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一个人说话不算话的成语

形容一个人说话不算话的成语


1出尔反尔 [ chū ěr fǎn ěr ]

解释 尔:你;反:同“返”;回。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2信口开河 [ xìn kǒu kāi hé ]

解释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3信口雌黄 [ xìn kǒu cí huáng ]

解释 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雌黄:鸡冠石;黄赤色。

出处 南北朝 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晋 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4言而无信 [ yán ér wú xìn ]

解释 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出处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5反复无常 [ fǎn fù wú cháng ]

解释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

出处 宋 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书》:“时事反复无常,天运所至,亦看人事对付如何。”

6言不由衷 [ yán bù yóu zhōng ]

解释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7自食其言 [ zì shí qí yán ]

解释 食:吞掉。自己把自己说出的话吞食了。形容说了话不算数。

出处 宋 欧阳修《穴一居士传》:“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

8心口不一 [ xīn kǒu bù yī ]

解释 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2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9言行不一 [ yán xíng bù yī ]

解释 说的和做的不一致。

出处 《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相似,始终相悖。”

10食言而肥 [ shí yán ér féi ]

解释 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二十五年》:“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11言而不信 [ yán ér bù xìn ]

解释 见“言而无信”。

出处 《淮南子·泰族训》:“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

12阳奉阴违 [ yáng fèng yīn wéi ]

解释 阳:表面;奉:奉行;遵守;阴:背后;暗里;违:违背。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出处 明 范景文《革大户行召募疏》:“如有日与胥徒比,而阳奉阴违,名去实存者,断以白简随其后。”

13口蜜腹剑 [ kǒu mì fù jiàn ]

解释 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阴险毒辣。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14空头支票 [ kōng tóu zhī piào ]

解释 空头:有名无实的;支票:向银行取款或拨款的票据。指有名无实的支票;不能兑现。现多比喻不能实现的诺言或保证。

出处 邹韬奋《三十年前的民主运动》:“他们以为放出一个‘九年预备’的空头支票,可以缓和空气。”

15背信弃义 [ bèi xìn qì yì ]

解释 背:违背。信:信用;弃:丢弃;义:道义。不讲信用。不讲道义也作“弃信忘义”。

出处 《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16一纸空文 [ yī zhǐ kōng wén ]

解释 一张没有用处的空头公文;指没有用处不能兑现的文件。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近来又有了什么外销名目,说是筹了款项,只能办理本省之事;将来不过一纸空文咨部塞责。”

17说三道四 [ shuō sān dào sì ]

解释 道:说。指任意乱说乱讲;惹是生非。

出处 清 崔灏《通俗编 言笑》:“莫学他人不知朝暮,走启蒙乡村,说三道四。”

18自相矛盾 [ zì xiāng máo dùn ]

解释 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

出处 《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19朝三暮四 [ zhāo sān mù sì ]

解释 原比喻使用诈术;进行欺骗。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处 庄周《庄子 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20胡说八道 [ hú shuō bā dào ]

解释 指没有根据;不负责任的乱说一气。也作“胡说乱道”。

出处 宋 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手指东画西,口中乱说乱道。”

21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解释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22口说无凭 [ kǒu shuō wú píng ]

解释 单凭口说,不足为据。

出处 元 乔吉《扬州梦》第四折:“咱两个口说无凭。”

23变化无常 [ biàn huà wú cháng ]

解释 常:常规;准则。形容事物任意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则。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忽漠无形,变化无常。”

24尽力而为 [ jìn lì ér wéi ]

解释 尽:全部用出;为:做。用全部力量去做。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25翻云覆雨 [ fān yún fù yǔ ]

解释 翻覆:翻转。翻过去是云;翻过来是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权术和手段。

出处 唐 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26言行一致 [ yán xíng yī zhì ]

解释 说的和做的一样。形容人表里如一。

出处 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27说一不二 [ shuō yī bù èr ]

解释 指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更改。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28童言无忌 [ tóng yán wú jì ]

解释 忌:忌讳。儿童讲话诚实,纵出不吉之言,无须见怪。讥人说话幼稚可笑。

出处 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

29口血未干 [ kǒu xuè wèi gān ]

解释 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订约不久就毁约。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九年》:“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30口中雌黄 [ kǒu zhōng cí huáng ]

解释 雌黄:即鸡冠石,过去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比喻言论前后矛盾,没有一定见解。

出处 晋 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31背惠食言 [ bèi huì shí yán ]

解释 指忘恩失信。

出处 《周书 杨荐传》:“荐至蠕蠕,责其背惠食言,并论结婚之意。”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