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一个人勤俭节约的成语

形容一个人勤俭节约的成语


1精打细算 [ jīng dǎ xì suàn ]

解释 精:精心;打:计划;规划;细:细密。精心地计划;详细地打算。指在生活或使用人力、物力上精心安排;不使其浪费。

出处 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教给他们记帐,看看钱都花在哪里,教给他们精打细算。”

2开源节流 [ kāi yuán jié liú ]

解释 开源:开辟水源;节流:节制水流。开辟收入的新来源;节制支出;减少消耗。比喻增收节支。

出处 荀况《荀子 富国》:“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3克勤克俭 [ kè qín kè jiǎn ]

解释 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出处 《尚书 大禹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4细水长流 [ xì shuǐ cháng liú ]

解释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出处 清 翟灏《通俗编 地理》引《遗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5粗茶淡饭 [ cū chá dàn fàn ]

解释 粗:粗糙;淡饭:指没有多少下饭的菜。指粗糙简单的饭食;形容生活俭朴清苦。也作“淡饭粗茶”。

出处 宋 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自号四休居士。山谷问其说,四休笑曰:‘粗茶淡饭饱即休。’”

6省吃俭用 [ shěng chī jiǎn yòng ]

解释 原指减少粮食消耗;节省费用开支。后指吃的用的都很节俭;形容过日子非常节省。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虽不及得富盛之时,却是省吃俭用,勤心苦胝,衣食尽不缺了。”

7节衣缩食 [ jié yī suō shí ]

解释 节:节约;节省;缩:缩减。省吃俭用;非常节俭。

出处 宋 陆游《秋获歌》:“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8艰苦朴素 [ jiān kǔ pǔ sù ]

解释 指吃苦耐劳、朴实节俭的作风。

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

9缩衣节食 [ suō yī jié shí ]

解释 省吃省穿。泛指生活节俭。

出处 宋 陆游《剑南诗稿 秋获歌》:“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10厉行节约 [ lì xíng jié yuē ]

解释 厉:严格;认真;行:实行。严格认真地实行节约。

出处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去年十一月中共二中全会更着重地提出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以后,几个月来已经开始发生效果。”

11布衣蔬食 [ bù yī shū shí ]

解释 蔬食:蔬菜和谷类食物。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毛玠传》:“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

12少吃俭用 [ shǎo chī jiǎn yòng ]

解释 省吃俭用。

出处 清·蒲松龄《翻魇殃》第九回:“你路上少吃俭用,可以到了家,你就快忙走。”

13省吃细用 [ shěng chī xì yòng ]

解释 省:节约。形容生活非常节俭。

出处 《中国民谣》:“省吃细用勤劳动,好吃懒做不是人。”

14俭可养廉 [ jiǎn kě yǎng lián ]

解释 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养成廉洁的操守。

出处 《宋史·范纯仁传》:“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15俭以养廉 [ jiǎn yǐ yǎng lián ]

解释 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和风气。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16熬肠刮肚 [ áo cháng guā dù ]

解释 谓从事饮食方面尽力节俭。

出处 陈登科《活人塘》三:“咱薛家祖上是锅碗一担挑到新河集的,落了户,靠两只手苦,可怜,熬肠刮肚的,买了这几亩田。”

17攻苦食俭 [ gōng kǔ shí jiǎn ]

解释 犹攻苦食淡。

出处 明·王世贞《觚不觚录》:“余举进士,不能攻苦食俭。”

18节用爱人 [ jié yòng ài rén ]

解释 节约用度,爱护百姓。

出处 唐·高郢《谏造章敬寺书》:“陛下若节用爱人,当与夏后齐驾,何必劳人动众,而踵梁武之遗风乎?”

