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寻找东西的成语

形容寻找东西的成语


1吹毛求疵 [ chuī máo qiú cī ]

解释 求:寻找;疵:缺点;小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疤痕。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出处 韩非《韩非子 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2东寻西觅 [ dōng xún xī mì ]

解释 指到处张罗。

出处 《平妖传》第十回:“比及让了他罢了,又来东寻西觅,只恐还在左近,放心不下。”

3钻头觅缝 [ zuān tóu mì fèng ]

解释 比喻到处寻找门路。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8回:“秦福到了武城,钻头觅缝的打听。”

4踏破铁鞋 [ tà pò tiě xié ]

解释 比喻为找某种东西历尽困难,花费极大的力气。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5觅柳寻花 [ mì liǔ xún huā ]

解释 觅:寻找。欣赏春天的景色。也指狎妓。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那儿子却是风流博浪的人,专要结识朋友,觅柳寻花。”

6东搜西罗 [ dōng sōu xī luó ]

解释 指到处寻找与搜集。

出处 许地山《空山灵雨 补破衣的老妇人》:“我们所为,原就和你一样,东搜西罗,无非是些绸头布尾,只配用来补补破衲袄罢了。”

7吹毛求瑕 [ chuī máo qiú xiá ]

解释 同“吹毛求疵”。

出处 《三国志·吴志·步骘传》:“擿抉细微,吹毛求瑕。”

8探本穷源 [ tàn běn qióng yuán ]

解释 探:求索。本:树根。穷:探寻。源:水源。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亦作“探本溯源”。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1回:“一来可以扩扩眼界,长长见识。二来也可以把这工艺一项探本穷源。”

9溯流穷源 [ sù liú qióng yuán ]

解释 溯:逆流而上。往河流上游寻找发源的地方。比喻寻求事物的根源。

出处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事部二》:“春秋之时,善论姓氏者,鲁有众仲,晋有胥臣,郑有子羽,而其它诸子无称焉。溯流穷源,若斯之难也。”

10东冲西撞 [ dōng chōng xī zhuàng ]

解释 谓无把握地四处奔走寻找。

出处 杨朔《铁骑兵》:“他带着一班人巧妙地摔开了追击的敌人,东冲西撞,想再追上大队。”

11吹毛取瑕 [ chuī máo qǔ xiá ]

解释 瑕:玉上的疵点,缺点,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是以世人为文,竞于诋呵,吹毛取瑕,次骨为戾。”

12吹毛索垢 [ chuī máo suǒ gòu ]

解释 同“吹毛求疵”。

出处 清·顾炎武《记与孝感熊先生语》:“一入此局,即为后世之人吹毛索垢。”

13寻踪觅迹 [ xún zōng mì jì ]

解释 觅:找;踪:迹,脚印,指行踪。到处寻找别人的行踪。

出处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二折:“小生张伯腾,恰才遇着的那个女子,人物非凡,因此寻踪觅迹,前来寻他。”

14搜扬仄陋 [ sōu yáng zè lòu ]

解释 搜:寻求;扬:举荐,选拔;仄:通“侧”;仄陋:指微贱的人。搜罗和举荐地位卑微的贤人。

出处 《晋书·纪瞻传》:“先王身下白屋,搜扬仄陋,使山无扶苏之才,野无《伐檀》之咏。”

15搜扬侧陋 [ sōu yáng cè lòu ]

解释 搜:寻找。扬:选拔、举荐。侧:同“仄”。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寻找和举荐地位低微的贤能之士。亦作“搜扬仄陋”。

出处 《尚书·尧典》:“明明扬侧陋。”

16吊古寻幽 [ diào gǔ xún yōu ]

解释 吊:凭吊;幽:幽境。凭吊古迹,寻找幽境,感怀旧事。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三十卷:“游山玩水,吊古寻幽,赏月吟风,怡情遣兴,诗赋文词,山川殆遍。”

17暗室求物 [ àn shì qiú wù ]

解释 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出处 《朱子语类辑略 总论为学之方》:“如暗室求物,把火来便照见;若只管去摸索,费尽心力,只是搜索不见。”

