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银的成语

形容银的成语


1火树银花 [ huǒ shù yín huā ]

解释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闪亮;绚丽灿烂。

出处 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2铁画银钩 [ tiě huà yín gōu ]

解释 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出处 唐 欧阳洵《用笔论》:“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

3井底银瓶 [ jǐng dǐ yín píng ]

解释 银瓶:银制汲水器。银瓶掉到井底。比喻前功尽弃。

出处 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乐府》:“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断;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4银花火树 [ yín huā huǒ shù ]

解释 比喻灿烂的焰火或灯火。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北京三五风光好,膏雨初晴春意早。银花火树不夜城,陆地拥出蓬莱岛。”

5粉妆银砌 [ fěn zhuāng yín qì ]

解释 妆:装饰;砌:堆砌。形容女子妆饰白皙、漂亮或白色晶莹透亮的景观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0回:“贾母笑着,挽着凤姐的手,仍上了轿,带着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四面粉妆银砌。”

6屙金溺银 [ ē jīn niào yín ]

解释 比喻生存有术。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32回:“常言道:养儿不要屙金溺银,只要见景生情。”

7怀银纡紫 [ huái yín yū zǐ ]

解释 指显贵。银,银印;紫,紫绶。汉制,相国、丞相、太尉、公侯皆紫绶;秩二千石皆银印。

出处 汉·王充《论衡·命禄》:“怀银纡紫,未必稷契之才。积金累玉,未必陶朱之智。”

8火烛银花 [ huǒ zhú yín huā ]

解释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出处 宋 朱淑真《元夜》诗之三:“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东风。”

9银瓶素绠 [ yín píng sù gěng ]

解释 银瓶:装水用具;素绠:系在吊桶上的绳索。指井上汲水用具。

出处 唐·陆龟蒙《野井》:“寒泉未必能如此,奈有银瓶素绠何。”

10素绠银瓶 [ sù gěng yín píng ]

解释 素绠:系在吊桶上的绳索;银瓶:装水用具。指井上汲水用具。

出处 宋·陆游《寄仗锡平老借用其听琴诗韵》:“寒泉不食人暍死,素绠银瓶我心恻。”

11唾玉钩银 [ tuò yù gōu yín ]

解释 形容书法像银沟一样刚劲有力,言谈像美玉一样华丽。

出处 元·方回《湖口寄方去言》诗:“和篇勤唾玉,枉教妙钩银。”

12金紫银青 [ jīn zǐ yín qīng ]

解释 金紫:金印章,紫绶带。银青:银印章,青绶带。指高官配带的印绶。借指达官显贵。

13怀黄握白 [ huái huáng wò bái ]

解释 谓携带着钱财。黄,指黄金;白,指白银。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勉学》:“于是莫不蒙尘触雨,戴霜履冰,怀黄握白,提清挈肥,以赴邪径之近易,规朝种而暮获矣。”

14银河倒泻 [ yín hé dào xiè ]

解释 泻:水从高处往下直流。象银河里的水倒泻下来。形容雨下得极大,象泻下来的一样。

出处 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15瑶台银阙 [ yáo tái yín què ]

解释 装饰华丽的楼台宫阙。多指神仙居处。

出处 元·高明《琵琶记·中秋望月》:“丹桂飘香清思爽,人在瑶台银阙。”

16银屏金屋 [ yín píng jīn wū ]

解释 形容极其华丽的住宅和陈设。借指富家大族。

出处 清·龚自珍《定风波》词:“须信银屏金屋里,一例,琪花不称槛前栽。”

17珠箔银屏 [ zhū bó yín píng ]

解释 箔:帘子;屏:屏风。珠缀的帘子,银制的屏风。多形容神仙洞府陈设华美。

出处 唐·白居易《长恨歌》诗:“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18银钩虿尾 [ yín gōu chài wěi ]

解释 比喻书法的钩、挑等笔画遒劲有力,有如银钩和蝎尾。一说虿尾指指蝎子的尾巴,能揵然上卷,写“乙”、“丁”、“亭”等字之末趯,须驻锋而后趯出,故遒劲有力。

出处 南朝·齐·王僧虔《论书》:“(索靖)散骑常侍张芝姊之孙也,传芝草而形异,甚矜其书,名其字势曰‘银钩虿尾’。”

19银样蜡枪头 [ yín yàng là qiāng tóu ]

