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虫鸣声的成语

形容虫鸣声的成语


1不绝于耳 [ bù jué yú ěr ]

解释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2虫鸣螽跃 [ chóng míng zhōng yuè ]

解释 螽:螽斯,昆虫名。草虫鸣叫螽斯跳。

出处 《诗经·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3没完没了 [ méi wán méi le ]

解释 没有完结的意思

出处 郭澄清《大刀记》第二章:“没完没了的苛捐杂税不算,还他妈的乱抢乱夺。”

4迎刃而解 [ yíng rèn ér jiě ]

解释 碰着刀口就分开了。比喻事情容易处理;问题容易解决。

出处 《晋书 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5旷日持久 [ kuàng rì chí jiǔ ]

解释 旷:荒废;耽搁;持:持续;拖延。耽搁时日;长期拖延。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6金蝉脱壳 [ jīn chán tuō qiào ]

解释 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变为成虫时脱去原来的外壳。比喻用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出处 元 马致远《任风子》第四折:“天也,我几时能够金蝉脱壳?”

7吵吵闹闹 [ chǎo chǎo nào nào ]

解释 故意发出各种争吵声的情况。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3回:“若是那些小人知道,来这门首吵吵闹闹,却怎么了?”

8人声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解释 鼎沸:鼎水沸腾;原比喻形势不安定;现比喻声音嘈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9震耳欲聋 [ zhèn ěr yù lóng ]

解释 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出处 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10鸡虫得失 [ jī chóng dé shī ]

解释 像鸡啄虫、人缚鸡那样的得失问题。比喻细微的事情;无关紧要的得失。

出处 唐 杜甫《缚鸡行》诗:“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11雕虫小技 [ diāo chóng xiǎo jì ]

解释 雕:刻;虫:鸟虫书。我国古代的一种字体;西汉时学童所学的一门功课。雕刻鸟虫书的小技巧。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出处 《隋书 李德林传》:“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

12振聋发聩 [ zhèn lóng fā kuì ]

解释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13物腐虫生 [ wù fǔ chóng shēng ]

解释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出处 宋 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14没毛大虫 [ méi máo dà chóng ]

解释 没有毛的老虎。比喻凶猛的人或事物。

出处 元 无名氏《货郎旦》第一折:“这一把无情毒火,岂非是没毛大虫。”

15雕虫篆刻 [ diāo chóng zhuàn kè ]

解释 虫书、刻符分别为秦书八体之一,西汉时蒙童所习。因以“雕虫篆刻”喻词章小技。

出处 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按,“虫”指虫书,“刻”指刻符,各为一种字体。

16治丝益棼 [ zhì sī yì fén ]

解释 整理蚕丝不找头绪;结果越整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头;不但问题没解决反而更加复杂。棼:纷乱。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17百足之虫 [ bǎi zú zhī chóng ]

解释 百足: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即马陆。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虽一时败落,但不会很快彻底垮台。也指某一恶势力被摧垮后余孽尚存。

出处 明 徐学谟《归有园尘谈》:“吝者自能致富,然一有事则为过街老鼠;侠者或致破家,然一有事则为百足之虫。”

18狼虫虎豹 [ láng chóng hǔ bào ]

解释 ①泛指凶猛的动物。②比喻恶人歹徒。

出处 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转过这山坡,一簇榆林,黑洞洞的,不知里面藏着什么狼虫虎豹。”

19蛛丝虫迹 [ zhū sī chóng jì ]

解释 蜘蛛的细丝,虫子的痕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9回:“蛛丝虫迹,屋漏蜗涎,不即不离,有意无意,其妙何如。”

20鼠肝虫臂 [ shǔ gān chóng bì ]

解释 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以汝为汝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21肚里蛔虫 [ dù lǐ huí chóng ]

解释 蛔虫因寄生在人的肠胃中,故用以比喻对别人的心里活动知道得十分清楚。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2回:“你是你爹肚里蛔虫。”

22虫臂拒辙 [ chóng bì jù zhé ]

解释 拒:抵抗;辙:车轮痕迹,指车。比喻以小敌大,力量悬殊。

出处 唐·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虫臂拒辙,鸡肋承拳,万万相殊,破之必矣。”

23虫沙猿鹤 [ chóng shā yuán hè ]

解释 旧时比喻战死的将士。也指死于战乱的人。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

24治丝而棼 [ zhì sī ér fén ]

解释 谓理丝不找头绪,就会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使问题更加复杂。语本《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出处 语出《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25夏虫语冰 [ xià chóng yǔ bīng ]

解释 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26虫书鸟篆 [ chóng shū niǎo zhuàn ]

解释 书:字体。字体像鸟虫。借指外国文字。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0回:“巡捕传进一个洋式片子来,上面写着虫书鸟篆,说有位洋老爷拜会大人。”

27鸟迹虫丝 [ niǎo jì chóng sī ]

解释 比喻极易消失的事物。

出处 清·蒋士铨《临川梦·了梦》:“养娘真信人也,多劳,可怜他把鸟迹虫丝收护的牢。”

28夏虫朝菌 [ xià chóng zhāo jūn ]

解释 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出处 语出《庄子 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又《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29鼠啮虫穿 [ shǔ niè chóng chuān ]

解释 鼠咬虫蛀。

30啛啛喳喳 [ gàn cuì zhā zhā ]

解释 象声词。形容杂乱细碎的说话声。

31虫鱼之学 [ chóng yú zhī xué ]

解释 指繁琐的考据订正。

出处 唐 韩愈《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诗:“《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

32蛙鸣蝉噪 [ wā míng chán zào ]

解释 蛙声和蝉声,使人听了厌烦。比喻拙劣的议论或文章。

出处 明 顾大典《青衫记 裴兴私叹》:“蛙鸣蝉噪,魂绕神劳。”

33蓼虫忘辛 [ liǎo chóng wàng xīn ]

解释 吃惯了蓼(一种有辣味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

出处 《文选·王粲(七哀)》:“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咨。”晋·左思《魏都赋》“习蓼虫之辛,玩进退之维谷。”

34鹡鸰在原 [ xià líng zài yuán ]

解释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后即以“鹡鸰在原”比喻兄弟友爱之情。

出处 宋·刘克庄《乙酉答真侍郎书》:“在东朝则非鸣鸠平均之意;在上则少鹡鸰在原之情。”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