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雾气的成语

形容雾气的成语


1虚无缥缈 [ xū wú piāo miǎo ]

解释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虚无:空虚;缥缈:隐隐约约。

出处 唐 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2云消雾散 [ yún xiāo wù sàn ]

解释 云雾消失;天气转晴。比喻事情、心情等由隐晦、疑点、转为明朗、通畅。也比喻疑虑、怨气等消除得干干净净。

出处 唐 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3雾里看花 [ wù lǐ kàn huā ]

解释 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出处 唐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4腾云驾雾 [ téng yún jià wù ]

解释 神话描写神仙、妖魔或得道的人可以乘着云雾在空中飞行。也形容人在身体、精神处于不正常状态的举止。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8回:“那家子又惊又喜道:‘是几位腾云驾雾的罗汉歇在我家!’”

5云开雾散 [ yún kāi wù sàn ]

解释 见“云消雾散”。

出处 宋·陶佃《王君仪》诗:“云开雾散却晴霁,清风淅淅无纤尘。”

6五里雾中 [ wǔ lǐ wù zhōng ]

解释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7愁云惨雾 [ chóu yún cǎn wù ]

解释 形容暗淡无光的景象。多比喻令人忧愁苦闷的局面。

出处 瞿秋白《乱弹 一种云》:“如果是惊天动地的霹雳,那才拨得开满天的愁云惨雾。”

8堕云雾中 [ duò yún wù zhōng ]

解释 堕:落下。落入迷茫的云雾中间。比喻迷惑不解。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9吞云吐雾 [ tūn yún tǔ wù ]

解释 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烟。

出处 《梁书 沈约传》:“始餐霞而吐雾,终凌虚而倒影。”

10烟消雾散 [ yān xiāo wù sàn ]

解释 同“烟消云散”。

出处 巴金《海的梦》后篇一:“我很疲倦,但是我觉得畅快。在流了这么多的眼泪以后,这许多日子来的阴郁的思想都烟消雾散了。”

11毒泷恶雾 [ dú lóng è wù ]

解释 恶劣的云雨雾气。比喻暴虐凶残的黑暗势力。

出处 郑泽《登楼叹》诗:“毒泷恶雾纷相乘,令我望望心惺惺。”

12雾兴云涌 [ wù xīng yún yǒng ]

解释 见“雾起云涌”。

出处 梁启超《翠报叙》:“军兴以后,齐州学者,渐知以识时务,知四国为学中第一义,于是报馆雾兴云涌。”

13雾起云涌 [ wù qǐ yún yǒng ]

解释 比喻众多的事物迅速出现。

出处 梁启超《万木草堂书藏征捐图书店》:“以兴学育才为急务,于是各行省雾起云涌,学堂学会所在而有。”

14云迷雾锁 [ yún mí wù suǒ ]

解释 形容天气昏暗,气氛阴森。

出处 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二折:“巴的到绿杨渡口,早则是云迷雾锁黄昏后。”

15雾集云合 [ wù jí yún hé ]

解释 形容众多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出处 《晋书·舆服志序》:“张曜日之灵旄,骈罗列布,雾集云合者也。”

16云合雾集 [ yún hé wù jí ]

解释 比喻聚集迅速。

出处 《史记·淮阴侯传》:“蒯通曰:‘……天下之士云合雾集。”《艺文类聚》卷八引南朝·宋·顾野王《虎丘山序》:“故总辔齐镳,竞雕虫于山水;云合雾集,争歌颂于林泉。”

17柳烟花雾 [ liǔ yān huā wù ]

解释 形容春色迷蒙的景象。

出处 元 张可久《落梅风 春晚》曲:“东风景,西子湖,湿冥冥,柳烟花雾。”

18驾雾腾云 [ jià wù téng yún ]

解释 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出处 元 郑德辉《老君堂》第二折:“恨不的驾雾腾云,臂生两翅,飞出狱院。”

19拿云握雾 [ ná yún wò wù ]

解释 比喻待人处世会耍手段。

出处 元·关汉卿《单鞭夺槊》第二折:“他有投明弃暗的心,拿云握雾的手。”

20如坐云雾 [ rú zuò yún wù ]

解释 象坐在云里雾里。比喻头脑糊涂,不能辨析事理。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及有凶吉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21云屯雾集 [ yún tún wù jí ]

解释 像云和雾那样聚集。形容数量多而集中。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却有诸路买卖,云屯雾集,只听放灯,都来赶趁。”

22握雾拏云 [ wò wù téng yún ]

解释 驾驭云雾。意谓善于掌握戎机。

出处 元·无名氏《连环记》第一折:“这其间多亏了张子房说地谈天口,韩元帅握雾拏云手。”

23雾惨云愁 [ wù cǎn yún chóu ]

