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人多力量大的成语

形容人多力量大的成语


1人多势众 [ rén duō shì zhòng ]

解释 人多势力大。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话说金荣因人多势众,又兼贾瑞勒令赔了不是,给秦钟磕了头,宝玉方才不吵闹了。”

2众志成城 [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

解释 众人统一的意志;形成坚固的城墙。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 大。城;城墙。

出处 《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3拔山举鼎 [ bá shān jǔ dǐng ]

解释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出处 《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籍是时年方二十四,力敌万夫,有拔山举鼎之威。”

4齐心协力 [ qí xīn xié lì ]

解释 协力:合力。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出处 《周书 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5力大无比 [ lì dà wú bǐ ]

解释 形容力量巨大。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7回:“这兄弟两个各使一根铁棍,力大无比。”

6拔山扛鼎 [ bá shān gāng dǐng ]

解释 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举起鼎。形容力大无比。

出处 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7拔山盖世 [ bá shān gài shì ]

解释 拔山:把山拔起来。引申为力大无比。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8身强力壮 [ shēn qiáng lì zhuàng ]

解释 身体强健;精力旺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

9齐心同力 [ qí xīn tóng lì ]

解释 见“齐心协力”。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常传》:“齐心同力,锐气益壮。”

10力敌万夫 [ lì dí wàn fū ]

解释 敌:对抗;夫:成年男子。形容勇力超人。

出处 唐·杨炯《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或体穷三变,潘陆不足以升堂;或力敌万夫,关张不足以扶毂。”

11力敌千钧 [ lì dí qiān jūn ]

解释 敌:抵挡;钧:古代重量单位,合当时三斤。形容力气大,能抵挡住几万斤。

出处 《汉书·叙传上》:“良乐轶能于相,驭乌获抗力于千钧。”

12孔武有力 [ kǒng wǔ yǒu lì ]

解释 形容人很有力气。

出处 《诗经 郑风 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13力可拔山 [ lì kě bá shān ]

解释 力气大得可以拔起山来,形容勇力过人。

出处 楚·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14力能扛鼎 [ lì néng gāng dǐng ]

解释 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15九牛二虎之力 [ 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 ]

解释 九头牛和两只老虎的力气。比喻非常大的力气。

出处 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16同舟共济 [ tóng zhōu gòng jì ]

解释 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舟:船;济:渡水。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17同心协力 [ tóng xīn xié lì ]

解释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

出处 《梁书 王僧辩传》:“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18单枪匹马 [ dān qiāng pǐ mǎ ]

解释 ①作战时单身上阵;冒险直进。②比喻做事单独行动;没有人帮助。也作“匹马单枪”、“单兵独马”、“单人匹马”。

出处 唐 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19气势汹汹 [ qì shì xiōng xiōng ]

解释 汹汹:声势盛大的样子。气势很盛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

20一言九鼎 [ yī yán jiǔ dǐng ]

解释 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21寡不敌众 [ guǎ bù dí zhòng ]

解释 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

22手疾眼快 [ shǒu jí yǎn kuài ]

解释 疾:快。眼到手也到;指手和眼睛的动作都很快。形容动作机灵;眼光敏捷。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

23气吞山河 [ qì tūn shān hé ]

解释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出处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24混淆视听 [ hùn xiáo shì tīng ]

解释 故意用假象或谎话迷惑人;使人产生错觉;不易分辨真伪和是非。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显示出一种极左的面貌,来忧乱阵容,混淆视听。”

25积少成多 [ jī shǎo chéng duō ]

解释 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众少成多,积小致钜。”

26积非成是 [ jī fēi chéng shì ]

解释 非:谬误;是:正确的东西。长期形成的谬误;久而久之被当作正确的。

出处 清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 原善序》:“治经之士,莫能综贯,习所见闻,积非成是,余言恐未足以振兹坠绪也。”

27胡作非为 [ hú zuò fēi wéi ]

解释 指毫无顾忌或不考虑后果地肆意行动。非为;干坏事。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

28众口一词 [ zhòng kǒu yī cí ]

解释 很多人都说同样的话。

出处 唐 令狐楚《谢赐冬衣状》:“自臣而下,万口一声。”

