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掌握的很好的成语

形容掌握的很好的成语


1得心应手 [ dé xīn yìng shǒu ]

解释 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纯熟;做起来很顺手。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2游刃有余 [ yóu rèn yǒu yú ]

解释 刃:刀口;刀锋;游刃:运转刀刃;余:余地。比喻经验丰富;做事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胸有成竹 [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解释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出处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4信手拈来 [ xìn shǒu niān lái ]

解释 随手拿来。多形容说话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例证丰富;选用时显得轻松自如;不必费心寻找。信手:随手;拈:用指头夹取东西。

出处 宋 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5熟能生巧 [ shú néng shēng qiǎo ]

解释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31回:“俗话说的‘熟能生巧’,舅兄昨日读了一夜。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并且连寄女都听会,所以随问随答,毫不费事。”

6稳操胜券 [ wěn cāo shèng quàn ]

解释 稳:稳当地;操:拿着;掌握。稳稳地拿着胜利的凭证。比喻有胜利的把握。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传》:“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

7驾轻就熟 [ jià qīng jiù shú ]

解释 驾:赶马车;轻:指轻便的车;就:到;熟:熟悉的道路。驾着轻便的车走熟悉的路。比喻办熟悉的事很容易。

出处 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8万无一失 [ wàn wú yī shī ]

解释 指绝对不会出差错。万:形容很多;失:差错。

出处 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9瓮中捉鳖 [ wèng zhōng zhuō biē ]

解释 从大坛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来;轻易而有把握。

出处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叫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10轻车熟路 [ qīng chē shú lù ]

解释 驾轻车;走熟路。比喻对某种工作很熟悉;干起来不费力。

出处 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11十拿九稳 [ shí ná jiǔ wěn ]

解释 形容很有把握;十分可靠。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如此一行,只怕这事例有个十拿九稳也不见得。”

12手到擒来 [ shǒu dào qín lái ]

解释 擒:捉拿。一上手就把敌人捉了来。形容办事情一举成功。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八戒忍不住高声叫道:‘那里用甚么人马!又那里管甚么时辰!趁如今酒醉饭饱,我共师兄去,手到擒来!’”

13庖丁解牛 [ páo dīng jiě niú ]

解释 庖丁:厨师。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14随心所欲 [ suí xīn suǒ yù ]

解释 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听任;欲:想要。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随心所欲。”

15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释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16了如指掌 [ liǎo rú zhǐ zhǎng ]

解释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17如鱼得水 [ rú yú dé shuǐ ]

解释 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18百发百中 [ bǎi fā bǎi zhòng ]

解释 百:形容多;发:发射;也指射箭;中:正对上;恰恰合上。①指射箭技术高明;每次都能命中目标。②比喻料事准确;算计高明或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西周策》:“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

19稳扎稳打 [ wěn zhā wěn dǎ ]

解释 稳稳当当;有把握地作战。也比喻有把握、有步骤地工作。

出处 清 刘坤一《书牍》:“现在郑军既已到齐,仍须稳扎稳打,不可轻进求速。”

20运筹帷幄 [ yùn chóu wéi wò ]

解释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21一目了然 [ yī mù liǎo rán ]

解释 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22滚瓜烂熟 [ gǔn guā làn shú ]

解释 滚圆的瓜熟透了。形容朗读和背诵非常流利纯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

23明察秋毫 [ mí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24举手之劳 [ jǔ shǒu zhī láo ]

解释 举:抬起。一动手就能办到的一点劳动。比喻事情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出处 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25炉火纯青 [ lú huǒ chún qīng ]

解释 纯:纯粹;青:蓝色的;纯青:炉火的温度达到最高点。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焰从红色转成纯青色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功夫造诣已达到了精湛、纯熟、完美的地步。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26洞若观火 [ dòng ruò guān huǒ ]

解释 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

出处 明 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当以某辞入告,某策善后,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

27才高八斗 [ cái gāo bā dǒu ]

解释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出处 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28如数家珍 [ rú shǔ jiā zhēn ]

解释 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出处 《清朝野史大观 郭生始创戏院》:“吴县王鹤琴先生耆年硕德,与谈吴中掌故,则掀髯抵掌,如数家珍。”

29博学多才 [ bó xué duō cái ]

解释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出处 《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30挥洒自如 [ huī sǎ zì rú ]

解释 挥洒;挥笔洒墨。指写诗、作文、写字、绘画;运用笔墨自如;不受拘束。也形容处理事务十分干练、娴熟。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家人送上一枝蘸满墨水的笔,珏斋提笔,在纸上挥洒自如的写了一百多字。”

31一清二楚 [ yī qīng èr chǔ ]

解释 十分明白、清楚。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一清二楚,不然怎幺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

32熟门熟路 [ shú mén shú lù ]

解释 熟悉门径,了解情况,很有经验。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王孝廉是熟门熟路,管门的一向认得,立时请进,并不阻挡。”

33行云流水 [ xíng yún liú shuǐ ]

