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带悬字的成语

形容带悬字的成语


1明镜高悬 [ míng jìng gāo xuán ]

解释 像一面明亮的镜子高高悬挂在面前。称颂官吏审案严明;判案公正;不使人受冤含屈。也比喻目光敏锐;明察秋毫;公正无私。

出处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2口若悬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解释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3悬崖勒马 [ xuán yá lè mǎ ]

解释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勒:收住缰绳。

出处 元 郑德辉《智勇定齐》:“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抵多少临崖勒马才收骑。”

4悬崖峭壁 [ xuán yá qiào bì ]

解释 形容山势险峻。峭壁:陡直的山崖。

出处 唐 刘长卿《望龙山怀道士许法棱》:“悬崖绝壁几千丈,绿萝袅袅不可攀。”

5天悬地隔 [ tiān xuán dì gé ]

解释 悬、隔:距离远。比喻相差极大。

出处 《南齐书 陆厥传》: “一人之思,迟速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6悬心吊胆 [ xuán xīn diào dǎn ]

解释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又恐你在深山穷谷被虎狼所伤,使为娘的悬心吊胆,废寝忘食。”

7悬而未决 [ xuán ér wèi jué ]

解释 一直拖在那里,没有得到解决。

出处 孙中山《救国之急务》:“已将一切问题决定,惟有如何处置国会一层,悬而未决。”

8悬梁刺股 [ xuán liáng cì gǔ ]

解释 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 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9匏瓜空悬 [ páo guā kōng xuán ]

解释 孔子比喻自己无法像匏瓜那样系悬着而不让人食用,应该出仕为官,有所作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却不为世所用。

出处 《论语 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10悬车之年 [ xuán jū zhī nián ]

解释 指七十岁。

出处 《晋书·刘毅传》:“昔郑武公年过八十,入为周司徒,虽过悬车之年,必有可用。”唐·许浑《贺少师相公致政》诗序:“少师相公未及悬车之年,二表乞罢将相。”

11悬军深入 [ xuán jūn shēn rù ]

解释 悬:空无所倚。孤立无援的军队深入到敌人战区。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孝武帝太元八年》:“谢玄遗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12悬灯结彩 [ xuán dēng jié cǎi ]

解释 悬:挂;彩:彩球,彩带。挂着灯笼,系着彩球。形容节日、喜庆的景象。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一回:“两府中倶悬灯结彩,屏开鸾凤,褥设芙蓉;笙箫鼓乐之音,通衢越巷。”

13悬崕峭壁 [ xuán yá qiào bì ]

解释 见“悬崖峭壁”。

14悬悬在念 [ xuán xuán zài niàn ]

解释 悬悬:挂念。心中惦念牵挂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2回:“因不见贤徒,悬悬在念,今幸得胜而回!”

15悬狟素飡 [ xuán huán sù kòu ]

解释 语本《诗·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后因以“悬狟素飡”喻无功受禄。

16悬为厉禁 [ xuán wéi lì jìn ]

解释 悬:公开揭示;厉禁:严厉禁止。公开严厉地加以禁止。

出处 清·陆士谔《续孽海花》第42回:“本朝自康熙以来,因为明朝的东林党及几社、复社都是士大夫的不安分,所以悬为厉禁。”

17悬珠编贝 [ xuán zhū biān bèi ]

解释 悬:吊挂。悬挂的明珠,编排整齐的贝壳。形容人眼睛明亮美丽和牙齿洁白整齐。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18悬圃蓬莱 [ xuán pǔ péng lái ]

解释 悬圃:仙境。传说昆仑山上的悬圃及山东的蓬莱。指仙境。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览观县圃,浮游蓬莱。”

19众寡悬殊 [ zhòng guǎ xuán shū ]

解释 双方人数多少差别很大。众:多;寡:少。

出处 《隋书 杨善会传》:“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

20心悬两地 [ xīn xuán liǎng dì ]

解释 悬:牵挂。一心牵挂着两地地方的事情。

出处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03回:“怎奈此时是惊弓之鸟,又是心悬两地,记念着前山池大鬓,不知胜负如何。”

21口如悬河 [ kǒu rú xuán hé ]

