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神仙力量的成语

形容神仙力量的成语


1长生不老 [ cháng shēng bù lǎo ]

解释 长生:永生。原为道教的话,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语。

出处 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三折:“忍之一字岂非常,一生忍过却清凉。常将忍字思量到,忍是长生不老方。”

2八仙过海 [ bā xiān guò hǎi ]

解释 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后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出处 明 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3呼风唤雨 [ hū fēng huàn yǔ ]

解释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出处 宋 孔觌《罨溪行》:“罨画溪头鸟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

4无所不能 [ wú suǒ bù néng ]

解释 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能做。

出处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一:“近岁迎紫姑者极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诗,有极工者,予屡见之,多自称蓬莱谪仙,医卜无所不能,棋与国手为敌。”

5神通广大 [ shén tōng guǎng dà ]

解释 原是佛教指其神通法力的广大无边。现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出处 《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师曰:‘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

6仙风道骨 [ xiān fēng dào gǔ ]

解释 骨:气概。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出处 唐 李白《大鹏赋序》:“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7摇身一变 [ yáo shēn yī biàn ]

解释 摇晃一下身子;就改变了身份。形容变化得快。旧小说中指有神通的人用法术使自己变成别的形体。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科(棵)松树。”

8料事如神 [ liào shì rú shén ]

解释 料事:揣度事情的发展和结局。如神:形容极其奇妙灵验或预料事情非常准确。预料事情就如同神一样。形容对事情的预料和事情发生的完全一样。

出处 宋 杨万里《提刑徽猷检正王公墓志铭》:“公器识宏深,襟度宽博,议论设施加人数等,料事如神,物无遁情。”

9腾云驾雾 [ téng yún jià wù ]

解释 神话描写神仙、妖魔或得道的人可以乘着云雾在空中飞行。也形容人在身体、精神处于不正常状态的举止。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8回:“那家子又惊又喜道:‘是几位腾云驾雾的罗汉歇在我家!’”

10各显神通 [ gè xiǎn shén tōng ]

解释 比喻在各自工作中显身手。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11未卜先知 [ wèi bǔ xiān zhī ]

解释 测知未来的吉凶祸福;这是一种迷信行为。形容有预见。卜:占卜;算卦。

出处 元 无名氏《桃花女破法嫁周公》第三折:“卖弄杀《周易》阴阳谁似你,还有个未卜先知意。”

12神仙中人 [ shén xiān zhōng rén ]

解释 见“神仙中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13人间天上 [ rén jiān tiān shàng ]

解释 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出处 唐 崔颢《七夕词》:“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14餐葩饮露 [ cān pā yǐn lù ]

解释 吞食百花,吸饮露水。形容超尘脱俗的神仙生活。

出处 汉 刘向《列仙传 赤将子舆》:“子舆拔俗,餐葩饮露。”

15壶里乾坤 [ hú lǐ qián kūn ]

解释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出处 明 朱有燉《神仙会》第一折:“罗浮道士谁同流,草衣木食轻诸侯,世间甲子管不得,壶里乾坤只自由。”

16壶天日月 [ hú tiān rì yuè ]

解释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出处 金 长筌子《西江月》词:“返照壶天日月,休言尘世风波。”

17二仙传道 [ èr xiān chuán dào ]

解释 两位神仙共同传授道法。比喻两人秘密地配合做某件事情。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56回:“貂鼠皮道:‘二仙传道去罢!’珍珠串瞅了一眼,笑的去讫。”

18鸾姿凤态 [ luán zī fèng tài ]

解释 比喻神仙的仪态。

出处 《云笈七签》卷五:“弟子十八人,并皆殊秀,然鸾姿凤态,眇映云松者,有韦法昭、司马子微、郭崇真。”

19鸿衣羽裳 [ hóng yī yǔ shang ]

解释 以羽毛为衣裳。指神仙的衣着。

出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岩堂之内,每时见神人往还矣,盖鸿衣羽裳之士,练精饵食之夫耳。”

20通真达灵 [ tōng zhēn dá líng ]

解释 与神仙交往。

出处 《云笈七签》卷四七:“太上四明,九门发精,耳目玄彻,通真达灵。”

21与众不同 [ yǔ zhòng bù tóng ]

解释 和大家不一样。

出处 东汉 王充《论衡》:“故富贵之家,役使奴童,育养牛马,必有与众不同者矣。”

22叶公好龙 [ yè gōng hào lóng ]

解释 叶公:春秋时陈国的一个人;好:爱好。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甚至畏惧它。

出处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23天衣无缝 [ tiān yī wú fèng ]

解释 天上神仙的衣服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

出处 五代 前蜀 牛峤《灵怪录 郭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24虚无缥缈 [ xū wú piāo miǎo ]

解释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虚无:空虚;缥缈:隐隐约约。

出处 唐 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25奇花异草 [ qí huā yì cǎo ]

解释 罕见的奇异的花草。比喻美好或稀少的东西。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0回:“命周贾于绛州城内,起一座花园,遍求奇花异草,种植其中。”

26开天辟地 [ kāi tiān pì dì ]

解释 辟:开辟。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才开始了人类历史。用来指开创人类的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

出处 《隋书 音乐志中》:“开天辟地,峻岳夷海。”

27牛郎织女 [ niú láng zhī nǚ ]

