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说的不对的成语

形容说的不对的成语


1大错特错 [ dà cuò tè cuò ]

解释 完全错了。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如今想来,真是大错特错!”

2将错就错 [ jiāng cuò jiù cuò ]

解释 将:依顺;顺从;就:迁就。既然错了;索性就顺着错误做下去。

出处 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道楷禅师》:“祖师已是错传,山僧已是错说,今日不免将错就错,曲为今时。”

3差三错四 [ chā sān cuò sì ]

解释 颠倒错乱。

出处 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差三错四。”

4天花乱坠 [ tiāo huā luàn zhuì ]

解释 从天上落下许多花朵。比喻说话漂亮动听而不切合实际或用甜言蜜语骗人。也用来形容雪花纷纷飘落。

出处 《法华经 序品》:“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5颠三倒四 [ diān sān dǎo sì ]

解释 指错乱没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颠倒混乱;毫无次序。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6铸成大错 [ zhù chéng dà cuò ]

解释 铸造一把大锉刀。借指造成大错误。错:错刀;古代币名。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昭宗天佑三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

7祸从口出 [ huò cóng kǒu chū ]

解释 灾祸从讲话中引出。指说话不慎就会招来灾祸。

出处 晋 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8信口开河 [ xìn kǒu kāi hé ]

解释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9信口雌黄 [ xìn kǒu cí huáng ]

解释 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雌黄:鸡冠石;黄赤色。

出处 南北朝 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晋 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10张口结舌 [ zhāng kǒu jié shé ]

解释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不能说话。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11语无伦次 [ yǔ wú lún cì ]

解释 伦次:次序;条理。话讲得颠三倒四;毫无条理。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第七卷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论次,而意若贯珠。”

12言不由衷 [ yán bù yóu zhōng ]

解释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13胡说八道 [ hú shuō bā dào ]

解释 指没有根据;不负责任的乱说一气。也作“胡说乱道”。

出处 宋 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手指东画西,口中乱说乱道。”

14文不对题 [ wén bù duì tí ]

解释 文章的内容跟题目对不上。亦指言谈离开了主旨或答非所问。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名人和名言》:“所以太炎先生的第三道策,其实是文不对题的。”

15因小失大 [ yīn xiǎo shī dà ]

解释 因贪图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出处 汉 刘昼《新论》:“灭国亡身为天下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

16吞吞吐吐 [ tūn tūn tǔ tǔ ]

解释 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17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解释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18言多必失 [ yán duō bì shī ]

解释 言:话;失:失误;错误。话说得多了;一定有失误的地方。

出处 《鬼谷子 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19言不及义 [ yán bù jí yì ]

解释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这里指正经的事情。说话不涉及正题与中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20一误再误 [ yī wù zài wù ]

解释 一次错了;二次又错。形容不接受教训;屡犯错误。

出处 《宋史 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耶?’”

21口不择言 [ kǒu bù zé yán ]

解释 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出处 《北史 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

22不声不吭 [ bù shēng bù kēng ]

解释 吭:出声。不说话,不出声。

出处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他不声不吭,唿地豁开人,带着一股风直向工程队对部走去。”

23笨嘴笨舌 [ bèn zuǐ bèn shé ]

解释 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冯永祥平时以能说会道出名于工商界的,现在却变得好像是一个笨嘴笨舌的人了。”

24童言无忌 [ tóng yán wú jì ]

解释 忌:忌讳。儿童讲话诚实,纵出不吉之言,无须见怪。讥人说话幼稚可笑。

出处 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

25不教而杀 [ bù jiào ér shā ]

解释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26不加思索 [ bù jiā sī suǒ ]

解释 思索:思考探求。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办事敏捷迅速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5回:“包公将轿内随行纸墨笔砚,叫包兴递与妇人另写一张,只见不加思索,援笔立就,呈上。”

27一差二错 [ yī chà èr cuò ]

解释 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孩子也大了,倘或你父亲有个一差二错,又耽搁住了,或者有个门当户对的来说亲。”

28千虑一失 [ qiān lǜ yī shī ]

解释 失:错误。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29不教而诛 [ bù jiào ér zhū ]

解释 诛:杀或惩罚。事先不加教育;出错或犯法就惩罚或杀戮。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30言多语失 [ yán duō yǔ shī ]

解释 话说多了就难免有说错的地方。

出处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27回:“贤弟,你的言多语失,怎么拜把子?”

31三差五错 [ sān chā wǔ cuò ]

解释 泛指差错。常指意外的事故。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2回:“要有什么三差五错,那事情就难说了!”

32千差万错 [ qiān chà wàn cuò ]

解释 指差错很多或很大。

出处 梁启超《节本明儒学案·定宇语录》:“学问从身上寻求,纵千差万错,走来走去,及至水穷山尽,终要到这路上来。”

33层见错出 [ céng xiàn cuò chū ]

解释 一件件交错出现.。

出处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34忙中有失 [ máng zhōng yǒu shī ]

解释 匆忙当中难免有失误。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这是他忙中有失,也是命中造定,归咎何人?”

35谬以千里 [ miù yǐ qiān lǐ ]

解释 指错误荒谬到了极点。

出处 鲁迅《华盖集 十四年的“读经”》:“反对者们以为他真相信读经可以救国,真是‘谬以千里’了!”

36言三语四 [ yán sān yǔ sì ]

解释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出处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欲待要去呵,又惹的人言三语四。”

37言多伤幸 [ yán duō shāng xìng ]

解释 见“言多伤行”。

出处 元·石德玉《紫云庭》第一折:“他那里问言多伤幸,絮得些家宅神长是不安宁。”

38秕言谬说 [ bǐ yán miù shuō ]

解释 秕:坏,不良的;谬:错误。错误的言论。

出处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 论三从》:“秕言谬说,自相矛盾。”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