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冬天好的成语

形容冬天好的成语


1阳春白雪 [ yáng chūn bái xuě ]

解释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2冰天雪地 [ bīng tiān xuě dì ]

解释 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

出处 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3雪上加霜 [ xuě shàng jiā shuāng ]

解释 积雪上又添加寒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伊退步而立。师云:‘汝只解瞻前,不解顾后。’伊云:‘雪上更加霜!’”

4冰清玉洁 [ bīng qīng yù jié ]

解释 清:清澈;洁:洁白。像冰那样清澈;像玉那样洁白。也作“玉洁冰清”。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

出处 西汉 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5寒冬腊月 [ hán dōng là yuè ]

解释 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出处 汉 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6天寒地冻 [ tiān hán dì dòng ]

解释 天气非常寒冷;大地到处结冰。

出处 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词:“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7冷暖自知 [ lěng nuǎn zì zhī ]

解释 水的冷暖,饮者自知。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

出处 唐 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8滴水成冰 [ dī shuǐ chéng bīng ]

解释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 宋 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9鹅毛大雪 [ é máo dà xuě ]

解释 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出处 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10风雪交加 [ fēng xuě jiāo jiā ]

解释 风和雪同时袭来。

出处 元 程文海《浣溪沙 题湘水行吟》词:“风雪交加冻不醒,抱琴谁共赏《湘灵》。”

11雪虐风饕 [ xuě nüè fēng tāo ]

解释 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 唐 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12十冬腊月 [ shí dōng là yuè ]

解释 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出处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59回:“十冬腊月喝凉水,临死埋在灶火坑。”

13冰寒于水 [ bīng hán yú shuǐ ]

解释 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4凛若冰霜 [ lǐn ruò bīng shuāng ]

解释 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态度严肃,不易接近。

出处 宋 曾巩《酬柳国博》诗:“洞无畦畛心常坦,凛若冰霜节最高。”

15白雪皑皑 [ bái xuě ái ái ]

解释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出处 冰心《再寄小读者》:“白雪皑皑,山顶上悬着一钩淡黄色的新月。”

16冰魂雪魄 [ bīng hún xuě pò ]

解释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海叙不遇》:“诗曰:‘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直教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销。’”

17春冰虎尾 [ chūn bīng hǔ wěi ]

解释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 《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18冬温夏清 [ dōng wēn xià qīng ]

解释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出处 北魏《张猛龙碑》:“冬温夏清,晓夕承奉。”

19冬日夏云 [ dōng rì xià yún ]

解释 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 宋·陈恬《程伯淳赞》:“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20岁暮天寒 [ suì mù tiān hán ]

解释 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21雪窖冰天 [ xuě jiào bīng tiān ]

解释 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出处 《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22天凝地闭 [ tiān níng dì bì ]

解释 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出处 《晋书 张协传》:“天凝地闭,风厉霜飞。”

23冬裘夏葛 [ dōng qiú xià gě ]

解释 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出处 《公羊传·桓公七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24无微不至 [ wú wēi bù zhì ]

解释 微:细微;至: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出处 宋 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25雪中送炭 [ xuě zhōng sòng tàn ]

解释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出处 宋 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26冷冷清清 [ lěng lěng qīng qīng ]

解释 死气沉沉,冷落、凄凉、寂寞。

出处 元·郑光祖《蟾宫曲·梦中作》:“冷冷清清潇湘景晚风生,淅留淅零暮雨初晴,皎皎洁洁照橹篷剔留团栾月明。”

27嘘寒问暖 [ xū hán wèn nuǎn ]

解释 问冷问热;口可出热气使受寒的人温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非常关心。嘘:缓缓吹气。

出处 冰心《关于女人 我最尊敬体贴她们》:“孩子们安静听话,太太笑脸相迎,嘘寒问暖。”

28春寒料峭 [ chūn hán liào qiào ]

解释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9卷:“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29漫山遍野 [ màn shān biàn yě ]

解释 漫:原为水满外流的意思;引申为“布满”;遍:动词;遍及;布满。原指布满了山坡山冈、田间旷野。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声势很大。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

30数九寒天 [ shǔ jiǔ hán tiān ]

解释 数九: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四九最寒冷。最寒冷的那些日子。

出处 清·无名氏《隔帘花影》第十回:“到了那十二月,数九寒天,下的大雪,把破瓦窑门屯住。”

31问寒问暖 [ wèn hán wèn nuǎn ]

解释 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很关心。

出处 康濯《我在乡下》:“他短不了上我屋里来拉扯个时事,还常常问寒问暖问吃问住,亲热的不行。”

32漫天盖地 [ màn tiān gài dì ]

解释 遍布天地之间。

出处 清·蒲松龄《东郭外传》:“齐人漫天盖地说大话,把他那婆子喜的似风魔。”

