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读书很慢的成语

形容读书很慢的成语


1一目十行 [ yī mù shí háng ]

解释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处 宋 刘克庄《杂记六言诗》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2博览五车 [ bó lǎn wǔ chē ]

解释 博:广博;五车:五车书。广泛阅读很多书籍。形容学识渊博。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才过子建,貌赛潘安。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3博览群书 [ bó lǎn qún shū ]

解释 览:观看;阅读。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形容学识渊博。也作“博览群籍”。

出处 《周书 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4八百孤寒 [ bā bǎi gū hán ]

解释 八百:形容多;孤寒:指贫困的读书人。许多生活贫困的读书人。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5傲贤慢士 [ ào xián màn shì ]

解释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6白面儒冠 [ bái miàn rú guān ]

解释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 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四:“白面儒冠已问津,生涯只羡五侯宾。萧萧黄叶空村畔,可有摊书闭户人?”

7闭户读书 [ bì hù dú shū ]

解释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出处 《隋书 卢思道传》:“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于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才子。”

8暗室求物 [ àn shì qiú wù ]

解释 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出处 《朱子语类辑略 总论为学之方》:“如暗室求物,把火来便照见;若只管去摸索,费尽心力,只是搜索不见。”

9目下十行 [ mù xià shí xíng ]

解释 形容看书速度极快。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一个首相姓王名安石,临川人也。此人目下十行,书穷万卷。”

10白面书生 [ bái miàn shū shēng ]

解释 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出处 《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11自得其乐 [ zì dé qí lè ]

解释 自己从中得到乐趣。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如曾点浴沂风雪,自得其乐。”

12销声匿迹 [ xiāo shēng nì jì ]

解释 不出声;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销:消失。

出处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13不切实际 [ bù qiē shí jì ]

解释 不符合实际。

出处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14不合时宜 [ bù hé shí yí ]

解释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哀帝纪》:“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15不得要领 [ bù dé yào lǐng ]

解释 要领:要点。抓不住事物的要点和关键。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骞传》:“骞不得要领。”

16书香门第 [ shū xiāng mén dì ]

解释 书香: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如今眼看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他那个儿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

17光明磊落 [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解释 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洒脱不拘;直率开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白。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18凿壁偷光 [ záo bì tōu guāng ]

解释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出处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9含英咀华 [ hán yīng jǔ huá ]

解释 英、华:花;这里指精华;咀:细嚼;引申为体味。把花朵放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细细地琢磨。欣赏和领会诗文的精华;也比喻诗文字画等富有精华。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沈浸醲郁,含英咀华。”

20开卷有益 [ kāi juàn yǒu yì ]

解释 开卷:打开书本;益:益处;收获。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

出处 晋 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21心领神会 [ xīn lǐng shén huì ]

解释 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领:领会;会:理解。

出处 唐 田颖《游雁荡山记》:“将午,始到古寺,老僧清高延坐禅房,与之辩论心性切实之学,彼已心领神会。”

22慢条斯理 [ màn tiáo sī lǐ ]

解释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

23据为己有 [ jù wéi jǐ yǒu ]

解释 据:占据。以不正当的手段占据国家、集体或他人的钱、财、物品等。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我故倡为析居之仪,将大宅良田,强奴巧婢,悉据为己有。”

24滚瓜烂熟 [ gǔn guā làn shú ]

解释 滚圆的瓜熟透了。形容朗读和背诵非常流利纯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

25专心一意 [ zhuān xīn yī yì ]

解释 一心一意。

出处 《汉书·翟方进传》:“其专心一意毋贷,近医药以自持。”汉·陆贾《新语·怀虑》:“专心一意,身无境外之交,心无欹斜之虑。”

26固步自封 [ gù bù zì fēng ]

解释 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2章:“只是陈陈相因,固步自封,丝毫没有改革求进步的意思。”

27学富五车 [ xué fù wǔ jū ]

解释 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28寻章摘句 [ xún zhāng zhāi jù ]

解释 读书时只注意摘录一些漂亮词句;不作深入研究。也指写作时摘引、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寻:寻找;章:篇章;摘:摘抄。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9度日如年 [ dù rì rú nián ]

解释 过一天觉得好像过一年那么长久。形容日子难熬。

出处 宋 柳永《戚氏》:“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

30焚膏继晷 [ fén gāo jì guǐ ]

解释 点起灯烛;接替日光照明。(焚:烧;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发愤读书或勤奋学习。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31琅琅上口 [ láng láng shàng kǒu ]