解释 样子像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出处 吴晗《神仙会和百家争鸣》:“反对那种强不知以为知,专业知识贫乏而自封专家、权威的银样蜡枪头。”

20银样镴枪头 [ yín yàng là qiāng tóu ]

解释 样子象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你原来‘苗而不秀’,呸,一个银样镴枪头。”

21大肆铺张 [ dà sì pū zhāng ]

解释 为了形式上的好看;不顾一切地过分讲究排场。

出处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25回:“穆宗皇帝虽有心操办赏灯乐事,终因银根吃紧而不能大肆铺张。”

22鹅毛大雪 [ é máo dà xuě ]

解释 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出处 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23数黑论黄 [ shǔ hēi lùn huáng ]

解释 数:数落,批评。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

出处 元 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倒把我迎头阻,劈面抢,到咱行数黑论黄,卖弄他血气方刚。”

24贝阙珠宫 [ bèi què zhū gōng ]

解释 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

出处 宋 黄庭坚《宫亭湖》诗:“贝阙珠宫开水府,雨栋风帘岂来处。”

25见景生情 [ jiàn jǐng shēng qíng ]

解释 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某种联想或感慨,也指随机应变。

出处 元 宫天挺《七里滩》第四折:“俺那里水似蓝山如黛,不由我见景生情,睹物伤怀。”

26数白论黄 [ shǔ bái lùn huáng ]

解释 白:白银;黄:黄金。比喻计较金钱。

出处 明 汤显祖《邯郸记 赠试》:“有家兄打圆就方,非奴家数白论黄。”

27衣紫腰银 [ yī zǐ yāo yín ]

解释 身穿紫袍,腰佩金银鱼袋。大官装束,亦指做大官。

出处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想当日,孟母教子,居必择邻;陶母教子,剪发待宾;陈母教子,衣紫腰银。”

28玉碎珠沉 [ yù suì zhū chén ]

解释 比喻美女的死亡。

出处 《再生缘》第29回:“若非奎璧生谋意,怎么得,玉碎珠沉一旦间。”

29白雪皑皑 [ bái xuě ái ái ]

解释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出处 冰心《再寄小读者》:“白雪皑皑,山顶上悬着一钩淡黄色的新月。”

30银钩铁画 [ yín gōu tiě huà ]

解释 同“铁画银钩”。

出处 唐·欧阳洵《用笔论》:“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

31银钩玉唾 [ yín gōu yù tuò ]

解释 比喻他人的书法笔画有如银钩,遒劲有力;言谈有如吐玉,弥足珍贵。

出处 宋·黄庭坚《次韵钱穆父赠松扇》:“银钩玉唾明茧纸,松莲轻凉并送似。”

32论黄数白 [ lùn huáng shù bái ]

解释 ①谓任意评论是非好坏。②点了黄金又数白银。极言财富之多。

出处 明·丘濬《投笔记·投笔空回》:“笑弩骀言不逊,论黄数白不堪听。”

33金银财宝 [ jīn yín cái bǎo ]

解释 钱财和珍宝。泛指钱财。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再说卢俊义奔到家里,不见了李固和那婆娘,且叫众人把应有家私金银财宝,都搬来装在车子上,往梁山泊给散。”

34分外妖娆 [ fèn wài yāo ráo ]

解释 分外:格外;妖娆:妖媚艳丽。形容景色异常艳丽。

出处 毛泽东《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35三豕涉河 [ sān shǐ shè hé ]

解释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36火树琪花 [ huǒ shù qí huā ]

解释 比喻灿烂的灯火或焰火。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于是进入行宫,只见庭燎绕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37玉兔银蟾 [ yù tù yín chán ]

解释 蟾:蟾蜍。月宫中的玉兔和银蟾。指月亮。

出处 唐·白居易《中秋月》诗:“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38戴霜履冰 [ dài shuāng lǚ bīng ]

解释 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勖学》:“于是莫不蒙尘触雨,戴霜履冰,怀黄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径之近易,规朝种而暮获矣!”

39金钗钿合 [ jīn chāi diàn hé ]

解释 金钗:妇女的首饰;钿合:装珠宝的盒子。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定情信物。指华美的首饰。

出处 唐·陈鸿《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

40恶紫夺朱 [ wù zǐ duó zhū ]

解释 紫:古人认为紫是杂色;夺:乱;朱:大红色,古人认为红是正色。原指厌恶以邪代正。后以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

出处 《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