解释 指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

出处 元·安熙《仲冬初吉归途即事》诗:“雾惨云愁结暮阴,游方客子正悲吟。”元·无名氏《马陵道》第四折:“诸国将皆来助战,喊杀处雾惨云愁。”

24冲云破雾 [ chōng yún pò wù ]

解释 冲破云层,突破迷雾。比喻突破重重障碍和困难。

25雾释冰融 [ wù shì bīng róng ]

解释 雾气消散冰块融化。比喻疑难消除尽净。

出处 明·杨慎《参同契>序》:“苦思精索,一旦豁然,若有神悟,离章错简,雾释冰融。”

26云雾迷蒙 [ yún wù mí méng ]

解释 迷蒙: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云雾笼罩,使景物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27雾锁烟迷 [ wù suǒ yān mí ]

解释 谓为云雾所掩蔽。

出处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荡洪波不分一个天地,望前程尚隔雾锁烟迷。”

28云蒸雾集 [ yún zhēng wù jí ]

解释 如云雾之蒸腾会集。形容众多。

出处 宋·李纲《用人才以激士风札子》:“天下之士,云蒸雾集,人材可谓众多矣。”宋·陈亮《论开诚之道》:“故天下雄伟英豪之士,声从响应,云蒸雾集。”

29烟波钓徒 [ yān bō diào tú ]

解释 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钓:钓鱼。旧指隐逸于渔的人。

出处 《新唐书·张志和传》:“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

30雾暗云深 [ wù àn yún shēn ]

解释 迷蒙渺远。喻相距之遥远。

出处 宋·冯取洽《摸鱼儿·玉林君为遗蜕山中桃花赋》词:“玄都观里应遗恨,一抹断烟残缕。愁望处。想雾暗云深,忘却来时路。”

31雾涌云蒸 [ wù yǒng yún zhēng ]

解释 见“雾涌云蒸”。

出处 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故絪緼相感,雾涌云蒸。”元·王王恽《游泰山杂诗》之六:“绾茁元气同沧海,雾涌云蒸一水山。”

32惊涛骇浪 [ jīng tāo hài làng ]

解释 惊:惊异;涛:大波浪;骇:惊吓。令人惊惧的大波浪。比喻险恶的环境、遭遇或艰难的考验。

出处 唐 田颖《玉山常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33开云见日 [ kāi yún jiàn rì ]

解释 拔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衔命来征,宣扬朝恩,示以和睦,旷若开云见日,何喜如之!”

34烟波浩渺 [ yān bō hào miǎo ]

解释 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浩渺:广阔无边。水波渺茫;一望无边。形容水域宽广。也作“烟波浩淼”。

出处 唐 崔致远《将归海东巉山春望》:“目极烟波浩渺间,晓鸟飞处认乡关。”

35波涛汹涌 [ bō tāo xiōng yǒng ]

解释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5卷:“盖因波涛汹涌,水遂为其所激而动也。”

36如堕烟海 [ rú duò yān hǎi ]

解释 好像掉在烟雾弥漫的大海里。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37开雾睹天 [ kāi wù dǔ tiān ]

解释 比喻使人豁然开朗。

出处 汉 徐干《中论 审大臣》:“文王之识也,灼然若披云而见日,霍然若开雾而观天。”

38云天雾地 [ yún tiān wù dì ]

解释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出处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田里功夫,他比你爸爸还强一色。就是有点面胡,吃了酒,尤其是有点云天雾地。”

39如堕烟雾 [ rú duò yān wù ]

解释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殷中军指殷浩,字渊源。后以“如堕烟雾”、“如堕烟海”形容茫然不得要领或认不清方向。

出处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殷中军指殷浩,字渊源。

40喷云吐雾 [ pēn yún tǔ wù ]

解释 喷吐出云雾来。形容吸烟;也形容水花飞腾的瀑布等。

出处 安正福《敌后插刀》:“炕上还斜躺着几个,正在喷云吐雾抽大烟。”

41五里云雾 [ wǔ lǐ yún wù ]

解释 令人迷惑的纠纷或混乱,迷离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3回:“那窗外的孙杰却被三姊弄得如在五里云雾中。”

42隐隐约约 [ yǐn yǐn yuē yuē ]

解释 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只见山坡旁隐隐约约,倒象撺出一箭,直向大虫面上射去。”

43高耸入云 [ gāo sǒng rù yún ]

解释 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出处 刘伯承《回忆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44彤云密布 [ tóng yún mì bù ]

解释 彤云:彤是红色的意思,有时指红霞;有时指下雪前均匀密布的阴云。很厚的云层布满天空,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

出处 《诗经·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45雾鬓风鬟 [ wù bìn fēng huán ]

解释 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鬟:环形发髻。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