29集思广益 [ jí sī guǎng yì ]

解释 集:集中;思:思想;广:扩大;益:好处。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指集中众人的思想和智慧;广泛吸收好的意见。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30万众一心 [ wàn zhòng yī xīn ]

解释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出处 清 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联络,万众一心。”

31雷霆万钧 [ léi tíng wàn yūn ]

解释 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15公斤。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山传》:“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32万紫千红 [ wàn zǐ qiān hóng ]

解释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的景象。现多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或景象繁荣兴旺。

出处 宋 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3成千成万 [ chéng qiān chéng wàn ]

解释 形容数量极多。

出处 叶圣陶《小病》:“倘若在广大的都城里,聚集了成千成万的听众,教伊当众唱出这很好的歌,该会增进人们彼此之间的了解。”

34声威大震 [ shēng wēi dà zhèn ]

解释 声势威望急速增长;使人非常震动。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0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

35团结一致 [ tuán jié yī zhì ]

解释 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指站在一起并且互相支持

出处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根据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变化而改变国内两个政权敌对的状态,团结一致,共同赴敌。”

36回天乏术 [ huí tiān fá shù ]

解释 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乏术:缺少方法。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5回:“占元保境有责,回天乏术,请查照前电,任命萧耀南为湖北督军,或可挽回危局。”

37万箭攒心 [ wàn jiàn cuán xīn ]

解释 像无数枝箭聚射心头。形容极度悲痛的心情。攒:聚集。

出处 唐 李沈《独异志》:“梁沈约,家藏书十二万卷,然心僻恶,闻人一善,如万箭攒心。”

38才气过人 [ cái qì guò rén ]

解释 才气:才能和气质。才华超过平常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39齐心戮力 [ qí xīn lù lì ]

解释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 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一》:“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

40摧枯拉朽 [ cuī kū lā xiǔ ]

解释 摧:破坏;枯:枯草;拉:折断;朽:朽烂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原作“摧枯折腐”。

出处 《晋书 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

41有生力量 [ yǒu shēng lì liàng ]

解释 ①原指军队中的兵员和马匹。亦泛指有战斗力的部队。②指充满活力的力量。

出处 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

42力挽狂澜 [ lì wǎn kuáng lán ]

解释 力:竭力;挽:挽回;狂澜:巨大的波浪。用力阻止巨大的波浪。比喻竭力扭转险恶危急的局势。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43木已成舟 [ mù yǐ chéng zhōu ]

解释 木头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据你说来,则木已成舟,实难挽回了?”

44来势汹汹 [ lái shì xiōng xiōng ]

解释 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出处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接着便是来势汹汹地展开了追查一封写给党中央的所谓反革命的匿名信,稍事迂回,便牵扯到我。”

45齐心合力 [ qí xīn hé lì ]

解释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 《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46气势磅礴 [ qì shì páng bó ]

解释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

出处 宋 文天祥《文山集 指南后录 正气歌》第14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47众擎易举 [ zhòng qíng yì jǔ ]

解释 比喻大家齐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好。擎:往上托举。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现在我们大家替他打算,众擎易举,已有个成数了,不日便可奉请开复。”

48混淆是非 [ hùn xiáo shì fēi ]

解释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比喻故意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出处 清 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49积土成山 [ jī tǔ chéng shān ]

解释 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小而成大。

出处 荀况《荀子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50虎背熊腰 [ hǔ bèi xióng yāo ]

解释 如虎般宽厚的背;似熊样粗壮的腰。形容人的身体魁梧强壮。

出处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一折:“这厮倒是一条好汉……哦,是虎背熊腰。”

51聚沙成塔 [ jù shā chéng tǎ ]

解释 聚:聚集。把细沙堆积成高塔。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 《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52独木难支 [ dú mù nán zhī ]

解释 一根木头难以支撑起将要倒塌的大房子。比喻单薄的力量无法维持全局。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拉楞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

53集腋成裘 [ jí yè chéng qiú ]

解释 集:聚集;腋:狐腋下的皮毛。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成皮衣。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 《慎子 知忠》:“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54戮力齐心 [ lù lì qí xīn ]

