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看什么都不顺眼的成语

形容看什么都不顺眼的成语


1瞻前顾后 [ zhān qián gù hòu ]

解释 瞻:向前望;顾:回头看。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2旁观者清 [ páng guān zhě qīng ]

解释 在旁边看的人比当事人清楚。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陈多寿生死夫妻》:“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3一览无余 [ yī lǎn wú yú ]

解释 览: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4望眼欲穿 [ wàng yǎn yù chuān ]

解释 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望:向远处看;眼:眼睛;欲:将要;穿:破。

出处 明 西湖居士《明月环 诘环》:“小姐望眼欲穿,老身去回覆小姐去也。”

5望而却步 [ wàng ér què bù ]

解释 看到困难或危险就往后退缩。形容遇到强敌或困难时就退缩不前。却步:向后退却。

出处 明 徐光启《复周无逸学宪》:“且以裕蛊所为,思之痛心,望之却步。”

6熟视无睹 [ shú shì wú dǔ ]

解释 熟视:细看;睹:看见。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出处 晋 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7睹物思人 [ dǔ wù sī rén ]

解释 睹:看见。看到离去的人或死者留下的东西;就联想或怀念起这个人。常用于对死者的追思。

出处 唐 斐铏《传奇 颜濬》:“贵妃赠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8另眼相看 [ lìng yǎn xiāng kàn ]

解释 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个人特别重视;不同于寻常。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历,我等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

9明察暗访 [ míng chá àn fǎng ]

解释 察:调查研究;访:查询。公开察看了解;暗中调查访问。指用不同方式;从不同方面进行调查了解。

出处 清 林则徐《覆奉访察碎石工程情形折》:“臣仰奉谕旨,明察暗访,不必丞丞。”

10东观西望 [ dōng guān xī wàng ]

解释 向四周张望,察看动静。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6卷:“张公也慌张了,东观西望,恐怕有人撞见。”

11矮人观场 [ ǎi rén guān cháng ]

解释 场:戏场。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出处 清 王士禛《香祖笔记》第十卷:“予观宋景文近体,无一字无来历,而对仗精确,非读万卷者不能,迥非南渡以后所及。今人耳食,誉者毁者,皆矮人观场,未之或知也。”

12矮人看场 [ ǎi rén kàn chǎng ]

解释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出处 元 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二:“不可先看人议论,如矮人看场,无益。”

13瞠目而视 [ chēng mù ér shì ]

解释 瞠目:瞪大眼睛。瞪大眼睛看着。

出处 宋 洪迈《夷坚丁志》:“西边房门又开,一妇人衫裙俱青,抱婴儿以出,亦瞠目而视。”

14目不斜视 [ mù bù xié shì ]

解释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视,俯首而行。”

15挑三拣四 [ tiāo sān jiǎn sì ]

解释 形容过分地挑剔。也指对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选。

出处 徐特立《让革命的红旗世代相传》:“他们一旦了解了过去的痛苦,就会懂得今天我们对工作挑三拣四是多么不对!”

16听而不闻 [ tīng ér bú wén ]

解释 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17极目远眺 [ jí mù yuǎn tiào ]

解释 极:尽;眺:望。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出处 三国·魏·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

18极目远望 [ jí mù yuǎn wàng ]

解释 极:尽。用尽目力向远处眺望。

出处 三国 魏 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也。”

19望穿秋水 [ wàng chuān qiū shuǐ ]

解释 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盼望的程度。秋水:比喻人的眼睛像秋水一样晶莹。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若不去啊,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20看家本事 [ kān jiā běn shì ]

解释 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

出处 李劼人《天魔舞》第13章:“她不等他说真心话,她的看家本事就拿出来了。”

21察言观行 [ chá yán guān xíng ]

解释 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出处 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五》:“古者察言观行,而善恶彰焉。”

22矮子看戏 [ ǎi zǐ kàn xì ]

解释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7卷:“正如矮人看戏一般,见前面人笑,他也笑,他虽眼不曾见,想必是好笑,便随他笑。”

23迟疑观望 [ chí yí guān wàng ]

解释 谓犹豫等待,不作决定。

出处 清·李渔《比目鱼·肥遁》:“相公,俞旨既下,就该速速抽身,为什么还要迟疑观望?”

