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瞎说八道的成语

形容瞎说八道的成语


1信口开河 [ xìn kǒu kāi hé ]

解释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2信口雌黄 [ xìn kǒu cí huáng ]

解释 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雌黄:鸡冠石;黄赤色。

出处 南北朝 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晋 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3胡说八道 [ hú shuō bā dào ]

解释 指没有根据;不负责任的乱说一气。也作“胡说乱道”。

出处 宋 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手指东画西,口中乱说乱道。”

4胡言乱语 [ hú yán luàn yǔ ]

解释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出处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二折:“你省可里胡言乱语。”

5胡说乱道 [ hú shuō luàn dào ]

解释 乱编瞎说,胡说八道。

出处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四折:“我待不言语来,忍不得你这般胡说乱道。”

6胡拉乱扯 [ hú lā luàn chě ]

解释 见“胡拉混扯”。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58回:“我虽然不幸吃了这碗饭,然而始终只有一个客,自问和那胡拉乱扯的还不同。”

7胡说白道 [ hú shuō bái dào ]

解释 犹言胡说八道。

出处 《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单管只胡说白道的。”

8黑言诳语 [ hēi yán kuáng yǔ ]

解释 犹言胡言乱语。

出处 清·李塨《原道》:“异端乃曰道生天地,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是道为天地前一物矣。天地尚未有,是物安在哉?且独成而非共由者矣,何以谓之道哉?谁生之哉?道家黑言诳语,大率类此。”

9悖言乱辞 [ bèi yán luàn cí ]

解释 指胡言乱语。

出处 《公孙龙子 白马论》:“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10天花乱坠 [ tiāo huā luàn zhuì ]

解释 从天上落下许多花朵。比喻说话漂亮动听而不切合实际或用甜言蜜语骗人。也用来形容雪花纷纷飘落。

出处 《法华经 序品》:“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11无稽之谈 [ wú jī zhī tán ]

解释 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出处 宋 郑樵《通志 总序》:“且谓汉绍尧运,自当继尧,非迁作《史记》,厕于秦、项,此则无稽之谈也。”

12无中生有 [ wú zhōng shēng yǒu ]

解释 把没有的说成有。指凭空捏造。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3颠三倒四 [ diān sān dǎo sì ]

解释 指错乱没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颠倒混乱;毫无次序。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14豪言壮语 [ háo yán zhuàng yǔ ]

解释 豪:豪迈;壮:雄壮。指言语豪迈雄壮。

出处 茅盾《老兵的希望》:“即使他的作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言壮语,那么未必有大气磅礴,感人极深。”

15语无伦次 [ yǔ wú lún cì ]

解释 伦次:次序;条理。话讲得颠三倒四;毫无条理。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第七卷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论次,而意若贯珠。”

16夸夸其谈 [ kuā kuā qí tán ]

解释 夸夸:说大话。言辞浮夸;大谈特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时浮夸;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17言不及义 [ yán bù jí yì ]

解释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这里指正经的事情。说话不涉及正题与中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18不言不语 [ bù yán bù yǔ ]

解释 言:讲,说。不说话,闷声不响。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秀娥一心忆着吴衙内,坐在旁边,不言不语,如醉如痴,酒也不沾一滴,箸也不动一动。”

19鬼话连篇 [ guǐ huà lián piān ]

解释 鬼话:不真实的话。连篇:一篇接一篇。满口说的全是蒙骗人的胡言乱语。

出处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四回:“鬼话连篇,捏造出许多洞府,许多法术。”

20风言风语 [ fēng yán fēng yǔ ]

解释 毫无根据的议论。指带有讽刺性或恶意中伤的言论。也指私下议论或暗中透露;散布某种说法。

出处 汉 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狂误。”

21瞎说八道 [ xiā shuō bā dào ]

解释 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指乱编瞎说。

出处 丁玲《水》:“大福,你这小子懂什么!菩萨又看不见,你尽瞎说八道……”

22凭空捏造 [ píng kōng niē zào ]

解释 无事实依据地虚构。

出处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土司·土官承袭》:“近世作伪者多凭空捏造 ,苟得金钱,兵部武选司吏胥概为准行。”

23口不择言 [ kǒu bù zé yán ]

解释 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出处 《北史 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

24指东画西 [ zhǐ dōng huà xī ]

解释 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出处 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道闲禅师》:“到处插语,指东划西,举古举今。”

25罕言寡语 [ hǎn yán guǎ yǔ ]

解释 罕、寡:少。很少开口说话。形容沉默寡言。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26谗言佞语 [ chán yán nìng yǔ ]

解释 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

出处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三折:“一个李存信,两头蛇谗言佞语。”

27胡言汉语 [ hú yán hàn yǔ ]

解释 犹言胡言乱语。

出处 《五灯会元·智海逸禅师法嗣·黄檗志因禅师》:“这二老汉,各人好与三十棒。何故?一个说长说短,一个胡言汉语。”

28风言雾语 [ fēng yán wù yǔ ]

解释 指隐约其辞的传闻。

出处 《孽海花》第二九回:“大先生得了此电,很为着急,在省城里叠派干员侦查,虽有些风言雾语,到底探不出个实在。”

29出言吐语 [ chū yán tǔ yǔ ]

解释 见“出言吐气”。

出处 《平山冷燕》第六回:“宋信见冷绛雪出言吐语伶牙利齿,先有三分惧怯,不敢多言,只喏喏而已。”

30说长说短 [ shuō cháng shuō duǎn ]

解释 同“说长道短”。

出处 宋·叶适《爱日斋丛钞》第三卷:“词语甚工,然犹说长说短,说人说我,未能尽抱滕之意也。”

31口中雌黄 [ kǒu zhōng cí huáng ]

解释 雌黄:即鸡冠石,过去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比喻言论前后矛盾,没有一定见解。

出处 晋 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32梦中说梦 [ mèng zhōng shuō mèng ]

解释 原为佛家语,比喻虚幻无凭。后也比喻胡言乱语。

出处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596卷:“复次善勇猛,如人梦中说梦所见种种自性。如是所说梦境自性都无所有。何以故?善勇猛,梦尚非有,况有梦境自性可说。”

33一簧两舌 [ yī huáng liǎng shé ]

解释 比喻胡言乱语。

出处 汉 焦赣《易林》:“一簧两舌,妄言谄语。”

34课语讹言 [ kè yǔ é yán ]

解释 多嘴多舌,胡言乱语。

出处 《宣和遗事》前集:“咱家里有课语讹言的,怎奈何?娘,你可急忙告报官司去,恐带累咱们!”

35言三语四 [ yán sān yǔ sì ]

解释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出处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欲待要去呵,又惹的人言三语四。”

36游谈无根 [ yóu tán wú gēn ]

解释 谓没有根据信口乱说。

出处 宋·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37妄口巴舌 [ wàng kǒu bā shé ]

解释 比喻胡言乱语。有时也指造谣污蔑。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只要自己拿定主意,必定还要妄口巴舌血淋淋的起这样恶誓么?”

38胡诌八扯 [ hú zhōu bā chě ]

解释 胡扯瞎说。

39瞽言妄举 [ gǔ yán wàng jǔ ]

解释 随便乱说,轻率行动。《晋书·挚虞传》:“臣生长筚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

出处 《晋书·挚虞传》:“臣生长筚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