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清廉的成语

形容清廉的成语


1一尘不染 [ yī chén bù rǎn ]

解释 原为佛教用语。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说道者不为六尘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静。形容不受坏思想、坏作风的沾染和腐蚀。也形容环境清静整洁。

出处 宋 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2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解释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3两袖清风 [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解释 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除 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现也指清贫;没有财产。也作“清风两袖”。

出处 元 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4廉洁奉公 [ lián jié fèng gōng ]

解释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指人不贪污;不受贿;一心为公。

出处 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5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释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6不贪为宝 [ bù tān wéi bǎo ]

解释 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出处 《左传 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7廉明公正 [ lián míng gōng zhèng ]

解释 廉明:清廉,不贪污受贿。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

出处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十一卷:“以尔廉平公正,命长郡治。”

8纤尘不染 [ xiān chén bù rǎn ]

解释 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出处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宋·张耒《腊月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9公而忘私 [ gōng ér wàng sī ]

解释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出处 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10一清如水 [ yī qīng rú shuǐ ]

解释 形容为官廉洁,不贪污、不受贿。也形容十分清洁。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船头上一清如水,郑氏不知利害,径跄上船。”

11俭可养廉 [ jiǎn kě yǎng lián ]

解释 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养成廉洁的操守。

出处 《宋史·范纯仁传》:“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12高节清风 [ gāo jié qīng fēng ]

解释 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出处 明·孙明儒《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高节清风今已矣,英雄须识时宜。”

13不饮盗泉 [ bù yǐn dào quán ]

解释 比喻为人廉洁。

出处 《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14公正廉洁 [ gōng zhèng lián jié ]

解释 指廉洁奉公,不循私情。

出处 清 昭槤《啸亭杂录 金元史》:“劾其贪酷诸款,而后又言其公正廉洁、惜名器、重士节诸语。”

15廉而不刿 [ lián ér bù guì ]

解释 廉:廉洁;刿:割伤,刺伤。有棱边而不至于割伤别人。比喻为人廉正宽厚。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聘义》:“廉而不刿,义也。”

16攀车卧辙 [ pān chē wò zhé ]

解释 见“攀辕卧辙”。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侯霸传》:“更始元年,遣使征霸,百姓老弱相携号哭,遮使者车,或当道而卧。”

17枵腹从公 [ xiāo fù cóng gōng ]

解释 饿着肚子办公事。形容一心为公;勤奋工作。枵:空虚;从公:从事公务。

出处 清 李宝嘉《活地狱》:“要想他们毁家纾难,枵腹从公,恐怕走遍天涯,如此好人,也找不出一个。”

18水米无交 [ shuǐ mǐ wú jiāo ]

解释 指没有吃过别人一点东西。比喻为官清廉,不妄取民物。也比喻双方毫无往来。

出处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这河南府有个能吏张鼎,刀笔上虽则是个狠偻儸,却与百姓水米无交。”

19砥砺清节 [ dǐ lì qīng jié ]

解释 砥砺:磨砺;清:清纯;节:节操。砥砺高尚的情操。

出处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虞文绣砥砺清节,耽学好古。”

20清风峻节 [ qīng fēng jùn jié ]

解释 清廉正直的风尚,高尚峻伟的气节。

出处 唐·韩愈《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中充天章阁待制王公行状》:“公雍容侍从之列,以清风峻节,为一时所畏。”

21清廉正直 [ qīng lián zhèng zhí ]

解释 清白廉洁,为人正直不阿。

出处 《韩非子 奸劫弑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以求生,凶不几矣。”

22一琴一鹤 [ yī qín yī hè ]

解释 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出处 《宋史 赵抃传》:“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

23臣心如水 [ chén xīn rú shuǐ ]

解释 心地洁净如水。比喻为官清廉。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郑崇传》:“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崇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

24摆袖却金 [ bǎi xiù què jīn ]

解释 比喻为人廉洁,不受贿赂。

出处 唐 韩愈《顺宗实录》第五卷:“执谊为翰林学士,受财为人求科第,夏卿不应,乃探囊中金以内夏卿袖,夏卿……摆袖引身而去。”

25洗手奉职 [ xǐ shǒu fèng zhí ]

