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奉承的成语

形容奉承的成语


1卑躬屈膝 [ bēi gōng qū xī ]

解释 卑躬:低头弯腰;屈膝:弯曲膝盖;指下跪。形容没有骨气;谄媚;讨好的无耻形象。

出处 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2溜须拍马 [ liū xū pāi mǎ ]

解释 比喻讨好奉承。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128章:“跟在李乡长的屁股后边,溜须拍马,可神气啦。”

3曲意逢迎 [ qū yì féng yíng ]

解释 违背自己心意讨好别人。

出处 宋 叶绍翁《四朝见闻录》:“如用兵之茉,不惟不能沮止,乃从而附合,曲意逢迎,贻害生民,恬不知恤。”

4阿谀逢迎 [ ē yú féng yíng ]

解释 谄媚拍马投合对方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阿:迎合讨好;谀:奉承谄媚。逢迎;主动迎合。

出处 宋 程颐《周易程氏传》:“以臣于君言之:褐其忠诚,致其才力,乃显其比君之道也,用之与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谀奉迎,求其比己也。”

5卑躬屈节 [ bēi gōng qū jié ]

解释 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毫无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

6阿谀奉承 [ ē yú fèng chéng ]

解释 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奉承:恭维;讨好。巴结拍马;说恭维人的话;向人讨好。

出处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7谄上骄下 [ chǎn shàng jiāo xià ]

解释 谄:讨好、奉承。对上谄媚;对下骄横。

出处 汉 扬雄《法言》:“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

8扯顺风旗 [ chě shǔn fēng qí ]

解释 形容随风摆动,顺势迎合,奉承别人。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每到一处先替他向人报告,说这位就是唐观察;有些扯顺风旗的,亦就一口一声的观察。”

9扒高踩低 [ bā gāo cǎi dī ]

解释 扒:攀援。比喻对上奉承攀附,对下欺侮压制。

出处 《中国民间故事选 叛徒李四一》:“为人就是扒高踩低,浮上水在行。”

10谗言佞语 [ chán yán nìng yǔ ]

解释 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

出处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三折:“一个李存信,两头蛇谗言佞语。”

11阿谀谄媚 [ ē yú chǎn mèi ]

解释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只是这帮阿谀谄媚的,要博相国欢喜,自然重价购买。”

12婢膝奴颜 [ bì xī nú yán ]

解释 形容卑躬屈膝谄媚奉承的奴才相。参见“奴颜婢膝”。

出处 清 钮琇《觚剩续编 简公雪冤》:“他日侥幸立朝,则婢膝奴颜,汝必安为之矣。”

13百般奉承 [ bǎi bān fèng chéng ]

解释 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

出处 元 关汉卿《金线池》:“巴不得接着子弟,就是钱龙入门,百般奉承他,常怕一个留他不住,怎么刚刚三日,便要赶他出门?”

14曲意承奉 [ qū yì chéng fèng ]

解释 曲意:违心。违背自己的心意去奉承讨好别人。

出处 明·焦竑《玉堂丛语·方正》:“有曲意承奉者,未尝喜,不见者,未尝怒也。”

15谄上傲下 [ chǎn shàng ào xià ]

解释 对上讨好,对下傲慢。

出处 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所谓‘富贵在天’便是打破地上的权威,不走谄上傲下的路去求不义的富贵。”

16阿谀求容 [ ē yú qiú róng ]

解释 容:容色,好的脸色。曲意奉承,取悦于人。

出处 《孔丛子 抗志》:“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17持禄保位 [ chí lù bǎo wèi ]

解释 持;保持;禄:薪俸;位:职位。指为保住官位而阿谀奉承或有过失不肯离职。

出处 宋·王楙《野客丛书·班范议论》:“持禄保位,被阿谀之机。”

18谄词令色 [ chǎn cí lìng sè ]

解释 说奉承人家的话,扮作讨好人家的表情。《东周列国志》八○回:“勾践为人机险,今为釜中之鱼,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以求免刑诛。”