19俭以养德 [ jiǎn yǐ yǎng dé ]

解释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0强本节用 [ qiáng běn jié yòng ]

解释 本:我国古代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21缩衣节口 [ suō yī jié kǒu ]

解释 指省吃省穿,生活节俭。

出处 宋 苏轼《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农民之家,量入为出,缩衣节口,虽贫亦足。”

22节用爱民 [ jié yòng ài mín ]

解释 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出处 《论语 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3卑宫菲食 [ bēi gōng fěi shí ]

解释 指宫室简陋,饮食菲薄。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

出处 语出《论语 泰伯》:“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24礼奢宁俭 [ lǐ shē níng jiǎn ]

解释 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

25谨行俭用 [ jǐn xíng jiǎn yòng ]

解释 谨慎行事,节省费用。

出处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可不道个谨行俭用,十年不富,天之命也。”

26俭存奢失 [ jiǎn cún shē shī ]

解释 俭:节俭。存:留存。奢:奢侈。节俭的人就是能留存下来,,奢侈的人必然败亡。

27乞穷俭相 [ qǐ qióng jiǎn xiāng ]

解释 乞丐似的寒酸相。

28黜奢崇俭 [ chù shē chóng jiǎn ]

解释 革除奢华,崇尚俭仆。

出处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嘉庆某年,御制《观龙舟诗》。命词臣赓和。众皆窘于水嬉嬉字韵,独钱唐陈太史嵩庆句云:‘万国鱼龙呈曼衍,九重珠玉戒荒嬉。’盖上方以‘黜奢崇俭论’示廷臣也。”

29躬行节俭 [ gōng xíng jié jiǎn ]

解释 躬行:亲自践行。亲自做到节约勤俭。

出处 《汉书·霍光传》:“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

30监门之养 [ jiān mén zhī yǎng ]

解释 监门:守护里门的人;养:衣食用度。守护里门人的微薄生活费用。比喻艰苦节俭的生活。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

31俭腹高谈 [ jiǎn fù gāo tán ]

解释 俭腹:腹中空空,比喻知识匮乏。腹中知识匮乏,却喜欢高谈阔论。

出处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俭腹高谭我用忧,肯肩朴学胜封侯。”

32俭故能广 [ jiǎn gù néng guǎng ]

解释 平素俭省,所以能够富裕。

出处 《老子》:“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33俭不中礼 [ jiǎn bù zhòng lǐ ]

解释 指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

出处 《诗经 唐风 蟋蟀序》:“《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

34滴水不漏 [ dī shuǐ bù lòu ]

解释 一滴水也都漏不出去。比喻说话做事非常周全、严密;没有丝毫漏失;使人无隙可乘。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公孙官率领军士,拘获车仗人等,真个是滴水不漏。”

35因陋就简 [ yīn lòu jiù jiǎn ]

解释 因:沿袭;陋:简陋;就:将就。马虎凑和;任其简陋;不求改进。指就着原有的简陋条件办事。

出处 汉 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

36轻车简从 [ qīng chē jiǎn cóng ]

解释 行装简单,跟随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

出处 《荡寇志》第111回:“独点范成龙一人随护,又带亲随数人,轻车简从,与流广一同上京。”

37量入为出 [ liàng rù wéi chū ]

解释 量:衡量;入:收入;出:支出。根据收的多少来决定支出的用度。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38宽打窄用 [ kuān dǎ zhǎi yòng ]

解释 瞀打得宽裕一些,用起来节省一些。比喻作计划要留有余地。

出处 严明礼《我的母亲》:“出门在外,穷家富路,把这些钱带在身边,留给你宽打窄用。”

39粗衣淡饭 [ cū yī dàn fàn ]

解释 粗:粗糙、简单;淡饭:指饭菜简单。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出处 宋 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40一点一滴 [ yī diǎn yī dī ]

解释 形容微少零星。

出处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清贫》:“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41克俭克勤 [ kè jiǎn kè qín ]

解释 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出处 《尚书 大禹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42食不重味 [ shí bù chóng wèi ]

解释 味:菜肴。吃饭不要两样菜肴。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史记·吴太伯世家》:“越王勾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众。”

43贪图安逸 [ tān tú ān yì ]

解释 追求个人享受。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9回:“你若是借口不肯前去,便是贪图安逸,在家恋着妻子,乃是不孝之子。”

44恶衣恶食 [ è yī è shí ]

解释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5荆钗布裙 [ jīng chāi bù qún ]

解释 钗;妇女别在发髻上的饰物。荆条当作钗;粗布做成裙。形容妇女朴素的服饰。多指贫家妇女的装束。

出处 晋 皇甫谧《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

46省吃节用 [ shěng chī jié yòng ]