解释 洗手:使手干净,比喻廉洁;奉职:担任职务。比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出处 唐·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建中四年,侍郎赵赞为度支使,荐公为监察御史,主馈给渭桥以东军,洗手奉职,不以一钱假人。”

26一廉如水 [ yī lián rú shuǐ ]

解释 为官廉洁,如流水一样清洁。

出处 元·柯丹丘《荆钗记·民戴》:“老爷自到任以来,一廉如水。百姓今喜高升,小老人具礼远送。”

27廉泉让水 [ lián quán ràng shuǐ ]

解释 原比喻为官廉洁,后也比喻风土习俗淳美。

出处 《南史·胡谐之传》:“帝言次及广州贪泉,因问柏年:‘卿州复有此水不?’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

28冰壸秋月 [ bīng kuì qiū yuè ]

解释 喻人品德清白廉洁。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宋史·李侗传》:“愿中如冰壸秋月,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

出处 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29洁清自矢 [ jié qīng zì shǐ ]

解释 谓保持自身清廉正直。

出处 《清史稿·高宗纪》:“以李侍尧、国泰所办贡物过优,皆致罪戾,谕各督抚等惟当洁清自矢,毋专以进献为能。”

30开诚布公 [ kāi chéng bù gōng ]

解释 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31一无所有 [ yī wú suǒ yǒu ]

解释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出处 《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32公事公办 [ gōng shì gōng bàn ]

解释 公家事按公家规定来办;不徇私情;不讲情面。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2回:“卑职也知道罪无可逭,所以带印在此,情愿纳还此职,只求大帅把这件事公事公办。”

33顾全大局 [ gù quán dà jú ]

解释 顾全:顾及;使不受损害;大局:全盘或整体;多指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一切言论、行动都要从全局出发;不使受到损害。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总求大人格外赏他们个体面,堵堵他们的嘴。这是卑职顾全大局的意思。”

34铁面无私 [ tiě miàn wú sī ]

解释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35寡廉鲜耻 [ guǎ lián xiǎn chǐ ]

解释 寡、鲜:少;廉:廉洁;不贪污;耻:羞愧;羞耻。原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没有操守;不知羞耻。

出处 汉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36一口咬定 [ yī kǒu yǎo dìng ]

解释 一口咬住不放。比喻坚持一个廉洁,再不改口。

出处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回:“先把住持僧慧修,严行审讯,问他将李国斌藏在何处,慧修一口咬定不认得李国斌。”

37高风亮节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解释 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38说长道短 [ shuō cháng dào duǎn ]

解释 长、短:是非;好坏。说长处;讲短处。指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出处 汉 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39奉公守法 [ fèng gōng shǒu fǎ ]

解释 奉:奉行;遵守;公:公务。奉行公事;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形容行为端庄、规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40礼义廉耻 [ lǐ yì lián chǐ ]

解释 有礼节;讲道义;尚廉洁;知羞耻。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出处 管仲《管子 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41先公后私 [ xiān gōng hòu sī ]

解释 先以公事为重,然后考虑私事。

出处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42公正廉明 [ gōng zhèng lián míng ]

解释 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出处 清·许奉恩《里乘》第六卷:“公正廉明,爱才如命。”

43公正无私 [ gōng zhèng wú sī ]

解释 公道正直;没有私心。

出处 荀况《荀子 赋》:“公正无私,反见从横。”

44涓滴归公 [ juān dī guī gōng ]

解释 涓滴: 小水点; 比喻极小或极少的东西。 非所应得的东西; 虽然极少极微; 都要缴公; 自己绝不侵占。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真正是涓滴归公,一丝一毫不敢乱用。”

45水火无交 [ shuǐ huǒ wú jiāo ]

解释 没有财物牵涉。形容为官清正廉洁。

出处 《隋书 循吏传 赵轨》:“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46手脚干净 [ shǒu jiǎo gàn jìng ]

解释 喻廉洁奉公。

出处 傅晓航《九只小鸭子》:“办社务的干部,手脚干净,青天包公啊!”

