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懵的成语

形容懵的成语


1蒙头转向 [ mēng tóu zhuàn xiàng ]

解释 蒙:迷糊;昏迷;转向:迷失方向。形容头脑昏迷;不清晰。

出处 老舍《神拳》第一幕第二场:“刚一动手的时候,我有点蒙头转向的。”

2懵懵懂懂 [ měng měng dǒng dǒng ]

解释 糊涂,不明事理。形容什么也不知道。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呆子懵懵懂懂的,托着钵盂,拑着钉钯,与沙僧径直回来。”

3不着边际 [ bù zhuó biān jì ]

解释 着:接触;挨上;边际:边缘;界限。挨不着边儿。原指无所依靠。现多形容言论空话;不切实际或离题太远;不切主旨。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走一遭。”

4蒙混过关 [ méng hùn guò guān ]

解释 用欺骗的手段逃避询问或审查。

出处 林予《雁飞塞北》第34章:“你是想靠这场大水来蒙混过关!不行,这一关你过不了。”

5糊里糊涂 [ hú lǐ hú tú ]

解释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

6一知半解 [ yī zhī bàn jiě ]

解释 很贫乏的知识;很肤浅的理解。形容知道得不多;理解得不深。

出处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7不言不语 [ bù yán bù yǔ ]

解释 言:讲,说。不说话,闷声不响。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秀娥一心忆着吴衙内,坐在旁边,不言不语,如醉如痴,酒也不沾一滴,箸也不动一动。”

8聪明一世 [ cōng míng yī shì ]

解释 表示一个人一辈子聪明。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我断不出此事,枉自聪明一世。每日退堂,便将画图展玩,千思万想。”

9坑蒙拐骗 [ kēng méng guǎi piàn ]

解释 指以欺骗手段捞取钱财,陷害他人。

出处 《文汇报》1986.7.19:“坑蒙拐骗发不了大财,发了小财也长不了。”

10痴呆懵懂 [ chī dāi měng dǒng ]

解释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愚笨糊涂,资质低下。

出处 元·无名氏《一枝花》:“倒不如痴呆懵懂,甘守着陋巷的这箪瓢。”

11蒙在鼓里 [ méng zài gǔ lǐ ]

解释 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2回:“只可怜同秀如蒙在鼓里。”

12茫然不解 [ máng rán bù jiě ]

解释 茫然迷惘的样子。指对某事不理解。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二回:“邵肩齐说及前事,娄朴茫然不解。”

13摸不着边 [ mō bù zháo biān ]

解释 不着边际,接触不到实际问题。

出处 林予《雁飞塞北》第16章:“这也不是十多年前于团长讲给俺老头子听的、摸不着边的事情,这就是出现在老头子眼前的真情实景啊!”

14懵头转向 [ měng tóu zhuàn xiàng ]

解释 形容头脑昏乱,糊里糊涂

出处 高玉宝《高玉宝》第12章:“玉宝那个孩子,在农村里那样伶俐,那样活泼,一进工厂就变得懵头转向了。”

15懵里懵懂 [ měng měng dǒng dǒng ]

解释 指人糊里糊涂,神志模糊不清。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6回:“人瑞惊觉,懵里懵懂的,睁开眼说道:‘呵,呵,信写好了吗?’”

16睡眼惺忪 [ shuì yǎn xīng sōng ]

解释 惺忪:刚苏醒的样子。形容睡觉的人刚睡醒,还没有完全清醒。

出处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街道上的行人还不多;所遇见的不过是睡眼惺忪的女人,在井边打水。”

17浑然无知 [ hún rán wú zhī ]

解释 形容糊里糊涂,什么都不知道。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那贼浑然不知,不言不语。”

18懵然无知 [ měng rán wú zhī ]

解释 懵:无知的样子。一无所知的样子。

出处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除读书属文外,其它懵然无知。”

19发蒙启蔽 [ fā méng qǐ bì ]

解释 发蒙:启发蒙昧;蔽:蒙蔽。启发蒙昧。

出处 明·李贽《答李见罗先生书》:“发蒙启蔽,时或未省,而退实沉思。”

20冬烘学究 [ dōng hōng xué jiū ]

解释 冬烘:形容懵懂,浅陋。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出处 茅盾《幻灭》:“无奈应试者大抵是那一类脚色——冬烘学究,衙门蛀虫,又不能剥夺他们的考试权,只好让他们来考。”

21发蒙振落 [ fā méng zhèn luò ]

解释 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22旷若发蒙 [ kuàng ruò fā méng ]

解释 旷:空旷;开阔。蒙:眼睛失明。眼前突然开阔明朗,好像双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见了东西。亦比喻使人头脑忽然开窍,明达起来。

出处 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闲者此游,喜欢无量,登芒济河,旷若发蒙。”

23明昭昏蒙 [ míng zhāo hūn méng ]

解释 昭:明白;蒙:愚昧无知。聪明而通晓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

出处 唐 韩愈《独孤申叔哀辞》:“众万之生,谁非天邪?明昭昏蒙,谁使然邪?”

24蒙以养正 [ méng yǐ yǎng zhèng ]

解释 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出处 《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25误认颜标 [ wù rèn yán biāo ]

解释 形容懵懂浅陋。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26错认颜标 [ cuò rèn yán biāo ]

解释 形容懵懂浅陋。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