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兔子奔跑的成语

形容兔子奔跑的成语


1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解释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处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2兔起鹘落 [ tù qǐ gǔ luò ]

解释 兔子刚起跑;鹘就猛扑下去。形容动作非常敏捷;比喻下笔快捷。鹘:打猎用的猛禽。

出处 宋 苏轼《文与可画蒷筜谷偃竹记》:“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3兔死狐悲 [ tù sǐ hú bēi ]

解释 兔子死了;狐狸很悲伤。比喻因同类遭遇不幸而悲痛伤感。悲:悲伤。

出处 元 汪元亨《折桂令 归隐》曲:“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

4狡兔三窟 [ jiǎo tù sān kū ]

解释 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原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别多;用来躲避灾难祸患。现多比喻掩盖的方法多;隐身的计划周密。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5动如脱兔 [ dòng rú tuō tù ]

解释 比喻行动敏捷。

出处 《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6兔死狗烹 [ tù sǐ gǒu pēng ]

解释 野兔捕杀了;猎狗无用;被煮着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效力有功的人抛弃或杀掉。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7龟毛兔角 [ guī máo tù jiǎo ]

解释 乌龟身上生毛,兔子头上长角。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

出处 晋 干宝《搜神记》第六卷:“商纣之时,大龟生毛,兔生角,兵甲将兴之象也。”

8狐兔之悲 [ hú tù zhī bēi ]

解释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出处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9兔角龟毛 [ tù jiǎo guī máo ]

解释 兔生角,龟长毛。都是没有的事。比喻有名无实。

出处 《大智度论》第12卷:“如兔角龟毛,亦但有名而无实。”

10乌飞兔走 [ wū fēi tù zǒu ]

解释 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出处 元 不忽木《点绛唇 辞朝》套曲:“你看这汛指间乌飞兔走,假若名利成,至如田园就,都是些去马来牛。”

11东门逐兔 [ dōng mén zhú tù ]

解释 见“东门黄犬”。

出处 《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12兔葵燕麦 [ tù kuí yàn mài ]

解释 形容景象荒凉。

出处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13兔角牛翼 [ tù jiǎo niú yì ]

解释 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出处 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若然,始者果不可知,即万论若兔角牛翼矣。”

14狼奔兔脱 [ láng bēn tù tuō ]

解释 形容仓皇逃窜。

出处 《冷眼观》第四回:“远远听见吆喝之声,由远而近……众人手忙脚乱,将桌上杯盘收拾干净,转眼间,狼奔兔脱,如鸟兽散去。”

15狡兔三穴 [ jiǎo tù sān xué ]

解释 见“狡兔三窟”。

出处 《宋史·河渠志》:“乃是狡兔三穴,自为潜身之计。”

16得兔忘蹄 [ dé tù wàng tí ]

解释 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出处 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17获兔烹狗 [ huò tù pēng gǒu ]

解释 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

出处 清 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南洋一带,苟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

18兔丝燕麦 [ tù sī yàn mài ]

解释 兔丝:菟丝子。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比喻有名无实。

出处 《魏书 李崇传》:“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19兔缺乌沉 [ tù quē wū chén ]

解释 犹兔走乌飞。

出处 唐·罗邺《冬日寄献庾员外》:“却思紫陌觥筹地,兔缺乌沉欲半年。”

20见兔顾犬 [ jiàn tù gù quǎn ]

解释 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21见兔放鹰 [ jiàn tù fàng yīng ]

解释 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护圣不似老胡,拖泥带水,只是见兔放鹰,遇獐发箭。”

22狐死兔泣 [ hú sǐ tù qì ]

解释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处 《宋史 叛臣传下 李全传下》:“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愿将军垂盼。”

23乌踆兔走 [ wū cūn tù zǒu ]

解释 指日月运行。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

出处 元·柳贯《题瀛洲仙会图>》诗:“茅龙飞去杳无迹,乌踆兔走双跳丸。”

24势若脱兔 [ shì ruò tuō tù ]

解释 势:攻势。脱:脱逃。对敌人攻击的速度极快,就像脱逃的兔子奔跑那样。

出处 唐·陆龟蒙《杂讽》诗:“攻如饿鸱叫,势若脱兔急。”

25兔起凫举 [ tù qǐ fú jǔ ]

解释 凫:野鸭。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殙之地矣。”

26兔走鹘落 [ tù zǒu gǔ luò ]

解释 见“兔起鹘落”。

出处 明·宋濂《佛光普照大师塔铭》:“行宣政院命长明之瑞云山清凉寺,学徒奔凑,机锋相加,如兔走鹘落,瞬目辄失。”

27兔起乌沉 [ tù qǐ wū chén ]

解释 谓月出日落。

出处 《参同契》上卷:“昏明顺寒暑。”后蜀·彭晓注:“兔起乌沉,升降于三百八十四日。”

28目兔顾犬 [ mù tù gù quǎn ]

解释 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出处 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29兔头麞脑 [ tù tóu suō nǎo ]

解释 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30兔死凫举 [ tù sǐ fú jǔ ]

解释 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出处 《吕氏春秋 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 之地矣。”

31一雕双兔 [ yī diāo shuāng tù ]

解释 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后因以“一雕双兔”谓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出处 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

32惊猿脱兔 [ jīng yuán tuō tù ]

解释 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

33东兔西乌 [ dōng tù xī wū ]

解释 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出处 宋 吴潜《瑞鹤仙》:“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34白兔赤乌 [ bái tù chì wū ]

解释 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出处 唐 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35风驰电掣 [ fēng chí diàn chè ]

解释 弛:快跑;掣:闪过。像风奔驰;像电闪过。形容非常迅速;急闪而过。也作“风驰电赴”。

出处 《六韬 龙韬》:“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36大步流星 [ dà bù liú xīng ]

解释 流星:比喻走得快。形容步子很大;走得飞快。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六:“他在爬犁的近边,大步流星地走着。”

37兔走乌飞 [ tù zǒu wū fēi ]

解释 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出处 唐 韩琮《春愁》诗:“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唐 韦庄《秋日早行》诗:“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

38狮子搏兔 [ shī zǐ bó tù ]

解释 比喻对小事情也非常重视、用出全部力量。

出处 茅盾《谨严第一》:“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一句成语,最足以说明艺术巨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丝毫不肯随便。”

39兔死犬饥 [ tù sǐ quǎn jī ]

解释 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出处 明·张居正《答两广刘凝斋言贼情军情民情》:“鸟尽弓藏,兔死犬饥,故诸将士多张大贼势者,亦未可尽以为然也。”

40待兔守株 [ dài tù shǒu zhū ]

解释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序》:“刻舟求剑,体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宁远。”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