解释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出处 清 王韬《淞隐漫录》:“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

32穷愁潦倒 [ qióng chóu liáo dǎo ]

解释 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形容贫寒困窘,愁苦失意的样子。亦作“羁愁潦倒”、“潦倒穷愁”。

出处 清·无名氏《都门竹枝词·教官十首》:“盘费全无怎去家,穷愁潦倒驻京华。”

33老牛破车 [ lǎo niú pò chē ]

解释 老牛拉着破车。比喻做事慢;成绩小;工作效率低。

出处 《宋书 颜延之传》:“常乘赢牛笨车,逢峻卤簿,即屏往道侧。”

34见多识广 [ jiàn duō shí guǎng ]

解释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35两脚书橱 [ liǎng jiǎo shū chú ]

解释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出处 《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36妒贤嫉能 [ dù xián jí néng ]

解释 忌恨品德、才能比自己好的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37昼耕夜诵 [ zhòu gēng yè sòng ]

解释 白天耕种;夜晚读书。形容在艰苦的环境中抓紧时间学习。诵:读书。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崔光传》:“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

38目不知书 [ mù bù zhī shū ]

解释 见“目不识书”。

出处 清·侯方域《豫省试第一》:“后赵石勒目不知书,然常使人读《汉书》,勒卧听之。”

39目不识书 [ mù bù shí shū ]

解释 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出处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第16卷:“目不识书,而能口占作诗,颇有才思。”

40磨穿铁砚 [ mó chuān tiě yàn ]

解释 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出处 元 范康《竹叶舟》第一折:“坐破寒毡,磨穿铁砚。自夸经史如流,拾他青紫,唾手不须忧。”

41道学先生 [ dào xué xiān shēng ]

解释 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恼的是道学先生。”

42一介书生 [ yī jiè shū shēng ]

解释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出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43世代书香 [ shì dài shū xiāng ]

解释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香人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给亲戚,落的耻笑。”

44书声朗朗 [ shū shēng lǎng lǎng ]

解释 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45书声琅琅 [ shū shēng láng láng ]

解释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46书香世家 [ shū xiāng shì jiā ]

解释 同“书香门第”。

出处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

47书香人家 [ shū xiāng rén jiā ]

解释 同“书香门第”。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六回:“原来是个仕宦书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样明理。”

48五行并下 [ wǔ háng bìng xià ]

解释 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

49十年寒窗 [ shí nián hán chuāng ]

解释 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出处 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50十年窗下 [ shí nián chuāng xià ]

解释 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出处 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51孙康映雪 [ sūn kāng yìng xuě ]

解释 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出处 《艺文类聚》卷二:“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52学识渊博 [ xué shí yuān bó ]

解释 指学识深而且广。

出处 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53承先启后 [ chéng xiān qǐ hòu ]

解释 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

出处 清 王昶《湖海诗传 尹继善》:“文端公历任封疆,晚归台阁,岁历五十馀载,承先启后,三代平章。”

54招贤纳士 [ zhāo xián nà shì ]

解释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55文弱书生 [ wén ruò shū shēng ]

解释 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下》:“士龙为人,文弱可爱。”

56映雪读书 [ yìng xuě dú shū ]

解释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出处 《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57诗礼之家 [ shī lǐ zhī jiā ]

解释 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出处 明·郎英《七修类稿》卷十六:“因仍苟且,多为惜财之小而忘大义,奈何诗礼之家亦如此是耶!”

58五车腹笥 [ wǔ chē fù sì ]

解释 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59立地书厨 [ lì dì shū chú ]

解释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出处 《宋史 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60立地书橱 [ lì dì shū chú ]

解释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出处 《宋史·吴时传》:“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成,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

61箪食瓢饮 [ dān shí piáo yǐn ]

解释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一箪食物;一瓢汤水。指贫苦的生活。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2十行俱下 [ shí háng jù xià ]

解释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出处 《梁书 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63一目数行 [ yī mù shù xíng ]

解释 犹一目十行。

出处 清·钮琇《觚剩续编·英豪举动》:“熊公廷弼当督学江南时,试卷皆亲自批阅。阅则连长几于中堂,鳞摊诸卷于上,左右置酒一坛,剑一口,手操不律,一目数行。”

64书读五车 [ shū dú wǔ jū ]

解释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65书香门户 [ shū xiāng mén hù ]

解释 见“书香门第”。

出处 沙汀《祖父的故事·老太婆》:“[丈夫]是个所谓书香门户子弟。”

