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河流干涸的成语

形容河流干涸的成语


1海枯石烂 [ hǎi kū shí làn ]

解释 枯:枯干;烂:朽烂。海水干涸;石头朽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或不可能实现。多用作誓言;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也作“石烂海枯”。

出处 金 元好问《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2河涸海干 [ hé hé hǎi gān ]

解释 河流干涸,大海枯竭。比喻穷尽、彻底,不留余地。

出处 《三峡五义》第五五回:“谁知那姓展的不知好歹,他说菜是剩下的,酒是浑的,坛子也摔了,盘子碗也砸了,还骂了个河涸海干。”

3石烂海枯 [ shí làn hǎi kū ]

解释 直到石头变土,海水干涸。比喻永久。

出处 清·王维城《新乐府》之二:“报施适当非为过,虎头蛇尾事可耻,石烂海枯团体固。”

4海枯见底 [ hǎi kū jiàn dǐ ]

解释 海枯:海水干涸。海水干涸之后终究可以看见海底,但并非容易事。用以比喻人心难测。

出处 唐·杜荀鹤《感遇》:“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5百川归海 [ bǎi chuān guī hǎi ]

解释 百川:泛指大小江河。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入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6水落石出 [ shuǐ luò shí chū ]

解释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经过澄清以后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出处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7真相大白 [ zhēn xiàng dà bái ]

解释 真相:佛教用语;指本来面目;大白:彻底弄清楚了。真实情况完全弄清楚了。

出处 《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疯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8竭泽而渔 [ jié zé ér yú ]

解释 竭:弄尽;泽:池塘;渔:捕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也比喻残酷榨取。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9不知好歹 [ bù zhī hǎo dǎi ]

解释 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7回:“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奚落他,打发武松出门。”

10不留余地 [ bù liú yú dì ]

解释 说话、办事走极端;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11四海升平 [ sì hǎi shēng píng ]

解释 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出处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寡人御极以来,幸喜四海升平,八方宁靖。”

12河落海干 [ hé luò hǎi gān ]

解释 比喻一点不剩。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们就弄了这些吃的,我乐得吃个河落海干睡觉。”

13海不扬波 [ hǎi bù yáng bō ]

解释 比喻太平无事。

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

14人心难测 [ rén xīn nán cè ]

解释 谓人的内心难以探测。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此二人相与,天下至欢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15舌敝唇焦 [ shé bì chún jiāo ]

解释 敝:破;焦:干。舌头破烂;嘴唇干焦。形容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夫差内传》:“焦唇干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

16时和岁丰 [ shí hé suì fēng ]

解释 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同“时和年丰”。

出处 宋 苏轼《论赏罚及修河事》:“太宗皇帝每见时和岁丰,雨雪应时,辄喜不自胜,举酒以属群臣。”

17海阔天高 [ hǎi kuò tiān gāo ]

解释 喻天地广阔,征程遥远。

出处 唐·刘氏瑶《杂曲歌辞·暗别离》:“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

18涸辙穷鱼 [ hé zhé qióng yú ]

解释 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出处 明·张凤翼《红拂记·天开良佐》:“失林飞鸟无投处,涸辙穷鱼转困苦。”

19铩羽暴鳞 [ shā yǔ bào lín ]

解释 飞鸟羽毛脱落,养鱼之水已干涸。用以比喻不得志,处境极为困难。

出处 南朝·宋·鲍照《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

20石烂江枯 [ shí làn jiāng kū ]

解释 直到石头变土,江水干涸。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出处 《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王骥]乃与思禄约,许土目得部勒诸蛮,居孟养如故,立石金沙江为界,誓曰:‘石烂江枯,尔乃得渡。’”

21黄河水清 [ huáng hé shuǐ qīng ]

解释 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出处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

22甘泉必竭 [ gān quán bì jié ]

解释 甘泉:甜水的泉。竭:尽。甘甜的泉一定会干涸的。比喻有才干的人受累多而往往早衰。亦作“甘井先竭”。

出处 《逸周书·周祝解》:“肥豕必烹,甘泉必竭,直木必伐。”

23焚林而田 [ fén lín ér tián ]

解释 烧毁树林以猎取野兽。比喻取之不留馀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出处 《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24石泐海枯 [ shí lè hǎi kū ]

解释 直到石头碎裂,海水干涸。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出处 清·倪会鼎《与人书》:“倘邀数行,与贵通家商此数种,传之通邑大都,此为寿我先人,虽石泐海枯,义存无斁。”

25甘井先竭 [ gān jǐng xiān jié ]

解释 甜水井的水先枯竭。比喻有才能的人往往早衰。

出处 《庄子 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26焦金流石 [ jiāo jīn liú shí ]

解释 金属烧焦,石头熔化。形容天气干旱酷热。

出处 南朝 梁 刘孝标《辩命论》:“放勋之世,浩浩襄陵;天乙之时,焦金流石。”

27河清海竭 [ hé qīng hǎi jié ]

解释 黄河水清,大海干涸。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

出处 《西京杂记》卷四引汉·枚乘《柳赋》:“小臣莫效于鸿毛,穿街鲜而嗽醪。虽复河清海竭,终无增景于边撩。”

28蝉喘雷干 [ chán chuǎn léi gān ]

解释 蝉喘息,雷声净。形容酷热干旱。

出处 前蜀 贯休《苦热寄赤松道者》:“蝉喘雷干冰井融,些子清风有何益。”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