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帽子的成语

形容帽子的成语


1张冠李戴 [ zhāng guān lǐ dài ]

解释 冠:帽子。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事实或对象。

出处 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2怒发冲冠 [ nù fà chōng guān ]

解释 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3峨冠博带 [ é guān bó dài ]

解释 峨:高;博:宽阔。高高的帽子;宽宽的衣带。后比喻穿着礼服。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4弹冠相庆 [ tán guān xiāng qìng ]

解释 冠:帽子。掸去帽子上的尘土;表示庆贺。本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了官;自己也必将得到引荐而庆幸。后指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也形容坏人得意;准备登台的样子。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也。”

5戴高帽儿 [ dài gāo mào ér ]

解释 见“戴高帽子”。

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道:我这个人虽是个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使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

6沐猴而冠 [ mù hóu ér guàn ]

解释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猕猴装扮成人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7戴高帽子 [ dài gāo mào zǐ ]

解释 吹捧、恭维别人。

出处 《北史 儒林传下 熊安生》:“道晖好着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

8倒冠落佩 [ dǎo guān luò pèi ]

解释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出处 唐·杜牧《晚晴赋》:“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

9冠袍带履 [ guān páo dài lǚ ]

解释 帽子、袍子、带子、鞋子。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一个捧着文房四宝,一个捧着冠袍带履。”

10戴鸡佩豚 [ dài jī pèi tún ]

解释 雄鸡野猪皆好斗,古时以冠带像其形,表示好勇。

出处 《史记·仲弟子列传》:“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

11柴车幅巾 [ chái chē fú jīn ]

解释 柴车:粗劣的车;幅巾:一种儒雅的装束。坐着柴车,幅巾束首。指人的作风俭朴。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韩康传》:“亭长以韩微君当过,方发人牛修道桥,及见康柴车幅巾,以为田叟也。”

12鞭丝帽影 [ biān sī mào yǐng ]

解释 马鞭和帽子。借指出游。

出处 宋陆游《齐天乐 左绵道中》词:“塞月征尘,鞭丝帽影,常把流年虚占。”

13鹤发童颜 [ hè fà tóng yán ]

解释 鹤发:白白的头发;童颜:红红的面色。满头白发;面色像孩童一样红润。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

出处 唐 田颖《玉山堂诗文集 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14虚有其表 [ xū yǒu qí biǎo ]

解释 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并不好。虚:空;表:外表。

出处 唐 郑处诲《明皇杂录》:“嵩既退,上掷其草于地:‘虚有其表耳!’”

15席地而坐 [ xí dì ér zuò ]

解释 席:坐席。原指把坐席铺在地上坐。现多指坐在地面上。

出处 《旧五代史 李茂贞传》:“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

16挂冠归去 [ guà guān guī qù ]

解释 冠:帽子,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

出处 《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工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17青衣乌帽 [ qīng yī wū mào ]

解释 青衣:自汉以后即为卑贱者之服;乌帽:乌纱帽,本为官帽,隋唐以后流行于民间。平民的衣着

出处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忠烈青衣乌帽。”

18穿靴戴帽 [ chuān xuē dài mào ]

解释 穿着衣服鞋帽的方式或习惯。比喻在写文章或讲话的前后硬加进一些例行的政治说教。

出处 《雍熙乐府》第五卷:“捷讥的扮官员穿靴戴帽,付净的取欢笑搽土抹灰。”

19相庆弹冠 [ xiāng qìng tán guān ]

解释 庆:贺喜;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因将做官而相互庆贺。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也。”

20以冠补履 [ yǐ guān bǔ lǚ ]

解释 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出处 《汉书·贾谊论》:“履虽鲜不如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

21科头箕踞 [ kē tóu jī jù ]

解释 科头:不戴帽子;箕踞: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

出处 唐 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22高冠博带 [ gāo guān bó dài ]

解释 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出处 《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

23好戴高帽 [ hǎo dài gāo mào ]

解释 比喻喜欢别人吹捧,喜欢听奉承讨好的话语。

出处 《北史·熊安生传》:“宗道晖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

24毁冠裂裳 [ huǐ guān liè cháng ]

解释 毁坏帽子和衣裳。用作表示彻底决裂的意思。

出处 《后汉书 周燮传》:[冯良]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冠裂裳,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

25褒衣危冠 [ bāo yī wēi guān ]

解释 褒衣:宽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宽袍高帽。

出处 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献酬有容,歌风雅之古辞,斥夷狄之新声。褒衣危冠,兴兴如此。”

26雨巾风帽 [ yǔ jīn fēng mào ]

解释 遮蔽风雨的头巾和帽子。常借指浪游之客。

出处 宋·朱敦儒《感皇恩·游□□园感旧》词:“主人好事,坐客雨巾风帽。”宋·陈三聘《梦玉人引》词:“雨巾风帽,昔追游、谁念旧踪迹。”

27乌帽红裙 [ wū mào hóng qún ]

解释 泛指男女。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闹榭》:“丝竹隐隐,载将来一对乌帽红裙。”

28华冠丽服 [ huá guān lì fú ]

解释 冠:帽子。形容衣着华丽。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全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29冠山戴粒 [ guàn shān dài lì ]

解释 冠山:把山当帽子,比喻大。戴粒:用头顶粒,比喻小。形容大小虽异,但各适其适。

出处 《文艺类聚》卷九七引《苻子》:“彼之冠山,何异乎我之戴粒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