18觅迹寻踪 [ mì jì xún zōng ]

解释 觅:找;踪:迹,脚印,指行踪。到处寻找别人的行踪。

出处 元 吴昌龄《张天师断风花雪夜》第一折:“却待要拄眼睁睛,觅迹寻踪,莫非他锦阵花营,不曾厮共,险教咱风月无功。”

19舍策追羊 [ shě cè zhuī yáng ]

解释 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语本《庄子 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出处 语出《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20凿空投隙 [ záo kōng tóu xì ]

解释 谓寻找时机、捏造罪名。

出处 《新唐书·酷吏传序》:“推劾之吏,以嶮责痛诋为功,凿空投隙,相矜以残。”

21指瑕造隙 [ zhǐ xiá zào xì ]

解释 犹言寻找事端,制造分裂。瑕,玉上的斑点。隙,裂缝。

出处 宋·朱熹《少帅魏国张公行状下》:“彼或内变既平,指瑕造隙,肆无厌之欲,发难从之请,其将何词以对?”

22出类拔萃 [ chū lèi bá cuì ]

解释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23不得要领 [ bù dé yào lǐng ]

解释 要领:要点。抓不住事物的要点和关键。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骞传》:“骞不得要领。”

24远走高飞 [ yuǎn zǒu gāo fēi ]

解释 向远处走;向高处飞。多指摆脱困境;寻找光明的前途。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25顺藤摸瓜 [ shùn téng mō guā ]

解释 摸:寻找。顺着瓜藤去摸瓜。比喻按照某个线索查究事情。

出处 《人民日报》1982.6.30:“由此顺藤摸瓜,很快破获了这起盗窃案。”

26全神贯注 [ quán shén guàn zhù ]

解释 贯注:集中在一点。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处 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

27千方百计 [ qiān fāng bǎi jì ]

解释 方:方法;计:计谋。想尽种种办法;用出种种计谋。

出处 宋 朱熹《朱子类语 卷三十五 论语》:“譬如捉贼相似,须是著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捉他。”

28可乘之机 [ kě chéng zhī jī ]

解释 乘:凭借;利用;机:机会。可以利用的机会。

出处 《晋书 吕篡传》:“宜缮甲养锐,劝课农殖,待可乘之机,然后一举荡灭。”

29左顾右盼 [ zuǒ gù yòu pàn ]

解释 向左看看;向右望望。形容得意或警戒的神态。顾、盼:看;望。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与吴季重书》:“左顾右盼,谓若无人,岂非吾子壮志哉!”

30大海捞针 [ dà hǎi lāo zhēn ]

解释 在大海里捞一枚针。比喻范围大;没有线索;事情很难办成。含有白费力气之意。

出处 明 王錂《春芜记 定计》:“觅利如大海捞针,搅祸似干柴引火。”

31坚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解释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出处 《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32挖空心思 [ wā kōng xīn sī ]

解释 形容费尽心计;想尽一切办法。

出处 清 俞万春《荡寇志》:“今此贼挖空心思,用到如许密计,图我安如泰山之郓城。”

33下落不明 [ xià luò bù míng ]

解释 下落:着落,去处。指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

出处 马识途《清江壮歌》尾章:“我的女儿,从此下落不明。”

34翻箱倒柜 [ fān xiāng dǎo guì ]

解释 把箱子柜子都倒过来;形容彻底搜寻查看。也比喻无保留地拿出自己的东西。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翻箱倒笼,满屋寻一个遍,那有些影儿。”

35循名责实 [ xún míng zé shí ]

解释 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求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循:依着;责:求。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定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

36名实相符 [ míng shí xiāng fú ]

解释 名声或名称和实际一致。

出处 三国 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澡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符,过人甚远。”

37各奔前程 [ gè bèn qián chéng ]

解释 奔:奔向;程:道路;前程:前途。各走各的道;寻找自己的前途。比喻各人向自己确定的目标前进。

出处 元 无名氏《张协状元 贫女乞食回乡》:“方信相逢不下马,也须各自奔前程。”

