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很吵的成语

形容很吵的成语


1一哄而散 [ yī hòng ér sàn ]

解释 经过一阵喧闹后马上就散开了。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

2无理取闹 [ wú lǐ qǔ nào ]

解释 闹:吵闹;捣乱。没有道理;故意吵闹、捣乱。

出处 唐 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诗:“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3七嘴八舌 [ qī zuǐ bā shé ]

解释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出处 《好逑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4沸沸扬扬 [ fèi fèi yáng yáng ]

解释 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掀动;升腾。开水翻滚;气泡升腾的样子。比喻人声喧扰、议论纷纷。形容熙来攘往;非常热闹的情景。

出处 《山海经 西山经》:“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

5震耳欲聋 [ zhèn ěr yù lóng ]

解释 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出处 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6锣鼓喧天 [ luó gǔ xuān tiān ]

解释 喧:声音大。锣鼓的声音震天响。用敲锣打鼓来表示喜庆的意思。

出处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不到三千,拥出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

7熙熙攘攘 [ xī xī rǎng rǎng ]

解释 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8摩肩接踵 [ mó jiān jiē zhǒng ]

解释 摩:接触;踵:脚跟。肩挨肩;脚尖连着脚跟。形容人多拥挤;或比喻事物接连不断的出现。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9声嘶力竭 [ shēng sī lì jié ]

解释 嘶:哑;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

出处 《晚清文学钞 轰天雷》:“北山大哭,哭得声哑力竭,倒是嫂嫂劝住了。”

10吵吵闹闹 [ chǎo chǎo nào nào ]

解释 故意发出各种争吵声的情况。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3回:“若是那些小人知道,来这门首吵吵闹闹,却怎么了?”

11人声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解释 鼎沸:鼎水沸腾;原比喻形势不安定;现比喻声音嘈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12鸡飞狗跳 [ jī fēi gǒu tiào ]

解释 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出处 茅盾《锻炼》:“然而陈克明却在这里想象,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惧怨恨所造成的鸡飞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

13人山人海 [ rén shān rén hǎi ]

解释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样;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别多。

出处 《西胡老人繁胜录》:“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14沸反盈天 [ fèi fǎn yíng tiān ]

解释 沸:翻滚;反:翻转;盈:充满。沸腾翻滚的声浪喧天。形容人声嘈杂喧嚣;乱成一片。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只见外面的人雪片打进来,沸反盈天,喊声不绝。”

15闹闹哄哄 [ nào nào hōng hōng ]

解释 吵吵闹闹,指喧闹的场面。

出处 张洁《沉重的翅膀》:“刚才还是闹闹哄哄的一桌子人,一时全都静了下来,想着心事的样子。”

16鼓吹喧阗 [ gǔ chuī xuān tián ]

解释 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出处 《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离店家不上五六里之地,只是后面鼓吹喧阗,回头观看,灯火烛天。”

17鸡声鹅斗 [ jī shēng é dòu ]

解释 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从今咱们两个丢开手,省得鸡声鹅斗,叫别人笑话。”

18鸡争鹅斗 [ jī zhēng é dòu ]

解释 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从今咱们两个丢开手,省得鸡争鹅斗,叫别人笑。”

19家翻宅乱 [ jiā fān zhái luàn ]

解释 形容家里吵吵闹闹,不得安宁。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6回:“你想那一年,我说了林姑娘要回南去,把宝玉没急死了,闹得家翻宅乱。”

20畅叫扬疾 [ chàng jiào yáng jí ]

解释 指大吵大闹。“暢叫”即“唱叫”,吵闹之意。“扬疾”犹嚷唧,亦吵闹之意。

出处 元 杨暹《刘行首》第四折:“可笑愚痴,不辨个高低,畅叫扬疾。”

21一傅众咻 [ yī fù zhòng xiū ]

解释 傅:教导;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22雀喧鸠聚 [ què xuān jiū jù ]

解释 形容纷乱吵闹。

出处 唐·罗隐《题润州妙善前石羊》诗:“还有市薼沽酒客,雀喧鸠聚话蹄涔。”

23金鼓喧阗 [ jīn gǔ xuān tián ]

解释 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出处 清 金捧阊《守一斋笔记 芦花会》:“忽金鼓喧阗,仪卫甚盛,观者踵接肩摩。”

24群雌粥粥 [ qún cí yù yù ]

解释 原形容鸟儿相和而鸣。后形容在场的妇女众多,声音嘈杂。

出处 唐 韩愈《琴操 雉朝飞》:“当东而西,当啄而飞。随飞随啄,群雌粥粥。”

