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欠债很多的成语

形容欠债很多的成语


1债台高筑 [ zhài tái gāo zhù ]

解释 筑起很高的债务台。形容欠债很多。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诸侯王表序》:“有逃责(债)之台。”唐 颜师古注:“服虔曰:周赧王负责(债),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

2一贫如洗 [ yī pín rú xǐ ]

解释 穷得像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3家徒四壁 [ jiā tú sì bì ]

解释 徒:只;壁:墙壁。家里只有四周的墙壁。形容穷得一无所有。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4负债累累 [ fù zhai lèi lèi ]

解释 形容负债甚多。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7回:“却说谭绍闻负债累累……每日索欠填门,少不得典宅卖地,一概徐偿。”

5债多不愁 [ zhài duō bù chóu ]

解释 债欠多了反而不忧愁。比喻困难成堆,认为反正一时解除不了,也就不去愁它了。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5回:“但管目前,随他如何进行,总教借款有着,便好偷安旦夕,得过且过,债多不愁。”

6拉东补西 [ lā dōng bǔ xī ]

解释 多指欠债,借东家还西家,左支右绌。

7虱多不痒 [ shī duō bù yǎng ]

解释 债欠多了反而不忧愁。比喻困难成堆,认为反正一时解除不了,也就不去愁它了。

出处 梁实秋《懒》:“‘虱多不痒,债多不愁’,那是自我解嘲!”

8得过且过 [ dé guò qiě guò ]

解释 得:能够;且:姑且。只要勉强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

出处 元 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四出:“孩儿,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过且过,出去做甚的?”

9一无所有 [ yī wú suǒ yǒu ]

解释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出处 《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10死皮赖脸 [ sǐ pí lài liǎn ]

解释 脸憨皮厚;没羞没臊地缠磨不清。形容不顾羞耻的样子。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4回:“还亏是我呢,要是别的,死皮赖脸的三日两头儿来缠舅舅,要三升米两升豆子的,舅舅也就没有法儿呢。”

11落井下石 [ luò jǐng xià shí ]

解释 看见别人落在井里;还往井下丢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

出处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12习以为常 [ xí yǐ wéi cháng ]

解释 习:习惯;常:平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平常了。

出处 《逸周书 常训》:“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

13堆积如山 [ duī jī rú shān ]

解释 聚积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出处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填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量不绝,场内堆积如山。”

14天公地道 [ tiān gōng dì dào ]

解释 像天地一样公道。形容非常公平合理。

出处 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如今人人的脑袋里头既都有了一个社会平等,政治自由,是个天公地道的思想。”

15血债累累 [ xuè zhài lěi lěi ]

解释 杀害的人多;欠下了很多人命债。累累:很多。

出处 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这狗仗官势、血债累累的地头蛇,被暴怒的人们活活地埋进沙坑。”

16小人得志 [ xiǎo rén dé zhì ]

解释 小人:旧指道德低下或行为不正派的人。指人格卑下的人取得权势。

出处 南朝·宋·何承天《为谢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17左支右绌 [ zuǒ zhī yòu chù ]

解释 射箭时左手支撑;右手弯曲。指应付了这一面;便应付不了那一面。(绌:屈;不足)。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18恶有恶报 [ è yǒu è bào ]

解释 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

出处 南朝·梁·萧衍《新酒肉文》:“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

19有借无还 [ yǒu jiè wú huán ]

解释 指借别人东西耍赖不归还。

出处 梁实秋《书》:“大概都是有感于书之有借无还。”

20偷安旦夕 [ tōu ān dàn xī ]

解释 偷安:苟且求安;旦夕:早晚,形容时间短。只图眼前的一时安逸。

出处 三国魏·钟会《移蜀将吏士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俱碎。”

21怨家债主 [ yuàn jiā zhài zhǔ ]

解释 佛教语,指与我有冤仇的人。

出处 唐 孔思义《造像题记》:“业道受苦及怨家债主,悉愿布施欢喜,速得神生净土。”

22拍案惊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释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 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23东挪西借 [ dōng nuó xī jiè ]

解释 指到处挪借款项。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6回:“来京引见的人,有几个腰里常常带着几十万银子?不过也是东挪西借,得了缺再去还人家。”

24揭债还债 [ jiē zhài huán zhài ]

解释 揭:举;揭债:借债。用借债的办法还债,亏空会始终存在。形容于事无补。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0回:“那才是揭债还债,窟窿常在。”

25父债子还 [ fù zhài zǐ huán ]

解释 父亲生前的债务,由子女负责偿还。也指父辈的过错累及子女。

出处 祝兴义《此生此夜》:“我知道自己出身不好,在娘胎就背上父辈罪恶的包袱。就算是‘父债子还’吧。”

26一还一报 [ yī hái yī bào ]

解释 谓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

出处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不是我千错万错,大刚来一还一报。”

27儿女之债 [ ér nǚ zhī zhài ]

解释 债:欠帐。父母对子女所承担的教养婚嫁的义务。

出处 元 高明《琵琶记 丞相教女》:“愿相公早毕儿女之债。”

28塌下窟窿 [ tā xià kū lóng ]

解释 比喻欠下了债。

出处 阮章竞《赤叶河》:“今年你娶了媳妇,塌下十块钱窟窿。”

29一报还一报 [ yī bào huán yī bào ]

解释 旧时认为做了怎幺样的事,就有怎幺样的报应。也指怎幺对待别人的,也就会得到怎幺样的回报。

出处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做冤仇能做毒,少不的一报还一报。”

30惶惶不可终日 [ 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

解释 惶惶:恐惧不安的样子;终:完。惊慌恐惧得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到极点。

出处 郭沫若《我怎样写青铜时代>和》:“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