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从古到今的成语

形容从古到今的成语


1古为今用 [ gǔ wéi jīn yòng ]

解释 指批判地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使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出处 毛泽东《书信选集 致陆定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2古往今来 [ gǔ wǎng jīn lái ]

解释 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出处 晋 潘岳《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

3博古通今 [ bó gǔ tōng jīn ]

解释 博:广博;知道得多;通:通晓。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 《晋书 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4厚古薄今 [ hòu gǔ bó jīn ]

解释 在学术上重视、推崇古代的;轻视、鄙薄现代的。多用于学术研究方面。

出处 宋 米芾《宝晋英光集 蚕赋》:“由斯而言,则予之功,非欲厚古而薄今,时之异也。”

5古今中外 [ gǔ jīn zhōng wài ]

解释 从古代到现在;从国内到国外。

出处 茅盾《子夜》九:“翻遍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没有一个国家曾经用这种所谓示威运动而变成了既富且强的。”

6谈古论今 [ tán gǔ lùn jīn ]

解释 从古到今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出处 元 张可久《端正好 渔乐》:“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

7震古烁今 [ zhèn gǔ shuò jīn ]

解释 烁:光亮的样子。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

出处 清 谭嗣同《仁学》:“称震古烁今之仁政焉。”

8继古开今 [ jì gǔ kāi jīn ]

解释 指继往开来。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郑振铎》:“先生如离开北平,亦大可惜,因北平究为文化旧都,继古开今之事,尚大有可为者在也。”

9通达古今 [ tōng dá gǔ jīn ]

解释 通:通晓;达:到达。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物。形容知识渊博,见闻广博。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赞》:“唯孟轲、孙况、董仲舒、司马迁、刘向、扬雄,此数公者,皆博物洽闻,通达古今。”

10攀今吊古 [ pān jīn diào gǔ ]

解释 见“攀今吊古”。

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怅眺》:“那攀今吊古也徒然,荒台古树寒烟。”

11超今越古 [ chāo jīn yuè gǔ ]

解释 见“超今冠古”。

出处 明·无名氏《桃园结义》二折:“凭着我壮志能,胆气粗,博一个黄阁标名,超今越古。”

12超今冠古 [ chāo jīn guàn gǔ ]

解释 冠:超出众人。超越古今。亦作“超今越古”、“越古超今”。

出处 唐,韩愈《贺册尊号表》:“众美备具,名实相当,赫赫巍巍,超今冠古。”

13熔古铸今 [ róng gǔ zhù jīn ]

解释 指融会贯通古今知识。

出处 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 谈艺二 沧溟蔡姬》:“葆真履素,取则先民,熔古铸今,蔚为代宝。”

14古今一揆 [ gǔ jīn yī kuí ]

解释 揆:尺度,准则。指某事物从古到今没有改变,情况相同。

出处 三国·魏·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古今一揆,先后不贸。”

15亘古亘今 [ gèn gǔ gèn jīn ]

解释 亘:横贯。指贯串古今,从古到今。

出处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若解向里寻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不是此道,亘古亘今,无终无始。”

16隆古贱今 [ lóng gǔ jiàn jīn ]

解释 隆:尊重。尊崇古代,轻视当代。

出处 朱自清《正变》:“明白了通变的道理,便不至于一味的隆古贱今,也不至于一味的竞今疏古,便能公平的看历史,各各还给它一副本来面目。”

17洞鉴古今 [ dòng jiàn gǔ jīn ]

解释 洞鉴:明察。深入透彻地了解历史与现实世事。

出处 《旧唐书·王及善等传论》:“苟非洞鉴古今,深识王霸,何由立其高论哉。”

18泥古违今 [ nì gǔ wéi jīn ]

解释 泥:拘泥,约束限制。比喻用古代的陈规硬套今天的事物。

出处 宋·楼钥《荐黄肤卿林椅札子》:“既非泥古以违今,直可据经而从事。”

19吊古伤今 [ diào gǔ shāng jīn ]

