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有规则的成语

形容有规则的成语


1墨守成规 [ mò shǒu chéng guī ]

解释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后指固执不变地遵循为墨守;成规:现成地规矩、制度。固执守旧;死报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出处 清 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2循规蹈矩 [ xún guī dǎo jǔ ]

解释 指遵守规矩;一点也不敢轻举妄动。也形容拘泥保守;不敢有任何变动。循:遵守;蹈:踩;矩:方尺。

出处 宋 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3有条不紊 [ yǒu tiáo bù wěn ]

解释 紊:乱。有条理;不紊乱。

出处 【出处】《尚书 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4安分守己 [ ān fèn shǒu jǐ ]

解释 分:本分;守:保持;己:指自己活动的范围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节。指谨慎老实;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规矩;不越轨外求;亦指安于现状。

出处 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八卷:“自以为一己之能,万一人主见喜,则超臘奋迅何事不可为,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5按部就班 [ àn bù jiù bān ]

解释 按:按照;部:类别;班:次序。原意是指按照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层次;选择、组织好词句。后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条理、步骤做事。

出处 西晋 陆机《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6井井有条 [ jǐng jǐng yǒu tiáo ]

解释 井井:整齐、有条理的样子。形容整齐;有条有理。

出处 荀况《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7井然有序 [ jǐng rán yǒu xù ]

解释 井然:整整齐齐的样子。有条理;有次序;整齐不乱。

出处 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8晨钟暮鼓 [ chén zhōng mù gǔ ]

解释 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出处 宋 陆游《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

9清规戒律 [ qīng guī jiè lǜ ]

解释 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出处 《释门正统》:“元和九百丈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

10奉公守法 [ fèng gōng shǒu fǎ ]

解释 奉:奉行;遵守;公:公务。奉行公事;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形容行为端庄、规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11规行矩步 [ guī xíng jǔ bù ]

解释 比喻行动谨慎规范;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也比喻墨守陈规;不知变通。规、矩:原为测绘工具;这里比喻为原则、规矩。

出处 《晋书 张载传》:“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阅,碌碌然以取世资。”

12暮鼓晨钟 [ mù gǔ chén zhōng ]

解释 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之声。比喻令人警觉醒悟的学说或言论。形容僧尼那样寂寞单调的生活。

出处 南北朝 庚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月史》:“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

13过河卒子 [ guò hé zú zǐ ]

解释 象棋规则中卒子只能向前,不能后退,过了河之后可以横着走,威力更大。比喻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出处 张友鸾《秦淮粉墨图》第62回:“这是‘做了过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的时候呀!”

14拟规画圆 [ nǐ guī huà yuán ]

解释 按照圆规画圆形。比喻照老规矩办事,不知道变通。

15规矩准绳 [ guī jǔ zhǔn shéng ]

解释 规:画圆形的工具;矩:画方形或直角的工具;规矩:圆规曲尺;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准:水平仪;绳:墨线;准绳:测定平直的器具。比喻言行所依据的标准原则。

出处 汉 王符《潜夫论 赞学》:“譬犹巧锤之为规矩准绳的遗后工也。”

16蹈矩践墨 [ dǎo jǔ jiàn mò ]

解释 同“蹈矩循规”。

出处 明·唐顺之《与严介溪相公书》:“其如某最迂阔樗散,徒有蹈矩践墨之小节,本无经时理物之长才。”

17蹈规循矩 [ dǎo guī xún jǔ ]

解释 同“蹈矩循规”。

出处 明·徐霖《绣襦记·伪儒乐聘》:“空穷读数行书,蹈规循矩没是非。”

18一定之规 [ yī dìng zhī guī ]

解释 一定的规律或规则。比喻已打定的主意。

出处 郭小川《新路歌》:“历史的发展,有它新陈代谢的一定之规。”

19规矩绳墨 [ guī jǔ shéng mò ]

解释 规矩:画圆、方的工具;绳墨:量平直的工具。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

出处 《管子 七臣七主》:“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

20规绳矩墨 [ guī shéng jǔ mò ]

解释 同“规矩绳墨”。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赞学》:“昔倕之巧,目茂圆方,心定定平直,又造规绳矩墨以诲后人。”

21方领矩步 [ fāng lǐng jǔ bù ]

解释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儒林传序》:“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

22花言巧语 [ huā yán qiǎo yǔ ]

解释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23甜言蜜语 [ tián yán mì yǔ ]

解释 说的话像蜜糖一样甜。比喻动听而骗人的话。

出处 《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季布得之心中怕,甜言蜜语却安存。”

24一诺千金 [ yī nuò qiān jīn ]

解释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25骑虎难下 [ qí hǔ nán xià ]

解释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迫于形势;不能停下来只好干到底;进退两难。

出处 《明史 袁化中传》:“惧死之念深,将铤而走险,骑虎难下。”

26规规矩矩 [ guī guī jǔ jǔ ]

解释 指人的品行方正,谨守礼法。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说了不多几句话,宝玉也来了,进门见了王夫人,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

27老实巴交 [ lǎo shí bā jiāo ]

解释 形容人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样子。

出处 徐光耀《平原烈火》:“一个一个心慈面善,全是老实巴交的。”

28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解释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29因循守旧 [ yīn xún shǒu jiù ]

解释 因循:沿袭;照老一套不改变;守旧:死守旧的一套;因袭死守着旧的一套。指思想保守;不解放;缺乏创新精神。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序》:“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30郑重其事 [ zhèng zhòng qí shì ]

