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人的带云字的成语

形容人的带云字的成语


1不知所云 [ bù zhī suǒ yún ]

解释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2平步青云 [ píng bù qīng yún ]

解释 平:平稳;稳当;步:行步;走上;登上;青云:青天。比喻官位很高。比喻一下子轻易地登上了很高的官位。旧时用以形容科举及第;或陡然富贵。

出处 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三卷:“廉宣仲才高,幼年及第,宰相张邦昌纳为婿。当徽宗时自谓平步青云。”

3青云直上 [ qīng yún zhí shàng ]

解释 青云:指青天。直线上升;向高空飞腾直上。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

出处 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

4人云亦云 [ rén yún yì yún ]

解释 云:说。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

出处 金 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诗:“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5响彻云霄 [ xiǎng chè yún xiāo ]

解释 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出处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6一干二净 [ yī gān èr jìng ]

解释 形容非常干净;也表示一点儿也不剩。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7反复无常 [ fǎn fù wú cháng ]

解释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

出处 宋 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书》:“时事反复无常,天运所至,亦看人事对付如何。”

8响遏行云 [ xiǎng è xíng yún ]

解释 遏:阻止。指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9官运亨通 [ guān yùn hēng tōng ]

解释 运:运气;亨通:顺利;通达。官运很顺利;升得很快。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3回:“正碰着官运亨通,那年修理提工案内,得了个异常劳绩,保举免补本班,以府经补用。”

10无拘无束 [ wú jū wú shù ]

解释 拘:限制;束:约束。没有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4回:“出家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有甚公干?”

11星罗棋布 [ xīng luó qí bù ]

解释 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罗:罗列;布:分布。

出处 东汉 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12风云人物 [ fēng yún rén wù ]

解释 风云:比喻飞快发展变化的形势、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应运而生;言论或行动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大影响的人。也指在一定环境中;大家注目的人。

出处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13风云变幻 [ fēng yún biàn huàn ]

解释 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变幻:变化不定。形容天气变化无常 。现比喻局势复杂;变化急速;难以预料。

出处 宋 陆游《剑南诗稿》:“风云变化几席上,蛟鼋出波澜杆前。”

14风流云散 [ fēng liú yún sà ]

解释 轻风流动;云彩散开。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一时间四下分离;散走各方。也比喻作品的散轶。

出处 汉 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15风起云涌 [ fēng qǐ yún yǒng ]

解释 涌:水腾跃。大风刮起来;乌云涌上来。比喻新生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也用以形容自然景象不断变化;雄伟壮观。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诸侯作难,风起云蒸。”

16声势浩大 [ shēng shì hào dà ]

解释 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如今宋江领兵围城,声势浩大,不可抵敌。”

17挥洒自如 [ huī sǎ zì rú ]

解释 挥洒;挥笔洒墨。指写诗、作文、写字、绘画;运用笔墨自如;不受拘束。也形容处理事务十分干练、娴熟。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家人送上一枝蘸满墨水的笔,珏斋提笔,在纸上挥洒自如的写了一百多字。”

18风云际会 [ fēng yún jì huì ]

解释 风云:指难得的好时机;际会:适时地遇合。在难得的好时机适时地相遇。比喻有才华、有作为的人在难得的好时机聚合。

出处 唐 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社稷经纶地,风云际会期。”

19拨云见日 [ bō yún jiàn rì ]

解释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出处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见了爷爷,就是拨云见日,昏镜重磨。”

20九霄云外 [ jiǔ xiāo yún wài ]

解释 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

出处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这七宝盒中,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

21判若云泥 [ pàn ruò yún ní ]

解释 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

出处 唐·杜甫《送韦书记赴西安》诗:“夫子歘通贵,云泥相望悬。”

22波谲云诡 [ bō jué yún guǐ ]

解释 谲:变化多端。比喻文章如波云变化多致。也比喻事物变化多端,难以预料。

出处 汉 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嶉而成观。”

23烘云托月 [ hōng yún tuō yuè ]

解释 烘;渲染;托:衬托 。原指作画时渲染云彩来衬托月亮。比喻不从正面描绘;而从侧面点染以烘托突出主要事物。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金圣叹批:“而先写张生者,所谓画家烘云托月之秘法。”

24白云苍狗 [ bái yún cāng gǒu ]

解释 苍狗:黑狗。天上的白云顷刻间变成乌云;像黑狗一样。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出处 唐 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25行云流水 [ xíng yún liú shuǐ ]