解释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出处 宋 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34万不失一 [ wàn bù shī yī ]

解释 失:失误,差错。一万次中也不会失误一次。形容非常有把握。亦作“万不一失”、“万无一失”、“万无失一”。

出处 《韩非子·解老》:“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35百步穿杨 [ bǎi bù chuān yáng ]

解释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

36不败之地 [ bù bài zhī dì ]

解释 具有优势;不会遭到失败的境地。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形篇》:“故善者,立于不败之地。”

37学富五车 [ xué fù wǔ jū ]

解释 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38博闻强识 [ bó wén qiáng zhì ]

解释 闻:见闻;识:记。见闻学识广博;记忆力强。也作“博闻强记”、“博闻强志”。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39博古通今 [ bó gǔ tōng jīn ]

解释 博:广博;知道得多;通:通晓。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 《晋书 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40稳操胜算 [ wěn cāo shèng suàn ]

解释 稳:有把握;操:掌握;胜算:能够制胜的计谋。指有把握取得胜利。

出处 《管子·明法解》:“故明操必胜之数,以治必用之民。”

41心手相应 [ xīn shǒu xiāng yìng ]

解释 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出处 《梁书 萧子云传》:“笔力劲骏,心手相应。”

42心神恍惚 [ xīn shén huǎng hū ]

解释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出处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21卷:“唯荒诞是务,不接宾友,恶见于人,时多恚怒,心神恍惚。”

43不徐不疾 [ bù xú bù jí ]

解释 徐:慢。疾:快。不快不慢,从容自然。

出处 《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44计日程功 [ jì rì chéng gōng ]

解释 计:计算;程:衡量;功:成效。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如期完成。

出处 梁启超《中国理法学发达史论》:“法治国虽进不必骤,而得过进尺,计日程功。”

45百无失一 [ bǎi wú shī yī ]

解释 百: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46百无一失 [ bǎi wú yī shī ]

解释 失:差错;过错。形容十分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也作“百不一失”、“万无一失”。

出处 唐 裴铏《聂隐娘》:“(隐娘)一年后刺猿穴百无一失。”

47目无全牛 [ mù wú quán niú ]

解释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48学贯中西 [ xué guàn zhōng xī ]

解释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49薄技在身 [ bó jì zài shēn ]

解释 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50倒背如流 [ dào bèi rú liú ]

解释 能很流利地把书本、诗文或资料倒转过来背。形容读得滚瓜烂熟。

出处 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 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来倒背如流了。”

51不疾不徐 [ bù jí bù xú ]

解释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

出处 宋 黄庭坚《王纯中墓志铭》:“君调用财力,不疾不徐,劳民劝功,公私以济。”

52拿定主意 [ ná dìng zhǔ yì ]

解释 下定决心,抉择做什么事。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7回:“却又一片深心,打了个呼牛也可,呼马也可的主意,任是谁说什么,我只拿定主意,干我的大事去。”

53半部论语 [ bàn bù lún yǔ ]

解释 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七卷:“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54必操胜券 [ bì cāo shèng quàn ]

解释 操:持;拿;券:凭证;胜券:指胜利的把握。一定有胜利的把握。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田敬仲世家》:“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55胸有丘壑 [ xiōng yǒu qiū hè ]

解释 丘:山丘;壑:山沟。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

出处 唐 厉霆《大有诗堂》:“胸中元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

56股掌之间 [ gǔ zhǎng zhī jiān ]

解释 股:大腿。在大腿和手掌之间。比喻在操纵控制范围之内。

出处 清·吴趼人《俏皮话·松鼠》:“若以我之同类,何以独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宁不欲一伸其自由耶?”

57稳操左券 [ wén cāo zuǒ quàn ]

解释 左券:古代契约分左右两联,双方挌执一联,左券就是左联,常用作索偿的凭证。比喻有充分的把握。

出处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58望风扑影 [ wàng fēng pū yǐng ]

解释 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1回:“蒋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风扑影么?’”

59百中百发 [ bǎi zhòng bǎi fā ]

解释 中:射中目标。发:发射。形容射箭、投掷或射击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从不落空。同“百发百中”。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一:“回陈桐闻脑后鸾铃响处,料是飞虎赶来,挂下画戟,取火龙标掌在手中,此标乃异人秘授,出手烟生,百中百发。”

60百不失一 [ bǎi bù shī yī ]

解释 失:过失,错误。万无一失。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会失误。

出处 东汉 王充《论衡 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

61不文不武 [ bù wén bù wǔ ]

解释 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出处 唐 韩愈《泷吏》诗:“不知官在朝,有益国家不?得无虱其间,不文亦不武。”

62十捉九着 [ shí zhuō jiǔ zhe ]

解释 比喻很有把握。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老身这条计,是个上着……端的强如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

63不知虚实 [ bù zhī xū shí ]

解释 虚实:或虚或实,情况。泛指不掌握或虚或实的内部情况。

出处 《汉晋春秋》:“向者不知虚实,故败。”

