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雷声特别大的成语

形容雷声特别大的成语


1响彻云霄 [ xiǎng chè yún xiāo ]

解释 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出处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2雷霆万钧 [ léi tíng wàn yūn ]

解释 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15公斤。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山传》:“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3晴天霹雳 [ qíng tiān pī lì ]

解释 雳:炸雷。晴天打响雷;比喻突发性的令人吃惊的事情或灾祸。

出处 宋 杨万里《诚斋集 卷二十一 人日出游湖上》诗:“平地跳雪山,晴空下霹雳。”

4震耳欲聋 [ zhèn ěr yù lóng ]

解释 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出处 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5电闪雷鸣 [ diàn shǎn léi míng ]

解释 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出处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是英明的主意,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

6振聋发聩 [ zhèn lóng fā kuì ]

解释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7轰雷掣电 [ hōng léi chè diàn ]

解释 雷声隆隆,电光闪闪。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真切。”

8雷厉风行 [ léi lì fēng xíng ]

解释 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

出处 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9大刀阔斧 [ dà dāo kuò fǔ ]

解释 大刀和阔斧都是古代的武器。原来形容军队声势浩大;杀气腾腾;充满战斗气氛。现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7回:“摇旗呐喊,擂鼓鸣锣,大刀阔斧,杀奔祝家庄来。”

10大发雷霆 [ dà fā léi tíng ]

解释 霆:暴雷;雷霆:震耳的雷声。形容大发脾气;高声怒斥别人。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陈秀才大发雷霆。”

11轰轰烈烈 [ hōng hōng liè liè ]

解释 轰轰:像声词;形容巨大声响;烈烈:火焰盛燃的样子。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出处 宋 文天祥《沁园春 题张许双庙》词:“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轰轰一场。”

12惊天动地 [ jīng tān dòng dì ]

解释 惊:惊动;动:震撼。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

出处 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13如雷贯耳 [ rú léi guàn ěr ]

解释 贯:穿透。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出处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闻元帅大名,如雷贯耳。”

14暴跳如雷 [ bào tiào rú léi ]

解释 暴:急躁;发怒。蹦跳发怒;好像打雷一样猛烈。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15人声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解释 鼎沸:鼎水沸腾;原比喻形势不安定;现比喻声音嘈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16雷打不动 [ léi dǎ bù dòng ]

解释 形容决心和意志坚定;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动摇;或形容不可改变的规定和制度。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二章:“每天的劳动可是雷打不动的,从下午两点一直要干到吃晚饭。”

17筚路蓝缕 [ bì lù lán lǚ ]

解释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后用以形容创业的艰苦。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18雷电交加 [ léi diàn jiāo jiā ]

解释 又是打雷,又是闪电。交加:一起袭来。两种事物同时或错杂出现。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忽然阴云四合,空中雷电交加,李三身上枷钮尽行脱落。”

19欢声雷动 [ huān shēng léi dòng ]

解释 欢呼声像雷声一样响。形容热烈欢乐的气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宋先锋大喜,传谕各门将佐,统领军马,次第入城。兵不血刃,百姓秋毫无犯,欢声雷动。”

20瓦釜雷鸣 [ wǎ fǔ léi míng ]

解释 高妙的乐器被废弃了;瓦盆却敲得雷一般响。坏人猖狂一时;好人却默默无闻。后比喻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釜:锅。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21鼾声如雷 [ hān shēng rú léi ]

解释 鼾:熟睡时的鼻息声。形容熟睡时鼾声很大。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各去睡了,不多时,酣声如雷。”

22轰雷贯耳 [ hōng léi guàn ěr ]

解释 打雷的声音贯满耳边。形容人的声名很大。

出处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久闻贤士大名,如轰雷贯耳。”

23平地风雷 [ píng dì fēng léi ]

解释 犹言平地一声雷。

出处 元·汤式《南吕一枝花·言志》:“若说道董仲舒入朝,公孙弘见招,看平地风雷奋头角。”

24平地起雷 [ píng dì qǐ léi ]

解释 犹言平地一声雷。

出处 许地山《海角底孤星》:“这一回,真是个平地起雷咧!”

25迅雷风烈 [ xùn léi fēng liè ]

解释 犹言迅雷烈风。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乡党》:“孔子迅雷风烈必变。”

26如雷灌耳 [ rú léi guàn ěr ]

解释 亦作“如雷贯耳”。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出处 《三国志平话》卷中:“‘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共吾决死?’叫声如雷灌耳,桥梁皆断。”

27天震地骇 [ tiān zhèn dì hài ]

解释 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

28聚蚊成雷 [ jù wén chéng léi ]

解释 许多蚊子聚集在一起飞;发出的声音会像打雷一样响。比喻许多人说一个人的坏话;危害甚大。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中山靖王刘胜传》:“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朋党执虎,十夫桡椎。”

29响震失色 [ xiǎng zhèn shī sè ]

解释 响:回声;震:响雷。像听到回声或响雷一样迅速变了脸色。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权以示群下,莫不震响失色。”

30疾风迅雷 [ jí fēng xùn léi ]

解释 形容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象暴风急雷那样猛烈而迅速。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31布鼓雷门 [ bù gǔ léi mén ]

解释 布鼓:用布蒙的鼓;雷门:古代会稽的城门名。在雷门前击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颜师古注:“雷门,会稽城门也,有大鼓,越击此鼓,声闻洛阳,故尊引之也。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

32雷鸣瓦釜 [ léi míng wǎ fǔ ]

解释 釜:锅。锅发出雷一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声势烜赫。

出处 《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33迅雷烈风 [ xùn léi liè fēng ]

解释 迅:迅速。迅疾的雷,猛烈的风。

出处 清·陆士谔《续孽海花》第51回:“那时宫中一番迅雷烈风的举动,宫外尚一点没有知道。”

34声振屋瓦 [ shēng zhèn wū wǎ ]

解释 声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动了。形容呼喊的声音很宏大猛烈。

出处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譟勒兵,武安屋瓦尽振。”

35鹰撮霆击 [ yīng cuō tíng jī ]

解释 像老鹰攫食,雷霆猛击。形容气势威猛。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