33夏炉冬扇 [ xià lú dōng shàn ]

解释 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出处 汉 王充《论衡 逢遇》:“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

34风刀霜剑 [ fēng dāo shuāng jiàn ]

解释 冷风似刀寒霜如剑。形容气候寒冷恶劣。也比喻周围人际环境恶劣严酷。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35风雨凄凄 [ fēng yǔ qī qī ]

解释 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出处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36傲雪凌霜 [ ào xuě líng shuāng ]

解释 形容不畏严寒;傲然挺立于霜雪之中。

出处 宋 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37风和日暖 [ fēng hé rì nuǎn ]

解释 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出处 宋 王楙《野客丛书 陈胡二公评诗》:“而牡丹开时,正风和日暖,又安得有月冷风清之气象邪!”

38冰山难靠 [ bīng shān nán kào ]

解释 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39吴牛喘月 [ wú niú chuǎn yuè ]

解释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出处 汉 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40冷若冰霜 [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

解释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出处 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41流金铄石 [ liú jīn shuò shí ]

解释 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快要熔化。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42残冬腊月 [ cán dōng là yuè ]

解释 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一年将尽之时。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错过了吉日良时,残冬腊月,未必有好日了。”

43铄石流金 [ shuò shí liú jīn ]

解释 高温熔化金石。形容天气酷热。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诠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

44映雪读书 [ yìng xuě dú shū ]

解释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出处 《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45冰天雪窖 [ bīng tiān xuě jiào ]

解释 窖:收藏物品的地下室。到处是冰和雪。形容极为寒冷的景象。

出处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四卷:“公子编修汝舟随侍,劝以节劳暂息。公慨然曰:‘二万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尝言苦,此时反惮劳乎?’”

46冬日可爱 [ dōng rì kě ài ]

解释 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 左丘明《左传 文公七年》:“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47滴水成冻 [ dī shuǐ chéng dòng ]

解释 滴:液体一点点落下;冻:凝结成冰。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出处 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冻。”

48春回大地 [ chūn huí dà dì ]

解释 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出处 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岁杪雨雪连日闷题二首》:“树头雪过梅犹在,地上春回柳未知。”

49暑往寒来 [ shǔ wǎng hán lái ]

解释 热天过去了,冷天来到了。形容时光的流逝。亦作“暑来寒往”。

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中书令临汝灵侯墓志铭》:“草茂故辙,松插新枚。月明泉暗,暑往寒来。”

50无冬无夏 [ wú dōng wú xià ]

解释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出处 《诗经 陈风 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51大地回春 [ dà dì huí chūn ]

解释 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2回:“阴历初三立春,当时有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之义。”

52粉妆玉砌 [ fěn zhuāng yù qì ]

解释 用白粉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也形容女子皮肤白嫩。

出处 《第一场雪》:“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53大雪纷飞 [ dà xuě fēn fēi ]

解释 纷:多而杂乱。雪片大量飘落的样子。形容雪下得大。

出处 鲁迅《“大雪纷飞”》:“在江浙,倘要说出‘大雪纷飞’的意思来……大抵用‘凶’,‘猛’或‘厉害’,来形容这下雪的样子。”

54冬烘先生 [ dōng hōng xiān shēng ]

解释 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出处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55冬温夏凊 [ dōng wēn xià qìng ]

解释 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辰省。”

56冬扇夏炉 [ dōng shàn xià lú ]

解释 比喻不合时宜。

出处 东汉 王充《论衡 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佑之有乎。”

57五黄六月 [ wǔ huáng liù yuè ]

解释 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7回:“只为五黄六月,无人使唤,父母又年老,所以亲身来送。”

58烁石流金 [ shuò shí liú jīn ]

解释 谓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烁,通“铄”。

出处 唐·康骈《剧谈录·狄惟谦请雨》:“是时炎旱累月,烁石流金,晴空万里。”

59火伞高张 [ huǒ sǎn gāo zhāng ]

解释 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出处 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60集萤映雪 [ jí yíng yìng xuě ]

解释 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出处 南朝 梁 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拥书成学,至乃集萤映雪,编蒲辑柳。”

61冰雪聪明 [ bīng xuě cōng míng ]

解释 比喻人聪明非凡。

出处 唐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62碧海青天 [ bì hǎi qīng tiān ]

解释 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出处 唐 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63朝生暮死 [ zhāo shēng mù sǐ ]

解释 ①早晨刚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

出处 《重修政和证类本草 草下之上》:“朝生幕落花……生粪秽处,头如笔,紫色,朝生暮死。”

64浮瓜沉李 [ fú guā chén lǐ ]

解释 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

65暑来寒往 [ shǔ lái hán wǎng ]

解释 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出处 南朝 梁 陆倕《石阙铭》:“暑来寒往,地久天长,神哉华观,永配无疆。”

66雪兆丰年 [ xuě zhào fēng nián ]

