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寒风呼啸的成语

形容寒风呼啸的成语


1飞沙走石 [ fēi shā zǒu shí ]

解释 飞:使飞扬;走:使滚动。沙土飞扬;石子滚动。形容风力极大。

出处 唐 谷神子《博异志 吕乡筠》:“若人间吹之,飞沙走石,翔鸟坠地,走兽脑裂。”

2异口同声 [ yì kǒu tóng shēng ]

解释 异:不同。不同的嘴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也作“异口同音”。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

3风调雨顺 [ fēng tiáo yǔ shùn ]

解释 调:调和;配合得均匀合适;顺:适合需要。形容风雨及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现比喻客观条件有利。

出处 《旧唐书 礼仪志一》引《六韬》:“既而克殷,风调雨顺。”

4山清水秀 [ shān qīng shuǐ xiù ]

解释 清:纯净;秀: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出处 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5生机勃勃 [ shēng jī bó bó ]

解释 生机:生命力。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有旺盛的生命力。

出处 张天民《创业》:“油田一片生机勃勃,繁忙兴旺的景象。”

6意想不到 [ yì xiǎng bù dào ]

解释 料想不到,没有料到。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今日这般寒冷,满天雪片飘扬,仙姑忽来下顾,真是意想不到。”

7飞砂走石 [ fēi shā zǒu shí ]

解释 砂土飞扬,小石翻滚。形容风力迅猛。

出处 唐 韩鄂《岁华纪丽 风》:“飞砂走石,风则从箕,月离于毕。”

8如花似锦 [ rú huā sì jǐn ]

解释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如同花朵、锦缎一般。形容风景绚丽或前程美好。

出处 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回:“那香屏自从嫁了周庸佑,早卸了孝服,换得浑身如花似锦。”

9急风暴雨 [ jí fēng bào yǔ ]

解释 急:急促;暴:猛烈。又急又猛的暴风雨。形容声势浩大;来势凶猛。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10疾风骤雨 [ jí fēng zhòu yǔ ]

解释 疾:又快又猛;骤: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出处 《淮南子 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11疾风暴雨 [ jí fēng bào yǔ ]

解释 疾: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出处 《淮南子 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12狂风怒号 [ kuáng fēng nù háo ]

解释 怒:愤怒;发怒;号:号叫。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

出处 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13山明水秀 [ shān míng shuǐ xiù ]

解释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出处 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14风潇雨晦 [ fēng xiāo yǔ huì ]

解释 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也比喻形势险恶。

出处 《诗经 郑风 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15风急浪高 [ fēng jí làng gāo ]

解释 形容风浪很大。

出处 《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

16飞沙走砾 [ fēi shā zǒu lì ]

解释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出处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禅虚寺》:“路中甚寒,多饶风雪,飞沙走铄,举止皆满,唯土谷浑城左右暧于余处。”

17柳泣花啼 [ liǔ qì huā tí ]

解释 形容风雨中暗淡的心情。

出处 宋 周邦彦《少年游》词:“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18雨顺风调 [ yǔ shùn fēng tiáo ]

解释 调:调和;顺:和协。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出处 《六韬》:“既而克殷,风凋雨顺。”

19水秀山明 [ shuǐ xiù shān míng ]

解释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出处 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20怪雨盲风 [ guài yǔ máng fēng ]

解释 犹疾风暴雨。

出处 宋·刘克庄《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伯昌》词:“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

21天昏地黑 [ tiān hūn dì hēi ]

解释 见“天昏地暗”。

出处 唐·韩愈《龙移》诗:“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只听得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了。”

22飞沙扬砾 [ fēi shā yáng lì ]

解释 见“飞沙走砾”。

出处 《宋书·五行志五》:“暴风迅起,从丑上来,须臾转从子上来,飞沙扬砾。”

23遮地盖天 [ zhē dì gài tiān ]

解释 同“遮天盖地”。

出处 李季《五月端阳·打横山》:“大小据点一扫光,红军和赤卫军遮地盖天。”

24十风五雨 [ shí fēng wǔ yǔ ]

解释 十天一刮风,五天一下雨。形容风调雨顺,气候适宜。

出处 宋 陆游《村居初夏》诗:“斗酒只鸡人笑乐,十风五雨岁丰穰。”

25丰标不凡 [ fēng biāo bù fán ]

解释 风度仪表不同于一般。形容风度出众。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有个闻舍人,下在本店,丰标不凡,愿执箕帚。”

26水明山秀 [ shuǐ míng shān xiù ]

解释 见“水秀山明”。

出处 宋·张先《满江红·初春》词:“渐迤逦,水明山秀,暖生帘幕。”

27秀水明山 [ xiù shuǐ míng shān ]

解释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出处 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28风雨如磐 [ fēng yǔ rú pán ]

解释 磐:大石头。形容风雨极大。

出处 宋·孙光宪《兆北琐言·逸文·丁秀才奇术致物》:“诗僧贯休《侠客》诗云:‘黄昏风雨黑如磐,别我不知何处去?’”

29五风十雨 [ wǔ fēng shí yǔ ]

解释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出处 汉 王充《论衡 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30走石飞沙 [ zǒu shí fēi shā ]

解释 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

出处 《三国志 吴志 陆凯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31谇帚德锄 [ suì zhǒu dé chú ]

解释 汉贾谊《治安策》:“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后以“谇帚德锄”形容风俗败坏,不仁爱。

出处 汉·贾谊《治安策》:“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32遮天迷地 [ zhē tiān mí dì ]

解释 同“遮天盖地”。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六回:“风起处遮天迷地,火来时烟飞焰裹。”

33风雨如盘 [ fēng yǔ rú pán ]

解释 盘:大石头。形容风雨极大。

出处 宋 孙光宪《兆北琐言 逸文 丁秀才奇术致物》:“诗僧贯休《侠客》诗云:'黄昏风雨黑如盘,别我不知何处去?'”

34遮地漫天 [ zhē dì màn tiān ]

解释 同“遮天盖地”。

出处 《清平山堂话本·羊角哀死战荆轲》:“团空搅阵,不分南北西东;遮地迷天,变尽青黄赤黑。”

35祥风时雨 [ xiáng fēng shí yǔ ]

解释 形容风调雨顺。多比喻恩德。

出处 晋·袁宏《后汉纪·章帝纪》:“夫人道得于下,则阴阳和于上,然后祥风时雨,覆被远方,则夷狄慕德重泽而至矣。”

36蜚瓦拔木 [ fēi wǎ bá mù ]

解释 形容风力迅猛。

出处 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三卷:“余乡常有飓风,但初来声势颇恶,与三州不异,人家即曰:‘报起矣!’有顷则亦蜚瓦拔木,无所不至。”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