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国家灭亡的成语

形容国家灭亡的成语


1分崩离析 [ fēn bēng lí xī ]

解释 崩:倒塌崩裂;析:散开;解体。分裂崩溃;离散解体。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2自取灭亡 [ zì qǔ miè wáng ]

解释 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自己的覆灭。

出处 《阴符经》下卷:“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3国破家亡 [ guó pò jiā wáng ]

解释 国家被分割;家室被毁灭。

出处 晋 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

4亡国灭种 [ wáng guó miè zhǒng ]

解释 国家灭亡,种族灭绝。谓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

出处 清·严复《论世变之亟》:“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

5破家亡国 [ pò jiā wáng guó ]

解释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 唐 杜牧《隋苑(红霞一抹广陵春)》诗:“却笑丘墟隋炀帝,破家亡国誊谁人?”

6四分五裂 [ sì fēn wǔ liè ]

解释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7灭顶之灾 [ miè dǐng zhī zāi ]

解释 灭:淹灭;顶:头顶。像大水淹没了头顶一样的灾难。比喻致命的、毁灭性的灾难。

出处 《周易 大过》:“过渉灭顶,凶,无咎。”

8取而代之 [ qǔ ér dài zhī ]

解释 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9丧权辱国 [ sàng quán rǔ guó ]

解释 丧:丧失;辱:屈辱;耻辱。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出处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

10灰飞烟灭 [ huī fēi yān miè ]

解释 灰也飞散了;烟也消失了。比喻人的死亡;事物的消亡。

出处 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11败国丧家 [ bài guó sàng jiā ]

解释 败:衰败,沦亡;丧:丧失。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

出处 《晋书 列女传 刘聪妻刘氏》:“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

12国步艰难 [ guó bù jiān nán ]

解释 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出处 《旧五代史 萧顷传》:“时国步艰难,连师倔强,率多奏请,欲立家庙于本镇,顷上章论奏。乃止。”

13所作所为 [ suǒ zuò suǒ wéi ]

解释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

出处 明 李贽《答周西岩书》:“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皆是谁主张乎?”

14家亡国破 [ jiā wáng guó pò ]

解释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 晋 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

15剩水残山 [ shèng shuǐ cán shān ]

解释 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出处 唐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16覆地翻天 [ fù dì fān tiān ]

解释 指发生极大的事。也比喻亡国。

出处 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哎哟,叫一声覆地翻天。”

17家败人亡 [ jiā bài rén wáng ]

解释 家庭败落,家人死亡。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回:“你既来投托蒋太太,你在蒋府里静坐罢了,你却遥地里去串人家,致得人家败人亡。”

18亡国之音 [ wáng guó zhī yīn ]

解释 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19剩山残水 [ shèng shān cán shuǐ ]

解释 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出处 清·孙雨林《皖江血·定计》:“收回那十八省剩山残水,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

20别有滋味 [ bié yǒu zī wèi ]

解释 原意是另有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离愁别恨的滋味,指亡国之痛。后泛指文学艺术的情调、意蕴另有种动人的美感和趣味。

出处 南唐 李煜《乌夜啼》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尽头。

21破国亡家 [ pò guó wáng jiā ]

解释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 唐 汪遵《咏酒二首》诗:“后人不识前贤意,破国亡家事甚多。”

22黍离麦秀 [ shǔ lí mài xiù ]

解释 哀伤亡国之辞。

出处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23国将不国 [ guó jiāng bù guó ]

解释 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32回:“国将不国,这才是糊涂到底呢!”

24家破身亡 [ jiā pò shēn wáng ]

解释 家庭毁灭,自身死亡。

出处 《晋书 温峤传》:“会琨为段匹磾所害,峤表琨忠诚,虽勋业不遂,然家破身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内之望,”

25禾黍故宫 [ hé shǔ gù gōng ]

解释 宫殿成了农田,长满禾黍。形容亡国破败的景象。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17回:“一路上晓行夜宿,只觉得景物都非,不胜禾黍故宫之感。”

26亡国之器 [ wáng guó zhī qì ]

解释 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直》:“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27北鄙之声 [ bēi bǐ zhī shēng ]

解释 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

出处 见“北鄙之音”。

28亡国破家 [ wáng guó pò jiā ]

解释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 汉 桓宽《盐铁论 相刺》:“屈原行吟泽畔,曰:‘安得皋陶而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贤以自辅,任能以治国,然牵于流说,惑于道谀,是以贤圣蔽掩,而谗佞用事,以此亡国破家,而贤士饥于岩穴也。”

29北鄙之音 [ bēi bǐ zhī yīn ]

解释 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

出处 《史记 乐书》:“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枚身死国亡。”

30麦秀黍离 [ mài xiù shǔ lí ]

解释 哀伤亡国之辞。

出处 《诗经 王风 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史记 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31嫠不恤纬 [ lí bù xù wěi ]

解释 寡妇不怕织得少,而怕亡国之祸。旧时比喻忧国忘家。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

32邦国殄瘁 [ bāng guó tiǎn cuì ]

解释 邦国:国家;殄:尽,绝;瘁:病。形容国家病困,陷于绝境。

出处 《诗经 大雅 瞻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