解释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出处 宋 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26不可捉摸 [ bù kě zhuō mō ]

解释 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也指无法知道对方的用意。

出处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

27云兴霞蔚 [ yún xīng xiá wèi ]

解释 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28云龙风虎 [ yún lóng fēng hǔ ]

解释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出处 《周易 乾》:“云从龙,风从虎。”

29彩云易散 [ cǎi yún yì sàn ]

解释 美丽的彩云容易消散。比喻美满的姻缘被轻易拆散。

出处 唐 白居易《简简吟》:“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30暗淡无光 [ àn dàn wú guāng ]

解释 暗淡:不明亮,昏暗。形容失去光彩。

出处 欧阳山《苦斗》:“太阳过了,整个天空又显得暗淡无光,北风在头项上呼呼地嚎叫着。”

31波涛汹涌 [ bō tāo xiōng yǒng ]

解释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5卷:“盖因波涛汹涌,水遂为其所激而动也。”

32泪下如雨 [ lèi xià rú yǔ ]

解释 泪水如同雨水一样流下来,形容十分悲伤。

出处 《敦煌变文集 搜神记》:“姑忆念新妇,声彻黄天,泪下如雨。”

33过眼云烟 [ guò yǎn yún yān ]

解释 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出处 宋 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34风云突变 [ fēng yún tū biàn ]

解释 风云突然发生了变化。比喻局势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

出处 毛泽东《清平乐 蒋桂战争》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35富贵浮云 [ fù guì fú yún ]

解释 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6朝云暮雨 [ zhāo yún mù yǔ ]

解释 暮:傍晚。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变化,旧时用以喻指男女的欢会。

出处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37过眼烟云 [ guò yǎn yān yún ]

解释 如同烟云在眼前飘过。比喻身外之物和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出处 宋 苏轼《宝绘堂记》:“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去而不复念也。”

38义薄云天 [ yì bó yún tiān ]

解释 正义之气上扬迫近青天。极言义气之盛;也指义理之高妙。

出处 《宋书 谢灵运传论》:“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39云过天空 [ yún guò tiān kōng ]

解释 比喻事情已经过去,一切恢复平静。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把一桩惊风骇浪的大案,办得来云过天空。”

40凌云之志 [ líng yún zhī zhì ]

解释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出处 《汉书·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陵(凌)云之志。”

41彤云密布 [ tóng yún mì bù ]

解释 彤云:彤是红色的意思,有时指红霞;有时指下雪前均匀密布的阴云。很厚的云层布满天空,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

出处 《诗经·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42星落云散 [ xīng luò yún sàn ]

解释 像星星坠落,云彩散开。形容七零八落的样子。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6回:“这大圣把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把那伙贼打得星落云散。”

43烟云过眼 [ yān yún guò yǎn ]

解释 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出处 宋 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44耸入云霄 [ sǒng rù yún xiāo ]

解释 形容山或建筑物很高,都进了云端。

45胜友如云 [ shèng yǒu rú yún ]

解释 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出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46身外之物 [ shēn wài zhī wù ]

解释 个人身体以外的东西;指名誉、地位、权力、金钱等。

出处 唐 吴兢《贞观政要》:“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

47风卷残云 [ fēng juǎn cán yún ]

解释 大风把残留下的浮云一下子刮走。比喻把残存的东西扫荡干净;也用来形容很快把食物吃光。

出处 唐 戎昱《霁雪》:“风卷残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48风吹云散 [ fēng chuí yún sàn ]

解释 比喻事物的消失、完结。

出处 康濯《春种秋收》:“这事儿是风吹云散,往后谁也不许提啦!”

49风虎云龙 [ fēng hǔ yún lóng ]

解释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出处 宋 王安石《浪淘沙令》词:“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袛在笑谈中。”

50飞龙乘云 [ fēi lóng chéng yún ]

解释 指龙乘着云彩上天。比喻英雄乘时机而得势。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势》:“飞龙乘云,腾蛇游雾……夫有云雾之势而能乘游之者,龙蛇之材美之也。”

51高义薄云 [ gāo yì bó yún ]

解释 薄:迫近。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

出处 《宋书 谢灵运传论》:“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52云布雨施 [ yún bù yǔ shī ]

解释 比喻遍布。

出处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缘陵流泽,云布雨施。”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上则云布雨施,下则山藏海纳。”

