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一个人有眼光的成语

形容一个人有眼光的成语


1一见钟情 [ yī jiàn zhōng qíng ]

解释 钟:集中;专注。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很深的感情。

出处 清 墨浪子《西湖佳话》:“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

2了如指掌 [ liǎo rú zhǐ zhǎng ]

解释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3高瞻远瞩 [ gāo zhān yuǎn zhǔ ]

解释 站得高;看得远。多形容目光远大。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4鼠目寸光 [ shǔ mù cùn guāng ]

解释 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远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出处 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5远见卓识 [ yuǎn jiàn zhuó shí ]

解释 卓:高超;识:见识。远大的目标和卓越的见识。

出处 明 焦靖《玉堂丛话 调护》:“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

6明察秋毫 [ mí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7以小见大 [ yǐ xiǎo jiàn dà ]

解释 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出处 老舍《赵子曰》:“这样的事实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设,可是以小见大,这几件小事不是没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义的人们所能办到的。”

8目光如炬 [ mù guāng rú jù ]

解释 目光发亮象火炬。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见识远大。

出处 《南史 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

9眼观六路 [ yǎn guān liù lù ]

解释 眼睛因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10真知灼见 [ zhēn zhī zhuó jiàn ]

解释 真:真实;真知:正确的认识;灼:明白透彻;见:见解。正确透彻的认识和见解。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真知灼见者尚且有误,何况其他!”

11目光炯炯 [ mù guāng jiǒng jiǒng ]

解释 炯炯:明亮的样子。眼睛明亮有神。

出处 晋 潘岳《寡妇赋》:“目炯炯而不寝。”

12炯炯有神 [ jiǒng jiǒng yǒu shén ]

解释 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出处 晋 潘岳《秋兴赋》:“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

13洞若观火 [ dòng ruò guān huǒ ]

解释 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

出处 明 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当以某辞入告,某策善后,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

14明辨是非 [ míng biàn shì fēi ]

解释 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出处 宋 欧阳修《与王懿敏公》:“某窃位于此,不能明辨是非,默默苟且,负抱愧耻,何可胜言。”

15过目不忘 [ guò mù bù wàng ]

解释 看过一遍就不会忘记;形容记忆力强;也形容给人的印象深刻。

出处 《晋书 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16明眸皓齿 [ míng móu hào chǐ ]

解释 眸:眸子;眼珠;皓:洁白。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的美貌;也借指美女。

出处 唐 杜甫《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17别具慧眼 [ bié jù huì yǎn ]

解释 慧:聪明;有才智。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出处 宋 叶寘《爱日斋丛钞》:“(杨万里)又有《送彭元忠》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18见微知著 [ jiàn wēi zhī zhù ]

解释 微:微小;著:明显。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出处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19独具慧眼 [ dú jù huì yǎn ]

解释 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能作出精细判断。

出处 丰子恺《谈自己的画》:“只有孩子们保住天真,独具慧眼,其言行多足供我欣赏者。”

20见贤思齐 [ jiàn xián sī qí ]

解释 贤:有才德的人;齐;看齐。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独具只眼 [ dú jù zhī yǎn ]

解释 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力。形容看待问题目光敏锐;见解新颖、深刻。

出处 宋 杨万里《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22过目成诵 [ guò mù chéng sòng ]

解释 只要看一遍就能背诵。形容记忆力极强。

出处 《宋史 刘恕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23以观后效 [ yǐ guān hòu xiào ]

解释 后效:以后的效果。指对犯法或犯错误的人给予从宽处理后;在一定时期内要观察他是否有改正的表现。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安帝纪》:“设张法禁,恳恻分别,而有司惰任,讫不奉行。秋节既立,鸷乌将用,且复重申,以观后效。”

24放眼世界 [ fàng yǎn shì jiè ]

解释 放眼:放开眼界,目光不局限在狭小范围内。放开眼界,纵观天下。也作“放眼乾坤”。

出处 元 张养浩《过李溉之天心亭之二》:“放眼乾坤独倚栏,古今如梦水云间。”

25火眼金睛 [ huǒ yǎn jīn jīng ]

解释 睛:眼珠。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识别真伪。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我老孙火眼金睛,认得好歹。”

26洞察秋毫 [ dò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27登高望远 [ dēng gāo wàng yuǎn ]

解释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出处 《荀子 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吕氏春秋 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28洞见症结 [ dòng jiàn zhèng jié ]

解释 洞见:清楚地看到;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问题的关键。比喻事情的纠葛或问题的关键所在。形容观察锐利,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四》:“(香畹首肯曰)斯言洞见症结矣。”

29高明远识 [ gāo míng yuǎn shí ]

解释 高明:(见解或技能)高超。远识:远大的眼光。指见识高远。亦作“高明远见”。

出处 宋·钱世昭《钱氏私志·蔡鲁公》:“公高明远识,洞鉴古今,知国家之事,必至于斯乎?”

