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药到病除的成语

形容药到病除的成语


1起死回生 [ qǐ sǐ huí shēng ]

解释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

出处 《太平广记 太玄女》引《女仙传》语:“行三十六术甚效,起死回生,救人无数。”

2药到病除 [ yào dào bìng chú ]

解释 药一服下病就好了。形容用药效果非常好。

出处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药到病除,效如桴鼓。”

3对症下药 [ duì zhèng xià yào ]

解释 症:病症;下药:用药。医生针对病人的病情开方用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有效措施。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1卷:“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

4救死扶伤 [ jiù sǐ fú shāng ]

解释 扶:扶助。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5忠言逆耳 [ zhōng yán nì ěr ]

解释 诚恳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逆:不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6妙手回春 [ miào shǒu huí chūn ]

解释 妙:绝妙;妙手:指技能高超的人;回春:使春天又重新回来;比喻将接近死亡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能使生命垂危的病人痊愈。

出处 唐 司空图《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

7兢兢业业 [ jīng jīng yè yè ]

解释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出处 《诗经 大雅 云汉》:“早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8出神入化 [ chū shén rù huà ]

解释 神:神妙;化:指化境;极高超的境界。超出神妙;进入化境。形容技艺达到非常高超的境界。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

9治病救人 [ zhì bìng jiù rén ]

解释 治疗疾病;挽救病人。比喻真心诚意地帮助别人纠正错误缺点。

出处 晋 葛洪《神仙传》:“沈羲,吴郡人,学道于蜀,能治病救人,甚有恩德。”

10不可救药 [ bù kě jiù yào ]

解释 药:用药治疗。病重得没法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也作“无可救药”。

出处 《诗经 大雅 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孔颖达疏:“多行惨酷毒害之恶,熇熇然使恶加于民,不可救止而药治之。”

11良药苦口 [ liáng yào kǔ kǒu ]

解释 良:好;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劝诫、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很有益处。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12无可救药 [ wú kě jiù yào ]

解释 比喻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不可救疗。”

13不药而愈 [ bù yào ér yù ]

解释 愈:病好了。生病不用吃药而自行痊愈。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7回:“老伯不必多虑,世妹之病,大约可以不药而愈。”

14手到病除 [ shǒu dào bìng chú ]

解释 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好;解决问题迅速。

出处 元 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嬷嬷你放心,小人三代行医,医书脉诀,无不通晓,包的你手到病除。”

15丹青妙手 [ dān qīng miào shǒu ]

解释 善于运用色彩的巧妙的手(丹青:原指丹砂和青雘两种可制颜料的矿砂;后泛指绘画的颜色)。多指国画大师。

出处 唐 高蟾《金陵晚眺》:“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16关怀备至 [ guān huái bèi zhì ]

解释 关心得无微不至。

出处 刘白羽《海天集 伟大创业者》:“总理对人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17灵丹妙药 [ líng dān miào yào ]

解释 丹:按药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药;或是精炼的成药;灵丹:灵验;妙:指有特殊效力。能医治百病的灵验有效的药。比喻能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出处 元 无名氏《玩江亭》第二折:“灵丹妙药都不用,吃的是生姜大蒜辣憨葱。”

18对症发药 [ duì zhèng fā yào ]

解释 针对病根下药。比喻针对缺点错误采取相应办法。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5回:“女人家肚痛得那么利害,怕不是生产,这正是对症发药呢!”

19五脏六腑 [ wǔ zàng liù fǔ ]

解释 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人体内的各种器官。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出处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每坐常闭目内视,存见五脏六腑,久久自得,分明了了。”

20白衣天使 [ bái yī tiān shǐ ]

解释 指护士。

出处 海岩《堕落人间》:“既然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在救死扶伤时要以二十块钱和一瓶酸奶为前提,既然这一切……”

21杏林春满 [ xìng lín chūn mǎn ]

解释 满:充满。杏林春意盎然。赞扬医术高明。

22狗皮膏药 [ gǒu pí gāo yào ]

解释 中医用狗皮膏药消肿止痛。比喻骗人的货色。

出处 刘复《自序》:“再往下说,那就是信口开河,不如到庙会上卖狗皮膏药去!”