25强聒不舍 [ qiǎng guō bù shě ]

解释 聒:声音吵闹;舍:舍弃。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

26交头接耳 [ jiāo tóu jiē ěr ]

解释 交头:头挨着头;接耳:嘴挨着耳朵。头挨着头;嘴对着耳朵。指凑在一起低声说话。

出处 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大小三军,听吾将令,甲马不许驰骤,金鼓不许乱鸣,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笑语喧哗。”

27醉生梦死 [ zuì shēng mèng sǐ ]

解释 像在醉梦中那样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确而颓废、沉沦。

出处 宋 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28里应外合 [ lǐ yìng wài hé ]

解释 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与里面接应相结合。

出处 元 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小官须索整点英雄将士,里应外合擒拿他,有何不可也。”

29强词夺理 [ qiǎng cí duó lǐ ]

解释 指无理强辩;想说成有理的。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30门庭若市 [ mén tíng ruò shì ]

解释 门:原指宫门;庭:原指朝庭;现指院子;若:好像;市:集市;市场。原来形容宫门里;朝庭上;进谏的人多得像在集市一样;十分热闹。现在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1喋喋不休 [ dié dié bù xiū ]

解释 喋喋:形容说话的声音。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一俗士言词猥鄙,喋喋不休,殊败人意。”

32口若悬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解释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33响彻云霄 [ xiǎng chè yún xiāo ]

解释 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出处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34乌烟瘴气 [ wū yān zhàng qì ]

解释 乌:黑。瘴气:南方的林中的湿热空气。原指环境污染。多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风气不正或社会黑暗。

出处 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

35无所不为 [ wú suǒ bù wéi ]

解释 为:做。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36载歌载舞 [ zài gē zài wǔ ]

解释 载:又、且。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出处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昭夏乐》:“饰牲举兽,载歌且舞,既舍伊腯,致精灵府。”

37夸夸其谈 [ kuā kuā qí tán ]

解释 夸夸:说大话。言辞浮夸;大谈特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时浮夸;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38同室操戈 [ tóng shì cāo gē ]

解释 自家人动刀枪。泛指内部相争。操:拿;戈:古代的一种兵器。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玄传》:“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39万籁俱寂 [ wàn lài jù jì ]

解释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种种声响。

出处 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40鸦雀无声 [ yā què wú shēng ]

解释 连乌鸦和麻雀的叫声都没有。形容自然环境很静或形容人们默不作声;一声不响。鸦:乌鸦;雀:麻雀。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四卷:“公曰:‘鸦去无声,运何言闻?’”

41鸡毛蒜皮 [ jī máo suàn pí ]

解释 比喻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目前大敌当前,同心协力还怕迟误,谁还记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42叽叽喳喳 [ jī jī zhā zhā ]

解释 语音杂乱。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忽然又听得隔房一阵人声,叽叽喳喳说的都是天津话。”

43大吵大闹 [ dà chǎo dà nào ]

解释 激烈地争吵。指争论各方并无严重分歧而进行毫无秩序的争吵骚动。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五回:“正吃得香甜时,忽听得门口大吵大闹起来,仓樵脸上忽红忽白。”

44大呼小叫 [ dà hū xiǎo jiào ]

解释 高一声低一声地乱喊乱叫。形容呼喊吵嚷。

出处 元 无名氏《谢金吾》:“是什么人在门口大呼小叫,我去看咱。”

45欢呼雀跃 [ huān hū què yuè ]

解释 高兴得像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

出处 庄周《庄子 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

46相持不下 [ xiāng chí bù xià ]

解释 不下:不能解决。指双方势均力敌;互相抗争;各不相让;谁也战胜不了对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

47絮絮叨叨 [ xù xù dāo dāo ]

解释 形容说话罗嗦,唠叨。

出处 明 汤显祖《紫箫记 胜游》:“自成了人后,夜里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番来覆去,那里睡来?”

