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思路很清晰的成语

形容思路很清晰的成语


1头头是道 [ tóu tóu shì dào ]

解释 原为禅宗语;原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条理清楚;道理充分;面面俱到。

出处 《续传灯录 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2有条不紊 [ yǒu tiáo bù wěn ]

解释 紊:乱。有条理;不紊乱。

出处 【出处】《尚书 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3洞若观火 [ dòng ruò guān huǒ ]

解释 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

出处 明 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当以某辞入告,某策善后,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

4耳聪目明 [ ěr cōng mù míng ]

解释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出处 汉 焦赣《易林 临之需》:“重瞳四乳,耳聪目明,普为仁表,圣作元辅。”

5井井有条 [ jǐng jǐng yǒu tiáo ]

解释 井井:整齐、有条理的样子。形容整齐;有条有理。

出处 荀况《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6顿开茅塞 [ dùn kāi máo sè ]

解释 头脑本来像被茅草堵塞住;忽然被打开了。比喻因受启发而忽然心思开朗;明白了道理或消除了疑团。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7有条有理 [ yǒu tiáo yǒu lǐ ]

解释 有条理;有次序;形容层次脉络清楚。

出处 《尚书 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孔安国传:“如网在纲,各有条理而不乱也。”

8达地知根 [ dá dì zhī gēn ]

解释 比喻根底清楚、明白。

出处 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9惇信明义 [ dūn xìn míng yì ]

解释 惇:重视;信:诚实。遵守信用,深明道义。

出处 《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

10罕譬而喻 [ hǎn pì ér yù ]

解释 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

出处 《礼记·学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11张本继末 [ zhāng běn jì mò ]

解释 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出处 《宋书·礼志一》:“[《左传》]其书善礼,多膏腴美辞,张本继末,以发明经意,信多奇伟,学者好之。”

12朗若列眉 [ lǎng ruò liè méi ]

解释 朗:明亮;列眉:明白。形容非常明白。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吾必不听众口与谗言,吾信汝也,犹列眉也。”

13天花乱坠 [ tiāo huā luàn zhuì ]

解释 从天上落下许多花朵。比喻说话漂亮动听而不切合实际或用甜言蜜语骗人。也用来形容雪花纷纷飘落。

出处 《法华经 序品》:“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14一目了然 [ yī mù liǎo rán ]

解释 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15了如指掌 [ liǎo rú zhǐ zhǎng ]

解释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16语无伦次 [ yǔ wú lún cì ]

解释 伦次:次序;条理。话讲得颠三倒四;毫无条理。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第七卷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论次,而意若贯珠。”

17茅塞顿开 [ máo sè dùn kāi ]

解释 茅:茅草;塞:堵塞。茅草塞路;突然开通了。形容原来心里好像被茅草堵塞着;现在一下开窍了。比喻立刻理解明白。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18真相大白 [ zhēn xiàng dà bái ]

解释 真相:佛教用语;指本来面目;大白:彻底弄清楚了。真实情况完全弄清楚了。

出处 《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疯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19信手拈来 [ xìn shǒu niān lái ]

解释 随手拿来。多形容说话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例证丰富;选用时显得轻松自如;不必费心寻找。信手:随手;拈:用指头夹取东西。

出处 宋 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20明明白白 [ míng míng bái bái ]

解释 清清楚楚,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账目已明明白白,并无分文来去。”

21面面俱到 [ miàn miàn jù dào ]

解释 俱:都。各方面都照顾到。也指虽然各方面都照顾到;但重点不突出;很一般化。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他八股做得精通,自然办起事来亦就面面俱到了。”

22清清楚楚 [ qīng qīng chǔ chǔ ]

解释 清晰明白有条理。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又见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胜衣,故憨憨的只管贪看。”

23洋洋洒洒 [ yáng yáng sǎ sǎ ]

解释 洒洒:连绵不断的样子。形容文章的篇幅很长或谈话连绵不断。也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来很畅快。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 凡例》:“故成此一百五十余回洋洋洒洒文字。”

24杂乱无章 [ zá luàn wú zhāng ]

解释 杂乱:多而乱;无章:没有条理。混乱而没有条理。

出处 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25整整齐齐 [ zhěng zhěng qí qí ]

解释 保持整洁和有条不紊。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打扮得整整齐齐,则等做女婿。”

26一清二楚 [ yī qīng èr chǔ ]