66匡衡凿壁 [ kuāng héng záo bì ]

解释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67含菁咀华 [ hán jīng jǔ huá ]

解释 见“含英咀华”。

出处 明·张居正《赠吴霁翁督学山东序》:“今世学者,含菁咀华,选词吐艳,盖人人能矣。”

68埋声晦迹 [ mái shēng huì jì ]

解释 犹销声匿迹。

出处 《南史·萧修传》:“修静恭自守,埋声晦迹。”

69宿学旧儒 [ sù xué jiù rú ]

解释 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出处 宋 胡仔《苕溪隐丛话前集 西昆体》:“老杜诗既为世所重,宿学旧儒犹不肯深与之。”

70才贯二酉 [ cái guàn èr yǒu ]

解释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因以才贯二酉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镜花缘》一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出处 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

71摘句寻章 [ zhāi jù xún zhāng ]

解释 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出处 元·汤式《一枝花·赠人》套曲:“论文时芸窗下摘句寻章,论武时柳营内调丝弄竹。”

72枕经籍书 [ zhěn jīng jí shū ]

解释 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出处 《文选·班固〈答宾戏〉》“徒乐枕经籍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吕向注:“枕经典而卧,铺诗书而居也。”

73纳士招贤 [ nà shì zhāo xián ]

解释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 《战国策 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 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74舌战群儒 [ shé zhàn qún rú ]

解释 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75诗礼人家 [ shī lǐ rén jiā ]

解释 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回:“他是诗礼人家,又有庄田地土,颇过得日子。”

76读不舍手 [ dú bù shě shǒu ]

解释 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参寥》:“爱其诗,读不舍手;属其谈,挽不听去。”

77轻财好士 [ qīng cái hǎo shì ]

解释 见“轻财重士”。

出处 《清史稿·苏元春传》:“元春躯干雄硕,不治生产,然轻财好士,能得人死力。”

78轻财重士 [ qīng cái zhòng shì ]

解释 谓轻视钱财,重视士人。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轻财重士,辩于心而诎于口。”

79铁砚磨穿 [ tiě yàn mó chuān ]

解释 铁铸的砚台被磨穿。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80集萤映雪 [ jí yíng yìng xuě ]

解释 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出处 南朝 梁 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拥书成学,至乃集萤映雪,编蒲辑柳。”

81三余读书 [ sān yú dú shū ]

解释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出处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82书生之见 [ shū shēng zhī jiàn ]

解释 指书呆子的见解。

出处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83源头活水 [ yuán tóu huó shuǐ ]

解释 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出处 宋·朱熹《观书有感》诗:“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84画荻教子 [ huà dí jiào zǐ ]

解释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 《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85一箪一瓢 [ yī dān yī piáo ]

解释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86囊萤映雪 [ náng yíng yìng xuě ]

解释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出处 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87囊萤照书 [ náng yíng zhào shū ]

解释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出处 《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88囊萤照读 [ náng yíng zhào shū ]

解释 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出处 《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89布衣韦带 [ bù yī wéi dài ]

解释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而使后世不绝息。”

90映月读书 [ yìng yuè dú shū ]

解释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出处 《南史 江泌传》:“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91枕籍经史 [ zhěn jí jīng shǐ ]

解释 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出处 清·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李彭家贫绩学,枕籍经史,诗文能兼诸家之长。”

92白面书郎 [ bái miàn shū láng ]

解释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 唐 白居易《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颜赞善来。”

93白面儒生 [ bái miàn rú shēng ]

解释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 《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固;若大军济河,必望旗震坏,不待战也。”

94积雪囊萤 [ jī xuě náng yíng ]

解释 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出处 元·郑光祖《梅香》第一折:“使小姐振厥家声,又何须悬头刺股、积雪囊萤,那里也齐家治国、显姓扬名。”

95腹载五车 [ fù zài wǔ chē ]

解释 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出处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96雪天萤席 [ xuě tiān yíng xí ]

解释 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出处 唐·罗隐《湖上岁暮感怀有寄友人》诗:“雪天萤席几辛勤,同志当时四五人。”

97韦编三绝 [ wéi biān sān jué ]

解释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98一目五行 [ yī mù wǔ xíng ]

解释 犹一目十行。

出处 《辽史·杨遵勖传》:“天下之事,丛于枢府,簿书填委。遵勖一目五行俱下,判决如流。”

99七行俱下 [ qī háng jù xià ]

解释 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出处 《南史·宋孝武帝纪》:“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