出处 《东周列国志》八○回:“勾践为人机险,今为釜中之鱼,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以求免刑诛。”

19暗箭伤人 [ àn jiàn shāng rén ]

解释 暗中射箭杀伤别人。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13回:“但是杀下马的,各自抬回本阵,不许暗箭伤人,亦不许抢掳尸首。”

20低声下气 [ dī shēng xià qì ]

解释 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21甜言蜜语 [ tián yán mì yǔ ]

解释 说的话像蜜糖一样甜。比喻动听而骗人的话。

出处 《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季布得之心中怕,甜言蜜语却安存。”

22刚正不阿 [ gāng zhèng bù ē ]

解释 刚:刚直;直:正直;不阿:不逢迎。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23奴颜媚骨 [ nú yán mèi gǔ ]

解释 奴颜:奴才的面孔;媚:献媚。一张奴才的面孔;一副献媚的骨头。形容奴气十足低三下四地讨好别人的丑态。

出处 耿可贵《孙中山与宋庆龄》第七场:“莲妹,请去传我的话:宋庆龄不愿见到奴颜媚骨之徒。”

24真才实学 [ zhēn cái shí xué ]

解释 真正的才华和学识。实:真。

出处 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公文集》第23卷:“知其所得必真才实学。”

25卑鄙无耻 [ bēi bǐ wú chǐ ]

解释 形容人品德卑下;粗鄙;毫无廉耻。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并串通黄某,到处钻营,卑鄙无耻。”

26奴颜婢膝 [ nú yán bì xī ]

解释 奴:奴才;颜:面容;婢:侍女;婢膝:侍女的膝;指下跪。形容奴气十足;低三下四地讨好别人。

出处 唐 陆龟蒙《江湖散人歌》:“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为狂痴。”

27世态炎凉 [ shì tài yán liáng ]

解释 凉:冷淡。指旧社会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出处 宋 文天祥《杜架阁》:“世态炎凉甚,交情贵贱分。”

28趋炎附势 [ qū yán fù shì ]

解释 趋:趋向;迎合。炎:热。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出处 宋 陈善《扪虱新话 趋炎附势自古而然》:“盖趋炎附势,自古然矣。”

29想方设法 [ xiǎng fāng shè fǎ ]

解释 尽量想办法。

出处 叶圣陶《得失》:“教的一篇若是白话,看来看去差不多没有几句需要讲明的;然而也得想方设法,把五十分钟敷衍过去。”

30崇洋媚外 [ chóng yáng mèi wài ]

解释 崇:崇拜;推崇;媚:谄媚。崇拜外国的一切事物;向外国人献媚。

出处 茅盾《向鲁迅学习》:“那时清王朝以及当权的洋务派崇洋媚外,出卖国家主权。”

31罪魁祸首 [ zuì kuí huò shǒu ]

解释 作恶犯罪的头子(魁、首:头目)。指坏事的根子。

出处 明 郑若庸《玉玦记 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32承上启下 [ chéng shàng qǐ xià ]

解释 承:承接;启:引出;开始。承接上面的;并引出下面的。多指文章的结构。也泛指把事业或学问接过来传下去。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故君子戒慎”唐 孔颖达疏:“故,承上启下之辞。”

33拍马溜须 [ pāi mǎ liū xū ]

解释 比喻谄媚奉承。

出处 草明《乘风破浪》六:“新社会拍马溜须根本吃不开。”

34偷寒送暖 [ tōu hán sòng nuǎn ]

解释 暗里照顾寒暖。比喻奉承拍马。也比喻对人关切。

出处 元 无名氏《神奴儿》:“看起来偷寒送暖,都是你这老弟子。”

35摧眉折腰 [ cuī méi zhé yāo ]

解释 低眉弯腰。形容没有骨气,巴结奉承。

出处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6刚直不阿 [ gāng zhí bù ē ]

