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声音像铃铛清脆的成语

形容声音像铃铛清脆的成语


1掷地有声 [ zhì dì yǒu shēng ]

解释 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出处 《晋书 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2作金石声 [ zuò jīn shí shēng ]

解释 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优美,音调铿锵。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3铿锵有力 [ kēng qiāng yǒu lì ]

解释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出处 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4敲冰戛玉 [ qiāo bīng jiá yù ]

解释 比喻乐声清润动听。

出处 宋·杨无咎《垂丝钓·邓端友席上赠吕倩倩》:“听敲冰戛玉,恨云怨雨,声声总在愁处。”

5喉清韵雅 [ hóu qīng yùn yǎ ]

解释 韵:风度。歌喉清亮,韵度幽雅。形容歌唱艺术高超。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5回:“便命取了一支紫竹箫来,命佩凤吹箫,文艺唱曲,喉清韵雅,甚令人心动神移。”

6响彻云霄 [ xiǎng chè yún xiāo ]

解释 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出处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7无声无息 [ wú shēng wú xī ]

解释 息:音信;消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

出处 鲁迅《书信集 1047 至胡风》:“一到里面去,即酱在无聊的纠纷中,无声无息。”

8抑扬顿挫 [ yì yáng dùn cuò ]

解释 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

出处 宋 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9如雷贯耳 [ rú léi guàn ěr ]

解释 贯:穿透。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出处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闻元帅大名,如雷贯耳。”

10余音绕梁 [ yú yīn rào liáng ]

解释 余音:音乐演奏后好像还留下乐声。仿佛遗留下来的乐声围着屋打转转。形容歌声、乐声高亢、悦耳;使人经久不忘。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11响遏行云 [ xiǎng è xíng yún ]

解释 遏:阻止。指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2娓娓动听 [ wěi wěi dòng tīng ]

解释 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

出处 清 黄云鸿《福惠全书 刑名部》:“若言入耳,娓娓可听。”

13字正腔圆 [ zì zhèng qiāng yuán ]

解释 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接着便也说了这一句谚语,字正腔圆,果然是道地的无锡话。”

14震耳欲聋 [ zhèn ěr yù lóng ]

解释 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出处 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15掩耳盗铃 [ yǎn ěr dào líng ]

解释 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16行云流水 [ xíng yún liú shuǐ ]

解释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出处 宋 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17字字珠玑 [ zì zì zhū jī ]

解释 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比喻谈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珠玑:珠子。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任凭是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会不上一名进士。”

18空谷传声 [ kōng gǔ chuán shēng ]

解释 谷:山谷。人在山谷中发出音响;立即可以听到回声。比喻很快有所反响。

出处 南朝 梁 萧衍《净业赋》:“若空谷之应声,似游形之有影。”

19琅琅上口 [ láng láng shàng kǒu ]

解释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出处 清 王韬《淞隐漫录》:“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

20声如洪钟 [ shēng rú hóng zhōng ]

解释 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21解铃系铃 [ jiě líng xì líng ]

解释 系:缚;系上。本佛教禅宗语。意思是虎脖子的铃子是谁系上去的;谁才能把它解下来。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仍由谁去负责处理。也作“解铃还须系铃人。”

出处 宋 释惠洪《林间集》下卷:“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

22磨刀霍霍 [ mó dāo huò huò ]

解释 霍霍:摹拟磨刀的东西。霍霍地磨刀。原指响亮的磨刀;准备宰杀。现多指准备杀人或发动战争。

出处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3扬铃打鼓 [ yáng líng dǎ gǔ ]

解释 比喻大声张扬。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要是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

24掷地金声 [ zhì dì jīn shēng ]

解释 金:钟罄之类的乐器。比喻文章词藻优美。

出处 《晋书 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25裂石流云 [ liè shí liú yún ]

解释 流:往来无定或转运不停。裂开山石,震动云霄。形容声音高昂响亮。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3回:“唱出一句来,端的有落尘绕梁之声,裂石流云之响。”

26塞耳偷铃 [ sāi ěr tōu líng ]

解释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

出处 《五灯会元 雪峰存禅师法嗣》:“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鬼不散底死人,冥冥漠漠,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诳。”

27游响停云 [ yóu xiǎng tíng yún ]

解释 形容响亮的歌声,高入云霄,能使流云受阻而停下来。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28金声玉振 [ jīn shēng yù zhèn ]

解释 用钟发声;用磬收韵;集六音之大成。形容声音动听。也比喻德行高尚;才学卓绝;比喻文辞优美。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29锵金鸣玉 [ qiāng jīn míng yù ]

解释 金玉相撞而发声。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出处 唐·骆宾王《帝京篇》:“绣柱璇题粉壁映,锵金鸣玉王侯盛。”

30音声如钟 [ yīn shēng rú zhōng ]

解释 声音像钟声一样响亮。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卢植传》:“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

31掷地赋声 [ zhì dì fù shēng ]

解释 见“掷地金声”。

出处 明·郑若庸《玉玦记·赴试》:“腰印能如季士稀,恐掷地赋声难比。”

32戛玉敲冰 [ jiá yù qiāo bīng ]

解释 戛:敲击。敲打玉器和冰块。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出处 唐 白居易《听田顺儿歌》:“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33洋洋盈耳 [ yáng yáng yíng ěr ]

解释 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出处 《论语 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34嘹嘹呖呖 [ liáo liáo lì lì ]

解释 形容声音清脆婉转动听。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妥娘唱毕,大家又称赞了一会儿,朱贵儿方在轻吞慢吐,嘹嘹呖呖,唱将起来。”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