24收视反听 [ shōu shì fǎn tīng ]

解释 不视不听。指不为外物所惊扰。

出处 晋·陆机《文赋》:“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

25冷眼静看 [ lěng yǎn jìng kàn ]

解释 形容从旁冷静而仔细地观察。

出处 唐·徐夤《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疾危必厌神明药,心惑多嫌正直言,冷眼静看真可笑,倾怀与说却为冤。”

26刮目相看 [ guā mù xiāng kàn ]

解释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7顾影自怜 [ gù yǐng zì lián ]

解释 看着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原形容孤独失意;现有自我欣赏的意思。

出处 晋 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28看破红尘 [ kàn pò hóng chén ]

解释 红尘:佛家称人世间。看破人生事情;对一切持超脱态度。这是一种消极厌世态度。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43回:“看这话头,他明明看破红尘,贪图仙景,任俺寻找,总不出来。”

29鼠目寸光 [ shǔ mù cùn guāng ]

解释 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远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出处 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30避实就虚 [ bì shí jiù xū ]

解释 实:实力;就:接近;趋向;虚:空虚;虚弱。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现也指办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着手。或谈论问题回避要害。原作“避实击虚”。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要略》:“击危乘势以为资,清静以为常,避实就虚,若驱群羊,此所以言兵也。”

31挑肥拣瘦 [ tiāo féi jiǎn shòu ]

解释 比喻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肥:肥肉;瘦:瘦肉。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像娘这样费心,还不讨他说个是,只要拣精拣肥,我也犯不着要效他这个劳。”

32微不足道 [ wēi bù zú dào ]

解释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谈。

出处 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33吹毛求疵 [ chuī máo qiú cī ]

解释 求:寻找;疵:缺点;小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疤痕。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出处 韩非《韩非子 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34评头品足 [ píng tóu pǐn zú ]

解释 评、品:评论;区分高低优劣。原指无聊的人评论妇女的容貌;后泛指发表评论;随意挑剔。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宝》:“女起遽去,众情颠倒,评头品足,纷纷如狂。”

35拈轻怕重 [ niān qīng pà zhòng ]

解释 拈:用手指拿东西。指接受工作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出处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36看风使舵 [ kàn fēng shǐ duò ]

解释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法云法秀禅师》:“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37目不暇接 [ mù bù xiá jiē ]

解释 暇:闲暇;接:接收。可看的东西太多;眼睛都忙得看不过来了。

出处 清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之二》:“见其扬翬振彩,倏来倏往,目不暇给。”

38评头论足 [ píng tóu lùn zú ]

解释 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

出处 清 黄小配《大马扁》第四回:“那全副精神又注在各妓,那个好颜色,那个好态度,评头品足。”

39狗眼看人 [ gǒu yǎn kàn rén ]

解释 比喻眼光势力。

出处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七回:“这当儿店小二三脚并两脚赶了进来,一副狗眼看人低的神态拉着胡狲的手就要往外赶。”

40察颜观色 [ chá yán guān sè ]

解释 观察别人的脸色,以揣摩其心意。

出处 清 唐甄《潜书 食难》:“吾老矣,岂能复俯首于他人之宇下,察颜观色,以求无拂于人,吾不能也。”

41打狗看主 [ dǎ gǒu kàn zhǔ ]

解释 狗有主人,打不打它,要看给其主人留不留情面。比喻处理坏人下事要顾全其后台的情面。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九回:“不知原来家中大小姐这等暴躁性子,就是打狗也看主人面。”

42挑挑拣拣 [ tiāo tiāo jiǎn jiǎn ]

解释 挑:挑选;拣:分拣。指从中仔细挑选。

出处 钱宁《圣人》第25章:“在西瓜、桃李、杏枣中间穿行,挑挑拣拣,寻些百姓乐趣,倒也乐而忘忧。”

43品头评足 [ pǐn tóu píng zú ]

解释 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对人对事任意挑剔。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众情颠倒,品头论足,纷纷如狂。”

44看菜吃饭 [ kàn cài chī fàn ]

解释 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出处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45品头论足 [ pǐn tóu lùn zú ]