解释 戮力:并力,合力。指齐心协力。同“戮力同心”。

出处 《梁书 王僧辩传》:“卿志格玄穹,精贯白日,戮力齐心,芟夷逆丑。”

55众口同声 [ zhòng kǒu tóng shēng ]

解释 大家所说的都一样。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9回:“但见朱仙镇上的百姓,一路携老挈幼,头顶香盘,挨挨挤挤,众口同声攀留元帅,哭声震地。”

56拔地参天 [ bá dì cān tiān ]

解释 拔地:从地面上陡然耸立。参天:高耸到空中。形容高大和气势雄伟。同“拔地倚天”。

出处 郭沫若《春天的信号》:“虽然只是一根嫩苗,只要它不遭遇斧斤,我们可以预言,它一定会拔地参天。”

57才疏志大 [ cái shū zhì dà ]

解释 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

58悲歌慷慨 [ bēi gē kāng kǎi ]

解释 指激昂高歌,以抒发感慨。形容壮烈的气概

出处 宋 谢翱《登西台恸哭记》:“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

59回天无力 [ huí tiān wú lì ]

解释 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无力:没有力量。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出处 清 冯起凤《昔柳摭谈 秋风自悼》:“后探得的耗,万箭攒心,脏腑欲裂。但木已成舟,回天乏术。”

60众口铄金 [ zhòng kǒu shuò jīn ]

解释 人人这么说;足以熔化金(铄:熔化)。比喻舆论力量大;也比喻谣言多使是非混淆。

出处 《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61扛鼎拔山 [ gāng dǐng bá shān ]

解释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出处 《史记 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62协力齐心 [ xié lì qí xīn ]

解释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亦作“协心同力”、“协力同心”。

出处 清·林则徐《密陈以重赏鼓励定海民众诛灭敌军片》:“吾民协力齐心,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

63三寸之舌 [ sān cùn zhī shé ]

解释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64独力难支 [ dú lì nán zhī ]

解释 独:单独。指个人力量单薄不能维持全局

出处 明·郭勋《英烈传》第23回:“那吕珍探知援兵已散,思量独力难支,便开门冲阵逃走。”

65二人同心 [ èr rén tóng xīn ]

解释 比喻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就会无往不胜。

出处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66排山倒海 [ pái shān dǎo hǎi ]

解释 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

出处 宋 杨万里《病起喜雨闻莺》诗:“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67齐心一力 [ qí xīn yī lì ]

解释 同“齐心协力”。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洪传》:“凡我同盟,齐心一力,以致臣节,陨首丧元,必无二志。”

68众川赴海 [ zhòng chuān fù hǎi ]

解释 众多的河流都奔赴大海。比喻众多的力量汇集在一起。

出处 《隋书·音乐志中》:“天覆地载,成以四时。惟皇是则,比大于兹。群星拱极,众川赴海。万宇骏奔,一朝咸在。”

69转海回天 [ zhuǎn hǎi huí tiān ]

解释 同“转日回天”。

出处 宋·秦观《代参寥与锺山实启》:“扣角负鼎,无羡昔人;转海回天,复闻今日。”

70气盖山河 [ qì gài shān hé ]

解释 气:气势。气势宏大,可以压倒山河。

出处 《中国现在记》第六回:“怎当得一个是气冲牛斗,一个是气盖山河。”

71众口销金 [ zhòng kǒu xiāo jīn ]

解释 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见“众口铄金”。

出处 汉 焦赣《易林 萃之巽》:“众口销金,愆言不验。”

72笔扫千军 [ bǐ sǎo qiān jūn ]

解释 扫:清除,消灭。形容笔力雄健,雄奇奔放,无所匹敌。

出处 唐 杜甫《醉歌行》诗:“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73倒峡泻河 [ dǎo xiá xiè hé ]

解释 比喻文笔酣畅,气势磅礴。

出处 《平山冷燕》第九回:“只那一枝笔,拈在手中,便如龙飞凤舞,落在纸上,便如倒峡泻河,真有扫千军万马之势。”

74转日回天 [ zhuǎn rì huí tiān ]

解释 见“转日回天”。

出处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75上下同欲 [ shàng xià tóng yù ]

解释 上下有共同的愿望,谓众心齐一。

出处 春秋·齐·孙武《孙子·谋攻》:“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76齐心并力 [ qí xīn bìng lì ]

