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人说话使人信服的成语

形容人说话使人信服的成语


1诚心诚意 [ chéng xīn chéng yì ]

解释 诚:真实的心意。真心诚意。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也作“诚心实意”。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

2开诚布公 [ kāi chéng bù gōng ]

解释 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3一言九鼎 [ yī yán jiǔ dǐng ]

解释 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4一诺千金 [ yī nuò qiān jīn ]

解释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5三令五申 [ sān lìng wǔ shēn ]

解释 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6一言为定 [ yī yán wéi dìng ]

解释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贾琏笑道:‘你我一言为定。只是我信不过二弟,你是萍踪浪迹,倘然去了不来,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

7五体投地 [ wǔ tǐ tóu dì ]

解释 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

出处 《梁书 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8金石为开 [ jīn shí wèi kāi ]

解释 金属和石头都会被打开。常与“精诚所至”连用。比喻真诚能产生巨大的感动力量;从而战胜一切困难。

出处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9表里如一 [ biǎo lǐ rú yī ]

解释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 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10拾金不昧 [ shí jīn bù mèi ]

解释 昧:隐瞒;金:原指金钱;现泛指钱物;拾到东西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11信誓旦旦 [ xìn shì dàn dàn ]

解释 誓言说的诚恳可信。信誓:表示真诚的誓言;旦旦:明白确实的样子。

出处 《诗经 卫风 氓》:“总角之宴,言笑晏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12言而有信 [ yán ér yǒu xìn ]

解释 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3驷马难追 [ sì mǎ nán zhuī ]

解释 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形容话已说出;就无法追回或说话算数。

出处 《新五代史 晋高祖皇后李氏传》:“不幸先帝厌代,嗣子承祧,不能继好息民,而反亏恩负义。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咎将谁执!”

14言行一致 [ yán xíng yī zhì ]

解释 说的和做的一样。形容人表里如一。

出处 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15取信于民 [ qǔ xìn yú mín ]

解释 取得人民的信任。

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

16说一不二 [ shuō yī bù èr ]

解释 指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更改。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17言信行果 [ yán xìn xíng guǒ ]

解释 见“言必信,行必果。”

出处 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发端及其略传》:“正直谨严,言信行果。”

18精诚所至 [ jīng chéng suǒ zhì ]

解释 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19赤诚相待 [ chì chéng xiāng dài ]

解释 赤诚: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3章:“这所剩的数千饥饿疲惫之师因感学生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和平日赤诚相待,暂时不忍离去,勉强可以一战。”

20夸大其辞 [ kuā dà qí cí ]

解释 见“夸大其词”。

出处 孙犁《谈作家的立命修身之道》:“我从来不好夸大其辞。”

21服服贴贴 [ fú fú tiē tiē ]

解释 指让人信服或物品平整。

出处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我们取得那么大的胜利,人家服服贴贴,敲锣打鼓。”

22安老怀少 [ ān lǎo huái shào ]

解释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出处 南朝 梁 陆倕《石阙铭》:“安老怀少,伐罪吊民,农不迁业,市无易贾。”

23口服心服 [ kǒu fú xīn fú ]

解释 指从内心及口头都表示信服。

出处 《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毛主席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启发我们顾全大局,使我口服心服。”

24信守不渝 [ xìn shǒu bù yú ]

解释 坚守信用不变。

出处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五章:“她还像许多年前那样信守不渝,石湖女人只要真的爱上谁,连命都舍得豁出去的。”

25取信于人 [ qǔ xìn yú rén ]

解释 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

26金口玉言 [ jīn kǒu yù yán ]

解释 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朝见天子,拜舞已毕,天子金口玉言。”

27诚心正意 [ chéng xīn zhèng yì ]

解释 诚:真诚。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出处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皇天有意为斯文,教人从诚心正意修根本,以至齐家治国为标准。”

28诚至金开 [ chéng zhì jīn kāi ]

解释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出处 杨靖宇《中朝民族联合抗日歌》:“事在人为,诚至金开,自有曙光逢。”

29抱诚守真 [ bào chéng shǒu zhēn ]

解释 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出处 鲁迅《坟 摩罗诗力说》:“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

30言行信果 [ yán xíng xìn guǒ ]

解释 见“言必信,行必果”。

出处 郭沫若《沁园春·祝中日恢复邦交》词:“从今后,望言行信果,和睦万邦。”

31修辞立诚 [ xiū cí lì chéng ]

解释 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出处 《周易 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32季路一言 [ jì lù yī yán ]

解释 比喻信用极好。

出处 《左传·哀公十四年》:“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33犬马之诚 [ quǎn mǎ zhī chéng ]

解释 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诚不能动天。”

34不令而信 [ bù lìng ér xìn ]

解释 令:命令;信:信服。不用三令五申能使之遵守服从。

出处 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不约而亲,不令而信。”

35啮血沁骨 [ niè xuè qìn gǔ ]

解释 形容极端诚信。

出处 清·顾嗣立《元诗选·丁孝子鹤年》:“先是生母冯阻绝东村,病死……啮血沁骨,棺敛以葬。”

36履信思顺 [ lǚ xìn sī shùn ]

解释 笃守信用,思念和顺。

出处 《周易·系辞》:“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37闲邪存诚 [ xián xié cún chéng ]

解释 闲:防备,禁止。约束邪念,保持诚实。

出处 《周易·乾》:“闲存其诚。”孔颖达疏:“闲邪存其诚者,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

38抱柱之信 [ bào zhù zhī xìn ]

解释 后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出处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唐·李白《长干行》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