47清风两袖 [ qīng fēng liǎng xiù ]

解释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出处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48临财不苟 [ lín cái bù gǒu ]

解释 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廉洁自好。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49不染一尘 [ bù rǎn yī chén ]

解释 形容清高廉洁。同“一尘不染”。

出处 郑观应《盛世危言 日报》:“胸中不染一尘,惟澄观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伟论。”

50富贵浮云 [ fù guì fú yún ]

解释 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1秉公无私 [ bǐng gōng wú sī ]

解释 秉:掌握,主持。指做事公道不搀杂私念。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73回:“以明天地鬼神,秉公无私,但有报应轻重远近之别耳。”

52贪污受贿 [ tān wū shòu huì ]

解释 利用职权非法取得钱财。

出处 邓小平《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盗窃国家财产,贪污受贿,这是现钱买卖,清清楚楚,不容易搞错。”

53鲜廉寡耻 [ xiān lián guǎ chǐ ]

解释 无廉洁之操守且不知羞耻。

出处 宋·李纲《建炎进退志总叙上之上》:“朝廷不复敦尚名节,故士大夫鲜廉寡耻,不知君臣之义。”

54俭以养廉 [ jiǎn yǐ yǎng lián ]

解释 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和风气。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55修身洁行 [ xiū shēn jié xíng ]

解释 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

出处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56国尔忘家 [ guó ěr wàng jiā ]

解释 尔:助词。为了国家而不顾家庭。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57小廉曲谨 [ xiǎo lián qǔ jǐn ]

解释 细微的廉洁谨慎。指注意小节而不识大体。

出处 宋 朱熹《答或人》:“乡原是一种小廉曲谨,阿世徇俗之人。”

58脂膏不润 [ zhī gāo bù rùn ]

解释 比喻为人廉洁,不贪财物。

出处 汉 刘珍《东观汉记 孔奋》:“直脂膏中,亦不能自润。”

59却金暮夜 [ què jīn mù yè ]

解释 东汉杨震为东莱太守,途经昌邑,县令王密求见。至晚,以十金奉杨曰:“暮夜无知者。”杨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遂拒而不受。见《后汉书·杨震传》。后因以“却金暮夜”言为官清廉。

出处 东汉杨震为东莱太守,途经昌邑,县令王密求见。至晚,以十金奉杨曰:“暮夜无知者。”杨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遂拒而不受。见《后汉书·杨震传》。

60一介不取 [ yī jiè bù qǔ ]

解释 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61奉公克己 [ fèng gōng kè jǐ ]

解释 谓严以律己,一心为公。

出处 《东观汉记·周泽传》:“[泽]为渑池令,奉公克己。”

62饮马投钱 [ yǐn mǎ tóu qián ]

解释 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出处 唐 徐坚《初学记》卷六引《三辅决录》:“安陵清者有项仲仙,饮马渭水,每投三钱。”

63谁是谁非 [ shuí shì shuí fēi ]

解释 犹言谁对谁错。

出处 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谁与你挑唇料嘴,辨别个谁是谁非。”

64澹泊寡欲 [ dàn bó guǎ yù ]

解释 澹泊:恬淡;寡:少;欲:欲望。形容心情恬淡,不图名利。

出处 三国·魏·曹植《蝉赋》:“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

65清风高节 [ qīng fēng gāo jié ]

解释 喻人品格纯洁,节操高尚。

出处 唐·牟融《题赵友》诗:“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交。”

66水米无干 [ shuǐ mǐ wú gàn ]

解释 见“水米无交”。

出处 朱自清《我是扬州人》:“我知道上海虽然也许比知道绍兴多些,但是绍兴究竟是我的祖籍,上海是和我水米无干的。”

67暮夜无知 [ mù yè wú zhī ]

解释 黑夜无人知晓。

出处 《后汉书 杨震传》:“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68羊续悬鱼 [ yáng xù xuán yú ]

解释 羊续,汉时官吏。羊续把生鱼悬于庭。形容为官清廉,拒受贿赂。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羊续传》:“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

69甑尘釜鱼 [ zèng chén fǔ yú ]

解释 甑里积了灰尘,锅里生了蠹鱼。形容穷困断炊已久。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独行传 范冉》:“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荚芜。”

70台阁生风 [ tái gé shēng fēng ]

解释 台阁:东汉尚书的办公室。泛指官府大臣在台阁中严肃的风气。比喻官风清廉。

出处 《晋书 傅玄传》:“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于是贵游慑伏,台阁生风。”

71毫毛不犯 [ háo máo bù fàn ]