解释 见“口若悬河”。

出处 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称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

22悬河泻水 [ xuán hé xiè shuǐ ]

解释 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出处 《晋书 郭象传》:“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23口似悬河 [ kǒu sì xuán hé ]

解释 见“口若悬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24附赘悬疣 [ fù zhuì xuán yóu ]

解释 附赘:附生于皮肤上的肉瘤;悬疣:皮肤上突起的瘊子。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

出处 庄周《庄子 骈拇》:“附赘悬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

25悬肠挂肚 [ xuán cháng guà dù ]

解释 形容挂念之深切。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二回 “只为父亲这一事,悬肠挂肚,坐卧不安。”

26命若悬丝 [ mìng ruò xuán sī ]

解释 比喻生命垂危。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6回:“吾今命若悬丝,专望救援。”

27高悬秦镜 [ gāo xuán qín jìng ]

解释 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出处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三卷:“(咸阳宫)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是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28秦镜高悬 [ qín jìng gāo xuán ]

解释 比喻官员判案公正严明。

出处 清 李渔《比目鱼 骇聚》:“若非秦镜高悬,替老夫伸冤雪枉,不止陨身败名,亦且遗臭万年。”

29悬榻留宾 [ xuán tà liú bīn ]

解释 榻:狭长而矮的床,特指待客留宿的床。把平日悬起的床放下来,留客人住下。比喻对客人以礼相待,格外尊敬。

出处 《后汉书 徐稚传》:“在郡不接宾客,惟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30悬头刺股 [ xuán tóu cì gǔ ]

解释 见“悬梁刺股”。

出处 《敦煌变文集·齖■(齿可)书》:“晡时申,悬头刺股士苏秦。”

31坐薪悬胆 [ zuò xīn xuán dǎn ]

解释 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出处 《金史 术虎筠寿传》:“中都食尽,远弃庙社,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

32峭壁悬崖 [ qiào bì xuán yá ]

解释 峭壁:陡直的山崖;悬崖:高悬的山崖。形容山势险峻。

出处 明·郭勋《英烈传》第17回:“陡绝的是峭壁悬崖,逶迤的是岩流涧脉。”

33凿壁悬梁 [ záo bì xuán liáng ]

解释 凿:打孔,挖洞;悬:吊挂。形容刻苦读书。

出处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展夕不休。乃至睡眠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34勒马悬崖 [ lè mǎ xuán yá ]

解释 勒:收住缰绳;悬崖:高悬的山崖。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幸道力原深,故忽迷忽悟,能勒马悬崖耳。”

35卖狗悬羊 [ mài gǒu xuán yáng ]

解释 犹言挂羊头卖狗肉。意谓名不副实。

出处 明·苏子文《桂枝香》:“卖狗悬羊,驴粪毯儿外面光,瞒不慌。”

36悬崖绝壁 [ xuán yá jué bì ]

解释 同“悬崖峭壁”。

出处 方纪《三峡之秋》:“爬上悬崖绝壁,听见虎豹的叫声。”

37室如悬罄 [ shì rú xuán qìng ]

解释 见“室如县罄”。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38孤悬客寄 [ gū xuán kè jì ]

解释 犹言孤悬浮寄。

出处 清·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彼学政者,孤悬客寄于一行省之中,守土者皆貎敬而神拒之。”

39悬剑空垄 [ xuán jiàn kōng lǒng ]

解释 比喻心许朋友的事,不因人死而改变。

出处 《史记·吴太伯世家》:“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40悬驼就石 [ xuán tuó jiù shí ]

解释 比喻用力多,得益少。

出处 《法苑珠林》卷六六记载:有人得到一匹死骆驼,剥皮嫌刀钝。楼上有块磨刀石,于是上楼磨刀,下楼剥皮,上下往返,十分费事。

41悬石程书 [ xuán dàn chéng shū ]

解释 形容勤于政事。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42悬磬之居 [ xuán qìng zhī jū ]

解释 磬:石制乐器。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家贫如洗,一无所有。

出处 三国·魏·应璩《与韦仲将书》:“夫以原宪悬磬之居,而值皇天无已之雨,薪刍既尽,谷亦倾匮。”

43悬兵束马 [ xuán bīng shù mǎ ]

