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别人是废物的成语

形容别人是废物的成语


1不学无术 [ bù xué wú shù ]

解释 术:技术;技艺。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2遗臭万年 [ yí chòu wàn nián ]

解释 臭:比喻恶名声;万年:指时间很长久。人死了;可是臭名却永远流传下去;遭人唾骂。

出处 《宋史 林勋等传赞》:“若乃程珌之窃取富贵,梁本大李知孝甘为史欧远鹰犬,遗臭万年者也。”

3自以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解释 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为:认为;是:对;正确)。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4不遗余力 [ bù yí yú lì ]

解释 遗:保留;余力:剩余的力量。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5自命不凡 [ zì mìng bù fán ]

解释 自称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

出处 清 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

6不屑一顾 [ bù xiè yī gù ]

解释 不屑:认为不值得;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一顾: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出处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7残山剩水 [ cán shān shèng shuǐ ]

解释 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出处 宋 范成大《万景楼》诗:“残山剩水不知数,一一当楼供胜绝。”

8臭名昭著 [ chòu míng zhāo zhù ]

解释 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他们是贺衷寒系统的人,在前方打狗吃,臭名昭著。”

9夸夸其谈 [ kuā kuā qí tán ]

解释 夸夸:说大话。言辞浮夸;大谈特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时浮夸;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10嗤之以鼻 [ chī zhī yǐ bí ]

解释 嗤:讥笑。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

出处 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其初在乡自立一学校,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

11指手画脚 [ zhǐ shǒu huà jiǎo ]

解释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2回:“只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信口批评。”

12沽名钓誉 [ gū míng diào yù ]

解释 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极力谋取好名誉。沽:买;钓:喻用手段取得。

出处 金 张建《高陵县张公去思碑》:“非若沽名钓誉之徒,内有所不足,急于人闻,而专苛察督责。”

13空洞无物 [ kōng dòng wú wù ]

解释 空虚;没有什么内容。形容言谈、文章等极其空泛;没有什么内容。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14不可理喻 [ bù kě lǐ yù ]

解释 理:道理;事理;喻:开导;使明白。不能够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他。形容态度蛮横不讲理。

出处 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褐盖》:“要之,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15不足挂齿 [ bù zú guà chǐ ]

解释 不足:不值得;挂齿:说起;提到;挂在口上。不值得在口头上一提。用于对人表示轻蔑;也用于对己表示自谦。也作“不足齿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叔孙通传》:“此皆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16胸无点墨 [ xiōng wú diǎn mò ]

解释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旧指人没有文化。点:一点;比喻极小;墨:墨水;比喻学问。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师自赞曰:‘匙桃不上个村夫,文墨胸中一点无;曾把空虚揣出骨,恶声赢得满江湖。’”

17哀毁骨立 [ āi huǐ gǔ lì ]

解释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头架子。指因丧亲极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18视如敝屣 [ shì rú bì xǐ ]

解释 视:看待;敝:破旧;屣:鞋。看得像破旧的鞋子一样。形容轻视到了极点。

出处 《孟子 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

19厚颜无耻 [ hòu yán wú chǐ ]

解释 颜:脸面;脸皮。脸皮厚;不知羞耻。

出处 《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薛荔蒙耻。”

20破铜烂铁 [ pò tóng làn tiě ]

解释 ①破旧锈烂无用的铜铁器。②泛指各种破旧无用的器物。

出处 清·龚自珍《杭大宗逸事状》:“买破铜烂铁,陈于地卖之。”

21残茶剩饭 [ cán chá shèng fàn ]

解释 残留下的一点茶水,剩下来的一点食物。

出处 元 马致远《黄梁梦》第四折:“如今天色晚了也,有甚么残茶剩饭,与俺两个孩子些吃。”

22百无一用 [ bǎi wú yī yòng ]

解释 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出处 清 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23人神共愤 [ rén shén gòng fèn ]

解释 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出处 《旧唐书 于頔传》:“頔顷拥节旄,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24残汤冷饭 [ cán tāng lěng fàn ]

解释 残:剩下。残剩下来的汤水和饭菜。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两个自吃了一回,剩下些残汤冷饭,与卢俊义吃了。”

25枯木朽株 [ kū mù xiǔ zhū ]

解释 朽:腐烂。株:露出地面的树桩。枯朽的树木。比喻老弱无用的人或衰微的力量。

出处 汉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有人先谈,则以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

26不直一文 [ bù zhí yī wén ]

解释 见“不直一钱”。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士大夫若爱一文,不直一文。”

27柴毁骨立 [ chái huǐ gǔ lì ]

解释 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身体受到摧残,消瘦憔悴的样子。

出处 《北史·陈孝意传》:“在郡菜食斋居,朝夕哀临,每一发声,未尝不绝倒,柴毁骨立,见者哀之。”

28朽木枯株 [ xiǔ mù kū zhū ]