解释 吊:凭吊。凭吊古迹,追忆往昔,对现今状况有所感伤。

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悔赋》:“铺究前史,吊古伤今。”

20不今不古 [ bù jīn bù gǔ ]

解释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出处 西汉 扬雄《太玄经 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范望注:“既不合今,亦不合古。”

21铄古切今 [ shuò gǔ qiē jīn ]

解释 犹言融贯古今。形容学识渊博。

出处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文士》:“孙幼如起都,少而称诗,长而经义,雅丽宏肆,铄古切今,极才人之致。”

22古肥今瘠 [ gǔ féi jīn shòu ]

解释 比喻书法的不同风格。

出处 唐·张远彦《书法要录》卷二:“无常谓之古肥,子敬谓之今瘠。古今既殊,肥瘦颇反。”

23沧海桑田 [ cāng hǎi sāng tián ]

解释 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作“桑田沧海”;又简称“沧桑”。

出处 晋 葛洪《神仙传 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24源远流长 [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

解释 源:源头;流:水的流程。河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出处 唐 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25继往开来 [ jì wǎng kāi lái ]

解释 继:继承;往:过去;来:未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出处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文公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继往开来,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

26融会贯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解释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27海枯石烂 [ hǎi kū shí làn ]

解释 枯:枯干;烂:朽烂。海水干涸;石头朽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或不可能实现。多用作誓言;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也作“石烂海枯”。

出处 金 元好问《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28持之以恒 [ chí zhī yǐ héng ]

解释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出处 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29长年累月 [ cháng nián lěi yuè ]

解释 长年:整年;年复一年;累月:一月又一月。形容经历的时间很长很久。

出处 高缨《云崖初暖》:“她连一眼也不看那长年累月死尸般坐在火塘边的阿侯蛤嫫。”

30遥遥无期 [ yáo yáo wú qī ]

解释 遥遥:很远。指日期遥远得很。说不定要到何年何月。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看看前头存在黄胖姑那里银子渐渐花完,只剩得千把两银子,而放缺又遥遥无期。”

31经天纬地 [ jīng tiān wěi dì ]

解释 经、纬:南北纵线为经;东西横线为纬;引申为治理、规划。比喻经营规划治理。形容人的才能极大。

出处 《国语 周语》:“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北周 庾信《拟连珠》:“盖闻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32千秋万代 [ qiān qiū wàn dài ]

解释 千秋:千年。一千年;一万代。世世代代;指很多很多的年代。

出处 唐 刘长卿《哭陈歙州》:“千秋万古葬平原,素业清风及子孙。”

33天长地久 [ tiān cháng dì jiǔ ]

解释 像天地一样长久永恒的意思。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34不可胜数 [ bù kě shèng shǔ ]

解释 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极多。也作“不可胜计”。

出处 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中》:“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35久而久之 [ jiǔ ér jiǔ zhī ]

解释 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8回:“万一多嘴多舌,露出话来,人家一个年轻娃子,知他性情怎样的?久而久之,慢慢知晓便罢。”

36借古讽今 [ jiè gǔ fěng jīn ]

解释 借:假托;讽:讽刺。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

出处 张抗抗《国魂》:“因为父亲曾经发表过的一部历史人物传记中赞扬了一位含冤而死的兵部尚书,被认为借古讽今。”

37千秋万岁 [ qiān qiū wàn suì ]

解释 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聒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

38人事代谢 [ rén shì dài xiè ]

解释 代谢:更迭,交替。泛指人世间的事新旧交替。

出处 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39博览古今 [ bó lǎn gǔ jīn ]

解释 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形容学问渊博。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成帝纪赞》:“博览古今,容受直辞。”

40学识渊博 [ xué shí yuān bó ]

解释 指学识深而且广。

出处 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41功名富贵 [ gōng míng fù guì ]

解释 指升官发财。

出处 唐·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明·洪应明《菜根谭·应酬》:“功名富贵,直从灭处观究竟,则贪恋自轻;横逆困穷,直从起处究由来,则怨尤自息。”

42讲古论今 [ jiǎng gǔ lùn jīn ]