解释 见“悬车束马”。

出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涪水》:“邓艾自阴平、景谷步道,悬兵束马,入蜀径江油、广汉者也。”

44久悬不决 [ jiǔ xuán bù jué ]

解释 拖了很久,没有决定。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9回:“及乎最近曹锟、吴佩孚加兵于东南,则久悬不决之金佛郎案即决定成立。”

45众寡悬绝 [ zhòng guǎ xuán jué ]

解释 双方人力多少相差极大。

出处 梁启超《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第十节:“布打城既克复,奥俄军奋战益力,众寡悬绝……此匈加利千钧一发之时也。”

46言若悬河 [ yán ruò xuán hé ]

解释 见“言类悬河”。

出处 《北史·裴蕴传》:“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参见“口若悬河”。

47虚堂悬镜 [ xū táng xuán jìng ]

解释 旧时比喻地方官廉明公正。

出处 《宋史 陈良翰传》:“无术,第公此心如虚堂悬镜耳。”

48倒悬之急 [ dào xuán zhī jí ]

解释 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世,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

49悬河泻火 [ xuán hé xiè huǒ ]

解释 见“悬河注火”。

出处 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二节:“扫荡无余,犹悬河以泻火。”

50目若悬珠 [ mù ruò xuán zhū ]

解释 眼睛象一对悬挂的珠子。形容眼睛明亮有光彩。

出处 《汉书 东方朔传》:“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51胸有悬镜 [ xiōng yǒu xuán jìng ]

解释 指能洞察一切,犹如明镜在胸。

出处 《收获》1981年第1期:“运行人员互相对视了一眼,由衷信服地点着头,这位局长胸有悬镜,明察秋毫。”

52悬鞀设铎 [ xuán táo shè duó ]

解释 悬:吊挂;鞀:鼗鼓,拨浪鼓;铎:大铃。吊起鼗鼓,设置铃铎。指听取臣民的意见

出处 清·陈炽《议院》:“泰西议院之法,本古人悬鞀设铎,闾师党正之遗意。”

53悬若日月 [ xuán ruò rì yuè ]

解释 宛如太阳和月亮一样高高地挂在天空上。形容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出处 宋·王谠《唐语林·文学》:“李氏绝笔之本,悬若日月焉,方之五臣,犹虎狗、凤鸡耳!”

54食藿悬鹑 [ shí huò xuán chún ]

解释 谓生活穷苦。食藿,以豆叶为食;悬鹑,衣衫褴褛,似鹑鸟悬垂的秃尾。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八卷:“臣今幸沽朱绂,而保安子天佑食藿悬鹑,臣窃愧之。”

55悬鼓待椎 [ xuán gǔ dài zhuī ]

解释 《渊鉴类函·乐·鼓二》引明陈耀文《天中记》:“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访民家。民舍有鼓为妖。坐未几,鼓自风滚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徐谓纯仁曰:‘此鼓久不击,见好客至,故自来庭以寻槌耳。’令纯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因以“悬鼓待椎”喻急不可待。

出处 《渊鉴类函·乐·鼓二》引明陈耀文《天中记》:“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访民家。民舍有鼓为妖。坐未几,鼓自风滚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徐谓纯仁曰:‘此鼓久不击,见好客至,故自来庭以寻槌耳。’令纯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

56悬壶于市 [ xuán hú yú shì ]

解释 悬壶:行医。在集市上挂牌行医。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费长房传》:“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

57悬龟系鱼 [ xuán guī jì yú ]

解释 指任高官显宦。

出处 《新唐书 车服志》:“高宗给五品以上随身鱼袋……天授二年,改佩鱼为。其后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四品以银,五品以铜。中宗初,罢龟袋,复给以鱼。”

58挂印悬牌 [ guà yìn xuán pái ]

解释 悬:挂。高挂官印、告牌(旧时官府用以喻示下级或百姓的告示牌)。指担任官职。

出处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那其间日转千阶,喜笑迎腮,挂印悬牌。”

59悬旌万里 [ xuán jīng wàn lǐ ]

解释 比喻军队远征。

出处 《汉书·陈汤传》:“悬旌万里之外,扬威昆山之西。”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