解释 株:树根。朽烂的树根,枯干的树木。比喻老朽无能之辈。

出处 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俺道您琼材玉树,却元是朽木枯株。”

29行尸走肉 [ xíng shī zǒu ròu ]

解释 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行尸:会走动的尸体。

出处 晋 王嘉《拾遗记 后汉》:“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30吊儿郎当 [ diào er láng dāng ]

解释 形容仪容不整;作风散漫;态度不严肃或不认真等。

出处 丰子恺《口中剿匪记》:“到后来它们作恶太多,个个变坏,歪斜偏侧,吊儿郎当,根本没有替我服务。”

31一无是处 [ yī wú shì chù ]

解释 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

出处 宋 欧阳修《与王懿敏公》:“事与心违,无一是处,未知何日遂得释然。”

32鸡犬升天 [ jī quǎn shēng tiān ]

解释 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出处 东汉 王充《论衡 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33光杆司令 [ guāng gǎn sī lìng ]

解释 指没有士兵的司令,形容孤立的一个人。

出处 曲波《林海雪原》:“谢文东是个光杆司令,除了他的五个儿子一个女婿和七个马弁之外,再没有什么军事力量。”

34卑鄙龌龊 [ bēi bǐ wò chuò ]

解释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出处 明 唐顺之《答俞教谕》:“其于卑鄙龌龊越礼放法者,固未尝敢有雷同随俗之心,而其间尚可告语转移者。”

35残羹剩饭 [ cán gēng shèng fàn ]

解释 吃剩的饭菜,比喻别人取用后剩下的一点儿东西。

出处 梁实秋《穷》:“不曾看见两个穷人抢食半盂残羹剩饭。”

36残汤剩饭 [ cán tāng shèng fàn ]

解释 残:剩下的。吃剩下的汤水饭食。

出处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我三个孩儿都下在死牢中,我叫化了些残汤剩饭,送与孩儿每吃去。”

37羞与哙伍 [ xiū yǔ kuài wǔ ]

解释 哙:樊哙。韩信鄙视樊哙,不屑与他同为列侯。泛指以跟某人在一起为可耻。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38剩水残山 [ shèng shuǐ cán shān ]

解释 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出处 唐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39废铜烂铁 [ fèi tóng làn tiě ]

解释 一堆破烂金属。借指无用的东西。

出处 李云德《沸腾的群山》:“残缺不全的凿岩机,卷扬机,糟电线,破桌子,铁锈斑斑的破罐笼,还有一堆堆废铜烂铁,没有一件完整的东西。”

40金漆饭桶 [ jīn qī fàn tǒng ]

解释 饭桶:比喻无用的人。用金漆漆过的饭桶。指服饰华丽而无德无才的人。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说说也气人!他背后说老师是个‘金漆饭桶’。”

41空心萝卜 [ kōng xīn luó bó ]

解释 比喻无用,肚里无货的人。

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二章:“谁的妹儿吃过哑巴亏,出嫁时是个空心萝卜。”

42残汤剩水 [ cán tāng shèng shuǐ ]

解释 指残剩下来的汤水与食物。

出处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我揣巴些残汤剩水,打叠起浪酒闲茶。”

43鸡犬皆仙 [ jī quǎn jiē xiān ]

解释 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出处 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44苟延一息 [ gǒu yán yī xī ]

解释 苟延:苟且延续;息:喘息。指勉强维持生命。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则忍耻偷生,苟延一息,冀乐昌破镜,再得重圆。”

45狗彘不食 [ gǒu zhì bù shí ]

解释 连狗猪都不吃他的肉。形容其人的品行极端恶劣。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元后传》:“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

46朽木之才 [ xiǔ mù zhī cái ]

解释 朽木:腐烂的木头。像烂木头的人才。比喻不堪造就或无用的人。

出处 元·无名氏《认金梳》第三折:“量你何足道哉,斗筲之器,粪土之墙,朽木之才,精狗儿之人。”

47墙上泥皮 [ qiáng shàng ní pí ]

解释 比喻无用或低贱的附属物,也比喻妾。

出处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可正是堂上的糟糠,休猜作墙上泥皮。”

48噍类无遗 [ jiào lèi wú yí ]

解释 噍类:指活着的人;遗:遗留。没剩下活着的人。

出处 南朝·梁·任昉《策梁公九锡文》:“含冤抱痛,噍类靡余。”

49狗猪不食其余 [ gǒu zhū bù shí qí yú ]

解释 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元后传》:“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

50狗鼠不食汝余 [ gǒu shǔ bù shí rǔ yú ]

解释 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山陵,亦竟不临。”

51狗彘不食汝余 [ gǒu zhì bù shí rǔ yú ]

解释 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

出处 《明史·李任传》:“汝为大将,不能杀贼,反为贼用,狗彘不食汝余。”

52狗彘不食其余 [ gǒu zhì bù shí qí yú ]

解释 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极其卑鄙龌龊。

出处 《汉书·元后传》:“既无以报,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天下岂有而兄弟邪!”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