53兴云致雨 [ xīng yún zhì yǔ ]

解释 兴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

出处 唐·皇甫氏《原化记·陆生》:“道成者能兴云致雨,坐在立亡。”

54吞云吐雾 [ tūn yún tǔ wù ]

解释 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烟。

出处 《梁书 沈约传》:“始餐霞而吐雾,终凌虚而倒影。”

55平地登云 [ píng dì dēng yún ]

解释 见“平地青云”。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9回:“若你克我者为官鬼,必主平地登云之喜,添官进禄之荣。”

56拨云撩雨 [ bō yún liáo yǔ ]

解释 比喻男女间的挑逗。

出处 元 刘致《一枝花 罗帕传情》套曲:“用一张助才情砑粉泥金纸,写就那诉离情拨云撩雨词。”

57拿云捉月 [ ná yún zhuō yuè ]

解释 形容才能本领非常高。

出处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6回:“就说出拿云捉月的手段,便就三言两语耸动冯吉。”

58水流云散 [ shuǐ liú yún sàn ]

解释 喻时过境迁,人各一方。

出处 宋·陆游《临江仙·离梁州作》词:“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59诗云子曰 [ shī yún zǐ yuē ]

解释 《诗经》所说和孔子所言。二者均为历代儒者遵奉的信条。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论或经典著作。

出处 明·刘璋《凤凰池》第一回:“见那诗云子曰、者也之乎的人,他就摇首闭目,只与云锷颖臭味相投。”

60野鹤孤云 [ yě hè gū yún ]

解释 见“闲云孤鹤”。

出处 宋·王千秋《临江仙》词:“野鹤孤云元自在,刚论隐豹冥鸿。”

61雨帘云栋 [ yǔ lián yún dòng ]

解释 唐王勃《滕王阁》诗:“昼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后因以“雨帘云栋”形容高敞华美的楼阁。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诗:“昼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宋·杨无咎《青玉案》词:“傍湖开径,雨帘云栋,平地居仙子。”

62雨收云散 [ yǔ shōu yún sàn ]

解释 比喻某种现象已经消失。

出处 宋·陆游《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词:“惆怅年华暗换。黯销魂、雨收云散。”

63雨散云收 [ yǔ sàn yún shōu ]

解释 ①指雨后转晴。②比喻亲朋离散。③指男女欢会已毕。

出处 唐·温庭筠《送崔郎中赴幕》诗:“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收二十年。”唐·慎氏《感夫诗》:“当时心事已相关,雨散云收一饷间,便是孤帆从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64雨散云飞 [ yǔ sàn yún fēi ]

解释 比喻离散。

出处 唐·白居易《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之二:“饮徒歌伴今何在,雨散云飞尽不回。”唐·司空图《游仙诗》之二:“刘郎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65雨歇云收 [ yǔ xiē yún shōu ]

解释 比喻男女离散。

出处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明知道雨歇云收,还指望待天长地久。”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止望待天长地久,谁承望雨歇云收。”

66雨消云散 [ yǔ xiāo yún sàn ]

解释 喻消失得一干二净。

出处 瞿秋白《赤都心史》八:“情爱呢?,可知,这甜情蜜意,禁不起——理性一闪,迟早是——雨消云散。”

67青云独步 [ qīng yún dú bù ]

解释 喻人的地位或学问无与伦比。

出处 《白雪遗音·八角鼓·才郎夜读书》:“发悬梁,锥刺股;如囊萤,雪当烛。必不叫尔自辛苦。到后来,才得这万里鹏程,青云独步。”

68龙举云兴 [ lóng jǔ yún xīng ]

解释 同“龙兴云属”。

出处 《东观汉记·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翕然龙举云兴,三雨而济,天下荡荡,人无能名焉。”

69龙兴云属 [ lóng xīng yún shǔ ]

解释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后遂以“龙兴云属”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

出处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

70巫山云雨 [ wū shān yún yǔ ]

解释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出处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71浮云富贵 [ fú yún fù guì ]

解释 浮云:飘浮的云彩。把富贵看成飘浮的云彩。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出处 《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2白云亲舍 [ bái yún qīn shè ]

解释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出处 明 金銮《醉太平 送叶泮西内台》套曲:“青灯旅馆添归梦,白云亲舍觅征鸿。”

73白云孤飞 [ bái yún gū fēi ]

解释 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出处 《旧唐书 狄仁杰传》:“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

74云鬟雾鬓 [ yún huán wù bìn ]