解释 谓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古人云:‘雪兆丰年’。”

67和风丽日 [ hé fēng lì rì ]

解释 谓天气温暖而晴朗。

出处 宋·柳永《西平乐》词:“正是和风丽日,几许繁红嫩绿,雅称嬉游去。”

68万里无云 [ wàn lǐ wú yún ]

解释 湛湛蓝天,没有一丝云彩。形容天气晴朗。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碧天万里无云,空劳倦客身心。”

69冰天雪窑 [ bīng tiān xuě jiào ]

解释 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出处 《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窑;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70秋收冬藏 [ qiū shōu dōng cáng ]

解释 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71烁玉流金 [ shuò yù liú jīn ]

解释 见“烁石流金”。

出处 宋·苏轼《石炭》诗:“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72岁寒三友 [ suì hán sān yǒu ]

解释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出处 元·白朴《朝中措》:“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

73无间冬夏 [ wú jiān dōng xià ]

解释 见“无冬无夏”。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无间冬夏,读书恒至夜半。”

74风和日暄 [ fēng hé rì xuān ]

解释 微风和畅,阳光温暖。见“风和日暖”。

出处 明 汪廷讷《狮吼记 赏春》:“风和日暄,燕交飞触碎胭脂片。”

75松柏后凋 [ sōng bǎi hòu diāo ]

解释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76六出纷飞 [ liù chū fēn fēi ]

解释 六出:雪花六角,因别称“六出”。大雪纷纷。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77霜露之感 [ shuāng lù zhī gǎn ]

解释 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78秋收东藏 [ qiū shōu dōng cáng ]

解释 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出处 《荀子 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79冰雪严寒 [ bīng xuě yán hán ]

解释 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出处 吴伯箫《菜园小记》“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

80夏虫朝菌 [ xià chóng zhāo jūn ]

解释 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出处 语出《庄子 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又《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81寒蝉凄切 [ hán chán qī qiè ]

解释 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出处 晋·陆云《陆清河集·寒蝉赋》:“于是贫居之士,喟尔相与而俱叹曰:‘寒蝉哀鸣,其声也悲;四时去暮,临河徘徊。’”

82寒风侵肌 [ hán fēng qīn jī ]

解释 形容天气寒冷。

83葛屦履霜 [ gě jù lǚ shuāng ]

解释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出处 《诗经 魏风 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幼学琼林 卷二 衣服类》:“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

84黄绵袄子 [ huáng mián ǎo zǐ ]

解释 比喻冬天的太阳。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壬寅正月,雨雪连旬,忽尔开霁。闾里翁媪相呼贺曰:‘黄绵袄子出矣。’”

85橙黄橘绿 [ chéng huáng jú lǜ ]

解释 指秋季景物。

出处 宋·苏轼《赠刘景文》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86皎阳似火 [ jiǎo yáng shì huǒ ]

解释 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87玉树琼枝 [ yù shù qióng zhī ]

解释 ①形容树木华美。②喻贵家子弟。

出处 唐·李煜《破阵子》词:“凤阙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88惠风和畅 [ huì fēng hé chàng ]

解释 惠:柔和;和:温和;畅:舒畅。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89沉李浮瓜 [ chén lǐ fú guā ]

解释 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90日长一线 [ rì cháng yī xiàn ]

解释 指冬至以后白昼渐长。

出处 唐·杜甫《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诗:“何人却忆穷愁日,日日愁随一线长。”

91山寒水冷 [ shān hán shuǐ lěng ]

解释 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八:“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

92赫赫炎炎 [ hè hè yán yán ]

解释 形容势焰炽盛。

出处 〗《诗经 大雅 云汉》:“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汉书 叙传下》:“胜、广熛起,梁、籍扇烈,赫赫炎炎,遂焚咸阳。”

93佴之蚕室 [ èr zhī cán shì ]

解释 居住于蚕室,指受宫刑。佴:被放置。蚕室,指密封之室,因受刑人怕风,所以室内温暖严密。

94燕雁代飞 [ yàn yàn dài fēi ]

解释 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地形训》:“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

95昏定晨省 [ hūn dìng chén xǐng ]

解释 昏:天刚黑;省:探望、问候。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96温凊定省 [ wēn qǐng dìng shěng ]

解释 冬温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称。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语本《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出处 语出《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97林寒涧肃 [ lín hán jiàn sù ]

解释 指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出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98饕风虐雪 [ tāo fēng nüè xuě ]

解释 指狂暴肆虐的风雪。

出处 元·方回《春晴》诗:“饕风虐雪到家林,才喜晴春已深。”

99瑞雪兆丰年 [ ruì xuě zhào fēng nián ]

解释 瑞:吉利的。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出处 曲波《桥隆飙》十九:“俗语道:‘瑞雪兆丰年’,明年的小麦一定收成好。”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