解释 谈论古今事情,形容话题广泛。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青见那先生学问平常,故意谭天说地,讲古论今,惊得先生一字俱无。”

43知往鉴今 [ zhī wǎng jiàn jīn ]

解释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出处 明·无名氏《太平宴》第一折:“知往鉴今,驱曹荡吴,非同小可也。”

44今古奇观 [ jīn gǔ qí guān ]

解释 奇观:奇异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

出处 明·抱瓮老人《今古奇观·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所恨者新丧未久,况且女求于男,难以启齿。”

45万古千秋 [ wàn gǔ qiān qiū ]

解释 形容延续的时间极久。

出处 唐 周朴《望中怀古》:“齐心楼上望浮云,万古千秋空姓名。”

46援古证今 [ yuán gǔ zhèng jīn ]

解释 援:引。引述古事来证明今事。

出处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事类》:“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

47无所不谈 [ wú suǒ bù tán ]

解释 没有什么不谈论的。

出处 叶圣陶《微波》:“他们无所不谈,谈主义,谈问题。”

48超今绝古 [ chāo jīn jué gǔ ]

解释 见“超今冠古”。

出处 明·李贽《与管登之书》:“细读佳刻,字字句句皆从神识中模写,雄健博达,真足以超今绝古。”

49青山不老 [ qīng shān bù lǎo ]

解释 比喻永存。也比喻时间久长。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后报。”

50以古喻今 [ yǐ gǔ yù jīn ]

解释 喻:说明。借用古代的事来说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

出处 《北史 长孙嵩传》:“昔叔孙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渐曩哲。”

51说古谈今 [ shuō gǔ tán jīn ]

解释 谈说古今事。形容话题广泛。

出处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只待要说古谈今,寻山问水,傍柳穿花;那里也修身正己,利民润物,治国齐家。”

52古今一辙 [ gǔ jīn yī zhé ]

解释 辙:车轮碾过的痕迹。指某事物从古到今没有改变。

出处 清·姚华《曲海一勺·述旨第一》:“立言者骛高,读书者好奇,与其詹詹,毋宁炎炎,古今一辙,颠扑不破。”

53熔今铸古 [ róng jīn zhù gǔ ]

解释 熔:熔炼;铸:浇铸。指融会贯通古今知识。

出处 明·陈汝元《金莲记·弹丝》:“那曾见熔今铸古五车饶,冰茧花生玉粟娇。”

54荣古虐今 [ róng gǔ nüè jīn ]

解释 推崇古代,苛责现今。

出处 唐·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而又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大抵生则不遇,死而垂者众焉。”

55寻山问水 [ xún shān wèn shuǐ ]

解释 寻:探求。游山玩水。

出处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只待要说古谈今,寻山问水,傍柳穿花,那里也修身正己,利民润物,治国齐家。”

56空古绝今 [ kōng gǔ jué jīn ]

解释 古来不曾有过,今世也不会再有。指自古以来是独一无二。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这人真是经天纬地之才,空古绝今之学。”

57援古刺今 [ yuán gǔ cì jīn ]

解释 引述故事古义以讽刺今事。

出处 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六:“援古刺今,箴戒得失,谓之箴。”《天讨·豕韦之裔〈普告汉人〉》:“述怀咏史,不过词人之习态,不可以为援古刺今。”

58越古超今 [ yuè gǔ chāo jīn ]

解释 见“超今冠古”。

出处 宋·朱敦儒《洞仙歌·赠太易》词:“这功名富贵,有也寻常,管做得、越古超今神妙。”

59赫赫巍巍 [ hè hè wēi wēi ]

解释 显赫高大的样子。

出处 唐 韩愈《贺册尊号表》:“众美备具,名实相当,赫赫巍巍,超今冠古。”

60知今博古 [ zhī jīn bó gǔ ]

解释 贯通古今。知识渊博。

出处 元·赵彦晖《点绛唇·席上咏妓》曲:“知今博古通三教,铁石人一见了也魂销。”

61披古通今 [ pī gǔ tōng jīn ]