出处 宋 范成大《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花边雾鬓风鬟满,酒畔云衣月扇香。”

46风鬟雾鬓 [ fēng huán wù bìn ]

解释 形容女子头发美丽或头发蓬松散乱。

出处 宋 李清照《永遇乐》词:“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47汪洋大海 [ wāng yáng dà hǎi ]

解释 广阔无边;水波连天的大海。比喻事物的范围广阔;声势浩大。汪洋:水势深而广阔。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轰天炮响,汪洋大海起春雷;振地锣鸣,两仞山前丢霹雳。”

48冰销雾散 [ bīng xiāo wù sàn ]

解释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唐 康骈《剧谈录 郭鄩见穷鬼》:“鄩复问云:‘彼之聚敛丰盈,何以遽令散去?’云:‘先得计于安品子,其余冰销雾散。’”

49豁然雾解 [ huò rán wù jiě ]

解释 豁然:形容开阔;解:消散。像雾消散一样,心中的疑团一下子消失了。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积年凝滞,豁然雾解。”

50蛮烟瘴雾 [ mán yān zhàng wù ]

解释 指南方的烟雨瘴气。借指荒凉地区。

出处 宋 欧阳修《再和公仪赠白鹇》:“蛮烟瘴雾虽生处,何必区区忆陋邦。”

51握雾拿云 [ wò wù ná yún ]

解释 拿云:能上云霄。驾驭云雾。形容善于掌握戎机,本领高强。

出处 元·无名氏《连环记》第一折:“这其间多亏了张子房说地谈天口,韩元帅握雾拿云手。”

52握云拿雾 [ wò yún ná wù ]

解释 见“握雾拏云”。

出处 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则你那龙韬虎略人难赛,握云拿雾施兵策,排兵布阵添精彩。”

53云窗雾阁 [ yún chuāng wù gé ]

解释 为云雾缭绕的窗户和居室。借指高耸入云的楼阁。亦指建于极高处的楼阁。

出处 唐·韩愈《华山女》诗:“云窗雾阁事慌惚,重重翠幔深金屏。”宋·李清照《临江仙》词:“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54冰消雾散 [ bīng xiāo wù sàn ]

解释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北周 庚信《周大将军琅邪定公司马裔墓志铭》:“都督始州诸军事,蛮夷恃险,狼顾鸱张,高山寻云,深谷无景,九地纵横,三门起伏,危峰马束,水险桥飞。遂得谷静山空,冰消雾散。”

55风言雾语 [ fēng yán wù yǔ ]

解释 指隐约其辞的传闻。

出处 《孽海花》第二九回:“大先生得了此电,很为着急,在省城里叠派干员侦查,虽有些风言雾语,到底探不出个实在。”

56雾鳞云爪 [ wù lín yún zhǎo ]

解释 犹言藏头露尾,畏首畏尾。

出处 清·乐宫谱《毛生》:“何至雾鳞云爪,首尾不祥若是哉。”

57云迷雾罩 [ yún mí wù zhào ]

解释 见“云迷雾锁”。

出处 明·李开先《宝剑记》第三七出:“忽然间昏惨惨云迷雾罩,疏剌剌风吹叶落,振山林声声虎啸,绕溪涧哀哀猿叫。”

58云鬟雾鬓 [ yún huán wù bìn ]

解释 头发象飘浮萦绕的云雾。形容女子发美。

出处 宋·苏轼《题毛女贞》诗:“雾鬓风鬟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花边雾鬓风鬟满,酒畔云衣月扇香。”

59云涌雾集 [ yún yǒng wù jí ]

解释 云雾会合聚集。比喻聚集迅速

出处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举国志士,云涌雾集以应之。”

60隔雾看花 [ gé wù kàn huā ]

解释 隔:间隔。形容老眼昏花,后也比喻对事物看不真切。

出处 王国维《人间词话》:“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61兴云作雾 [ xīng yún zuò wù ]

解释 兴:兴起。兴起云彩,掀起雾气。比喻神魔鬼怪法术高明。

出处 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三折:“量那道人,有甚么神通,不如展吾兴云作雾之机,涌浪翻波之智。”

62云窗雾槛 [ yún chuāng wù kǎn ]

解释 同“云窗雾阁”。

出处 康有为《大同书》癸部第二章:“若其上室,则腾天架空,吞云吸气,五色晶璃,云窗雾槛,贝阙珠宫,玉楼瑶殿。”

63拥雾翻波 [ yōng wù fān bō ]

解释 意即兴风作浪。

出处 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三折:“他若是早早投降,便罢,若还现形发恶,拥雾翻波,就承此计擒捉未迟。”

64雾鬓云鬟 [ wù bìn yún huán ]