解释 省:节约。形容生活非常节俭。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一章:“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念书,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他们做几件见人衣裳。”

47食不二味 [ shí bù èr wèi ]

解释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

出处 《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48不丰不俭 [ bù fēng bù jiǎn ]

解释 指不奢不俭,多少合宜。

出处 见“不丰不杀”。

49省衣节食 [ shěng yī jié shí ]

解释 省:节约;节:节减。吃饭穿衣都很节省。形容节俭。

出处 清·徐大椿《洄溪道情·劝葬亲》:“劝世人只须得省衣节食,早早的送你爹娘入土,这就是造福之门。”

50修旧利废 [ xiū jiù lì fèi ]

解释 把破旧的修补好,把废物利用起来。指厉行节约。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废《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51食不累味 [ shí bù lèi wèi ]

解释 同“食不二味”。

出处 《晋书·石季龙载记》:“士阶三尺,茅茨不翦,食不累味,刑措不用。”

52箪食瓢饮 [ dān shí piáo yǐn ]

解释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一箪食物;一瓢汤水。指贫苦的生活。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3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解释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出处 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内而存心养性、立身行己无所歉,外而待人接物、处事应世无所戾。”

54鱼大水小 [ yú dà shuǐ xiǎo ]

解释 比喻生产不够消费。也比喻机构臃肿,行动不灵。

出处 毛泽东《的序言和跋》:“假若我们缩小自己的机构,使兵精政简,我们的战争机构虽然小了,仍然是有力量的;而因克服了鱼大水小的矛盾……”

55物尽其用 [ wù jìn qí yòng ]

解释 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都要尽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

出处 马烽《典型事例》:“这倒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两全其美。”

56勤俭持家 [ qín jiǎn chí jiā ]

解释 以勤劳节约的精神操持家务。

出处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要提倡勤俭持家,勤俭办社,勤俭建国。”

57勤俭节约 [ qín jiǎn jié yuē ]

解释 指人勤于劳作而生活简单俭朴。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

58惜财如命 [ xī cái rú mìng ]

解释 指把钱财看得极重,生活过分地节俭。

59食不兼味 [ shí bù jiān wèi ]

解释 见“食不二味”。

出处 《韩诗外传》第八卷:“大侵之礼,君食不兼味,台榭不饰,道路不除。”

60温良恭俭 [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

解释 温:温和;良:善良;恭:恭敬;俭:节制。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61坐不重席 [ zuò bù chóng xí ]

解释 坐不用双层席子。比喻生活节俭。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门外长荆棘,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62饭糗茹草 [ fàn qiǔ rú cǎo ]

解释 饭、茹:吃;糗:干粮;草:指野菜。吃的是干粮、野菜。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

63居不重席 [ jū bù chóng xí ]

解释 居:坐;卧;席:席垫用品。坐卧不用两重席垫;指生活俭朴节约。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

64粗衣粝食 [ cū yī lì shí ]

解释 粗:粗劣;衣:衣服;粝:差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 唐 李翱《左仆射傅公碑》:“夫人粗衣粝食,与兵士妻女均好恶,用助公事。”

65粝食粗衣 [ lì shí cū yī ]

解释 粝:粗米。粗布衣服,粗劣的食品。比喻生活清苦。

出处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大公资助张协》:“奴供备粝食粗衣。”

66缩衣啬食 [ suō yī sè shí ]

解释 指省吃省穿,生活节俭。

出处 清 梅曾亮《崔恭人墓志铭》:“母缩衣啬食,区画综理,未尝使大人忧。”

67食淡衣粗 [ shí dàn yī cū ]

解释 吃清淡食物,穿粗布衣服。形容生活清寒俭朴。

出处 宋·苏轼《与蒲传正》:“退居之后决不食淡衣粗,杜门绝客。”

68积水成渊 [ jī shuǐ chéng yuān ]

解释 比喻积小成大。

出处 《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69节食缩衣 [ jié shí suō yī ]

解释 节:节减;缩:紧缩。吃饭穿衣都很节省。形容节俭。

出处 宋·朱熹《刘氏墨庄记》:“节食缩衣,悉力营聚。”

70节衣素食 [ jié yī sù shí ]