解释 披:翻阅。通:通晓。研究历史,通晓古今。

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书案铭》:“敬客礼贤,恭思俨束,披古通今,察奸理俗。”

62往古来今 [ wǎng gǔ lái jīn ]

解释 指自古至今。

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63酌古参今 [ zhuó gǔ cān jīn ]

解释 见“酌古斟今”。

出处 清·冯桂芬《邵步青医学三书序》:“步青先生著有《四时病机温毒病说》,重订《万氏女科三书》,发挥经旨,无奥不显,酌古参今,易施于用。”

64达士通人 [ dá shì tōng rén ]

解释 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指心胸豁达,学识渊博的人。

出处 宋·陆游《雍煕请机老疏》:“伏望尊官长者,达士通人,共燃续慧命灯,不惜判虚空笔,起难遭想,结果胜缘。”

65治国齐家 [ zhì guó qí jiā ]

解释 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66谭天说地 [ tán tiān shuō dì ]

解释 指所谈的内容极为广泛。形容谈论者知识广博。

出处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青见那先生学问平常,故意谭天说地,讲论古今,惊得先生一字俱无。”

67泥古执今 [ nì gǔ zhí jīn ]

解释 泥:拘泥;执:执拘,约束限制。比喻用古代的陈规硬套今天的事物。

出处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6回:“于此礼不遵,而泥古执今,不独失礼,竟可谓之不臣矣。”

68极古穷今 [ jí gǔ qióng jīn ]

解释 谓穷尽古今。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气质之秉,虽有善恶之不同,然极古穷今论之,则性未尝不善也。”

69尊古卑今 [ zūn gǔ bēi jīn ]

解释 尊崇古代的,鄙薄现在的。

出处 《庄子·外物》:“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

70酌古斟今 [ zhuó gǔ zhēn jīn ]

解释 谓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参照。

出处 明·杨慎《词品·填词用韵宜谐俗》:“此词连用数韵,酌古斟今,尤妙。”

71书囊无底 [ shū náng wú dǐ ]

解释 谓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出处 宋·黄庭坚《送王郎》诗:“连床夜语鸡戒晓,书囊无底谈未了。”

72镕古铸今 [ róng gǔ zhù jīn ]

解释 见“镕今铸古”。

73迈古超今 [ mài gǔ chāo jīn ]

解释 指超越古今。

出处 元 汤式《哨遍 新建构栏教坊求赞》:“方位里都按着郭景纯经天纬地阴阳诀,规矩上不离了鲁公迈古超今造化机。”

74酌古准今 [ zhuó gǔ zhǔn jīn ]

解释 见“酌古准今”。

出处 明·张居正《请专官纂修疏》:“今既汇为一书,固当深究本原,备详因革,酌古准今,以定一代之章程,垂万年之典则。”

75指古摘今 [ zhǐ gǔ zhāi jīn ]

解释 摘:选取。指摘古今。形容才气纵横,议论锋利。

出处 清·徐麟《长生殿序》:“稗畦洪先生以诗鸣长安,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无不心折。”

76以古方今 [ yǐ gǔ fāng jīn ]

解释 方:比拟。类比。拿古代的事情与当今的事情相比。

出处 《北史·长孙嵩传》:“昔叔孙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惭曩哲。”

77今月古月 [ jīn yuè gǔ yuè ]

解释 指月亮古今如一,而人事代谢无常。

出处 唐 李白《把酒问月》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78酌古御今 [ zhuó gǔ yù jīn ]

解释 谓择古之善者以为治今的借鉴。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强志足以成务,博见足以穷理,酌古御今,治繁总要,此其体也。”

79酌古沿今 [ zhuó gǔ yán jīn ]

解释 谓斟酌古今沿革,以明源流。

出处 唐·长孙讷言《〈切韵笺注〉序》:“此制酌古沿今,无以加也!”

80今愁古恨 [ jīn chóu gǔ hèn ]

解释 古今的恨事。形容感慨极多。

出处 唐·白居易《题灵岩寺》诗:“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