48难解难分 [ nán jiě nán fēn ]

解释 双方争斗激烈;难以分开;也指双方关系密切;难以分开。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1回:“正在难解难分,忽听东边山上,犹如千军万马之声。”

49河东狮吼 [ hé dōng shī hǒu ]

解释 河东:古郡名。比喻嫉妒心强剽悍的妻子发怒,对丈夫大吵大闹。一般借此嘲笑惧内的男人。

出处 明 无名氏《四贤记 挑斗》:“鹭鸶行状黄昏后,也曾闻河东狮吼。”

50鬼哭狼嚎 [ guǐ kū láng háo ]

解释 嚎:大声叫或哭喊。像鬼和狼一样哭喊。形容哭声很凄惨。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0回:“又神差鬼使,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号。”

51难分难解 [ nán fēn nán jiě ]

解释 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9卷:“为些风情事,做了出来,正在难分难解之际,忽然登第。”

52敲锣打鼓 [ qiāo luó dǎ gǔ ]

解释 ①谓欢庆祝贺。②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

出处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我们取得那么大的胜利,人家服服贴贴,敲锣打鼓。”

53咆哮如雷 [ páo xiào rú léi ]

解释 形容人暴怒喊叫的神态。

出处 茅盾《子夜》:“曾沧海舞着那半段鸦片烟枪,咆哮如雷,一手抢起一只锡烛台,就又劈面掷过去。”

54能言善辩 [ néng yán shàn biàn ]

解释 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

55振聋发聩 [ zhèn lóng fā kuì ]

解释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56人喊马嘶 [ rén hǎn mǎ sī ]

解释 嘶:马叫。人人在呐喊;马在嘶叫。形容喧闹嘈杂的声音。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4卷:“只听得外面喧嚷,似有人喊马嘶之声,渐渐近前堂来。”

57人多口杂 [ rén duō kǒu zá ]

解释 指谈论的人多,各种议论都有。

出处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九回:“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端能造言诽谤主人。”

58人来人往 [ rén lái rén wǎng ]

解释 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

59家无二主 [ jiā wú èr zhǔ ]

解释 指一家之内,不可以有两个主人,否则会发生争吵,不得安静。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60夫妻反目 [ fū qī fǎn mù ]

解释 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

出处 《周易·小畜》:“舆说辐,夫妻反目。”

61大喊大叫 [ dà hǎn dà jiào ]

解释 大声叫嚷,形容大肆宣传,大造舆论。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59章:“吴毓鳞首先大喊大叫,‘内阁不能统一,我们不如及早下台。’”

62鼓乐喧天 [ gǔ yuè xuān tiān ]

解释 鼓:弹奏。喧天:声音大而嘈杂。弹奏着各种乐器,声响大得直冲云天。

出处 《五代史平话 汉史》:“笙歌聒地,鼓乐喧天。”

63更阑人静 [ gēng lán rén jǐng ]

解释 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阑:将尽;人静:没有人的吵杂声,一片寂静。夜已很深,没有人声,一片寂静。

出处 明 陆采《怀香记 谋逾东墙》:“更阑人静,东墙月上移花影。”

64人欢马叫 [ rén huān mǎ jiào ]

解释 人在呼喊,马在嘶鸣。形容一片喧闹声。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只听得外面喧嚷,似有人喊马嘶之声,渐渐近前堂来了。”

65扬铃打鼓 [ yáng líng dǎ gǔ ]

解释 比喻大声张扬。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要是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

66拍案惊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释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 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67攘攘熙熙 [ rǎng rǎng xī xī ]

解释 喧嚷纷杂貌。

出处 《三元里抗英社学史料·太和市联升社学序》:“果然蜂趋蚁附,攘攘熙熙,诚不出神灵所料者矣。”

68妇姑勃溪 [ fù gū bó xī ]

解释 勃溪:争斗;吵架。儿媳和婆婆争吵。泛指为日常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比喻为无关紧要的小事而争吵、争斗。

出处 庄周《庄子 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溪。”

69家反宅乱 [ jiā fǎn zhái luàn ]

解释 见“家烦宅乱”。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月娘道:‘他见你家反宅乱要去,你管他腿事?’”

70家烦宅乱 [ jiā fán zhái luàn ]

解释 家中上下不得安宁。形容在家里喧哗吵闹。

出处 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母亲,不要家烦宅乱,枉惹人耻笑,我则今日辞了母亲,我往汴京寻我舅舅,自作个营运去。”

71翻江搅海 [ fān jiāng jiǎo hǎi ]

解释 形容水势浩大。多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也形容吵闹得很凶或事情搞得乱七八糟。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三回:“龙能喷云暧雾,播土扬沙。有巴山捎岭的手段,有翻江搅海的神通。”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四回:“指挥说地谈天口,来诱翻江搅海人。”

72操戈同室 [ cāo gē tóng shì ]

解释 指兄弟相残或内部纷争。

出处 孙中山《大总统劝告北军将士书》:“以满人窃位之私心,开汉族仇杀之惨祸,操戈同室,贻笑外人。”

73擂鼓筛锣 [ léi gǔ shāi luó ]