38可乘之隙 [ kě chéng zhī xì ]

解释 隙:空子;机会;弱点;漏洞。可以利用的空子。

出处 宋 晁补之《上皇帝论北事书》:“当是时,皆有可乘之隙,而中国不取。”

39暗中作乐 [ àn zhōng zuò lè ]

解释 暗中:背后,偷偷地。暗地里寻找快乐。

40推本溯源 [ tuī běn sù yuán ]

解释 探索根源,寻找原因。

41拔树寻根 [ bá shù xún gēn ]

解释 比喻追究到底。

出处 元 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晋人,你可也休将咱盘问,则管里絮叨叨拔树寻根。”

42骑马找马 [ qí mǎ zhǎo mǎ ]

解释 比喻东西就在这里;却还到外去找。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1回:“彼时间骑马寻马,只要弄到一笔大大的银款,赚上百十两扣头,就有在里头了。”

43逆流而上 [ nì liú ér shàng ]

解释 逆:倒。逆水前进。比喻迎着困难而上。

出处 《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毛亨传:“逆流而上曰溯洄。”

44寻衅闹事 [ xún xìn nào shì ]

解释 衅:事端。寻找嫌隙,挑起事端。

45循名核实 [ xún míng hé shí ]

解释 犹言循名责实。

出处 明·张居正《答浙江吴巡抚》:“明主在上,方翕受敷施,循名核实,以兴太平之治。”

46东翻西倒 [ dōng fān xī dǎo ]

解释 翻:翻转,倒下;倒:颠倒,翻转。形容四处翻捡找寻。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回:“因先入厨房,搜寻食物,那知这庙中,竟无隔宿之粮,东翻西倒,只有一个腌菜坛。”

47觅衣求食 [ mì yī qiú shí ]

解释 觅:寻找。寻找穿的和吃的。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看你既不是官员赴任,又不是买卖经商,更不是觅衣求食,究竟有什么要紧的勾当?”

48讨是寻非 [ tǎo shì xún fēi ]

解释 惹是生非,故意挑剔。

出处 明·无名氏《白兔记·诉猎》:“哥嫂每夜里巡更不睡,讨是寻非。哥嫂他那里昧己瞒心,料想苍天不负亏。”

49寻弊索瑕 [ xún bì suǒ xiá ]

解释 犹言吹毛求疵。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内阁·江陵议分祀天地》:“江陵身后,攻之者寻弊索瑕,以功为罪。”

50钻天觅缝 [ zuàn tiān mì féng ]

解释 见“钻洞觅缝”。

出处 老舍《女店员》第一幕:“只要你不给他点烟倒茶,侍侯周到了,他就钻天觅缝地收拾你!”

51钻洞觅缝 [ zuàn dòng mì féng ]

解释 比喻千方百计地寻找时机。

出处 茅盾《子夜》十一:“做公债的人那一个不在那里钻洞觅缝探听老赵的手法呢!” 又十六:“一下里他那好像冻僵了的心重复生气蓬勃,能够出主意,能够钻洞觅缝找门路了。”

52声求气应 [ shēng qiú qì yìng ]

解释 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 《周易 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出而万物睹。”

53锦阵花营 [ jǐn zhèn huā yíng ]

解释 见“锦营花阵”。

出处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一折:“莫非他锦阵花营不曾厮共,险教咱风月无功。”

54吹毛求瘢 [ chuī máo qiú bān ]

解释 求:寻找;瘢:疤痕。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9回:“凡遇院中公牍,送府用印,孔辄吹毛求瘢,见有瑕疵可指,当即驳还。”

55吹毛索疵 [ chuī máo suǒ cī ]

解释 同“吹毛求疵”。

出处 《后汉书·杜林传》:“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诋欺无限。”

56吹毛洗垢 [ chuí máo xǐ gòu ]

解释 吹开皮上的毛而洗去所藏的污垢。比喻一意寻找他人的过失或缺点。

出处 《北齐书·酷吏传·宋游道》:“游道禀性遒悍,是非肆口,吹毛洗垢,疮疵人物。”

57洗垢求瘢 [ xǐ gòu qiú bān ]

