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低调行事的成语

形容低调行事的成语


1不卑不亢 [ bù bēi bù kàng ]

解释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

2大智若愚 [ dà zhì ruò yú ]

解释 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

出处 宋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3不骄不躁 [ bù jiāo bù zào ]

解释 骄:骄傲;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

出处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4大巧若拙 [ dà qiǎo ruò zhuō ]

解释 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面上却好像很笨拙。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5虚怀若谷 [ xū huái ruò gǔ ]

解释 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形容非常谦虚。谷:山谷。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6谦虚谨慎 [ qiān xū jǐn shèn ]

解释 谦虚:虚心;不自满;谨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出处 《晋书 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7不露锋芒 [ bù lù fēng máng ]

解释 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出处 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8不亢不卑 [ bù kàng bù bēi ]

解释 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9功成不居 [ gōng chéng bù jū ]

解释 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10不矜不伐 [ bù jīn bù fá ]

解释 矜:自夸;自大;伐:自我夸耀。不骄傲自大;不夸耀自己。

出处 《尚书 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11不见圭角 [ bù jiàn guī jiǎo ]

解释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深沉、才干不外露。

出处 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遇人浑浑,不见圭角。”

12不露圭角 [ bù lù guī jiǎo ]

解释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儒行》“毁方而瓦合”郑玄注“去已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13长揖不拜 [ cháng yī bù bài ]

解释 揖、拜:旧时的拱手、磕头礼。对长者或尊者只弯腰行拱手礼,不跪拜磕头。旧时指相见时态度不恭,为人高傲。

出处 《汉书·高帝记》:“……沛公方踞床,使二女子洗足,生长揖不拜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倔于长者。’沛公辍足挥洗,起谢之。”

14低声下气 [ dī shēng xià qì ]

解释 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15锋芒毕露 [ fēng máng bì lù ]

解释 锋:刀锋;芒:原指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比喻枪头;矛尖;毕:都;完全;全部。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形容人傲气逼人;逞强好胜。或形容人锐气才干完全显露出来。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瓒示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16平易近人 [ píng yì jìn rén ]

解释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宽广;后比喻态度平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17默默无闻 [ mò mò wú wén ]

解释 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

出处 明 李桢《剪灯余话》:“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18和颜悦色 [ hé yán yuè sè ]

解释 颜:面容;悦色:高兴的脸色。指温和高兴的脸色。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汉 郑玄注:“言和颜悦色为难也。”

19不可一世 [ bù kě yī shì ]

解释 可:许可;赞成。没有赞许过当时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5卷:“王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独怀刺候濂溪,三及门而三辞焉。”

20戒骄戒躁 [ jiè jiāo jiè zào ]

解释 戒:警惕;防备;躁:性急;警惕骄傲;防备急躁。

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21愚不可及 [ yú bù kě jí ]

解释 及:赶上。形容愚笨到了极点。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2和蔼可亲 [ hé ǎi kě qīn ]

解释 指一个人的修养好;对人谦和可亲。和蔼:和气;谦逊。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23博施济众 [ bó shī jì zhòng ]

解释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24卧虎藏龙 [ wò hǔ cáng lóng ]

解释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出处 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25礼贤下士 [ lǐ xián xià shì ]

解释 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  重视人才。

出处 《新唐书 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26占为己有 [ zhàn wéi jǐ yǒu ]

解释 将不是自己的东西占为自己所有。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姓》:“又以他人之物,占为己有。”

27任其自然 [ rèn qí zì rán ]

解释 任:听凭;不管。指对人、对事听凭他(它)自由发展;不加约束或引导。

出处 宋 周密《齐东野语 小儿疮痘》:“大要在固脏气之外,任其自然耳。”

28不苟言笑 [ bù gǒu yán xiào ]

解释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指态度庄重、严肃。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29慈眉善目 [ cí méi shàn mù ]

解释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出处 老舍《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30刍荛之见 [ chú ráo zhī jiàn ]

解释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出处 《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31菩萨低眉 [ pú sà dī méi ]

解释 象菩萨那样低眉看人。形容人的面貌慈祥善良。

出处 宋 庞元英《谈薮》:“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32功成弗居 [ gōng chéng fú jū ]

解释 见“功成不居”。

出处 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赧王》:“功成弗居,贤将所难。”

33朝闻夕改 [ zhāo wén xī gǎi ]

解释 早晨闻过,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错误之迅速。

出处 《晋书 周处传》:“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涂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

34济弱扶倾 [ jì ruò fú qīng ]

解释 弱:弱小;倾:倒塌,比喻境遇困难。扶助弱小和处境困难的人。

出处 明 刘基《沁园春》词:“江左夷吾,关中宰相,济弱扶倾计甚长。”

35不敢告劳 [ bù gǎn gào láo ]

解释 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出处 《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36采及葑菲 [ cǎi jí fēng fēi ]

解释 别人征求自己意见时表示谦虚的说法。

出处 《诗经·国风·邶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37大勇若怯 [ dà yǒng ruò qiè ]

解释 怯:怯儒。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

出处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38益谦亏盈 [ yì qiān kuī yíng ]

解释 犹谦受益,满招损。

出处 《清史稿 柴潮生传》:“君咨臣儆,治世之休风,益谦亏盈,检身之至理。”

39深藏若虚 [ shēn cáng ruò xū ]

解释 把宝物藏起来,好象没有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而不外露。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40韬光养晦 [ tāo guāng yǎng huì ]

解释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 《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41尺寸可取 [ chǐ cùn kě qǔ ]

解释 比喻有些许长处。这是认为自己有才能的谦虚说法。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42圭角不露 [ guī jiǎo bù lù ]

解释 圭角:圭之锋芒有棱角。指深沉不露锋芒。

出处 《礼记 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