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龙虎的成语

形容龙虎的成语


1生龙活虎 [ shēng lóng huó hǔ ]

解释 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只见得他如生龙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2龙潭虎穴 [ lóng tán hǔ xué ]

解释 潭:深水坑;穴:动物的窝。龙潜居的深潭;虎藏身的穴窝。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0回:“有分教,卢浚义撇却锦簇珠围,来试龙潭虎穴。”

3龙争虎斗 [ lóng zhēng hǔ dòu ]

解释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

出处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枉以后龙争虎斗,都是俺鸾交凤友。”

4降龙伏虎 [ xiáng lóng fú hǔ ]

解释 比喻有极大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出处 元 马致远《黄粱梦》:“出家人长生不老,炼药修真,降龙伏虎,到大来悠哉也呵。”

5龙行虎步 [ lóng xíng hǔ bù ]

解释 行走的姿态像龙那样威武;像老虎那样矫健。多形容人的举止行动威仪庄重;如龙虎不凡。旧时指帝王的仪态。

出处 《宋书 武帝纪》:“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蚤为其所。”

6卧虎藏龙 [ wò hǔ cáng lóng ]

解释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出处 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7龙腾虎跃 [ lóng téng hǔ yuè ]

解释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出处 唐 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8藏龙卧虎 [ cáng lóng wò hǔ ]

解释 龙、虎:比喻不平常的人物。隐藏着的龙;睡卧着的虎。比喻潜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或英雄。

出处 北周 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9龙吟虎啸 [ lóng yín hǔ xiào ]

解释 吟:鸣、叫;啸:兽类长声吼叫。像龙一样长鸣;像虎一样咆哮。原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现多比喻吟诵的声音抑扬顿挫。也用以形容响声洪大;气势盛大。

出处 唐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10虎踞龙盘 [ hǔ jù lóng pán ]

解释 踞:蹲或坐;盘:盘绕。原指石头城(南京城)象猛虎蹲在西面;钟山象蛟龙盘绕在东面。形容地势险要。

出处 北周 庾信《庾子山集 卷一 哀江南赋》:“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

11人中龙虎 [ rén zhōng lóng hǔ ]

解释 比喻人中豪杰。

出处 《晋书 宋纤传》:“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12虎步龙行 [ hǔ bù lóng xíng ]

解释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出处 《宋书 武帝纪上》:“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早为其所。”

13虎斗龙争 [ hǔ dòu lóng zhēng ]

解释 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出处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再休夸桀纣起刀兵,谩说吴越相吞并,也不似这一场虎斗龙争。”

14酒虎诗龙 [ jiǔ hǔ shī lóng ]

解释 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出处 清·丘逢甲《东山酒楼次柳汀韵》:“狂饮且共楼头醉,酒虎诗龙各自豪。”

15蟠龙踞虎 [ pán lóng jù hǔ ]

解释 踞:蹲或坐。像盘曲的蛟龙,像蹲卧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出处 宋·秦观《游汤泉记》:“是日风曀望建业江山蟠龙踞虎之状,皆依约而得之。”

16擒龙捉虎 [ qín lóng zhuō hǔ ]

解释 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直教打翻拽象拖牛汉,攧倒擒龙捉虎人。”

17龙拿虎跳 [ lóng ná hǔ tiào ]

解释 拿:抓,握。像龙抓东西、老虎跳跃一样强劲有力。比喻笔势遒劲奔放。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龙骧军,虎贲军,用着他龙拿虎跳。”

18龙骧虎步 [ lóng xiāng hǔ bù ]

解释 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出处 三国 魏 嵇康《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

19龙潭虎窟 [ lóng tán hǔ kū ]

解释 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出处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

20龙江虎浪 [ lóng jiāng hǔ làng ]

解释 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2回:“性明敏,善机变,会妆饰,龙江虎浪,就是嘲汉子的班头,坏家规的领袖。”

21龙睁虎眼 [ lóng zhēng hǔ yǎn ]

解释 形容蛮横霸道。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5回:“他家一门都是龙睁虎眼的脚色,只有三老还是个盛德人。”

22龙精虎猛 [ lóng jīng hǔ měng ]

解释 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出处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二一章:“大家一夜没睡觉,到如今还是龙精虎猛,表现了兄弟姐妹们对地主的仇恨。”

23龙腾虎踞 [ lóng téng hǔ jù ]

解释 势力强盛,雄据一方。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钦士》:“彼虽降高抑满,以贵下贱,终亦并目以远其明,假耳以广其聪,龙腾虎踞,宜其然也。”

24龙虎风云 [ lóng hǔ fēng yún ]

解释 ①《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出处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