解释 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海龙王报德》:“并一生宦迹,刚直不阿之志,具表奏闻。”

37人情世故 [ rén qíng shì gù ]

解释 世故:处世的经验。指为人处世的习惯、道理。

出处 明 杨基《闻禅》诗:“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

38胁肩谄笑 [ xié jiān chǎn xiào ]

解释 耸起双肩;做出谄媚的笑容。形容巴结奉承别人的丑态。胁肩:耸肩;形容恭敬的样子。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39阿其所好 [ ē qí suǒ hào ]

解释 阿;循私;偏袒。迎合别人的心意;顺从他人的爱好;以向人讨好。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40甘言媚词 [ gān yán mèi cí ]

解释 甘:甜,甜言蜜语。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

出处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41偷合取容 [ tōu hé qǔ róng ]

解释 奉承迎合别人,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同“偷合苟容”。

出处 《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论》:“偷合取容,以至圽身。”

42谄笑胁肩 [ chǎn xiào xié jiān ]

解释 讨好地强装笑脸,缩敛肩膀。形容阿谀逢迎的丑态。

出处 《初刻折案惊奇》卷十三:“那些人贪他是出钱施主,当面只是甜言蜜语,谄笑胁肩,赚他上手。”

43附势趋炎 [ fù shì qū yán ]

解释 谓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

出处 明·无名氏《赠书记·奚妈辨本》:“朝庭一时无公道,我难道附势趋炎,把是非颠倒。”

44吮痈舐痔 [ shǔn yōng shì zhì ]

解释 吮:吮吸;痈:一种毒疮;舐:舔;痔:痔疮。用嘴吮吸痈疮;用舌头舔痔疮。形容小人巴结权贵的卑劣行为。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座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45炎凉世态 [ yán liáng shì tài ]

解释 炎:指亲热。凉:指冷淡。世态:人情世故。指有的人得势时就巴结奉迎,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九:“那三夫人是个女流之辈,只晓得炎凉世态,那里管甚幺大道理?”

46骄傲自大 [ jiāo ào zì dà ]

解释 盛气凌人,过分抬高自己。

出处 邓小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特别提出谦虚,反对骄傲自大。”

47曲意迎合 [ qǔ yì yíng hé ]

解释 同“曲意逢迎”。

出处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又有一等巧于钻营,专工窥探上司之性情嗜好,曲意迎合。”

48持正不阿 [ chí zhèng bù ā ]

解释 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谀。

出处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一:“平居议论臧贬,务持正不阿;与人交,不以盛衰为轩轾。”

49甘言蜜语 [ gān yán mì yǔ ]

解释 甘:甜,甜言蜜语。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

出处 《塞上行·百灵庙战后行》:“你们不该听他们的甘言蜜语……更不该受他们的驱使。”

50如蝇逐臭 [ rú yíng zhú chòu ]

解释 象苍蝇跟着有臭味的东西飞。比喻人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或一心追求钱财、女色等。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两只眼儿水汪汪的,招惹的赖大家人如蝇逐臭,渐渐做出些风流勾当来。”

51偷合苟容 [ tōu hé gǒu róng ]

解释 偷:苟且。奉承迎合别人,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臣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敬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

52伏低做小 [ fú dī zuò xiǎo ]

解释 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出处 元 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他立下功劳,怎肯伏低做小。”

53人情冷暖 [ rén qíng lěng nuǎn ]

解释 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

出处 唐 刘得仁《送车涛罢举归山》诗:“朝是暮还非,人情冷暖移。”

54世态人情 [ shì tài rén qíng ]

解释 社会风尚和为人处世之道。亦作“世道人情”。

出处 元·关汉卿《四块玉·闲适》曲:“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

55不理不睬 [ bù lǐ bù cǎi ]

解释 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面罩重霜的不发一言,任凭这边赔尽小心,那边只是不理不睬。”

56如蚁附膻 [ rú yǐ fù shān ]