解释 见“品头题足”。

出处 郭澄清《大刀记》开篇十二:“他们指手划脚,品头论足。”

46挑毛拣刺 [ tiāo máo jiǎn cì ]

解释 故意挑剔毛病。

47挑挑剔剔 [ tiāo tiāo tī tī ]

解释 仔细而慎重地或显然存心挑剔地挑选。

48拣精拣肥 [ jiǎn jīng jiǎn féi ]

解释 指刻意选择,多方挑剔。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像娘这样费心,还不讨他说个是,只要拣精拣肥,我也犯不着要效他这个劳。”

49佛眼相看 [ fó yǎn xiāng kàn ]

解释 比喻好意对待,不加伤害。

出处 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这村夫若下山去呵,我和他佛眼相看。”

50吹毛求瘢 [ chuī máo qiú bān ]

解释 求:寻找;瘢:疤痕。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9回:“凡遇院中公牍,送府用印,孔辄吹毛求瘢,见有瑕疵可指,当即驳还。”

51观隅反三 [ guān yú fǎn sān ]

解释 犹言举一反三。

出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序》:“进无方一知二之机,退无观隅反三之慧。”

52讨是寻非 [ tǎo shì xún fēi ]

解释 惹是生非,故意挑剔。

出处 明·无名氏《白兔记·诉猎》:“哥嫂每夜里巡更不睡,讨是寻非。哥嫂他那里昧己瞒心,料想苍天不负亏。”

53嫌好道恶 [ xián hǎo dào è ]

解释 见“嫌好道歉”。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小弟生性喜欢养几匹马,他就嫌好道恶的,说着蹋了他的院子。”

54寻弊索瑕 [ xún bì suǒ xiá ]

解释 犹言吹毛求疵。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内阁·江陵议分祀天地》:“江陵身后,攻之者寻弊索瑕,以功为罪。”

55评头论脚 [ píng tóu lùn jiǎo ]

解释 见“评头品足”。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她们的眼睛老瞅着新娘,有时也看看新郎,她们肩挨着肩,手拉着手,评头论脚,叽叽嘈嘈地小声地吵嚷个不休。”

56返观内照 [ fǎn guān nèi zhào ]

解释 见“返视内照”。

出处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十五》:“于此不得其解,而见彼之捐弃物欲,返观内照,近于切己体察。”

57吹毛求瑕 [ chuī máo qiú xiá ]

解释 同“吹毛求疵”。

出处 《三国志·吴志·步骘传》:“擿抉细微,吹毛求瑕。”

58拣精择肥 [ jiǎn jīng zé féi ]

解释 拣:挑选。精:瘦肉。肥:肥肉。比喻过分挑剔。

出处 清·李渔《风筝误·糊鹞》:“又不要他花钱费钞,他偏会得拣精择肥。”

59挑幺挑六 [ tiāo yāo tiāo liù ]

解释 挑剔,找差错。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

60拣精剔肥 [ jiǎn jīng tī féi ]

解释 拣:挑选;精:瘦肉;肥:肥肉。指刻意选择,多方挑剔。

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五回:“都氏只是拣精剔肥,东推西阻,媒婆说得丑些,又落得好推。”

61嫌好道歉 [ xián hǎo dào qiàn ]

解释 说好道坏。谓挑剔苛求。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这些杀才,劫掠良家妇女,在此歌曲,还有许多嫌好道歉。”

62嫌好道歹 [ xián hǎo dào dǎi ]

解释 形容嫌恶,挑剔。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四:“逐日送些茶饭,嫌好道歹,且是得人憎。”

63吹毛索垢 [ chuī máo suǒ gòu ]

解释 同“吹毛求疵”。

出处 清·顾炎武《记与孝感熊先生语》:“一入此局,即为后世之人吹毛索垢。”

64吹毛取瑕 [ chuī máo qǔ xiá ]

解释 瑕:玉上的疵点,缺点,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是以世人为文,竞于诋呵,吹毛取瑕,次骨为戾。”

65挑三嫌四 [ tiāo sān xián sì ]

解释 见“挑三拣四”。

出处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为你黑间白日的操心,好容易找下这么个媳妇,你还挑三嫌四的。”