23百治百效 [ bǎi zhì bǎi xiào ]

解释 效:效果,功用。形容医术高明,效果很好。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来了一个摇串铃的道士,说是曾受异人传授,能治百病,街上人找他治病,百治百效。”

24着手成春 [ zhuó shǒu chéng chūn ]

解释 一动手便有了春意。比喻诗人、画家才思高雅;也比喻医生医术高明。着:接触;挨上。

出处 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25万应灵药 [ wàn yìng líng yào ]

解释 能治各种病的灵药。比喻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好办法。

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 看书琐记(二)》:“不过我们中国人是聪明的,有些人早已发明了一种万应灵药,就是'今天天气……哈哈哈!'”

26对症用药 [ duì zhèng yòng yào ]

解释 症:病症。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

出处 宋·阳枋《编类钱氏小儿方证说》:“凡小儿关节脉理百髋九窍五脏六腑,粲然在目,故能察病论症,对症用药,如指诸掌。”

27不死之药 [ bù sǐ zhī yào ]

解释 长生不死的药。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上》:“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28苦药利病 [ kǔ yào lì bìng ]

解释 良药苦口对病有好处。比喻严厉的劝诫或批评有利于人的进步。

出处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计倪内经》:“古人云,苦药利病。”

29回春妙手 [ huí chūn miào shǒu ]

解释 妙手回春。喻人医术高明,能使垂危的人恢复健康。

出处 粤剧《关汉卿》第三场:“全靠大夫你回春妙手,我已经好了八九成。”

30触手生春 [ chù shǒu shēng chūn ]

解释 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

出处 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然以杜韩与之比较,一则用力而不免痕迹,一则不用力而触手生春:此仙与人之别也。”

31灵丹圣药 [ líng dān shèng yào ]

解释 非常灵验、能起死回生的奇药。比喻幻想中的某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

出处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还有不少的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上的某些个别字句看作现成的灵丹圣药,似乎只要得到了它,就可以不费气力地包医百病。”

32庸医杀人 [ yōng yī shā rén ]

解释 庸医:医术低劣的医生。医术低劣的医生误用药物而害人性命。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八回:“我有几个草头方儿,能治大病,管情医得他好便了。就是医杀了,也只问得个庸医杀人罪名,也不该死。”

33妙药灵丹 [ miào yào líng dān ]

解释 妙:指有特殊效力;丹:颗粒状的中药丸;灵丹:灵验。非常灵验能治百病的奇药。比喻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好办法。

出处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1回:“我卖妙药灵丹无虚假,专治那古怪病症与恶疮。”

34苦口之药 [ kǔ kǒu zhī yào ]

解释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35仁心仁术 [ rén xīn rén shù ]

解释 心地仁慈,医术高明。

出处 《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36枯骨生肉 [ kū gǔ shēng ròu ]

解释 犹言起死回生。

出处 《隋书·于仲文传》:“伏愿垂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枯骨生肉。”

37药石无效 [ yào shí wú xiào ]

解释 药石:药和治病的石针。药和石针都不见效。形容病情严重。

出处 汉·枚乘《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

38对证下药 [ duì zhèng xià yào ]

解释 见“对症下药”。

出处 《朱子语类》卷四一:“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

39采兰赠药 [ cǎi lán zèng yào ]

解释 兰:兰花,花味清香;药: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

出处 《诗经 郑风 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40起死回骸 [ qǐ sǐ huí hái ]

解释 使死人或死东西复活。形容医术高明。比喻挽救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情。

出处 宋·范成大《问天医赋》:“窃闻大神,天医之王。范围堪舆,运平阴阳;起死回骸,斡旋天藏。”

41毒药苦口 [ dú yào kǔ kǒu ]