解释 附:趋附;膻:羊肉的气味。象蚂蚁趋附羊肉一般。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不好的事物。也比喻许多人依附有钱有势的人。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徐无鬼》:“蚁慕羊肉,羊肉膻也。”

57趋炎附热 [ qū yán fù rè ]

解释 趋:奔走;热:比喻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出处 《宋史 李垂传》:“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

58趋炎赶热 [ qū yán gǎn rè ]

解释 趋:奔走,投靠。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出处 明·康海《中山狼》第四折:“稍觉冷落,却便别处去趋炎赶热,把那穷交故友撇在脑后。”

59趋炎奉势 [ qū yán fèng shì ]

解释 趋:奔走,投靠。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7回:“且说外面这些趋炎奉势的朋友,先前贾宅有事都远避不来,今儿贾政袭职,知圣眷尚好,大家都来贺喜。”

60趋权附势 [ qū quán fù shì ]

解释 趋:奔走;权: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出处 宋 李觏《名公手书 萧注》:“注鄙人,然而有志于圣贤之术,心铭足下之道,故发此书以闻,非今之趋炎附势辈,闻足下有大名而沽相知之幸,足下其以为是非。”

61贫而无谄 [ pín ér wú chǎn ]

解释 谓虽然贫穷却不巴结奉承。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62送暖偎寒 [ sòng nuǎn wēi hán ]

解释 见“送暖偷寒”。

出处 明·叶宪祖《团花凤》第二折:“出入是非门里,定因家有三婆,替那好送暖偎寒,移商换羽,都是你这老贱人了。”

63亲贤远佞 [ qīn xián yuǎn nìng ]

解释 佞:巧言谄媚的人。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出处 唐·韩愈《顺宗实录》第三卷:“尔其尊师重傅,亲贤远佞,非礼勿贱,非义勿行。”

64上谄下渎 [ shàng chǎn xià dú ]

解释 谄:奉承;渎:轻慢,亵渎。奉承上级,轻慢下属。

出处 《易·系辞下》:“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65降颜屈体 [ jiàng yán qū tǐ ]

解释 犹言卑躬屈膝。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府县·邑令轻重》:“三年奏最,上台即以两衙门待之,降颜屈体,反祈他日之陶铸;而二甲之为主事者,积资待次,不过两司郡守。”

66做小伏低 [ zuò xiǎo fú dī ]

解释 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出处 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他那里做小伏低劝芳醑,将一杯满饮醉模糊。”

67三头两面 [ sān tóu liǎng miàn ]

解释 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

出处 唐 李商隐《杂纂》:“三头两面趋奉人。”

68媚外求荣 [ mèi wài qiú róng ]

解释 媚:谄媚。奉承外国人以谋求个人利益。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19回:“这是媚外求荣的结局,表过不提。”

69富而无骄 [ fù ér wú jiāo ]

解释 骄:骄傲。虽已富有但不骄傲。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子贡曰:‘贪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70有权有势 [ yǒu quán yǒu shì ]

解释 势:地位和权力。既有权力,又有地位。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从来有权有势的,多不得善终,都是如此。”

71奴颜婢色 [ nú yán bì sè ]

解释 犹言奴颜婢睐。

出处 宋·王禹偁《送柳宜通判全州序》:“与夫谄权媚势,奴颜婢色,因采风谣司漕运者言而得之者远矣。”

72奴颜婢睐 [ nú yán bì lài ]

解释 形容低声下气,谄媚奉承的嘴脸。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睐者为晓解当世。”

73曲意承迎 [ qǔ yì chéng yíng ]

解释 同“曲意逢迎”。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生曲意承迎,笑问所来。”

74曲意奉迎 [ qǔ yì fèng yíng ]

解释 见“曲意逢迎”。

出处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虽曲意奉迎,动辄得咎,人咸不平。”

75趋势附热 [ qū shì fù rè ]

解释 趋:奔走,投靠。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76奉天承运 [ fèng tiān chéng yùn ]