66吹毛索疵 [ chuī máo suǒ cī ]

解释 同“吹毛求疵”。

出处 《后汉书·杜林传》:“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诋欺无限。”

67批毛求疵 [ pī máo qiú cī ]

解释 犹言吹毛求疵。

出处 《旧唐书·崔元综传》:“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鞠狱,必批毛求疵,陷于重辟。”

68洗垢求瑕 [ xǐ gòu qiú xiá ]

解释 见“洗垢求瘢”。

出处 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以此知党人之意,未尝一日不在倾臣,洗垢求瑕,止得此事。”

69洗垢求瘢 [ xǐ gòu qiú bān ]

解释 垢:污垢;瘢:瘢痕。洗掉污垢来寻找瘢痕。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文苑传下 赵壹》:“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70拿粗挟细 [ ná cū xié xì ]

解释 比喻惹事生非;挑剔冒犯。

出处 元 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若有那拿粗挟细踏狗尾的但风闻,这东西一半儿停将一半儿分。”

71披毛求瑕 [ pī máo qiú xiá ]

解释 见“披毛求疵”。

出处 《北史·崔浩传》:“是以妄张贼势,披毛求疵,冀得肆心。”

72抉瑕摘衅 [ jué xiá zhāi xìn ]

解释 谓刻意挑剔缺点毛病。

出处 《东观汉记·陈元传》:“抉瑕摘衅,掩其宏美。”

73披毛求疵 [ pī máo qiú cī ]

解释 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出处 《旧唐书·崔元综传》:“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鞠狱,必披毛求疵,陷于重辟。”

74披毛索黡 [ pī máo suǒ yǎn ]

解释 披:拨开;毛:毛发;索:寻找;黡:黑痣。比喻故意挑剔毛病。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接疏》:“成天平地,岂肯称薪而爨,数粒乃炊,并瑕弃璧,披毛索靥哉!”

75挑么挑六 [ tiāo yāo tiāo liù ]

解释 挑剔,找差错。

76耳听心受 [ ěr tīng xīn shòu ]

解释 用耳朵听,并记在心里。

77洗垢索瘢 [ xǐ gòu suǒ bān ]

解释 见“洗垢求瘢”。

出处 明·杨慎《升庵诗话·老子论性》:“若知其出于老氏,宋儒必洗垢索瘢,曲为讥评;但知其出于经,则护持交赞。此亦矮人之观场也。”

78披毛索靥 [ pī máo suǒ yǎn ]

解释 比喻故意挑剔毛病。

出处 《抱朴子·接疏》:“岂肯称薪而爨,数粒乃炊,并瑕弃璧,披毛索靥哉?”

79抉瑕擿衅 [ jué xiá tī xìn ]

解释 抉:挑出;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毛病;擿:揭发;衅:嫌隙,破绽。形容寻求缺点和破绽,故意挑剔。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元传》:“遗脱纤微,指为大尤;抉瑕擿衅,掩其弘美;所谓‘小辩破言,小言破道’者也。”

80抉瑕掩瑜 [ jué xiá yǎn yú ]

解释 瑕:玉上的斑点;瑜:玉石的光彩。故意挑剔玉上的斑点,埋没它的光彩。比喻刻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和短处,而抹煞其优点和长处。

出处 唐 严郢《驳议吕諲》:“今太常议荆南之政详矣……乃抉瑕掩瑜之论,非中适之言也。”

81吹毛索瘢 [ chuī máo suǒ bān ]

解释 同“吹毛求疵”。

出处 清·邹弢《三借庐笔谈·杨文乾》:“田(田文镱)以为讪己,愈恶之,每见嗔喝,吹毛索瘢。”

82白眼相看 [ bái yǎn xiāng kàn ]

解释 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

出处 宋·杨万里《诚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第四卷:“尽今俗客不妨来,白眼相看勿分剖。”

83挟细拿粗 [ xié xì ná cū ]

解释 挟:挟制;拿:刁难。比喻寻事生非;挑剔冒犯。

出处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倚仗着恶党凶徒,害良民肆生淫欲,谁敢向他行挟细拿粗,逞刁顽全不想他妻我妇。”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