解释 众人一心,共同努力。亦作“齐心同力”、“朋心合力”、“齐心协力”、“齐心合力”。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上托兄长虎威,深感众头领之德,齐心并力,救拔贱体,肝胆涂地,难以报答。”

77一花独放 [ yī huā dú fàng ]

解释 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

出处 姚荣铨《无边秋色入画图》:“人民的审美要求多种多样,只有一个画种,那么就没有万紫千红,只有一花独放了。”

78自树一帜 [ zì shù yī zhì ]

解释 比喻单独建立一种风格、体制、派别或力量等。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一:“率皆攻排诋呵,自树一帜,殊可笑也。”

79移山填海 [ yí shān tián hǎi ]

解释 移动山岳,填平大海。指仙术法力高超。现多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出处 明 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俺众仙各施神通,移山填海,水尽枯干,教你无处潜藏。”

80永志不忘 [ yǒng zhì bù wàng ]

解释 永远记住,不遗忘。

出处 冰心《〈儿童文学选〉序言》:“捻军的失败,也引起人民无尽的悲愤,他们对起义的英雄们是永志不忘的。”

81气吞斗牛 [ qì tūn dǒu niú ]

解释 斗、牛:牵牛星和北斗星。气势可以吞没星斗。形容气魄宏大。

82鹰拿燕雀 [ yīng ná yàn què ]

解释 比喻捉拿毫不费力。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皂隶似鹰拿燕雀,把吴氏向阶下一摔,正待用刑。”

83体大思精 [ tǐ dà sī jīng ]

解释 体:体制,规模;思:思虑;精:精密。指著作规模宏大,思虑精密。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

84儿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释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85九鼎大吕 [ jiǔ dǐng dà lǚ ]

解释 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86众喣飘山 [ zhòng xǔ piāo shān ]

解释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出处 《后汉书 第五伦传》:“众喣飘山,聚蚊成雷,盖骄佚所从生也。”

87众喣漂山 [ zhòng xǔ piāo shān ]

解释 喣:吹气。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出处 《汉书 中山靖王胜传》:“夫众喣漂山,聚蚊成雷。”

88众喣山动 [ zhòng xǔ shān dòng ]

解释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出处 明 李东阳《余肃敏公传》:“役未及兴,而众喣山动。”

89众心成城 [ zhòng xīn chéng chéng ]

解释 指万众一心,如坚固城堡。比喻众人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 《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韦昭注:“众心所好,莫之能败,其固如城也。”

90笔大如椽 [ bǐ dà rú chuán ]

解释 椽:房椽;放在檀上架屋顶的木杆。笔大得好像椽子。多形容大毛笔。

出处 《晋书 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91聚蚊成雷 [ jù wén chéng léi ]

解释 许多蚊子聚集在一起飞;发出的声音会像打雷一样响。比喻许多人说一个人的坏话;危害甚大。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中山靖王刘胜传》:“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朋党执虎,十夫桡椎。”

92成城断金 [ chéng chéng duàn jīn ]

解释 谓万众一心,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 语出《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又《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93泥多佛大 [ ní duō fó dà ]

解释 泥土越多,佛像就塑得越大。比喻底子厚或增加进来的多成就就大。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天童昙华禅师》:“十五日已前,水长船高;十五日已后,泥多佛大。”

94齐心涤虑 [ qí xīn dí lǜ ]

解释 同“斋心涤虑”。

95荡海拔山 [ dàng hǎi bá shān ]

解释 摇动大海,拔起高山。形容人的力气非常大。

96神工鬼力 [ shén gōng guǐ lì ]

解释 比喻神奇超人的力量。

出处 明·郭勋《英烈传》第42回:“一路之间,提起朱亮祖三字,便胆战心寒说:‘纵有神工鬼力,那有这等奇异。’”

97众心如城 [ zhòng xīn rú chéng ]

解释 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 《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98众虎同心 [ zhòng hǔ tóng xīn ]

解释 许多虎一条心做事。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七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

99十夫楺椎 [ shí fū zhī zhuī ]

解释 谓十个人的力量能使椎弯曲。椎,槌。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变原状。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闻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