解释 节:节减;素:蔬菜类食物。省吃俭用,生活节俭。

出处 《新华日报》1994.1.8:“节衣素食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

71食不重肉 [ shí bù chóng ròu ]

解释 见“食不兼肉”。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72食不兼肉 [ shí bù jiān ròu ]

解释 吃饭不用两道肉食。谓饮食节俭。

出处 《尹文子·大道上》:“昔晋国若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无几时,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

73饮冰茹檗 [ yǐn bīng rú bò ]

解释 茹:吃;檗:俗称黄柏,味苦。喝冷水,吃苦味的东西。比喻处境困苦,心情抑郁。也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 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

74葛屦履霜 [ gě jù lǚ shuāng ]

解释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出处 《诗经 魏风 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幼学琼林 卷二 衣服类》:“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

75贫不学俭 [ pín bù xué jiǎn ]

解释 谓穷人不必学俭而不得不俭。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任城陈萧王彰传论》:“其此之谓欤”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曰:“谚言‘贫不学俭,卑不学恭’,非人性分也,势使然耳。”

76戒奢宁俭 [ jiè shē nìng jiǎn ]

解释 戒:戒除;奢:奢侈;宁:宁可,宁愿;俭:节俭。宁愿节俭,也要戒除奢侈。

出处 《论语·八佾》:“礼,与其奢也,宁俭。”

77退食从容 [ tuì shí cóng róng ]

解释 指官吏品行节俭正直,仪容从容自得,可为楷模。

出处 语出《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于公,谓正直顺于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节俭而顺心志定,故可自得也。”朱熹集传:“南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而从容自

78戒奢以俭 [ jiè shē yǐ jiǎn ]

解释 戒:戒除;奢:奢侈;俭:节俭。用节俭来消除奢侈。

出处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79韦裤布被 [ wéi kù bù bèi ]

解释 韦:熟皮叫韦,生皮称革。熟皮作裤子,粗布作被。形容生活很节俭。

80居不重茵 [ jū bù chóng yīn ]

解释 坐卧处不铺两重垫子。比喻生活非常的节俭。同“居不重席”。

出处 晋 陈元达《谏起仪楼》:“故身衣大布,居不重茵。”

81劳思逸淫 [ láo sī yì yín ]

解释 逸:安逸。指参加实际劳动,才能想到爱惜物力,知道节俭;贪图安逸就容易放荡堕落。

出处 《国语·鲁语》:“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82俛拾仰取 [ bì shí yǎng qǔ ]

解释 谓低头则必拾地上之物,仰首则必取树上之物。形容极其勤劳节俭。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俛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徧郡国。”

83素丝羔羊 [ sù sī gāo yáng ]

解释 指正直廉洁的官吏。

出处 《诗经 召南 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陀。”

84啬己奉公 [ s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释 啬:节俭。自己节俭,尽力办好公共的事业。

85居穷守约 [ jū qióng shǒu yuē ]

解释 居穷:处于穷困的境地;守约:简朴。指过着穷困简朴的生活。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晋·潘岳《杨仲武谏》:“虽舅氏隆盛,而孤贫守约。”

86牵萝补屋 [ qiān luó bǔ wū ]

解释 萝:女萝,植物名。拿藤萝补房屋的漏洞。比喻生活贫困,挪东补西。后多比喻将就凑合。

出处 唐 杜甫《佳人》诗:“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87退食自公 [ tuì shí zì gōng ]

解释 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

出处 《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88鹿裘不完 [ lù qiú bù wán ]

解释 比喻检朴节俭。

出处 《汉书·虞延传》:“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

89俭可以养廉 [ jiǎn kě yǐ yǎng lián ]

解释 俭:节省,俭约;廉:廉洁。节俭可以帮助养成廉洁的操守。

出处 明·周顺昌《第后柬德升诸兄弟》:“又谓惟淡可以从俭,惟俭可以养廉。有味哉,有味哉!”

90温良恭俭让 [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

解释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91俭可以助廉 [ jiǎn kě yǐ zhù lián ]

解释 俭:节省,俭约;廉:廉洁。节俭可以帮助养成廉洁的操守。

出处 《宋史·范纯仁传》:“亲族有请教者,纯仁曰:‘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