30一目了然 [ yī mù liǎo rán ]

解释 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31见机行事 [ jiàn jī xíng shì ]

解释 机:时机;行事:办事。看准时机立即办事。

出处 《周易 系辞下》:“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32融会贯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解释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33目光短浅 [ mù guāng duǎn qiǎn ]

解释 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出处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34坐井观天 [ zuò jǐng guān tiān ]

解释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狭小;见识有限。

出处 唐 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35一孔之见 [ yī kǒng zhī jiàn ]

解释 孔:小窟窿。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出处 汉 桓宽《盐铁论 相刺》:“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

36妖魔鬼怪 [ yāo mó guǐ guài ]

解释 迷信的传说中危害人类的妖精和魔鬼。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东西或人。

出处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家东人好傻也,安知他不是个妖魔鬼怪,信着他跟将去了。”

37买椟还珠 [ mǎi dú huán zhū ]

解释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出处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38有眼无珠 [ yǒu yǎn wú zhū ]

解释 珠:眼珠。长着眼睛没有眼珠。比喻没有识别人或事物的能力。

出处 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常言道贤者自贤,愚者自愚,就似那熏莸般各别难同处。怎比你有眼却无珠。”

39雾里看花 [ wù lǐ kàn huā ]

解释 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出处 唐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40铜筋铁骨 [ tóng jīn tiě gǔ ]

解释 如铜一样的筋,如铁一样的骨。比喻十分健壮的身体。也指能负重任的人。

出处 元 杨暹《西游记》第二本第九出:“我盗了太上老君炼就金丹,九转炼得铜筋铁骨,火眼金睛。”

41独到之处 [ dú dào zhī chù ]

解释 指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方或见解。含褒意。

出处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二卷:“往往独到之处,能以中锋达意,以中声赴节。”

42深谋远虑 [ shēn móu yuǎn lǜ ]

解释 深:深入;周详;谋:谋划;计划;远:长远;虑:考虑;打算。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出处 汉 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43聪明能干 [ cōng míng néng gàn ]

解释 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而又有能力会做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圣人说,人生少时,心思才力,样样聪明能干,实在是可怕的。”

44秋毫之末 [ qiū háo zhī mò ]

解释 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末:末梢;尖端。比喻十分细微的东西。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而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45洞察一切 [ dòng chá yī qiè ]

解释 洞察:看得很清楚。对一切都看得清楚。形容对所有的事物都有深入准确的判断力。

出处 罗广斌《红岩》第五章:“浓黑的眉梢下,又是那双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还是那无比坚定、声震屋宇的语音。”

46大惑不解 [ dà huò bù jiě ]

解释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出处 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47妙笔生花 [ miào bǐ shēng huā ]

解释 生花:长出花朵。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 唐 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48以微知著 [ yǐ wēi zhī zhù ]

解释 微:微小;著:明显;显著。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它的实质。

出处 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49不识泰山 [ bù shí tài shān ]

解释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50眉目传情 [ méi mù chuán qíng ]

解释 用眉眼的活动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意。常用来形容用眼色表示爱情。参见“眉来眼去”。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只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

51深谋远略 [ shēn móu yuǎn lüè ]

解释 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出处 汉 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52明眸善睐 [ míng móu shàn lài ]

解释 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53识时通变 [ shí shí tōng biàn ]

解释 见“识时达变”。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尔祖子文,为楚名臣,识时通变。”

54慧眼独具 [ huì yǎn dú jù ]

解释 在眼力或洞察力方面有独到之处。

出处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11回:“先帝选你做顾命大臣,可谓慧眼独具。”

55长算远略 [ cháng suàn yuǎn lüè ]

解释 犹言深谋远虑。

出处 宋 洪迈《容斋续笔 名将晚谬》:“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

56随俗浮沉 [ suí sú fú chén ]

解释 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随着潮流走。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57肉眼凡胎 [ ròu yǎn fán tāi ]