25龙驰虎骤 [ lóng chí hǔ zhòu ]

解释 谓群雄逐鹿。

出处 明·沈寿民《江上行》:“龙驰虎骤真人出,手挽经纶分乱麻。”

26虎略龙韬 [ hǔ lüè lóng tāo ]

解释 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出处 明·刘基《悲杭城》诗:“一朝奔迸各西东,玉斝金杯散蓬荜。清都太微天听高,虎略龙韬缄石室。”

27虎变龙蒸 [ hǔ biàn lóng zhēng ]

解释 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出处 明 汤显祖《紫钗记 节镇还朝》:“君侯膺归衮之期,贱子附迁莺着役。风期未远,存问非遥。虎变龙蒸,风云自爱。”

28龙幡虎纛 [ lóng fān hǔ dào ]

解释 将帅之旗。

出处 明·陈子龙《少将行》:“五营画戟青茫茫,龙幡虎纛云霞墙。”

29乔龙画虎 [ qiáo lóng huà hǔ ]

解释 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0回:“他自吃人在他跟前那等花丽胡哨,乔龙画虎,两面三刀哄他,就是千好万好了。”

30势均力敌 [ shì jūn lì dí ]

解释 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

出处 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无他远略,又势均力敌,内难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图也。”

31飞黄腾达 [ fēi huáng téng dá ]

解释 飞黄:传说中的神马名。腾达:本作“腾踏”;形容神马腾空飞驰。像飞黄神马似的腾空飞驰。比喻升迁很快。

出处 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李春郎飞黄腾达,赖长者恩荣德化。”

32热火朝天 [ rè huǒ cháo tiān ]

解释 火热的烈火朝天熊熊;燃烧。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出处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前进吧祖国》:“从祖国到朝鲜,我看见一面是热火朝天的建设,一面是在炮火连天中奋不顾身的战斗。”

33龙盘虎踞 [ lóng pán hǔ jù ]

解释 盘:曲、绕;踞:蹲或坐。像龙盘绕;像虎蹲坐。形容地势险要雄伟。

出处 汉 刘胜《文本赋》:“条枝摧折,既剥且刊,见其文章,或如龙盘虎踞,复似鸾集凤翔。”

34虎落平阳 [ hǔ luò píng yáng ]

解释 老虎离开深山;落在平地里。比喻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

出处 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35云龙风虎 [ yún lóng fēng hǔ ]

解释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出处 《周易 乾》:“云从龙,风从虎。”

36英雄豪杰 [ yīng xióng háo jié ]

解释 指才能超众或勇武超群的人。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四十回:“如今秦王功盖天下,四海扬名,英雄豪杰,莫不归附。”

37绣虎雕龙 [ xiù hǔ diāo lóng ]

解释 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出处 明·单本《蕉帕记·寻春》:“学富之余;才雄七步;休夸绣虎雕龙;那值时危国破。”

38伏虎降龙 [ fú hǔ xiáng lóng ]

解释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出处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39虎窟龙潭 [ hǔ kū lóng tán ]

解释 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出处 元 汪元亨《沉醉东风 归田》:“怕筑成传说墙,愁扳折朱云槛,急跳出虎窟龙潭。”

40虎穴龙潭 [ hǔ xué lóng tán ]

解释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70回:“抵住孔宣的刀。二将又战在虎穴龙潭之中。”

41用武之地 [ yòng wǔ zhī dì ]

解释 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出处 《晋书 姚襄载记》:“洛阳虽小,山河四塞,亦是用武之地。”

42潜龙伏虎 [ qián lóng fú hǔ ]

解释 潜藏的蛟龙,潜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出处 明·何文焕《双珠记·西市认母》:“今日里笔生香,冠礼闱,似潜龙伏虎际风云会。”

43威武雄壮 [ wēi wǔ xióng zhuàng ]

解释 威力强大,壮盛有气势。

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

44群雄逐鹿 [ qún xióng zhú lù ]

解释 群雄:旧指许多有军事势力的人。逐鹿:比喻争夺帝王之位。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45龙争虎战 [ lóng zhēng hǔ zhàn ]

解释 同“龙争虎斗”。

出处 宋·孙光宪《河传》词:“龙争虎战分中土,人无主,桃叶江南渡。”

46酒龙诗虎 [ jiǔ lóng shī hǔ ]

解释 见“酒虎诗龙”。

出处 清·丘逢甲《饮镇平都司署赏菊为题宋人所画报捷图》诗:“粤水闽山文武会,酒龙诗虎主宾才。”

47龙跳虎伏 [ lóng tiào hǔ fú ]

解释 犹言龙腾虎卧。喻笔势。

出处 太平天国·洪仁玕《军次实录》:“龙跳虎伏归毫底,鱼跃鸢飞入兴么。”

48龙腾虎啸 [ lóng téng hǔ xiào ]

解释 声势壮盛貌。

出处 明·陈子龙《望下邳作七言古》:“龙腾虎啸势莫当,谁知芒肠云飞扬?”