解释 毫:细毛。一丝一毫也不侵占。形容非常廉洁或守纪律。

出处 晋·常璩《华阳国志·广汉士女》:“纯独清廉,毫毛不犯,夷汉歌叹,表闻三司。”又《南中志·宁州》:“广汉郑纯,独尚清廉,毫毛不犯,夷汉歌咏,表荐无数。”

72俭以养德 [ jiǎn yǐ yǎng dé ]

解释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73敝车羸马 [ bì chē léi mǎ ]

解释 敝:破;羸:瘦弱。破车劣马。比喻清廉俭朴。

出处 梁启超《王荆公传》第12章:“上以廉取人,则敝车羸马,恶衣菲食,凡可以中上意者,无所不至。”

74以紫乱朱 [ yǐ zǐ luàn zhū ]

解释 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75顽廉懦立 [ wán lián nuò lì ]

解释 使贪婪的人能够廉洁,使怯弱的人能够自立。旧时形容感化力量之大。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76弊车驽马 [ bì chē nú mǎ ]

解释 敝:破;驽马:劣马。破车劣马。比喻清廉俭朴。

出处 西汉·刘向《说苑·臣术》:“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以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

77置水之情 [ zhì shuǐ zhī qíng ]

解释 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庞参传》:“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

78洁己奉公 [ jié jǐ fèng gōng ]

解释 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

出处 《宋书·林邑传》:“法命肃齐,文武毕力,洁己奉公,以身率下。”

79洁己从公 [ jié jǐ cóng gōng ]

解释 见“洁己奉公”。

出处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都督命令》:“是时湖北不仅财政充裕,同志皆洁己从公,而军械子弹被服,亦甚充足。”

80不忮不求 [ bù zhì bù qiú ]

解释 忮:嫉妒;求:贪求。指不妒忌,不贪得无厌。

出处 《诗经 邶风 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郑玄笺:“我君子之行,不疾害,不求备于一人,其行何用为不善。”

81五月披裘 [ wǔ yuè pī qiú ]

解释 比喻清高廉洁。

出处 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五月披裘而负薪,岂取金者哉?”

82冷面寒铁 [ lěng miàn hán tiě ]

解释 比喻公正廉洁,不怕权贵的官员。

出处 《明史·周新传》:“敢言词多所弹颏,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83浆水不交 [ jiāng shuǐ bù jiāo ]

解释 浆水不沾。谓为官清廉,无取于民。

出处 晋·干宝《搜神记》第11卷:“少给佐吏,浆水不交。为从事,大小毕举,郡县敛手。”

84水菜不交 [ shuǐ cài bù jiāo ]

解释 同“水米无干”。

出处 《八琼室金石补正·北周强独乐文帝庙造像碑》:“在任清俭,与民水菜不交。”

85披裘负薪 [ pī qiú fù xīn ]

解释 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出处 东汉·王充《论衡·书虚》:“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86八府巡按 [ bā fǔ xún àn ]

解释 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

87材茂行絜 [ cái mào xíng wěi ]

解释 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88素丝羔羊 [ sù sī gāo yáng ]

解释 指正直廉洁的官吏。

出处 《诗经 召南 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陀。”

89廉可寄财 [ lián kě jì cái ]

解释 能够以钱财相托。指十分廉洁的人。

出处 《孔丛子·陈士义》:“仁可与托孤,廉可以寄财者。”

90俊杰廉悍 [ jùn jié lián hàn ]

解释 俊秀出众,廉洁不贪,精明强悍。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91变贪厉薄 [ biǎn tān lì bó ]

解释 指改变、劝勉贪图财利、行为轻薄的人使之廉洁忠厚。

出处 《孟子 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宋 孙奭疏:“此章言伯夷、柳下惠变贪厉薄,千载闻之,犹有感激。”

92材茂行洁 [ cái mào xíng jié ]

解释 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出处 《汉书 薛宣传》:“窃见少府宣,材茂行洁,达于从政。”

93逶迤退食 [ wēi yí tuì shí ]

解释 从容谦退,公正廉洁。

出处 《诗经 召南 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94退食自公 [ tuì shí zì gōng ]

解释 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

出处 《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95属托不行 [ zhǔ tuō bù xíng ]

解释 属:通“嘱”,托付。请托为其谋利,行不通。形容为官清正,大公无私。

出处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96清官难断家事 [ 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shì ]

解释 清官:公正清廉的官吏。指家庭内部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常言道:‘清官难断家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