解释 对事物的态度认真严肃(郑重:严肃认真)。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31新陈代谢 [ xīn chén dài xiè ]

解释 原指生物体经常地、不断地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现比喻新生事物代替衰亡的旧事物。陈:陈旧的;代:更换;谢:衰亡。

出处 郭沫若《少年时代 黑猫》:“辛亥革命以后,因宦海中起了新陈代谢的宏波,于是政法风更成了狂风。”

32打破常规 [ dǎ pò cháng guī ]

解释 常规:沿袭下来的规矩。打破了一般的规矩或一向实行的规章制度。

出处 柯岩《汉堡港的变奏》:“甚至连船正停泊在港口、尊严而又自信的十几个老船长也打破常规,开了一条小艇,集体下海去了。”

33廉洁奉公 [ lián jié fèng gōng ]

解释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指人不贪污;不受贿;一心为公。

出处 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34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释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35约法三章 [ yuē fǎ sān zhāng ]

解释 约:商议确定;法:法律。订立法律三条。原指订立法律;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大家监督遵守。

出处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36不成体统 [ bù chéng tǐ tǒng ]

解释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3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37条条框框 [ tiáo tiáo kuàng kuàng ]

解释 被认为是过了时的或被认为是与所谋求的发展相抵触并起妨碍作用的理论、概念或实践。

出处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

38一心为公 [ yī xīn wéi gōng ]

解释 一心:专心,全心全意。专心一意为公益着想。

39心慌意乱 [ xīn huāng yì luàn ]

解释 心里慌乱;没有主意。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40安份守己 [ ān fèn shǒu jǐ ]

解释 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出处 李劼人《天魔舞》第17章:“所以我们对于空子,应该广劝他们安份守己的好。”

41公而忘私 [ gōng ér wàng sī ]

解释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出处 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42蹈常袭故 [ dǎo cháng xí gù ]

解释 蹈:踏;遵循;袭:固袭;继承;常、故:惯常的;旧的。遵循常规旧法。形容办事只会按照老的规矩;不会创新。

出处 宋 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一为希阔之行。”

43奉行故事 [ fèng xíng gù shì ]

解释 奉行:遵照办理;故事:老规矩、老章程。按照老规矩办事。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魏相传》:“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

44安分守常 [ ān fèn shǒu cháng ]

解释 分:本分;守:保持;常:常规。规矩老实,安守本分,不惹是生非。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你可好生用心学习,再如不安分守常,你可仔细。”

45率由旧章 [ shuài yóu jiù zhāng ]

解释 率由:遵循;沿袭。原意是典章制度取法前代。后为泛指完全按老规矩办事;不更新。

出处 《诗经 大雅 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46秤平斗满 [ chèng píng dǒu mǎn ]

解释 指做买卖规矩,不短斤少两。

47重规沓矩 [ zhòng guī tà jǔ ]

解释 同“重规迭矩”。

出处 《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二·皇夏》:“尧昔命舜,舜亦命禹,大人驭历,重规沓矩。”

48蹈矩循规 [ dǎo jǔ xún guī ]

解释 遵守规矩。

出处 明·沈受先《三元记·格天》:“积善存仁,蹈矩循规太古民。”

49奉公克己 [ fèng gōng kè jǐ ]

解释 谓严以律己,一心为公。

出处 《东观汉记·周泽传》:“[泽]为渑池令,奉公克己。”

50绳趋尺步 [ shéng qū chǐ mù ]

解释 绳、尺:木工校曲直、量长短的工具,引伸为法度;趋:快走;步:行走。指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

出处 《宋史 道学传三 朱熹》:“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

51循途守辙 [ xún tú shǒu zhé ]

解释 见“循涂守辙”。

出处 明·归有光《与周子和大参》:“今当路一似循途守辙,殊不可解。”

52规矩钩绳 [ guī jǔ gōu shéng ]

解释 规矩:画圆、方的工具。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

出处 《管子 形势》:“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钩绳。”

53循涂守辙 [ xún tú shǒu zhé ]

解释 亦作“循途守辙”。遵守规矩。

出处 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耳。”

54蹈矩循彟 [ dǎo jǔ xún xīng ]

解释 同“蹈矩循规”。

出处 明·宋濂《佛慧圆明无边广照普利大禅师塔铭》:“七岁即就外傅,诸书经目辄成诵,出入蹈矩循彟,有若成人。”

55周规折矩 [ zhōu guī shé jǔ ]

解释 本谓行礼时步趋合乎规矩。后引申为拘泥于成法、准则。语出《礼记·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矩。”

出处 语出《礼记·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矩。”

56袭故蹈常 [ xí gù dǎo cháng ]

解释 袭:沿袭;故:老办法;蹈:踩,引伸为遵循;常:常规,老规矩。因循守旧,照老规矩办事。

出处 宋·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袭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

57纪纲人论 [ jì gāng rén lún ]

解释 纪纲:纲法,制度。人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行为准则。封建社会中应遵守的法度纲常、行为准则。

出处 《汉书·武帝纪》:“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

58珠规玉矩 [ zhū guī yù jǔ ]

解释 比喻人的言行纯正合乎规矩。

出处 清·龚自珍《瑶台第一层》词附某侍卫《王孙传》:“某王孙者,家城中,珠规玉矩,不苟言笑。”

59大明法度 [ dà jíng fǎ dù ]

解释 明:严明;法度:规矩,制度。大力严明制度、法规。

出处 宋·王安石《上时政疏》:“盖夫天下之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