解释 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太祖奉天二字,千古独见。故神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法祖’四字,臣下诰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

77奉令承教 [ fèng lìng chéng jiào ]

解释 奉:遵从;承:接受。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

出处 战国 乐毅《报燕惠王书》:“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78打勤献趣 [ dǎ qín xiàn qù ]

解释 献:进献。献殷勤。形容阿谀奉承。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八回:“是吴国伯噽托生的,惯会打勤献趣。”

79送暖偷寒 [ sòng nuǎn tōu hán ]

解释 见“送暖偷寒”。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直待我拄着拐帮闲钻懒,缝合唇送暖偷寒。”

80阿顺取容 [ ē shùn qǔ róng ]

解释 阿:曲从,迎合。曲意顺从以博取他人的欢悦。

出处 《金史 本纪第六世宗》:“以辅朕之不逮,慎毋阿顺取容。”

81好戴高帽 [ hǎo dài gāo mào ]

解释 比喻喜欢别人吹捧,喜欢听奉承讨好的话语。

出处 《北史·熊安生传》:“宗道晖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

82诌上抑下 [ zhōu shàng yì xià ]

解释 谄:讨好,奉承。讨好上司,压制下级。《北史·安同传》:“[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尝有喜怒色,忠驾爱厚,不谄上抑下。”

出处 《北史·安同传》:“[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尝有喜怒色,忠驾爱厚,不谄上抑下。”

83攀炎附热 [ pān yán fù rè ]

解释 犹言趋炎附势。

84先意承旨 [ xiān yì chéng zhǐ ]

解释 先意:超先想到;承旨:遵从意旨。原指不等父母开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上级意图,极力奉承。

出处 《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85舐痈吮痔 [ shì yōng shǔn zhì ]

解释 舐:舔;痈:毒疮;吮:聚拢嘴唇来吸。只为人舔吸疮痔上的脓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

出处 《庄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座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86吮痈噬痔 [ shǔn yōng shì zhì ]

解释 吮:用嘴吸;痈:毒疮;噬:咬。指用口舌为人舔吸疮痔上的脓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

出处 《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他们把那瓣香祖传来的奴颜婢膝的面孔,吮痈噬痔的长技,向来在本国有权力的人里头用熟的,近来都用在外国人身上了。”

87趋炎慕势 [ qū yán mù shì ]

解释 趋:奔走,投靠;炎:热。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三回:“至于冷祝夫妻、都飙母子,一味不过利其所有,趋炎慕势,奴颜婢膝,昏夜乞怜,与那街坊上的花子何异?”

88服低做小 [ fú dī zuò xiǎo ]

解释 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出处 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我又索含容折节,屈脊躬身,伏低做小,跪膝在尘埃。”

89好谀恶直 [ hào yú wù zhí ]

解释 谀:奉承,谄媚;恶:厌恶。喜欢阿谀逢迎,厌恶直言劝谏。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8回:“日事淫乐,好谀恶直,政事不修,群臣解体。”

90小器易盈 [ xiǎo qì yì yíng ]

解释 盈:满。器物小,容易满。原指酒量小。后比喻器量狭小,容易自满。

出处 汉 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小器易盈,先取沉顿。”

91上交不谄 [ shàng jiāo bù chǎn ]

解释 谄:巴结、奉承。与据高位的人交往,不拍马奉承。

出处 《易·系辞下》:“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92猱搔虎痒 [ náo sāo hǔ yǎng ]

解释 猱:猴。猱替老虎搔痒。形容表面曲意奉承,暗箭伤人。

出处 《贤弈编》:“虎首痒,则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

93下车泣罪 [ xià chē qì zuì ]

解释 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

94由窦尚书 [ yóu dòu shàng shū ]

解释 窦:墙洞。尚书从墙洞里钻进去。指没有真才实学靠钻营升官的人。

出处 《宋史·许及之传》:“居亡何,同知枢密院事。当时有由窦尚书屈膝执政之语,传以为笑。”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