49龙翔虎跃 [ lóng xiáng hǔ yuè ]

解释 喻奋发有为。

出处 明·叶蕃《〈写情集〉序》:“其盖世之姿,雄伟之志,用天下国家之心,得不发为千汇万状之奇而龙翔虎跃也。”

50龙化虎变 [ lóng huà hǔ biàn ]

解释 《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出处 《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51如龙似虎 [ rú lóng sì hǔ ]

解释 形容勇猛有活力。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九回:“云气变幻无穷,倏忽如龙似虎。人情世态,大率相同。”

52蟠龙卧虎 [ pán lóng wò hǔ ]

解释 踞:蹲或坐。像盘曲的蛟龙,像蹲卧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出处 贾芝《颂歌·万丈高楼从地起》:“蟠龙卧虎高山顶,万丈高楼从地起。”

53虎踞龙蟠 [ hǔ jù lóng pán ]

解释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出处 宋 辛弃疾《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词:“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54龙骧虎峙 [ lóng xiāng hǔ zhì ]

解释 骧:马昂首的样子;峙:耸立。雄踞的样子。

出处 明·方孝孺《春秋诸君子赞·公子友》:“龙骧虎峙,蛇豕屏窜。”

55虎啸龙吟 [ hǔ xiào lóng yín ]

解释 啸:兽类大声吼叫;吟:鸣。像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比喻声音洪大或英雄豪杰叱咤风云。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2卷:“经云:鹤鸣在阴,其子和之。又云:虎啸龙吟,物类相感,岂谬言哉!”

56龙蟠虎踞 [ lóng pán hǔ jù ]

解释 象龙盘着,象虎蹲着。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

出处 晋 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57虎掷龙拿 [ hǔ zhì lóng ná ]

解释 掷:挣扎跳跃。指龙虎互相争斗。比喻激烈的搏斗。

出处 金 元好问《楚汉战处》诗:“虎掷龙拿不两存,当年曾此赌乾坤。”

58龙拏虎掷 [ lóng mù hǔ zhì ]

解释 犹言龙争虎斗。

出处 宋·喻汝砺《八阵图》诗:“笑云此公大肚皮,龙拏虎掷填胸胄。”

59虎据龙蟠 [ hǔ jù lóng pán ]

解释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出处 北周 庚信《哀江南赋》:“昔之虎据龙蟠,加以黄旗紫气;莫不随狐兔而窟穴,与风尘而殄悴。”

60龙跳虎卧 [ lóng tiào hǔ wò ]

解释 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出处 南朝 梁 袁昂《古今书评》:“萧思话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61盘龙卧虎 [ pán lóng wò hǔ ]

解释 盘;盘旋;屈曲。盘屈的龙;卧居的虎。常比喻隐藏的人才。

62虎跃龙骧 [ hǔ yuè lóng xiāng ]

解释 骧:马首昂举,上举;龙骧:比喻气概威武。形容威武雄壮的样子。

出处 明·方孝孺《尚友五赞·诸葛武侯》:“综核万变,以义而动。虎跃龙骧,天下震恐。”

63龙蟠虎伏 [ lóng pán hǔ fú ]

解释 雄踞貌。

出处 郭小川《夜进塔里木》诗:“看吧看,那一群庞然大物——黑压压,龙蟠虎伏。”

64龙骧虎视 [ lóng xiāng hǔ shì ]

解释 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出处 汉 潘勖《册魏公九锡文》:“君龙骧虎视,旁眺八维,掩讨逆节,折冲四海。”

65龙跧虎卧 [ lóng quán hǔ wò ]

解释 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出处 宋·范成大《山峨眉》诗:“龙跧虎卧起且伏,旁睨沫水沱江潮。”

66龙行虎变 [ lóng xíng hǔ biàn ]

解释 《易·干》:“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后遂以“龙行虎变”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出处 《易·干》:“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

67虎超龙骧 [ hǔ chāo lóng xiāng ]

解释 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汉二祖优劣论》:“当此时也,九州鼎沸,四海渊涌。言帝者二三,称王者四五。鸱视狼顾,虎超龙骧。”

68无用武之地 [ wú yòng wǔ zhī dì ]

解释 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比喻无法施展才能。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近又新破荆州,威震海内,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