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文化博大的成语

形容文化博大的成语


1博大精深 [ bó dà jīng shēn ]

解释 博:广博;精深:又专又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而高深。

出处 明 姜世昌《逸周书》:“迄今读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2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释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3人杰地灵 [ rén jié dì líng ]

解释 人有英杰;地有灵秀之气;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就会成为名胜地区。后多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出处 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4汗牛充栋 [ hàn niú chōng dòng ]

解释 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出处 唐 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5源远流长 [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

解释 源:源头;流:水的流程。河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出处 唐 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6淋漓尽致 [ lín lí jìn zhì ]

解释 淋漓:尽情;畅快;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态充分地刻画、表现了出来。

出处 明 李清《三垣笔记 崇祯补遗》:“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

7博学多才 [ bó xué duō cái ]

解释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出处 《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8博览群书 [ bó lǎn qún shū ]

解释 览:观看;阅读。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形容学识渊博。也作“博览群籍”。

出处 《周书 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9见多识广 [ jiàn duō shí guǎng ]

解释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10才高八斗 [ cái gāo bā dǒu ]

解释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出处 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11才华横溢 [ cái huá héng yì ]

解释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文艺书画方面而言。很有才华;或充满了才华。

出处 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12璀璨夺目 [ cuǐ càn duó mù ]

解释 璀璨:美玉发光。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出处 宋·周密《武林旧事》第三卷:“玉山宝带,尽壁寸珠,璀璨夺目。”

13学富五车 [ xué fù wǔ jū ]

解释 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14八斗之才 [ bā dǒu zhī cái ]

解释 八斗:指量多;才:才华。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诗文多而华美。

出处 唐 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15学贯中西 [ xué guàn zhōng xī ]

解释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16学识渊博 [ xué shí yuān bó ]

解释 指学识深而且广。

出处 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17无所不在 [ wú suǒ bù zài ]

解释 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

出处 巴金《家》四:“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所不在。”

18钟灵毓秀 [ zhōng líng yù xiù ]

解释 钟:汇聚;集中;毓:孕育;产生。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6回:“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

19殚见洽闻 [ dān jiàn qià wén ]

解释 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出处 汉 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启发篇章,校理秘文。”

20闳言崇议 [ hóng yán chóng yì ]

解释 博大高远的议论。

出处 《汉书·扬雄传下》:“若夫闳言崇议,幽微之涂,凙难与览者同也。”

21闳言高论 [ hóng yán gāo lùn ]

解释 见“闳言崇议”。

出处 宋·欧阳修《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故其间钜人硕德闳言高论流铄前后者,恃其所载之在文也。”

22博识洽闻 [ bó shí qià wén ]

解释 见多识广,学识博大。

23蟠天际地 [ pán tiān jì dì ]

解释 蟠:遍及;际:到。指从天到地无所不在。形容气势博大。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刻意》:“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

24孕大含深 [ yùn dà hán shēn ]

解释 孕:包涵。包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

出处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

25文江学海 [ wén jiāng xué hǎi ]

解释 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出处 唐·郑愔《柏梁体联句》:“文江学海恩济航。”

26巍巍荡荡 [ wēi wēi dàng dàng ]

解释 语出《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朱熹集注:“巍巍,高大之貌;荡荡,广远之称也。”后以“巍巍荡荡”形容道德崇高,恩泽博大。

出处 语出《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朱熹集注:“巍巍,高大之貌;荡荡,广远之称也。”

27泛浩摩苍 [ fàn hào mó cāng ]

解释 泛海摩天。形容文词博大高深。语出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

出处 语出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

28大含细入 [ dà hán xì rù ]

解释 原指文章的内容,既包涵天地的元气,又概括了极微小的事物。形容文章博大精深。

出处 汉·扬雄《解嘲》:“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

29闳中肆外 [ hóng zhōng sì wài ]

解释 闳:博大;肆:奔放,淋漓尽致。指文章内容丰富,文笔又能尽量发挥。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30厚德载物 [ hòu dé zài wù ]

解释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出处 《周易 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1道大莫容 [ dào dà mò róng ]

解释 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

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