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父亲严厉的成语

形容父亲严厉的成语


1雷厉风行 [ léi lì fēng xíng ]

解释 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

出处 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2声色俱厉 [ shēng sè jù lì ]

解释 俱:全;都。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

出处 《晋书 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3循规蹈矩 [ xún guī dǎo jǔ ]

解释 指遵守规矩;一点也不敢轻举妄动。也形容拘泥保守;不敢有任何变动。循:遵守;蹈:踩;矩:方尺。

出处 宋 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4正言厉色 [ zhèng yán lì sè ]

解释 正:严正;厉:严厉;色:脸色。话语严正;态度严厉。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又且正言厉色,只当是真事。”

5疾言厉色 [ jí yán lì sè ]

解释 疾:急速;厉:严厉。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

出处 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

6疾声厉色 [ jí shēng lì sè ]

解释 言语急促,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

出处 明 马愈《马氏日抄 胡宗伯》:“虽盛怒,未尝疾声厉色。”

7词严义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解释 措词严肃,道理正当。

出处 元·黄溍《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为之开陈祸福,词严义正,累数千言。”

8恶言厉色 [ è yán lì sè ]

解释 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出处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

9辞严气正 [ cí yán qì zhèng ]

解释 犹言辞严义正。

出处 《宋史·孙长卿楚建中等传论》:“建中雅量却敌,辞严气正,尤为厅伟。”

10父严子孝 [ fù yán zǐ xiào ]

解释 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出处 唐 吕温《广陵陈先生墓表》:“始见一乡之人,父严子孝,长惠幼敬,见乎词气,发乎颜色。”

11行峻言厉 [ xíng jùn yán lì ]

解释 行:行为;峻:严厉。行为和言语都十分严厉。

出处 唐·韩愈《答尉迟生书》:“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

12乐此不疲 [ lè cǐ bù pí ]

解释 乐:喜爱;爱好;疲:疲倦。乐于做某事;沉浸其中;不觉疲倦。形容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13凶神恶煞 [ xiōng shén è shà ]

解释 原指凶恶的神。后来指凶恶的坏人。煞:迷信说法中的凶神。

出处 元 王晔《桃花女》第三折:“遭这般凶神恶煞,必然板僵身死了也。”

14严惩不贷 [ yán chéng bù dài ]

解释 惩:处罚;惩处;贷:宽恕。严厉惩办;决不宽容。

出处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有或违者,必罚不贷。”

15良药苦口 [ liáng yào kǔ kǒu ]

解释 良:好;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劝诫、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很有益处。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16罪大恶极 [ zuì dà è jí ]

解释 罪恶大到了极点。

出处 宋 欧阳修《纵囚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17和蔼可亲 [ hé ǎi kě qīn ]

解释 指一个人的修养好;对人谦和可亲。和蔼:和气;谦逊。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18当头棒喝 [ dāng tóu bàng hè ]

解释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黄檗运禅师法嗣 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

19正颜厉色 [ zhèng yán lì sè ]

解释 颜: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出处 明 王廷相《雅述》:“有德之人,心诚辞直,正颜厉色,不作伪饰,以为心害。”

20辞严义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解释 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出处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21盱衡厉色 [ xū héng lì sè ]

解释 盱衡:举眉扬目;厉:严厉;色:面色。横眉怒目,面色严厉。

出处 《汉书·王莽传》:“当此之时,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

22横眉怒目 [ héng méi nù mù ]

解释 眉毛横竖;双目怒睁。形容强、凶狠的神情。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不一时,只听得院子里许多脚步响,早进来了横眉怒目,挺胸凸肚的一群人。”

23义正辞严 [ yì zhèng cí yán ]

解释 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言辞严正有力。

出处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24不苟言笑 [ bù gǒu yán xiào ]

解释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指态度庄重、严肃。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25雷动风行 [ léi dòng fēng xíng ]

解释 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

出处 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雷动风行,天下方如草之偃。”

26大喝一声 [ dà hè yī shēng ]

解释 喝:大声喊叫。大叫让对方震惊或猛醒。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那旗人大喝一声道:‘滚你的吧!这里又没有谁给我借钱,要你来装这些穷话做甚么!’”