解释 十分明白、清楚。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一清二楚,不然怎幺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

27拨云见日 [ bō yún jiàn rì ]

解释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出处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见了爷爷,就是拨云见日,昏镜重磨。”

28井然有序 [ jǐng rán yǒu xù ]

解释 井然:整整齐齐的样子。有条理;有次序;整齐不乱。

出处 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29由表及里 [ yóu biǎo jí lǐ ]

解释 表:表面;里:内里;本质。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指分析事物时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

30见微知著 [ jiàn wēi zhī zhù ]

解释 微:微小;著:明显。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出处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31炳若观火 [ bǐng ruò guān huǒ ]

解释 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出处 梁启超《欧洲地埋大势论》:“人民之职业物产之制造,种种殊异之处,则如网在纲,炳若观火。”

32了若指掌 [ liǎo ruò zhǐ zhǎng ]

解释 比喻对情况十分明白清楚。

出处 《宋史 道学传序》:“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33无所不在 [ wú suǒ bù zài ]

解释 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

出处 巴金《家》四:“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所不在。”

34由浅入深 [ yóu qiǎn rù shēn ]

解释 从浅到深。

出处 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四:“夫诗之章法起句,必切本题,且由纲及目,由浅入深。”

35一叶知秋 [ yī yè zhī qiū ]

解释 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已经来临。比喻由细微的迹象可以预料出事物的发展趋向。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川》:“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36料敌若神 [ liào dí ruò shén ]

解释 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

出处 《旧唐书·郭子仪传》:“故太尉、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尚父子仪,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训师如子,料敌如神。”

37十生九死 [ shí shēng jiǔ sǐ ]

解释 形容历尽艰险。

出处 唐 韩愈《八月十五赠张功曹》诗:“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38洞察秋毫 [ dò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39人心如镜 [ rén xīn rú jìng ]

解释 人的心就像镜子似的透亮明白。

出处 宋·洪迈《夷坚丙志》第10卷:“且谓人心如镜,须管常磨,勿令尘染污,自然聪明。”

40万苦千辛 [ wàn kǔ qiān xīn ]

解释 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

出处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第四折:“我受了些热血相喷,万苦千辛,恰便似翻滚滚的雪浪里逃生。”

41道头会尾 [ dào tóu huì wěi ]

解释 见“道头知尾”。

出处 《五灯会元·芭蕉清禅师法嗣·承天辞确禅师》:“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道头会尾,举意知心。’”

42烂若披掌 [ làn ruò pī zhǎng ]

解释 形容对情况非常熟悉。

出处 清·王晫《今世说·客止》:“与人言古今成败,烂若披掌,听者忘倦。”

43昭昭在目 [ zhāo zhāo zài mù ]

解释 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出处 唐·裴度《寄李翱书》:“贾谊之文,化成之文也,铺陈帝王之道,昭昭在目。”

44荫子封妻 [ yìn zǐ fēng qī ]

解释 妻子得到封号,子孙获得世袭官爵。指建立功业,光耀门庭。

出处 明 汤显祖《邯郸记 东巡》:“我暂把洛阳绕一遭,专等你捷音来报。那时节呵重叠的荫子封妻恩不小。”

45豁然确斯 [ huō rán què sī ]

解释 明白透彻。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郭象注:“了无,则天地万物彼我是非豁然确斯也。”

46漆桶底脱 [ qī tǒng dǐ tuō ]

解释 漆桶脱了底才能透光亮。比喻彻底明白清楚。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2卷:“吕先生听罢,大彻大悟,如漆桶底脱。”

47不愤不启 [ bù fèn bù qǐ ]

解释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出处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8巧捷万端 [ qiǎo jié wàn duān ]

解释 巧捷:机灵敏捷。万端:变化极多。机灵敏捷,变化多端。形容动作或思维机敏,变化极多。

49独茧抽丝 [ dú jiǎn chōu sī ]

解释 比喻诗文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亦比喻单相思。

出处 明·谢榛《四溟诗话》第一卷:“凡作近体,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

50应对不穷 [ yìng duì bù qióng ]

解释 应对:回答。回应问话没有答不出来的。形容学识渊博,思维敏捷。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玄宗见他应对不穷,十分欢喜,即擢为翰林学士。”

51心之官则思 [ xīn zhī guān zé sī ]

解释 心: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说做心,现指脑筋;官:官能,作用。脑筋的官能就是思维。

出处 《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