解释 头发象飘浮萦绕的云雾。形容女子发美。

出处 宋·苏轼《题毛女贞》诗:“雾鬓风鬟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花边雾鬓风鬟满,酒畔云衣月扇香。”

75孤云野鹤 [ gū yún yě hè ]

解释 旧指闲散自在,不求名利的人。

出处 唐 刘长卿《送方外上人》诗:“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76游云惊龙 [ yóu yún jīng lóng ]

解释 形容书法精妙。

出处 《晋书·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77风云之志 [ fēng yún zhī zhì ]

解释 像风云那样雄大高远的志向。

出处 北周·庚信《周兖州剌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始游庠塾,不无儒者之荣;或见兵书,遂有风云之志。”

78云合景从 [ yún hé jǐng cóng ]

解释 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随从者之多。

出处 汉 贾谊《过秦论》: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79云悲海思 [ yún bēi hǎi sī ]

解释 如云似海的愁思。

出处 《梁书·豫章王综传》:“窥明镜,罢容色,云悲海思徒揜抑。”

80云泥之别 [ yún ní zhī bié ]

解释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矫慎》:“仲彦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

81云泥殊路 [ yún ní shū lù ]

解释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悬殊。

出处 北魏·荀济《赠阴梁州》:“云泥已殊路。”

82嘲风弄月 [ cháo fēng nòng yuè ]

解释 嘲:嘲笑;弄:玩赏;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出处 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83尤云殢雨 [ yóu yún zhì yǔ ]

解释 喻缠绵于男女欢爱。

出处 宋·杜安世《剔银灯》词:“尤云殢雨,正缱绻朝朝暮暮。”

84尤云殢雪 [ yóu yún ná xuě ]

解释 犹尤云殢雨。

出处 清·李渔《奈何天·计左》:“好将嚼铁咀金口,割断尤云殢雪心。”

85平地青云 [ píng dì qīng yún ]

解释 平:平稳;青云:高空。比喻境遇突然变好,顺利无阻地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地位。

出处 金 元好问《送端甫西行》:“渭城朝雨三年别,平地青云万里程。”

86星罗云布 [ xīng luó yún bù ]

解释 犹星罗棋布。

出处 汉·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87月地云阶 [ yuè dì yún jiē ]

解释 指天上。也比喻景物美好的境界。

出处 唐 牛僧儒《周秦行纪》诗:“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

88望断白云 [ wàng duàn bái yún ]

解释 形容想念父母。

出处 《新唐书·狄仁杰传》:“亲在河阳,仁杰在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89楚梦云雨 [ chǔ mèng yún yǔ ]

解释 楚王梦,云雨情。后比喻男女亲昵。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序》:“……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90穿云裂石 [ chuān yún liè shí ]

解释 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东坡一》:“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

91覆雨翻云 [ fù yǔ fān yún ]

解释 比喻反复无常,玩弄手段。也比喻世事变幻莫测。

出处 明 何景明《长安大道行》:“薰天灼地期长久,覆雨翻云亦随手。”

92雾鬓云鬟 [ wù bìn yún huán ]

解释 头发象飘浮萦绕的云雾。形容女子发美。

出处 宋·苏轼《题毛女贞》诗:“雾鬓风鬟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花边雾鬓风鬟满,酒畔云衣月扇香。”

93风云变态 [ fēng yún biàn tài ]

解释 变态:改变常态。风云改变常态。形容诗文变化多姿。

出处 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形容》:“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

94高步云衢 [ gāo bù yún qú ]

解释 步:行走;衢:大路;云衢:云中大路,比喻显位。原指官居显位。后也指科举登第。

出处 《晋书 郤诜阮种等传论》:“郤诜等并韫价州里,袖然应召,对扬天问,高步云衢,求之前哲,亦足称矣。”

95龙举云属 [ lóng jǔ yún shǔ ]

解释 同“龙兴云属”。

出处 《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算所指,龙举云属。”

96云翻雨覆 [ yún fān yǔ fù ]

解释 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后以“云翻雨覆”比喻人情世态反复无常。

出处 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97云雾迷蒙 [ yún wù mí méng ]

解释 迷蒙: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云雾笼罩,使景物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98云霓之望 [ yún ní zhī wàng ]

解释 比喻迫切地盼望。

99喷云泄雾 [ pēn yún xiè wù ]

解释 形容云霭缭绕山岳的景象。

出处 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