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自己没有经验的成语

形容自己没有经验的成语


1初出茅庐 [ chū chū máo lú ]

解释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2少不更事 [ shào bù gēng shì ]

解释 少:年少。更:经历。指年纪轻;阅历不多。形容缺乏经验或不懂人情世故。

出处 《晋书 周顗传》:“君少年未更事。”

3纸上谈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解释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4乳臭未干 [ rǔ xiù wèi gān ]

解释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虽有两个外甥,不是姐姐亲生,并且乳臭未干,谁人来稽查得他?”

5无能为力 [ wú néng wéi lì ]

解释 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

6目不识丁 [ mù bù shí dīng ]

解释 丁:表示最简单的字。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 《旧唐书 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7初露锋芒 [ chū lù fēng máng ]

解释 锋芒:刀剑的刃口和尖端;多比喻事物的尖利部分;引申为人的棱角和锐气。比喻刚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力量或才能。

出处 《人民日报》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从他十四岁在乡间初露锋芒时算起,已有六十五个年头了。”

8一知半解 [ yī zhī bàn jiě ]

解释 很贫乏的知识;很肤浅的理解。形容知道得不多;理解得不深。

出处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9白面书生 [ bái miàn shū shēng ]

解释 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出处 《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10孤陋寡闻 [ gū lòu guǎ wén ]

解释 学识短浅;见闻不广。陋:见闻不广;寡:少。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1羽毛未丰 [ yǔ máo wèi fēng ]

解释 小鸟的羽毛还没有长全(丰:丰满)。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12不胜其任 [ bù shèng qí rèn ]

解释 胜:能担当。没有能力担当那项重任。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13力不胜任 [ lì bù shèng rèn ]

解释 胜任:担当得起或承受得住。能力不够;难以担当任务。

出处 《周易 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言不胜其任也。”

14口尚乳臭 [ kǒu shàng rǔ xiù ]

解释 嘴里还有奶腥味。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视。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上》:“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

15人情世故 [ rén qíng shì gù ]

解释 世故:处世的经验。指为人处世的习惯、道理。

出处 明 杨基《闻禅》诗:“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

16涉世未深 [ shè shì wèi shēn ]

解释 指接触社会少,经历世事不多,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

出处 《晋书·孔衍传》:“宗人夷吾有美名,博学不及衍,涉世声誉过之。”

17暗中摸索 [ àn zhōng mō suǒ ]

解释 摸索:探索、寻求。①本指在黑暗中寻求。②指写作时只是凭空虚构。③比喻无人指教;完全靠自己探求门径、钻研事理。

出处 唐 刘餗《隋唐嘉话》中卷:“许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何(何逊)、刘(刘孝绰)、沈(沈约)、谢(谢眺),暗中摸索着,亦可识之。’”

18新来乍到 [ xīn lái zhà dào ]

解释 刚来到一个新的地方不久。多形容人事关系或风土人情等不熟悉。乍:初、刚。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好大胆丫头!新来乍到,就恁少条失教的,大刺刺对着主子坐着。”

19绠短汲深 [ gěng duǎn jí shēn ]

解释 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20举鼎绝膑 [ jǔ dǐng jué bìn ]

解释 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21少不经事 [ shào bù jīng shì ]

解释 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出处 刘丰《后生可爱》:“所以在实际中,毛头小伙子干出一番大事业出来的也毕竟不少,‘少不经事’的话不尽全对。”

22后车之戒 [ hòu chē zhī jiè ]

解释 对后面跟上来的车子的警戒。比喻以前的失败或挫折,可以作为以后做事情的借鉴或教训。

出处 明·张居正《帝鉴图说》下篇:“复辙在前,永作后车之戒。”

23初露头角 [ chū lù tóu jiǎo ]

解释 比喻刚刚显示出能力或才干。

出处 周得京《花城洛阳赏牡丹》:“相传洛阳牡丹在隋前还是默默无闻的,到唐朝初露头角。”

24不经世故 [ bù jīng shì gù ]

解释 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 序言》:“然而他们不经世故,偶尔‘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钉子。”

25覆前戒后 [ fù qián jiè hòu ]

解释 覆:倾覆;戒:防备。指前面事情的失败可以为后面事情的借鉴。

出处 《旧唐书·王方庆传》:“览古人成败之所由,鉴既往存亡之异轨,覆前戒后,居安思危。”

26格物致知 [ gé wù zhì zhī ]

解释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7通幽洞微 [ tōng yōu dòng wēi ]

解释 通晓、洞察幽深而细微的道理。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佛光满禅师法嗣》:“并钩深索隐,通幽洞微。”

28钩深索隐 [ gōu shēn suǒ yǐn ]

解释 钩:钩取;索:探索。色取深处的,探索隐秘的。指钻研深奥的学问,探索隐秘的事情。

出处 《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29钩深致远 [ gōu shēn zhì yuǎn ]

解释 致:招致。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出处 《周易 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30探赜索隐 [ tàn zé suǒ yǐn ]

解释 探:寻求,探测;赜:幽深玄妙;索:搜求;隐:隐秘。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

出处 《周易 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

31新学小生 [ xīn xué xiǎo shēng ]

解释 指治学时间不长,见闻浅陋、经验不足的后生晚辈。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张禹传》:“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以经术断之。”

32才短思涩 [ cái duǎn sī sè ]

解释 才:才识。短:短浅。涩:迟钝。见识短浅,思路迟钝。指写作能力差。

出处 宋·楼钥《攻媿集·雷雨应诏封事》:“适当书诏填委之时,才短思涩,目不暇给。”

33探幽穷赜 [ tàn yōu qióng zé ]

解释 幽:深;赜:幽深难见。探索深奥隐微的事理。

出处 《晋书·潘岳传》:“抽绎微言,启发道直。探幽穷赜,故故知新。”

34稽古振今 [ jī gǔ zhèn jīn ]

解释 指考查古事作为借鉴,以振兴现代。

出处 清谭嗣同《报贝元微书》:“稽古振今,士风一奋。”

35赶鸭子上架 [ gǎn yā zī shàng jià ]

解释 比喻强迫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出处 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说着一把将我拖了起来,要我去看看。这是硬赶鸭子上架,我向她解释,去看也是没用。”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