解释 迷信的说法,指尘世平常的人。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3回:“寡人肉眼凡胎,只知高徒有力量,拿住妖贼便了;岂知乃腾云驾雾之上仙也。”

58深图远算 [ shēn tú yuǎn suàn ]

解释 见“深谋远虑”。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佑景丹等传论》:“然原夫深图远算,固将有以焉尔。”

59远谋深算 [ yuǎn móu shēn suàn ]

解释 犹言深谋远虑。

出处 叶圣陶《冥世别》:“他们这样说,就见得我们的行动都出于他们的计划,他们有何等的远谋深算。”

60远瞩高瞻 [ yuǎn zhǔ gāo zhān ]

解释 犹言高瞻远瞩。

出处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平山堂》:“既而惮其劳也,携筇散步,随意所之,远瞩高瞻,不复造极。”

61趋时附势 [ qū shí fù shì ]

解释 迎合时尚,依附权势。多用作贬义。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如此人趋时附势以得富贵而自为乐者也。”元 刘壎《隐居通议 经史二》:“盖趋时附势人情则然,古今所同也。何责于薄俗哉?”

62趋时奉势 [ qū shí fèng shì ]

解释 迎合时尚,依附权势。多用作贬义。同“趋时附势”。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六卷:“若是他得了官时去看他,教人道我趋时奉势。”

63识时达变 [ shí shí dá biàn ]

解释 认清时势,通达权变。

出处 明·陶宗仪《辍耕录·汉儿字圣旨》:“若蒙圣慈,特发使命,宣示德音,开其生路,彼亦识时达变之士也,宁不以数万生灵为念乎!”

64与世推移 [ yǔ shì tuī yí ]

解释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出处 《楚辞 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65与时推移 [ yǔ shí tuī yí ]

解释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出处 唐 李白《冬夜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吾不凝滞于物,与时推移。”

66瞒神唬鬼 [ mán shén xià guǐ ]

解释 瞒:隐瞒实情。又欺骗又暗中捣鬼

出处 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二本第十出:“这厮瞒神唬鬼,钢筋铁骨,火眼金睛。”

67从俗浮沉 [ cóng sú fú chén ]

解释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

出处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感。

68用管窥天 [ yòng guǎn kuī tiān ]

解释 从管子里看天。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出处 《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成玄英疏:“譬犹以管窥天,讵知天之阔狭。”

69顾盼生辉 [ gù pàn shēng huī ]

解释 形容眉目传神,姿态动人。同“顾盼生姿”。

出处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士有馀粮,马多剩草。一呼百诺,顾盼生辉。此送彼迎,尊荣莫并。”

70高明远见 [ gāo míng yuǎn jiàn ]

解释 高明:精明高妙。指见识精明高远。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大王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

71深猷远计 [ shēn yóu yuǎn jì ]

解释 见“深谋远虑”。

出处 明·李东阳《桃溪杂稿>序》:“先生好古力践,深猷远计,发而为言者,固其所自立也。”

72识时达务 [ shí shí dá wù ]

解释 认清时势,通达事务。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他不多几年,已巴到极顶的分儿,也只为识时达务,能够上和下睦罢了。”

73不见舆薪 [ bù jiàn yú xīn ]

解释 看不见一车柴禾。比喻不下功夫去做。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74双瞳剪水 [ shuāng tóng jiǎn shuǐ ]

解释 瞳:瞳孔,指眼睛。形容眼睛清澈明亮。

出处 唐·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

75与时俯仰 [ yǔ shí fǔ yǎng ]

解释 时:时势;俯仰:随宜应付。跟着世风进退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76开阔眼界 [ kāi kuò yǎn jiè ]

解释 指对事物的看法不要太拘束,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内,眼光要放宽。

77适时应务 [ shì shí yīng wù ]

解释 适合时宜,顺应世务。

出处 《魏书·良吏传序》:“但廉平常迹,声问难高;适时应务,招响必速。”

78伏龙凤雏 [ fú lóng fèng chú ]

解释 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79与时偕行 [ yǔ shí xié xíng ]

解释 变通趋时。

出处 《易 损》:“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80登山小鲁 [ dēng shān xiǎo lǔ ]

解释 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81有眼不识泰山 [ 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

解释 泰山:我国的名山;在山东省境内。有眼睛;却不认得地位很高或本领很大的著名人物。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