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不想耽误别人的成语

形容不想耽误别人的成语


1蹉跎岁月 [ cuō tuó suì yuè ]

解释 蹉跎:时间白白地消耗掉;虚度光阴。白白地度过年月。指人生虚度年华。也作“日月蹉跎”、“岁月蹉跎”。

出处 晋 阮籍《咏怀》:“误东未终极,白日勿蹉跎。”

2旷日持久 [ kuàng rì chí jiǔ ]

解释 旷:荒废;耽搁;持:持续;拖延。耽搁时日;长期拖延。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3误人子弟 [ wù rén zǐ dì ]

解释 指误导别人的孩子,亦用来讥讽不称职的老师。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9回:“先生犯了这样小错,就要打手心,那终日旷功误人子弟的,岂不都要打杀么?”

4日月蹉跎 [ rì yuè cuō tuó ]

解释 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出处 晋·阮籍《咏怀》诗:“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5蹉跎时日 [ cuō tuó shí rì ]

解释 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郎君奉尊堂之命,远来游学,不可蹉跎时日。”

6因循坐误 [ yīn xún zuò wù ]

解释 因循:迟延拖拉;坐误:坐失。指情况有了变化,还照老一套办,因而耽误了事情。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4回:“照这样因循坐误,无怪有名的御史韩以高约会了全台,在宣武门外松筠庵开会。”

7蹉跎日月 [ cuō tuó rì yuè ]

解释 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出处 晋·阮籍《咏怀》诗:“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8蹉跎自误 [ cuō tuó zì wù ]

解释 蹉跎:时间白白地消耗掉。人生虚度年华,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长兄年力鼎盛,万不可蹉跎自误 。”

9不得违误 [ bù dé wéi wù ]

解释 公文用语,不得违反命令,耽误公事。

10迫在眉睫 [ pò zài méi jié ]

解释 迫:紧迫;睫:眉毛和眼睫毛。已经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间。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11不失时机 [ bù shī shí jī ]

解释 失:耽误,错过。时机:具有时间性的机会。不错过当前的机会。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

出处 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这时离国共分裂还有两个月,如果……努力去做,还不失时机。”

12责无旁贷 [ zé wú páng dài ]

解释 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形容应当由自己尽责。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讲到护送,除了自己一身之外,责无旁贷者再无一人。”

13刻不容缓 [ kè bù róng huǎn ]

解释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

14一误再误 [ yī wù zài wù ]

解释 一次错了;二次又错。形容不接受教训;屡犯错误。

出处 《宋史 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耶?’”

15不急之务 [ bù jí zhī wù ]

解释 务:事务。不紧迫的事务。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和传》:“弃不急之务,以修功业之墓,其于名行,岂不善哉!”

16不违农时 [ bù wéi nóng shí ]

解释 违:不遵守。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17虚度年华 [ xū dù nián huá ]

解释 白白地度过年岁。虚:指没有收获、成就。

出处 《忆邓拓 邓拓与人民日报》:“他认为:古今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不虚度年华。”

18岁月蹉跎 [ suì yuè cuō tuó ]

解释 指无所作为地把时间荒废掉了。

出处 明 许三阶《节侠记 闺忆》:“你我蓬飘岭南,岁月蹉跎,音书断绝。”

19篝火狐鸣 [ gōu huǒ hú míng ]

解释 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象磷火,同时又学狐叫。这是陈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20不误农时 [ bù wù nóng shí ]

解释 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

出处 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必须注意领导人民加紧生产,不误农时,不荒地,防止地富怠工和破坏。”

21贻误军机 [ yí wù jūn jī ]

解释 贻:贻害。耽误了作战大事。

出处 《清史稿 高家本纪三》:“二十一年春正月庚本,以额附科尔沁亲王色布腾巴勒珠尔贻误军机,褫爵禁锢。”

22祸国误民 [ huò guó wù mín ]

解释 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出处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23狐鸣鱼书 [ hú míng yú shū ]

解释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后因以“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出处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24狐鸣篝火 [ hú míng gōu huǒ ]

解释 见“狐鸣鱼书”。

出处 黄葆桢《扬哲商烈士悼歌》:“军储潜遣五丁运,狐鸣篝火期相从。”

25狐鸣鱼出 [ hú míng yú chū ]

解释 鸣:叫。指动员众人起事。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曰:‘大楚兴,陈胜王。’”

26轻裘缓带 [ qīng qiú huǎn dài ]

解释 轻暖的皮袍,宽松的腰带。形容从容闲适。

出处 《晋书 羊祜传》:“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

27不夺农时 [ bù duó nóng shí ]

解释 夺:侵占,耽误。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

出处 《旧唐书·李密传》:“是以轻徭薄赋,不夺农时,宁积于人无藏于府。”

28鸡鸣候旦 [ jī míng hòu dàn ]

解释 见“鸡鸣戒旦”。

出处 宋·徐铉《和张先辈见寄》:“鸡鸣候旦宁辞晦,松节凌霜几换秋。”

29狐鸣篝中 [ hú míng gōu zhōng ]

解释 见“狐鸣鱼书”。

出处 清·邹容《革命军》第一章:“此自秦以来,所以狐鸣篝中,王在掌上,卯金伏诛,魏史当涂。”

30鱼帛狐篝 [ yú bó hú gōu ]

解释 指借助鬼神制造舆论,以便起事。

出处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31鸡鸣戒旦 [ jī míng jiè dàn ]

解释 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

出处 《诗经 齐风 鸡鸣序》:“《鸡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32悮国欺君 [ wù guó qī jūn ]

解释 悮:耽误;欺:欺骗。欺骗君王,祸害国家。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假如有一等做官的,悮国欺君,侵剥百姓,虽然官高禄厚,难道不是大盗?”

33悮人子弟 [ wù rén zǐ dì ]

解释 悮:耽误。指因无才或不负责任而耽误人家后辈学生

出处 续范亭《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一封五千言书》:“你知道悮人子弟,男盗女娼,强迫人做汉奸,这是何等的罪恶!”

34秦琼卖马 [ qín qióng mài mǎ ]

解释 秦琼:人名。秦琼卖掉自己的坐骑。指英雄到了困境。

出处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36回:“秦琼卖马,子胥吹箫,自古英雄,也曾困乏。”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