64东冲西撞 [ dōng chōng xī zhuàng ]

解释 谓无把握地四处奔走寻找。

出处 杨朔《铁骑兵》:“他带着一班人巧妙地摔开了追击的敌人,东冲西撞,想再追上大队。”

65扶颠持危 [ fú diān chí wēi ]

解释 颠:倒,倾倒;持:握,把握。指能够挽回颠危的局面。

出处 宋·秦观《贺孙中丞启》:“恭惟中丞侍郎,受天间气,为世直儒;力足以扶颠持危,器足以致远任重。”

66神摇魂荡 [ shén yáo hún dàng ]

解释 摇:摇动;荡:飘荡。心神恍惚,难以把握。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喜得公孙乾和异人目乱心迷,神摇魂荡,口中赞叹不已。”

67神魂摇荡 [ shén hún yáo dàng ]

解释 形容心神恍惚,难以把握。亦作“神摇魂荡”、“神魂荡扬”、“神魂飘荡”。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八卷:“沈将仕看见李三情状,一发神魂摇荡。”

68神魂荡扬 [ shén hún dàng yáng ]

解释 荡:摇动;扬:飞起。形容精神飘忽不定。

出处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一卷:“添香侍者似风狂,执磐的头陀呆了半晌,作法的者黎神魂荡扬,不顾那本师和尚,聒起那法堂。”

69神魂飘荡 [ shén hún piāo dàng ]

解释 形容精神飘忽。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四回:“黄天祥不知所以,抬头看时,不觉神魂飘荡,一会儿不知南北,昏昏惨惨,被步下军卒生擒下马。”

70笃定泰山 [ dǔ dìng tài shān ]

解释 像泰山那样稳定。比喻有绝对把握,无须忧虑。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那没问题,包在我身上,笃定泰山。”

71运用自如 [ yùn yòng zì rú ]

解释 自如:活动不受阻碍。形容运用得非常熟练、自然。

出处 清 梁启超《开明专政论》第五章:“列国并立时代,幅员稍狭,故得厉行专政,而运用自如。”

72如持左券 [ rú chí zuǒ quàn ]

解释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秦韩之王劫于韩冯、张仪而东兵以徇服魏,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此其善于公而恶张子多资矣。”后以“如持左券”比喻很有把握。左券:古代契约分左右两片,双方各持其一,左片叫左券,由债权人收藏,作为凭据。

出处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秦韩之王劫于韩冯、张仪而东兵以徇服魏,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此其善于公而恶张子多资矣。”

73见可而进 [ jiàn kě ér jìn ]

解释 见到形势有利就进军。后指有把握就行动。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高帝纪》:“赵兵出国迎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怀内顾之心,无必死之计。”

74万无失一 [ wàn wú shī yī ]

解释 万: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7卷:“子诚能如是,心无异缘,六根自静,默然而究,万无失一也。”

75秉轴持钧 [ bǐng zhóu chí jūn ]

解释 秉:执持;轴:中心,枢纽;持:握;钧:古代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比喻官居要职,执掌政权或处于中心或关键位置。

出处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调和鼎鼐理阴阳,秉轴持钧政事堂。”

76以一持万 [ yǐ yī chí wàn ]

解释 持:把握。形容抓住关键,可以控制全局。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儒效》:“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

77烂若披掌 [ làn ruò pī zhǎng ]

解释 形容对情况非常熟悉。

出处 清·王晫《今世说·客止》:“与人言古今成败,烂若披掌,听者忘倦。”

78扶危持颠 [ fú wēi chí diān ]

解释 扶:帮助;持:握,把握;颠:倒,倾倒。指挽回处于危难中的国家或人。

出处 唐 杜光庭《虬髯客传》:“素骄贵,末年愈甚,无复知所负荷,扶危持颠。”

79可操左券 [ kě cāo zuǒ quàn ]

解释 操:掌握;左券:古代契约分为左右两联,双方各执其一,左券即左联,常用为索偿的凭证。比喻成功有把握。

出处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80了然于胸 [ liǎo rán yú xiōng ]

解释 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出处 《晋书 袁齐传》:“夫经略大事……智者了然于胸。”

81百不一爽 [ bǎi bù yī shuǎng ]

解释 爽:失,差。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会失误。

出处 《清史稿·戴敦元传》:“至老,或问僻事,指革书案卷,百不一爽。”

82操其奇赢 [ cāo qí jī yíng ]

解释 操纵市场上货物奇缺以及过剩情况,以获暴利。

83万不一失 [ wàn bù yī shī ]

解释 万: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出处 汉·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一失。”

84秉旄仗钺 [ bǐng máo zhàng yuè ]

解释 秉:执持;旄:古代军旗;钺:掌权的兵器。比喻掌握军事大权。

出处 《尚书·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85一动不如一静 [ yī dòng bù rú yī jìng ]

解释 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出处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上卷:“孝宗幸天竺及灵隐,有辉僧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