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风威力大的成语

形容风威力大的成语


1飞沙走石 [ fēi shā zǒu shí ]

解释 飞:使飞扬;走:使滚动。沙土飞扬;石子滚动。形容风力极大。

出处 唐 谷神子《博异志 吕乡筠》:“若人间吹之,飞沙走石,翔鸟坠地,走兽脑裂。”

2东倒西歪 [ dōng dǎo xī wāi ]

解释 歪歪倒倒的。形容站立不稳;或位置不正;倾斜欲倒的样子。也形容杂乱无章。

出处 元 萧德祥《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

3天昏地暗 [ tiān hūn dì àn ]

解释 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出处 唐 韩愈《龙移》:“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4风起云涌 [ fēng qǐ yún yǒng ]

解释 涌:水腾跃。大风刮起来;乌云涌上来。比喻新生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也用以形容自然景象不断变化;雄伟壮观。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诸侯作难,风起云蒸。”

5晓风残月 [ xiǎo fēng cán yuè ]

解释 拂晓时的清风;残余的月影。指天明时的景色。形容冷落清凉的意境。也形容歌妓的清唱。残月:天将亮时的月亮。

出处 宋 柳永《雨霖铃》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暴风骤雨 [ bào fēng zhòu yǔ ]

解释 暴:突然而猛烈的;骤:急速。来势急速而猛烈的大风大雨。有时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运动。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

7狂风巨浪 [ kuáng fēng jù làng ]

解释 猛烈的风,巨大的浪。指来势迅猛或同时有强劲冲击力的变化。

出处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7章:“打鱼的人要经得起狂风巨浪,打猎的人不怕虎豹豺狼。”

8狂风骤雨 [ kuáng fēng zhòu yǔ ]

解释 原形容大风大雨。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出处 《武王伐纣平话》下卷:“我是龙身,去处有狂风骤雨。”

9风潇雨晦 [ fēng xiāo yǔ huì ]

解释 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也比喻形势险恶。

出处 《诗经 郑风 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10狂风大作 [ kuáng fēng dà zuò ]

解释 刮大风。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9回:“初时穿林透树,次后走石飞砂,须臾白浪掀天,顷刻黑云覆地,红日无光,狂风大作。”

11马毛猬磔 [ mǎ máo wèi zhé ]

解释 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后因以“马毛猬磔”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出处 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12白浪掀天 [ bái làng xiān tiān ]

解释 掀:翻腾。形容风大浪高。

出处 唐 白居易《风雨晚泊》诗:“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13风雨飘摇 [ fēng yǔ piāo yáo ]

解释 在风雨里飘浮摇荡。比喻动荡不稳或岌岌可危。

出处 《诗经 豳风 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

14大风大浪 [ dà fēng dà làng ]

解释 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风大浪也不可怕。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

15风驰电掣 [ fēng chí diàn chè ]

解释 弛:快跑;掣:闪过。像风奔驰;像电闪过。形容非常迅速;急闪而过。也作“风驰电赴”。

出处 《六韬 龙韬》:“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16风雨如晦 [ fēng yǔ rú huì ]

解释 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天夜里没有月亮。风雨天气;天色昏暗犹如晦日的夜晚。后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

出处 《诗经 郑风 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17声势浩大 [ shēng shì hào dà ]

解释 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如今宋江领兵围城,声势浩大,不可抵敌。”

18狂风暴雨 [ kuáng fēng bào yǔ ]

解释 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出处 宋 梅尧臣《惜春三月》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

19飞砂走石 [ fēi shā zǒu shí ]

解释 砂土飞扬,小石翻滚。形容风力迅猛。

出处 唐 韩鄂《岁华纪丽 风》:“飞砂走石,风则从箕,月离于毕。”

20狂风恶浪 [ kuáng fēng è làng ]

解释 恶浪:凶猛的浪头。比喻形势或处境非常险恶、危急。也比喻敌人险恶的破坏活动。

出处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一章:“对敌斗争,好比在海上遇到狂风恶浪,你怕它,不行。”

21疾风暴雨 [ jí fēng bào yǔ ]

解释 疾: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出处 《淮南子 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22疾风骤雨 [ jí fēng zhòu yǔ ]

解释 疾:又快又猛;骤: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出处 《淮南子 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23狂风怒号 [ kuáng fēng nù háo ]

解释 怒:愤怒;发怒;号:号叫。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

出处 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4滂沱大雨 [ páng tuó dà yǔ ]

解释 滂沱:大雨的样子。形容雨下得很大。

出处 《诗·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25波涛汹涌 [ bō tāo xiōng yǒng ]

解释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5卷:“盖因波涛汹涌,水遂为其所激而动也。”

26暴风疾雨 [ bào fēng jí yǔ ]

解释 暴:急骤,猛烈;疾:迅疾。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出处 《清史稿 灾异志三》:“三年六月初十日,定海暴风疾雨,坏各埠船,溺死兵民无数。”

27春风化雨 [ chūn fēng huà yǔ ]

解释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28斜风细雨 [ xié fēng xì yǔ ]

解释 形容小的风雨。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细雨:小雨。

出处 唐 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9风卷残云 [ fēng juǎn cán yún ]

解释 大风把残留下的浮云一下子刮走。比喻把残存的东西扫荡干净;也用来形容很快把食物吃光。

出处 唐 戎昱《霁雪》:“风卷残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30风吹云散 [ fēng chuí yún sàn ]

解释 比喻事物的消失、完结。

出处 康濯《春种秋收》:“这事儿是风吹云散,往后谁也不许提啦!”

31风急浪高 [ fēng jí làng gāo ]

解释 形容风浪很大。

出处 《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

32狂风怒吼 [ kuáng fēng nù hǒu ]

解释 狂:气势猛烈。形容大风呼啸猛烈。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40回:“忽闻狂风怒吼,怪浪波番,其舟在水,飘飘如一叶。”

33扬砂走石 [ yáng shā zǒu shí ]

解释 砂土飞扬,小石翻滚。形容风力迅猛。

出处 《春秋纬》:“风从箕星,扬砂走石。”

34风雨晦暝 [ fēng yǔ huì míng ]

解释 谓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

出处 唐·王度《古镜记》:“遂起视之,则风雨晦暝,缠绕此树,电光晃耀,忽上忽下。”

35震风陵雨 [ zhèn fēng líng yǔ ]

解释 指疾风暴雨。

出处 汉·扬雄《法言·吾子》:“震风陵雨,然后知夏屋之为帡幪也。”

36银河倒泻 [ yín hé dào xiè ]

解释 泻:水从高处往下直流。象银河里的水倒泻下来。形容雨下得极大,象泻下来的一样。

出处 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37骤雨不终日 [ zhòu yǔ bù zhōng rì ]

解释 骤:急速;终:竟,从开始到末了;终日:整天。攀雨下不了整天。比喻势头很猛不能持久。

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23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