解释 垢:污垢;瘢:瘢痕。洗掉污垢来寻找瘢痕。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文苑传下 赵壹》:“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58求名责实 [ qiú míng zé shí ]

解释 责:求。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出处 唐·刘知畿《史通·本纪》:“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

59循名课实 [ xún míng kè shí ]

解释 犹言循名责实。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章以造阙,风矩应明;表以致禁,骨采宜耀,循名课实,以章为本者也。”

60倒裳索领 [ dào cháng suǒ lǐng ]

解释 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出处 《邓析子·无厚篇》:“驱逸足于庭,求猿捷于槛,斯逆理而求之,犹倒裳而索领。”

61披毛求疵 [ pī máo qiú cī ]

解释 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出处 《旧唐书·崔元综传》:“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鞠狱,必披毛求疵,陷于重辟。”

62披毛求瑕 [ pī máo qiú xiá ]

解释 见“披毛求疵”。

出处 《北史·崔浩传》:“是以妄张贼势,披毛求疵,冀得肆心。”

63批毛求疵 [ pī máo qiú cī ]

解释 犹言吹毛求疵。

出处 《旧唐书·崔元综传》:“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鞠狱,必批毛求疵,陷于重辟。”

64声应气求 [ shēng yìng qì qiú ]

解释 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 《周易 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65寝寐求贤 [ qǐn mèi qiú xián ]

解释 寝寐:躺在床上睡觉。连睡觉做梦都在寻求贤人。形容求贤若渴。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十月初二日,内阁奉上谕:‘朕承祖宗鸿业,寝寐求贤,以贤治道。’”

66风花雪夜 [ fēng huā xuě yè ]

解释 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

67吹毛索瘢 [ chuī máo suǒ bān ]

解释 同“吹毛求疵”。

出处 清·邹弢《三借庐笔谈·杨文乾》:“田(田文镱)以为讪己,愈恶之,每见嗔喝,吹毛索瘢。”

68寻幽探胜 [ xún yōu tàn shèng ]

解释 探:寻求。胜: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览山水时寻找、搜索幽雅的胜地。亦作“寻幽探奇”、“寻奇探幽”、“探幽选胜”。

出处 唐·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寻幽殊未歇,爱此春光发。”

69导以取保 [ dǎo yǐ qǔ bǎo ]

解释 劝诱犯人寻找保证人,缴纳保证金。

70攻瑕索垢 [ gōng xiá suǒ gòu ]

解释 批评不足,寻找缺点。

出处 清·王晫《今世说·规箴》:“吾侪本相好,攻瑕索垢,当猛鸷如寇雠,毋留纤尘,为后人口实。”

71循名覈实 [ xún míng hé shí ]

解释 犹言循名责实。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72三年之艾 [ sān nián zhī ài ]

解释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出处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73扪隙发罅 [ mén xì fā xià ]

解释 扪:摸;罅:裂缝。寻找缝隙。指寻找可乘之机。

出处 宋·王令《答刘公著微之书》:“今夫人爵,人之求者,犹研精苦思,扪隙发罅,以窥求门户,虽所学固不中节,然张巧射中之心不为不勤矣。”

74窥觎非望 [ kuī yú fēi wàng ]

解释 窥觎:窥伺可乘之隙;非望:非分之想。指伺隙谋夺帝位。

出处 《晋书·桓温传》:“然以雄武专朝,窥觎非望。”

75正本溯源 [ zhèng běn sù yuán ]

解释 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溯:寻找。从根本上整顿和寻找原因。

出处 清·戴震《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诸制度礼乐,是以为之正本溯源。”

76鹡鸰在原 [ xià líng zài yuán ]

解释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后即以“鹡鸰在原”比喻兄弟友爱之情。

出处 宋·刘克庄《乙酉答真侍郎书》:“在东朝则非鸣鸠平均之意;在上则少鹡鸰在原之情。”

77无毒不丈夫 [ wú dú bù zhàng fū ]

解释 要成就大事业必须手段毒辣,技高一筹。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你不辩贤愚,无毒不丈夫。”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