27严词厉色 [ yán cí lì sè ]

解释 色:脸色。说话很严厉,脸色很严肃。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6回:“要送木兰到营中去,反是木兰严词厉色催逼转来。”

28碎尸万段 [ suì shī wàn duàn ]

解释 极言对罪大恶极者予以严厉的惩罚。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二回:“林冲喝道:‘你这个害民强盗,我早晚杀到京师,把你那厮欺君贼臣高俅,碎尸万段,方是愿足。’”

29雷令风行 [ léi lìng fēng xíng ]

解释 犹言雷厉风行。

出处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孝女》:“雷令风行,极一时之盛。”

30声色并厉 [ shēng sè bìng lì ]

解释 声色:声音和脸色。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便从己。”

31苦药利病 [ kǔ yào lì bìng ]

解释 良药苦口对病有好处。比喻严厉的劝诫或批评有利于人的进步。

出处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计倪内经》:“古人云,苦药利病。”

32雷厉风飞 [ léi lì fēng fēi ]

解释 ①同“雷厉风行”。②严厉威猛。

出处 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部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转乾坤,关机阖开,雷厉风飞。”

33辞严意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解释 同“辞严义正”。

出处 宋·欧阳修《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辞严意正质非俚,古味虽淡醇不薄。”

34疾言遽色 [ jí yán jù sè ]

解释 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宽传》:“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35严词拒绝 [ yán cí jù jué ]

解释 用严厉的话加以拒绝

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同时老段又借题发挥,要求黎元洪总统解散国会,黎严词拒绝之。”

36问罪之师 [ wèn zuì zhī shī ]

解释 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出处 《旧唐书 侯君集传》:“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

37辞严谊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解释 同“辞严义正”。

出处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六》:“蕃武忠君爱国,辞严谊正,不暇自恤,枚蹈危机,其失在于疏尔。”

38遵养时晦 [ zūn yǎng shí huì ]

解释 遵:遵循,按照;时:时势;晦:隐藏。原为颂扬周武王顺应时势,退守待时。后多指暂时隐居,等待时机。

出处 《诗经 周讼 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39夏日可畏 [ xià rì kě wèi ]

解释 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出处 《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40内峻外和 [ nèi jùn wai hé ]

解释 内心严厉而外貌和蔼。

出处 清·昭梿《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泰、华、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于青云上。”

41撑眉努眼 [ chēng méi nǔ yǎn ]

解释 撑:竖起;努眼:把眼睛张大。双眉飞扬,两眼圆瞪。比喻神情威严,为人专断强横。

出处 宋·朱熹《答或人》:“其知之者撑眉努眼,喝骂将去,便谓只此便是良心本性。”

42正色厉声 [ zhèng sè lì shēng ]

解释 态度严正,言辞严厉。

出处 明·方孝孺《王彪之》:“众情疑惧方若锋刃之迫肤,而能处之从容,正色厉声决以大事,非勇者不能也。”

43词言义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解释 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出处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44悬为厉禁 [ xuán wéi lì jìn ]

解释 悬:公开揭示;厉禁:严厉禁止。公开严厉地加以禁止。

出处 清·陆士谔《续孽海花》第42回:“本朝自康熙以来,因为明朝的东林党及几社、复社都是士大夫的不安分,所以悬为厉禁。”

45口沸目赤 [ kǒu fèi mù chì ]

解释 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出处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言人之非,嗔目扼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

46死无葬身之地 [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

解释 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结局很悲惨。

出处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天那,可怜害俺一家,死无葬身之地也。”

47死无葬身之所 [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suǒ ]

解释 葬:埋葬。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结局很悲惨。

出处 鲁迅《而已集·答有桓先生》:“社会没有知道我在攻击,倘一知道,我早已死无葬身之所了。”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