小梁州 春》:“春风花草满园香,马系在垂杨,桃红柳绿映池塘。”

38五黄六月 [ wǔ huáng liù yuè ]

解释 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7回:“只为五黄六月,无人使唤,父母又年老,所以亲身来送。”

39颗粒无收 [ kē lì wú shōu ]

解释 收:收成。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

出处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三回:“我家今年那租田,自然颗粒无收的了。”

40风卷残云 [ fēng juǎn cán yún ]

解释 大风把残留下的浮云一下子刮走。比喻把残存的东西扫荡干净;也用来形容很快把食物吃光。

出处 唐 戎昱《霁雪》:“风卷残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41浃背汗流 [ jiā bèi hàn liú ]

解释 同“汗流浃背”,形容十分惭愧或惶恐。

出处 郭沫若《文艺论集 论诗三札》:“当其方成的时候,总觉得满腔高兴,及到过了两日,自家反复读读看时,又不禁浃背汗流了。”

42炎天暑月 [ yán tiān shǔ yuè ]

解释 指炎热的夏天。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这八句诗题着炎天暑月,那公子王孙在凉亭上水阁中浸着浮瓜沉李,调冰雪藉避暑,尚兀自嫌热。”

43风急浪高 [ fēng jí làng gāo ]

解释 形容风浪很大。

出处 《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

44吹箫乞食 [ chuī xiāo qǐ shí ]

解释 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后指沿街乞讨。

出处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45烁石流金 [ shuò shí liú jīn ]

解释 谓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烁,通“铄”。

出处 唐·康骈《剧谈录·狄惟谦请雨》:“是时炎旱累月,烁石流金,晴空万里。”

46傍花随柳 [ bàng huā suí liǔ ]

解释 形容春游的快乐。

出处 宋 程颢《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47浮瓜沉李 [ fú guā chén lǐ ]

解释 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

48汗如雨下 [ hàn rú yǔ xià ]

解释 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七:“三冬汗如雨。”

49流汗浃背 [ liú hàn jiā bèi ]

解释 ①形容出汗多,湿透了背上的衣服。②形容惭愧不安之极。

出处 宋·无名氏《青琐后集》:“每延英奏对,虽严冬盛寒亦流汗浃背。”

50秋风落叶 [ qiū fēng luò yè ]

解释 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出处 宋·洪迈《夷坚志·齐先生》:“人言秋风落叶,此真是也。”

51有脚阳春 [ yǒu jiǎo yáng chūn ]

解释 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出处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有脚阳春》:“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52四时八节 [ sì shí bā jié ]

解释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

出处 唐 杜甫《狂歌行赠四兄》:“四时八节还拘礼,女拜弟妻男拜弟。”

53肉山脯林 [ ròu shān fǔ lín ]

解释 积肉如山,列脯如林。原是夏桀生活芒淫的故事,后比喻宴会的奢侈。

出处 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 夏》:“以人架车,肉山脯林,以酒为池,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余人。”

54冬温夏清 [ dōng wēn xià qīng ]

解释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出处 北魏《张猛龙碑》:“冬温夏清,晓夕承奉。”

55燕语莺啼 [ yàn yǔ yīng tí ]

解释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出处 唐·皇甫冉《春思》诗:“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56冬日夏云 [ dōng rì xià yún ]

解释 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 宋·陈恬《程伯淳赞》:“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57烁玉流金 [ shuò yù liú jīn ]

解释 见“烁石流金”。

出处 宋·苏轼《石炭》诗:“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58皎阳似火 [ jiǎo yáng shì huǒ ]

解释 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59夏雨雨人 [ xià yǔ yǔ rén ]

解释 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60焦金流石 [ jiāo jīn liú shí ]

解释 金属烧焦,石头熔化。形容天气干旱酷热。

出处 南朝 梁 刘孝标《辩命论》:“放勋之世,浩浩襄陵;天乙之时,焦金流石。”

61沉李浮瓜 [ chén lǐ fú guā ]

解释 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62汗流洽背 [ hàn liú qià bèi ]

解释 同“汗流浃背”。

出处 《旧唐书·昭宗纪》:“昭宗临轩自谕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节,称兵入朝,不由奏请,意在何也?’茂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对。”

63簟纹如水 [ diàn wén rú shuǐ ]

解释 簟:竹。竹席细密的纹理像清凉的水一样。常用以形容夏夜的清凉。

出处 宋·苏轼《南堂五首》:“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宋·辛弃疾《御街行》:“纱厨如舞,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

64草长莺飞 [ cǎo zhǎng yīng fēi ]

解释 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出处 南朝 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