解释 牛郎织女是从牵牛星和织女星两个星名衍化而成的传统神话中的两个主角。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织造云锦;但跟牛郎结婚以后;就中断织锦;致使天帝震怒;责令分离;每年七夕准相会一次。现比喻夫妻长期分离。

出处 《群音类选 南西厢记》:“你影只形单,羞睹牛郎织女星。”

28月下老人 [ yuè xià lǎo rén ]

解释 神话传说中主管人间婚姻的神。后来指媒人的代称。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29精卫填海 [ jīng wèi tián hǎi ]

解释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小鸟名。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后用来比喻不畏困难;意志坚决。

出处 晋 陶渊明《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30阿弥陀佛 [ ē mí tuó fó ]

解释 佛教用语;梵语的译音;也译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佛教用以指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佛。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颂的佛号;表示祈祷祝福或感谢神灵的意思。

出处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张寿友曰:'阿弥陀佛,这个是谁?'卜儿云:'这便是媳妇儿。'”

31女娲补天 [ nǚ wā bǔ tiān ]

解释 女娲:传说中上古女帝名。有说是伏羲的妹妹;有说是伏羲的妻子。相传共工氏祝融败;斗触不周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32吸风饮露 [ xī fēng yǐn lù ]

解释 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33法力无边 [ fǎ lì wú biān ]

解释 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比喻力量极大而不可估量。

出处 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三折:“小圣我法力无边,通天达地,指山山崩,指水水跑。”

34焚香礼拜 [ fén xiān lǐ bài ]

解释 焚香:点燃香火。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却说玄德前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扶老携幼,满路瞻观,焚香礼拜。”

35奉为神明 [ fèng wéi shén míng ]

解释 奉:信奉;神明:神灵的总称。像对待神灵那样崇奉。形容对某人或事物极其尊重。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此是僧尼诱人上门之语,而愚夫愚妇无知,莫不奉为神明。”

36奉如神明 [ fèng rú shén míng ]

解释 象对待神灵那样崇奉。形容对某人或某种事物极其尊重。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出处 语出《左传·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37仙山琼阁 [ xiān shān qióng gé ]

解释 仙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琼阁:精美的楼阁。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现在也比喻虚无缥缈的美妙幻境。

出处 唐 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38火眼金睛 [ huǒ yǎn jīn jīng ]

解释 睛:眼珠。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识别真伪。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我老孙火眼金睛,认得好歹。”

39道骨仙风 [ dào gǔ xiān fēng ]

解释 谓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

出处 宋·程珌《喜迁莺·寿薛枢密》词:“道骨仙风,安排顿著,须是人间紫府。”

40仙风道气 [ xiān fēng dào qì ]

解释 犹仙风道骨。

出处 明·屠隆《彩毫记·泛舟采石》:“老爷身着宫锦袍,头戴华阳巾,仙风道气,轩轩霞举。”

41仙风道格 [ xiān fēng dào gé ]

解释 犹言仙风道骨。

出处 宋·苏舜钦《朝奉大夫天章阁待制王公行状》:“公襟上高爽,有仙风道格,日与二三逸人,放意于江山之间。”

42壶中日月 [ hú zhōng rì yuè ]

解释 旧指道家悠闲清静的无为生活。

出处 唐 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诗:“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43步罡踏斗 [ bù gāng tà dǒu ]

解释 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称。罡,北斗七星之柄。斗,北斗星。

出处 《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孔明]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44白日升天 [ bái rì shēng tiān ]

解释 原是道教指白昼升天成为神仙。后比喻一下子富贵起来。

出处 晋 葛洪《神仙传 阴长生》:“后于平都山东白日升天而去。”

45夸父逐日 [ kuā fù zhú rì ]

解释 夸父:古代神话人物。逐:追赶。夸父追赶太阳。指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也比喻不自量力。也比作“夸父追日”。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46阆苑琼楼 [ làng yuàn qióng lóu ]

解释 阆:空旷,宽阔;琼:赤色玉。广大的园林,华美的楼阁。传说中的神仙住处。也指皇帝贵族的宫苑。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1回:“里面阆苑琼楼,奇花异草,奥妙非常。”

47乔松之寿 [ qiáo sōng zhī shòu ]

解释 乔、松:古代传说中的仙人王乔和赤松子。指像仙人那样的长寿。

出处 《汉书 王吉传》:“大王诚留意如此,则心有尧舜之志,体有乔松之寿。”

48珠箔银屏 [ zhū bó yín píng ]

解释 箔:帘子;屏:屏风。珠缀的帘子,银制的屏风。多形容神仙洞府陈设华美。

出处 唐·白居易《长恨歌》诗:“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49瑶台银阙 [ yáo tái yín què ]

解释 装饰华丽的楼台宫阙。多指神仙居处。

出处 元·高明《琵琶记·中秋望月》:“丹桂飘香清思爽,人在瑶台银阙。”

50不吃烟火食 [ bù chī yān huǒ shí ]

解释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出处 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九引《直方诗话》:“文潜先与李公择辈来予家作长句。后再同东坡来,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51不食人间烟火 [ bù shí rén jiān yān huǒ ]

解释 食:吃;烟火:熟食。比喻人有出世之想或诗画立意高超,言词清丽。

出处 宋·阮阅《诗话总龟》第九卷:“东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