解释 头发象飘浮萦绕的云雾。形容女子发美。

出处 宋·苏轼《题毛女贞》诗:“雾鬓风鬟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花边雾鬓风鬟满,酒畔云衣月扇香。”

65狼顾鸱张 [ láng gù chī zhāng ]

解释 如狼凶视,如鸱张翼。形容凶暴,嚣张。

出处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平等寺》:“故推立长乐王子攸以续绝业……然群飞未宁,横流且及,皆狼顾鸱张,岳立基趾。”

66碧波荡漾 [ bì bō dàng yàng ]

解释 碧:青绿色。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9章:“灿烂的阳光,美丽的野花,碧波荡漾的原西河,凹凸不平的石板街……”

67渺渺茫茫 [ miǎo miǎo máng máng ]

解释 辽阔无际的样子,也指模糊不清楚。

出处 明 刘基《六幺令》词:“追寻畴者,愁如流水,渺渺茫茫趁潮汐。”

68雾阁云窗 [ wù gé yún chuāng ]

解释 云雾笼罩的楼阁门窗。指高楼。

出处 宋·向子湮《七娘子》词:“雾阁云窗,风亭月户,分明携手同行处。”

69喷云泄雾 [ pēn yún xiè wù ]

解释 形容云霭缭绕山岳的景象。

出处 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70兴云吐雾 [ xīng yún tǔ wù ]

解释 兴:兴起。兴起云彩,掀起雾气。比喻神魔鬼怪法术高明。

出处 明·无名氏《哪吒三变》第一折:“此鬼兴云吐雾莫测,利害利害!”

71拏云握雾 [ kāi yún wò wù ]

解释 比喻对人施展手段。

出处 《宣和遗事》前集:“姓李名做师师……两只手,偏会拏云握雾。便有富贵郎君,也使得七零八落。”

72云屯雾散 [ yún tún wù sàn ]

解释 同“云屯鸟散”。

出处 《隋书·梁叡传》:“所以周无上算,汉收下策,以其倏来忽往,云屯雾散,强则骋其犯塞,弱又不可尽除故也。”

73黄风雾罩 [ huáng fēng wù zhào ]

解释 犹言不守本分,胡乱行事。

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他决不容让生宝这样黄风雾罩地闹腾。”

74雾散云披 [ wù sàn yún pī ]

解释 喻变化之快。

出处 汉·蔡邕《释诲》:“武夫奋略,战士讲锐,电骇风驰,雾散云披。”

75竹烟波月 [ zhú yān bō yuè ]

解释 烟:烟雾。雾气中的竹林和月照下的波纹。比喻月光下秀美的景色。

出处 唐·白居易《池上篇》序:“酒酣琴罢,又命乐童登中岛亭,合奏《霓裳散序》,声随风飘,或凝或散,悠扬子竹烟波月之际者久之。”

76烟霏雾集 [ yān fēi wù jí ]

解释 形容众多。

出处 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序:“嘉祥累仍,福应尤盛……烟霏雾集,不可胜纪。”

77坚卧烟霞 [ jiān wò yān xiá ]

解释 卧:躺下;烟霞:指山林间的烟云。形容隐士的悠闲生活。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小弟坚卧烟霞,静听好音。”

78刻雾裁风 [ kè wù cái fēng ]

解释 比喻擅长山水风光描写。

出处 明 袁宏道《和丘长孺》:“五言七言信手成,刻雾裁风好饥骨。”

79云开雾释 [ yún kāi wù shì ]

解释 同“云消雾散”。

出处 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千古名臣,每遭谗谤,而转瞬云开雾释,日光月华。”

80云集雾散 [ yún jí wù sàn ]

解释 云聚集,雾消散。形容变化时刻都在发生

出处 汉·班固《西都赋》:“朝发河海,夕宿江汉,沉浮往来,云集雾散。”

81云愁雾惨 [ yún chóu wù cǎn ]

解释 愁苦凄惨的云雾。因心中愁惨,看外景也带上了情感色彩。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福州林阳山峰院志端禅师》:“云愁雾惨,大众呜呼。”

82如堕五里雾中 [ rú duò wǔ lǐ wù zhōng ]

解释 好象掉在一片大雾里。比喻陷入迷离恍惚、莫名其妙的境地。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83拨云雾见青天 [ bō yún wū jiàn qīng tiān ]

解释 只有推开密布的云雾才能看到湛湛蓝天。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今遇明主,如拨云雾而见青天!”

84如坠五里雾中 [ rú zhuì wǔ lǐ wù zhōng ]

解释 坠:落下。比喻陷入一片混沌糊涂的境地,令人摸不着头脑。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坠其云雾中’。”

85披云雾睹青天 [ pī yún wù dǔ qīng tiān ]

解释 披:劈开。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披云雾睹青天。’”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