解释 擂鼓:急击鼓。筛锣:敲锣。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出处 元 杜仁杰《耍孩儿 庄家不识构阑》曲:“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74沸反连天 [ fèi fǎn lián tiān ]

解释 见“沸反盈天”。

出处 《说岳全传》第六七回:“那黑虎带来的两员偏将,给散了众军羊酒,仍回到殿上,听得里面沸反连天,拔出腰刀抢进来。”

75筛锣擂鼓 [ shāi luó léi gǔ ]

解释 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翻筋斗,竖蜻蜓当街上筛锣擂鼓,无所不为的玩耍。”

76冷讥热嘲 [ lěng jī rè cháo ]

解释 冷:不热情;讥:讥讽;嘲:嘲笑。尖锐、辛辣的嘲笑和讥讽。

出处 清·袁枚《随园三十二种·牍外余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讽。”

77沸沸汤汤 [ fèi fèi tāng tāng ]

解释 水腾涌貌。

出处 《山海经·西山经》:“[峚山]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

78熙熙壤壤 [ xī xī rǎng rǎng ]

解释 见“熙熙攘攘”。

出处 语出《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79盎盂相击 [ àng yú xiāng jī ]

解释 比喻一家人争吵。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只就他夫妻三个这番外面情形讲,此后自然该益发合成一片性情,加上几分伉俪,把午间那番盎盂相击化得水乳无痕。”

80扬锣捣鼓 [ yáng luó dǎo gǔ ]

解释 扬:摇。比喻大声张扬,喧哗吵闹。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3回:“料想雯青这回必然要扬锣捣鼓的大闹,所以张夫人身虽在这边,心却在那边。”

81语笑喧阗 [ yǔ xiào xuān tián ]

解释 形容许多人挤来挤去地大声说笑。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3回:“一夜人声杂沓,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82语笑喧哗 [ yǔ xiào xuān huá ]

解释 大声说笑。

出处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金鼓不许乱鸣,不许交头接耳,不许语笑喧哗。”

83语笑喧呼 [ yǔ xiào xuān hū ]

解释 见“语笑喧哗”。

出处 明·无名氏《陈仓路》第四折:“则要你悄语低言,不要你语笑喧呼。”

84插科打诨 [ chā kē dǎ hùn ]

解释 科:古代戏曲用语;插科:指剧中人的表情和动作;诨:戏谑;开玩笑;打诨:用诙谐的语言相戏谑。指演剧中插入一些滑稽幽默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引观众发笑。现也指在郑重场合中插入的戏谑动作或言语。也作“撒科打诨”、“搀科散诨”。

出处 明 高明《琵琶记 副末开场》:“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85穿云裂石 [ chuān yún liè shí ]

解释 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东坡一》:“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

86踵接肩摩 [ zhǒng jiē jiān mó ]

解释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不堪。

出处 清·金捧阊《守一斋笔记·芦花会》:“忽金鼓喧阗,仪卫甚盛,观者踵接肩摩。”

87盎盂相敲 [ àng yú xiāng qiāo ]

解释 比喻一家人争吵。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青蛙神》:“且盎盂相敲,皆臣所为,无所涉于父母。”

88蜩螗羹沸 [ tiáo táng gēng fèi ]

解释 蜩螗:蝉;沸:沸腾。形容声音嘈杂喧闹,好像蝉噪、水滚、羹沸一样。比喻纷扰不宁

出处 梁启超《论美菲英杜之战事关系于中国》:“虽中原逐鹿,刘兴项仆,蜩螗羹沸,而彼一无所闻焉。”

89蜩螗沸羹 [ tiáo táng fèi gēng ]

解释 蜩:蝉;螗:蝉的一种,体小,背青绿色,鸣声清圆;沸:开水翻腾。象蝉的叫,象沸汤的翻滚。形容社会动乱。

出处 《诗经 大雅 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90聒聒噪噪 [ guō guō zào zào ]

解释 吵吵闹闹。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走到一个土冈子上,丛丛杂杂,有些树木,就林子里睡到天明,心中忧闷,只听得树枝上喜雀聒聒噪噪。”

91刁天决地 [ diāo tiān jué dì ]

解释 形容大吵大闹。

92撮科打閧 [ cuō kē dǎ yù ]

解释 犹言插科打诨。

93众口嚣嚣 [ zhòng kǒu xiāo xiāo ]

解释 嚣:喧嚷,吵嚷。大家都吵吵嚷嚷地说着

出处 唐·韩愈《子产不毁乡校烦》:“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