解释 毒药:攻毒的药物。比喻尖锐的批评虽然像毒药一样苦口难服,却能让人醒悟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

42药店飞龙 [ yào diàn fēi lóng ]

解释 飞龙:指中药龙骨。药店里的龙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出处 南朝宋乐府《读曲歌》:“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唐·李商隐《垂柳》诗:“旧作琴台凤,今为药店龙。”

43如指诸掌 [ rú zhǐ zhū zhǎng ]

解释 《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后用“如指诸掌”比喻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出处 《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44苦口良药 [ kǔ kǒu liáng yào ]

解释 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出处 《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45香药脆梅 [ xiāng yào cuì méi ]

解释 果脯名。

46腐肠之药 [ fǔ cháng zhī yào ]

解释 腐:腐蚀。有害肠胃的药。指肥肉和醇酒。

出处 汉·枚乘《七发》:“皓步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浓,命曰腐肠之药。”

47死骨更肉 [ sǐ gǔ gèng ròu ]

解释 犹起死回生。

出处 唐·牛肃《吴保安传》:“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

48早占勿药 [ zǎo zhān wù yào ]

解释 不用服药而病愈。祝人早日病愈的话。

出处 《易·无妄》:“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49对症之药 [ duì zhèng zhī yào ]

解释 针对病根下的药。比喻纠正缺点错误所用的相应办法。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华陀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50不龟手药 [ bù guī shǒu yào ]

解释 ①使手不冻裂的药。②比喻微才薄技。

出处 《陆游诗集卷二十二 寓叹》:“人生各自有穷通,世事宁论拙与工。裹马革心空许国,不龟手药却成功。早朝玉勒千门雪,夜坐蓬窗万壑风。借得奇书且勤读,小儿能续地炉红。”

51上医医国 [ shàng yī yī guó ]

解释 上医:高明的医生,比喻高贤;医国:指为国家除患祛弊。高贤能治理好国家。

出处 《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52蜀贾卖药 [ shǔ gǔ mài yào ]

解释 贾:商人。四川商人卖药,各得其所。指商人投机取巧谋取暴利。

出处 《郁离子》:“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

53剪须和药 [ jiǎn xū huò yào ]

解释 须:胡须;和:混和,拌。剪掉胡须拌药。比喻上级体恤下属。

出处 《新唐书·李勣传》:“帝乃自剪须以和药,及愈入谢,顿首流血。”

54韩康卖药 [ hán kāng mài yào ]

解释 隐士逃名避世。指卖药。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韩康传》:“韩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京兆霸陵人。家世著姓。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

55药石之言 [ yào shí zhī yán ]

解释 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石,泛指药物。比喻劝人改过的话。

出处 《旧唐书 高季辅传》:“(太宗)特赐钟乳一剂,曰:‘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

56药笼中物 [ yào lóng zhōng wù ]

解释 药笼中备用的药材。比喻备用的人才。

出处 《新唐书 儒学传下 元行冲》:“君正吾药笼中物,不可一日无也。”

57勿药有喜 [ wù yào yǒu xǐ ]

解释 勿:不要。祝贺人病愈。

出处 《周易·无妄》:“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58换汤不换药 [ huàn tāng bù huàn yào ]

解释 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而实际不变。

出处 马南邨《燕山夜话 文章长短不拘》:“把一大篇改成几小篇,表面看去,文章似乎很短,但在实际上不过是为短而短,内容仍旧换汤不换药。”

59售胝足之药 [ shòu zhī zú zhī yào ]

解释 胝:手掌或脚掌上的老茧。指卖狗皮膏药骗人。

出处 《厅史》:“昔人有以胝足之药售于市者,辄揭扁于门曰:‘供御。’”

60卖狗皮膏药 [ mài gǒu pí gāo yào ]

解释 比喻说得很动听,实际上在骗人。

出处 刘复《自序》:“再往下说,那就是信口开河,不如到庙会上卖狗皮膏药去!”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