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青铜器的成语

形容青铜器的成语


1钟鸣鼎食 [ zhōng míng dǐng shí ]

解释 击钟奏乐列鼎而食。形容生活豪华、排场。钟鸣:吃饭时敲钟;鼎食:列鼎而食。

出处 唐 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2幕燕鼎鱼 [ mù yàn dǐng yú ]

解释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后遂以“幕燕鼎鱼”比喻处境极危,即将覆灭。

出处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3三分鼎足 [ sān fēn dǐng zú ]

解释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4举鼎拔山 [ jǔ dǐng bá shān ]

解释 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出处 明·张四维《双烈记·虏骄》:“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

5击钟鼎食 [ jī zhōng dǐng shí ]

解释 打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

出处 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三国·魏·嵇康《卜疑》:“宁聚货千亿,击钟鼎食;枕藉芬芳,婉脔美色乎?”

6鼎镬刀锯 [ dǐng huò dāo jù ]

解释 鼎:古代烹用的青铜器物。镬:大锅。鼎镬: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引用指称最残酷的刑罚。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若见此奸贼,必手刃其头……虽赴鼎镬刀锯,亦无恨矣。”

7力能扛鼎 [ lì néng gāng dǐng ]

解释 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8笙歌鼎沸 [ shēng gē dǐng fèi ]

解释 形容乐声歌声热闹非常。

出处 宋·吴自牧《梦粱录·清明节》:“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

9言重九鼎 [ yán zhòng jiǔ dǐng ]

解释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出处 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10一言九鼎 [ yī yán jiǔ dǐng ]

解释 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11势均力敌 [ shì jūn lì dí ]

解释 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

出处 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无他远略,又势均力敌,内难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图也。”

12精力充沛 [ jīng lì chōng pèi ]

解释 体力强盛,精神充足。

出处 李晓明《平原枪声》:“他精力充沛,两眼闪光。”

13鼎足而立 [ dǐng zú ér lì ]

解释 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14拔山扛鼎 [ bá shān gāng dǐng ]

解释 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举起鼎。形容力大无比。

出处 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15鼎足之势 [ dǐng zú zhī shì ]

解释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出处 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16才气过人 [ cái qì guò rén ]

解释 才气:才能和气质。才华超过平常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17春秋鼎盛 [ chūn qiū dǐng shèng ]

解释 春秋:年龄。人年龄正处在旺盛、强壮之际。旧时比喻人正当壮年;精力充沛。

出处 汉 贾谊《新书 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仪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若比,况莫大诸侯权势十此者乎?”

18鼎足而三 [ dǐng zú ér sān ]

解释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出处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崔秀才》:“内则一妻一女一子,鼎足而三焉。”

19商彝夏鼎 [ shāng yí xià dǐng ]

解释 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出处 清·沈起凤《谐铎·吕仙宝筏》:“君文气息逼似《两京》,次者亦韩潮苏海,若以此猎取功名,譬犹执商彝夏鼎鬻诸五都之肆,非弗宝贵,而无如识者希也。”

20片言九鼎 [ piàn yán jiǔ dǐng ]

解释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或指人说话十分守信。

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毛遂片言九鼎,人重其言;季布一诺千金,人服其信。”

21传杯弄斝 [ chuán bēi nòng jiǎ ]

解释 传:传递,传送;弄:酒宴中戏弄;斝:古代青铜制的圆口三足酒器。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出处 元·无名氏《符金锭》:“投至得今日开筵,传杯弄斝。”

22鼎食鸣钟 [ dǐng shí míng zhōng ]

解释 亦作“鼎食鸣锺”。击钟列鼎而食。形容富贵人家生活豪侈。

出处 宋·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将期乎鼎食鸣钟,宁虞往吝。”

23鼎足而居 [ dǐng zú ér jū ]

解释 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24鸣钟列鼎 [ míng zhōng liè dǐng ]

解释 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后因用“鸣钟列鼎”或“鸣钟食鼎”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出处 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25尝鼎一脔 [ cháng dǐng yī luán ]

解释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26击钟陈鼎 [ jī zhōng chén dǐng ]

解释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出处 《史记 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

27鼎足三分 [ dǐng zú sān fēn ]

解释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28鼎食钟鸣 [ dǐng shí zhōng míng ]

解释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出处 《史记 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唐 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29商彝周鼎 [ shāng yí zhōu dǐng ]

解释 彝、鼎: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商周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出处 明 沈榜《宛署杂记 古墨斋》:“得其片言只字,自令旷心怡神,非必商彝周鼎之为宝也。”

30染指于鼎 [ rǎn zhǐ yú dǐng ]

解释 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出处 《左传 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