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说话做事要一致的成语

形容说话做事要一致的成语


1异口同声 [ yì kǒu tóng shēng ]

解释 异:不同。不同的嘴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也作“异口同音”。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

2一模一样 [ yī mú yī yàng ]

解释 一个模样。指样子完全相同。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话说人生只有面貌最不同,盖因各父母所生,千支万派,那能够一模一样的?”

3万众一心 [ wàn zhòng yī xīn ]

解释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出处 清 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联络,万众一心。”

4千篇一律 [ qiān piān yī lǜ ]

解释 比喻文章、题材、写法等公式化。也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出处 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千篇一律,诗道未成,慎勿轻看,最能易人心手。”

5众志成城 [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

解释 众人统一的意志;形成坚固的城墙。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 大。城;城墙。

出处 《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6一成不变 [ yī chéng bù biàn ]

解释 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永不改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7表里如一 [ biǎo lǐ rú yī ]

解释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 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8殊途同归 [ shū tú tóng guī ]

解释 殊:不同的。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 《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9患难与共 [ huàn nàn yǔ gòng ]

解释 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与共:在一起。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10志同道合 [ zhì tóng dào hé ]

解释 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11心心相印 [ xīn xīn xiāng yìn ]

解释 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心:心思;思想感情;印:合;契合。

出处 唐 裴休《唐故圭峰定慧禅师碑》:“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证知光明受用而已。”

12如出一辙 [ rú chū yī zhé ]

解释 辙: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出处 宋 洪迈《容斋三笔 奸鬼为人祸》:“二奸鬼之害人,如出一辙。”

13各持己见 [ gè chí jǐ jiàn ]

解释 持:坚持;保持;见:意见、见解。各人都持自己的见解。

出处 清 黄钧宰《金壶浪墨 堪舆》:“甚至徒毁其师,子讥其父,各持己见,彼此相非。”

14各执一词 [ gè zhí yī cí ]

解释 执:坚持。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

出处 巴金《春》:“她看见王氏和觉民各执一词,不能断定谁是谁非。”

15众口一词 [ zhòng kǒu yī cí ]

解释 很多人都说同样的话。

出处 唐 令狐楚《谢赐冬衣状》:“自臣而下,万口一声。”

16一丘之貉 [ yī qiū zhī hé ]

解释 丘:土山。貉:一种像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类;没有什么差别。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17不谋而合 [ bù móu ér hé ]

解释 谋:计议;商议;合:相合一致。事先没有商量过而彼此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处 晋 干宝《搜神记》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18精诚团结 [ jīng chéng tuán jié ]

解释 精诚:真诚。真心诚意;团结一致。

出处 《茅盾选集 杂感二题之二》:“唯有盟国的精诚团结,才能赢得和平。”

19意气相投 [ yì qì xiāng tóu ]

解释 意气:志趣和性格。志趣和性格彼此十分投合。

出处 元 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三折:“咱意气相投,你知我心忧。”

20气味相投 [ qì wèi xiāng tóu ]

解释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出处 宋 葛长庚《水调歌头》:“天下云游客,气味偶相投。暂时相聚,忽然云散水空流。”

21莫衷一是 [ mò zhōng yī shì ]

解释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指不知哪个正确。形容各种意见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22毫发不爽 [ háo fà bù shuǎng ]

解释 毫发:细发和头发;爽:差错。形容一丝一毫都不差。也作“毫厘不爽”。

出处 明 李贽《观音问 答自信》:“悭贪者报以饿狗,毒害者报以虎狼,分厘不差,毫发不爽。”

23毫无二致 [ háo wú èr zhì ]

解释 二致:两样。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

出处 郭沫若《断断集 屈原时代》:“那时候的文体的变革和近代的文学革命,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的,实在是毫无二致。”

24言行一致 [ yán xíng yī zhì ]

解释 说的和做的一样。形容人表里如一。

出处 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25心有灵犀 [ xīn yǒu líng xī ]

解释 灵犀:灵兽犀牛。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出处 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6不约而同 [ bù yuē ér tóng ]

解释 约:约定;同:相同。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27不谋而同 [ bù móu ér tóng ]

解释 谋:商量。事先没有商量,言行都保持一致。

出处 唐 韩愈《请上尊号表》:“考其所陈,中于义理,天人合愿,不谋而同。”

28百喙如一 [ bǎi huì rú yī ]

解释 犹言众口一辞。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出处 清 王夫之《孝烈传》:“唯习闻湘人之言,百喙如一者若此。”

29众口如一 [ zhòng kǒu rú yī ]

解释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同“众口一辞”。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 吏部一 都给事升转》:“而谓科臣但当内擢,其最不肖者间出一二人于外,则众口如一。”

30不谋同辞 [ bù móu tóng cí ]

解释 指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

出处 《后汉书 祭祀志上》:“群下百僚,不谋同辞。”

31万口一辞 [ wàn kǒu yī cí ]

解释 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出处 唐 孙樵《武皇遗剑录》:“群疑胶牢,万口一辞。”

32万口一谈 [ wàn kǒu yī tán ]

解释 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出处 《宋史·胡铨传》:“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

33一花独放 [ yī huā dú fàng ]

解释 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

出处 姚荣铨《无边秋色入画图》:“人民的审美要求多种多样,只有一个画种,那么就没有万紫千红,只有一花独放了。”

34云集响应 [ yún jí xiǎng yīng ]

解释 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和支持。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35询谋佥同 [ xún móu qiān tóng ]

解释 谓咨询和商议的意见都一致。

出处 《尚书·大禹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

36英雄所见略同 [ 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 ]

解释 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出处 晋 虞溥《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